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情感表达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情感表达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7-18 23:0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情感表达》教案
一、基础信息
模块 内容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学科 美术
教材版本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数量 1课时(第1课时)
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情感表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的重要课题,围绕色彩、线条、构图等视觉语言的象征意义展开,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内心情感。教材结合具体艺术作品(如蒙克的《呐喊》和梵高的《星空》),分析色彩冷暖、线条张弛与情感的关系。本课时通过“观察—理解—实践”的教学逻辑,帮助学生掌握情感表达的基本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用艺术语言传递个性感受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抽象艺术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具备基础的美术技能(如构图、涂色),但对“情感表达”这一抽象概念的认知较模糊。他们的兴趣点集中在动手实践和直观案例上,但可能对如何通过艺术语言传递情感感到困惑。教学中需结合生活化案例(如“用颜色表现情绪”),借助多媒体和分组实践降低理解难度,鼓励学生通过个性化创作体验艺术的表现力。
三、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通过分析经典艺术作品,理解色彩、线条、构图与情感表达的关联,能够识别不同视觉语言的象征意义。
艺术表现
掌握用冷暖色、粗犷/细腻线条表现特定情绪的技巧,独立完成一幅以“我的心情”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创意实践
通过小组讨论和自由创作,结合个性化情感体验,探索非具象化表达的可能性。
文化理解
初步体会艺术作为人类情感共通语言的价值,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情感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四、教学重难点
模块 内容
教学重点 1. 色彩(如红色象征热情,蓝色象征忧郁)与情感表达的关联;2. 线条的节奏感(急促、舒缓)对情绪氛围的塑造。
教学难点 1. 学生将抽象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视觉语言;2. 避免对情感的刻板表达(如仅用“笑脸”表现快乐)。
五、教学方法与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 情境创设法(音乐+画作赏析)2. 任务驱动法(主题创作)3. 合作探究法(小组分析案例) 1. 多媒体课件(含《呐喊》《星空》等作品高清图及背景音乐)2. 水彩颜料、油画棒、素描纸3. 情绪词卡片(喜悦、愤怒、孤独等20张)4. 学生作品展示板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感知情感表达(1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播放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片段,展示蒙克《呐喊》与梵高《星空》,提问:“这些作品让你联想到什么情绪?为什么?”2. 引导学生聚焦画面中的漩涡状笔触与扭曲线条。 1. 观察作品并记录第一感受(如“恐惧”“躁动”)。2. 分组讨论:火焰般的红色与冷蓝如何影响情绪感知? 通过多感官刺激建立艺术与情感的直观联系,激活学习兴趣。
环节二:探究新知——解码视觉语言(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色彩实验:演示调和“愤怒红”(朱红+黑色)与“宁静蓝”(湖蓝+白),分析明度/纯度变化对情绪的影响。2. 线条游戏:在黑板上快速画出锯齿线(表现紧张)与波浪线(表现轻松),邀请学生尝试用线条表现“焦虑”与“平静”。 1. 填写《色彩情绪表》:将提供的色卡与情绪词配对。2. 用粉笔在草稿纸上探索不同线条的“性格”。 通过实验将抽象理论具象化,强化色彩与线条的表现技巧。
环节三:创作实践——我的情感画布(2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发放情绪词卡片(每位学生随机抽取1张,如“孤独”“兴奋”),要求避免直接描绘人物表情。2. 巡回指导:针对“如何用色彩渐变表现矛盾心情”进行个性化示范。3. 播放轻音乐《雨的印记》营造创作氛围。 1. 根据抽到的情绪词,选择3种主色与1种线条类型进行创作。2. 在作品背面用50字说明创作思路(如:“用破碎的紫色块表现失落”)。 通过限制性任务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艺术表达能力。
环节四:展示评价——情感画廊(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将学生作品粘贴到展示板,开展“盲评活动”:根据画面猜测情绪词,对比作者原意。2. 总结共性表达(如多数用深蓝表现悲伤),并表扬独特创意(如用金色斑点表现希望)。 1. 匿名投票选出“最打动我的三幅作品”。2. 作者揭秘创作意图,讨论表达效果差异。 通过互动评价深化对艺术语言多义性的认知,提升批判性思维。
七、作业设计
作业类型 内容
书面作业 1. 完善课堂作品说明,补充修改方案(如“可增加对角线构图强化动荡感”)2. 收集3种不同文化中象征“喜悦”的视觉符号(如中国剪纸、非洲面具)
实践作业 用手机拍摄一组“情绪风景”照片(如暴雨前的乌云表现压抑),标注采用的色彩与构图技巧。
八、板书设计
模块 内容
情感表达路径 1. 色彩象征:暖色(热烈/危险)—冷色(平静/忧郁)2. 线条语言:锯齿线(紧张)—曲线(柔美)—垂直线(庄严)3. 构图技巧:中心构图(聚焦)—散点构图(混乱)
创作锦囊 禁止:直接画表情符号鼓励:叠加肌理(如用海绵拓印表现焦躁)
九、教学反思
反思方向 具体内容
成功之处 1. 音乐与画作联动的导入策略有效激发参与度2. 情绪词抽签机制避免题材雷同3. 盲评环节促使学生关注视觉语言本身而非技法优劣
改进方向 1. 可增加“反向训练”(如用欢乐色调表现悲伤主题)2. 部分学生对抽象表达抵触,需提供更多过渡性范例(如康定斯基作品)3. 创作时间可延长至25分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