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一、 选择题
1. 下图所示的内容是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提纲。这一讲话( )
一、 解放思想,开动机器。 二、 发扬民主,加强法制。 三、 向后看是为了向前看。 四、 克服官僚主义、人浮于事。 五、 允许一部分先好起来。 六、 加强责任制,搞几定。 七、 新的问题。
A. 推动了伟大历史转折的到来 B. 昭示了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终结
C. 奠定了南方谈话的理论前提 D.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 (2024南通一模)据孙冶方回忆,他在参加1978年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家考察团到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考察时,对南斯拉夫“没有自发势力的市场”的提法、“计划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特点”的认识印象深刻,对“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有了新的理解。该回忆表明东欧改革( )
A. 推动改革开放成为国人的共识
B. 引导党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
C. 丰富了中国改革理论的思想资源
D. 促成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 (2025扬州中学期末)“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首从安徽凤阳农民口中传唱开来的《大包干歌》,曾是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农村流行的歌谣。这反映出当时( )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B.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性变化 D. 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4. 1981年春,山东省率先在企业中试行经济责任制改革,主要是通过承包划分国家同企业之间、企业同职工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当时这一改革旨在( )
A. 调动工农的生产积极性 B. 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C. 增强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 D.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 (2024常州期末)1981年,太原钢铁厂实行利润包干经济责任制,把全年生产经营计划的主要指标和工作要求,以“包”和“保”的形式层层落实到职能部门、厂矿、工段直至每个岗位和个人,逐步实现了扭亏为盈的目标。此举( )
A. 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B. 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
C. 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D. 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6. (2024淮安期末)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1 397亿元增长到7 662.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长至686元。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对外开放全面展开
C. 国有企业改革的引领辐射 D.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7. (2024扬州期末)某学者认为,1992年3月26日发表的《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可与1978年5月11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关头的雄文”。两篇“雄文”都( )
A. 实现了拨乱反正 B. 体现了国家工作着重点的转移
C. 助推了思想解放 D. 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8. (2024湖州期末)邓小平在某次谈话中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与该谈话同一年举行的党的重要会议是( )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八大
9.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既是一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物质文明的历史,也是不断实现人和文化的现代化、创造精神文明的历史,同时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据此可以得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
A. 标志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B. 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归宿
C. 有着深厚的历史实践基础 D. 说明党的建设发展到新阶段
二、 非选择题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股份制,体改委搞得还是很不错的。我们开始搞的那年才14家企业,到2009年7月,中国境内的上市公司已有1 628家了,市值达到24万亿元,相当于同年中国GDP的80%。境内的上市公司累计融资5.4万亿元,多大的数字啊!同时,还批准了154家公司境外上市,筹集了大量的资金。2000年,中国石化总公司通过在纽约、伦敦和中国香港上市,筹集了35亿美元,资金雄厚,企业越做越大。这个公司到2009年才成立26年。2009年公布的世界500强里面,中石化是第9名!这些都充分说明,多一点股份制对国家、对社会主义事业有利。如果没有股份制,不可能发展这么快。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确是有道理的。
——摘编自陈锦华《改革开放口述史·国家体改委志在改革》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国有企业改革的两个阶段。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股份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认识。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1. 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所示的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提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其为指导,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推动了伟大历史转折的到来,A项正确;这一时期,计划经济体制并未终结,排除B项;南方谈话是在1992年,排除C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的,排除D项。
2. C 解析:据材料“没有自发势力的市场”“计划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特点”“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可知,东欧改革丰富了中国改革理论的思想资源,C项正确;“成为国人的共识”说法过于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等重大问题,排除B项;材料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无关,排除D项。
3. A
4. C 解析: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后,山东省试行经济责任制改革,划分国家、企业、职工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落实按劳分配的原则以调动企业及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故选C项;材料未明确农民具体的生产生活分配原则,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容,排除B项;1992年才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D项。
5. C 解析:据材料可知,1981年,太原钢铁厂实行利润包干经济责任制,给予企业自主权,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实现扭亏为盈的目标,C项正确;太原钢铁厂的改革并未改变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排除A项;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排除B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在1993年提出的,排除D项。
6.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始在中国农村广泛推行,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从而促进了农业总产值的增长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故选A项;对外开放主要影响的是对外贸易、外资引进和技术交流等方面,排除B项;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影响的是城市和工业领域,排除C项;生态环境的改善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它并非这一时期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7. 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为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宣传了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成为新闻界在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一件标志性事件,故选C项;《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与拨乱反正无关,排除A项;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推动国家工作着重点的转移,排除B项;中共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
8.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等重大问题,同年举行了中共十四大,故选C项;中共八大举行于1956年,中共十二大举行于1982年,中共十八大举行于2012年,排除A、B、D三项。
9. C
10. (1) 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国营企业广泛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立以股份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
(2) 认识: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明确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前期改革成果奠定基础;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