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一、 选择题
1. (2024常州溧阳期末)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外汇储备由1978年的1.67亿美元增加至2012年的约33 116亿美元,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这主要得益于( )
A.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 港澳地区与内地的紧密合作
2. (2024丽水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陆续取得一些历史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下列成就按照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②“银河I”巨型计算机的问世 ③“神舟五号”首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 ④“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③④
3. (2024昆明官渡期末)2006年,河北灵寿农民王三妮自铸“告别田赋鼎”,铜鼎铭文560字,记农业税废止事,“告知后人,万代歌颂,永世不忘”。“告别田赋鼎”的铸造( )
A. 标志着农业税的取消 B. 反映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C. 记述了征收田赋的历史 D. 传颂了国家的惠农政策
4. (2025南京期末)1998年,面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30余万人民解放军与武警部队官兵参加抗洪斗争,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冲不垮的坚强大堤。在同洪水的搏斗中,党和人民铸就的抗洪精神内涵是( )
A.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B. 独立自主、奋力拼搏
C. 自力更生、砥砺前行 D.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5. (2024无锡期末)“有200多万人聚集在维多利亚湾观看声光表演的壮丽场景……中国的焰火在空中绽放,多姿多彩,交相辉映,完全压倒了前一天晚上英国的焰火展示。”该文字描绘的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神舟一号”成功发射
C.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 (2024泰州期末)全国人大常委会声明:“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该声明( )
A. 体现了和平统一的方针 B. 标志着“九二共识”的达成
C. 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 D. 正式启动两岸直接“三通”
7. (2024扬州期末)春晚反映了时代变迁与人们的精神风貌。下表所示是春节晚会流行曲目统计表,其中曲目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
春节晚会流行曲目统计表
选项 年代 流行曲目 反映的主题
A 20世纪 80年代 《在希望的田野上》 农村改革,农民获得土地的所有权
B 《我的中国心》 “一国两制”,海外游子渴望回归祖国
C 20世纪 90年代 《春天的故事》 对外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 《公元1997》 澳门回归,祖国统一进程的推进
8. (2024盐城、南京一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内主流媒体将大熊猫的形象塑造成“外交礼物”(1949—1982年)、“世界瑰宝”(1983—1989年)、“东方明星”(1990—2007年)和“形象代言”(2008年至今)。大熊猫的形象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中华特色文化符号。由此可见,大熊猫形象的塑造有助于( )
A. 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B. 扩大中国外交话语权
C. 促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D. 奠定中国的大国地位
9. (2024淮安期末)上海合作组织通过年度联合反恐演习有效地震慑了本地区的“三股势力”,还开展了大型国际会议和大型活动的联合安保合作。据此可推知,上海合作组织( )
A. 完善了全球治理体系 B. 为地区安全作出贡献
C. 强化了联合国的影响 D. 服务于中国社会发展
二、 非选择题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下图所示:
——摘自上官敬芝、张蕙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变化轨迹研究》
上图所示的内容反映了1978—2006年中国居民人均收入变化趋势。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巨大成就
1. 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和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这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故选A项;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开放沿海港口城市都是改革开放的一部分,排除B、C两项;港澳地区与内地的紧密合作有利于两地市场的交流发展,对中国经济总量和外汇储备的增加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
2.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83年,我国成功研制出了“银河I”巨型计算机;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2007年10月,“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②③④,故选A项。
3. D 解析:据材料可知,“告别田赋鼎”是为了纪念农业税废止这一事件而铸造的,这是在传颂和歌颂国家的惠农政策,故选D项;“告别田赋鼎”并不能直接标志着农业税的取消,排除A项;材料与粮食产量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虽然铜鼎的铭文可能涉及田赋的相关内容,但铸造的主要目的是纪念农业税的废止,而不是全面记述征收田赋的历史,排除C项。
4. 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8年的抗洪抢险斗争中,党和人民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故选A项。
5. C 解析:据材料“维多利亚湾”“完全压倒了前一天晚上英国的焰火展示”可知,该文字描绘的是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英两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香港也没有焰火表演,排除A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与香港无关,排除B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签署的议定书,排除D项。
6. 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的内容,它正式提出实现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A项正确;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九二共识”,排除B项;《告台湾同胞书》并不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排除C项;2008年12月,两岸海、空直航及直接通邮正式启动,排除D项。
7.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歌曲《我的中国心》表达了海外华人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渴望回归的情感,与“一国两制”的构想和海外游子的回归愿望相吻合,故选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农民获得的是土地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土地的所有权仍然归集体所有,排除A项;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的是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果,讴歌了邓小平的丰功伟绩,而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排除C项;澳门于1999年回归,排除D项。
8. A 解析:据材料“大熊猫的形象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中华特色文化符号”可知,大熊猫帮助中国塑造了国际形象,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A项正确;大熊猫形象的塑造主要是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并不一定能够扩大中国的外交话语权,排除B项;大熊猫形象的塑造和全方位的开放格局的形成之间无必然关系,排除C项;中国的大国地位主要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国力,排除D项。
9. B 解析:据材料可知,上海合作组织通过联合反恐演习、开展大型国际会议和大型活动的联合安保合作,为地区安全作出了贡献,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上海合作组织在地区安全方面的贡献,不能推断出其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影响,排除A项;上海合作组织与联合国无关,排除C项;上海合作组织是政府间国际组织,不仅仅是服务于中国社会发展,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10. 示例:
改革开放推动我国居民人均收入不断增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推广,农业总产值连年增长,农民收入增加;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因此,1978—1984年,农民收入不断增加。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国营企业广泛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的活力得以增强,城镇居民收入提高;1984年,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城镇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因此,1984—1991年,城镇居民收入不断提高。1992年后,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都有明显增加。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中共十四大举行,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进一步推动了改革开放。这一时期,我国农村、城镇的人均收入都有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我国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