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我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我看》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9 11:1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看教学案设计及教学观评
年级 初三 学科 语文 班级层次 励志、实验、长华 教师
课题 《我看》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理解诗中的意象。
能力目标 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学科素养 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 浪漫主义色彩。
学习方法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资料助读法
学习重点 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易错易混
教学环节设计
基本流程 导入新课——投放目标——作者背景介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理解诗意——写法探究——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具体环节 具体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分钟) 古代的文人墨客们常常用优美的文字来描写各种季节:白居易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描写春的美好;王勃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写秋的凄凉。那么,现代诗人如穆旦,又是怎样来描写季节给人的感受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穆旦的《我看》一诗,看看诗人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渲染气氛 提高兴趣,导入课文
投放目标(1分钟) 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理解诗中的意象。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学科素养: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 浪漫主义色彩。 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目标,课后自查是否达标
作者介绍、背景介绍、知识链接 (8分钟) 一、作者简介:原名查良铮,与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是同宗兄弟。浙江海宁人。诗人、翻译家,“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诗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译作:《普希金抒情诗集》《欧根 奥涅金》《唐璜》《英国现代诗选》二、背景介绍: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诗人的一腔热血,都化作一行行文字,借季节的赞歌,表达出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三、知识链接: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张“人的文学”、“人民的文学”、“生命的文学”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在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勾画、补充笔记 识记重要文学常识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钟) 1.给全诗划分朗读节奏,并思考怎样朗读。例: 我看 / 一阵 / 向晚的 / 春风, 悄悄揉过 / 丰润的 / 青草, 我看 / 它们低首 / 又低首, 也许远水 / 荡起了 / 一片 / 绿潮。朗读应该明快、轻松、酣畅。 根据问题独立思考,发言 培养学生理解归纳整理文章的能力
再读课文理解诗意(15分钟) 1、第一、二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意象:春风、春草、飞鸟、流云、大地特点:勃勃生机、美丽生动2、首句中的“我看”领起了哪些句子?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原野的美丽图画,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在天空滑翔至远空深处,逐渐消失不见的飞鸟,夕阳染红的流云,组成一幅美丽的夕阳落照图。3、画出第一节中能表现春风和春草特点的词语,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词语:揉过、低首修辞:拟人作用:写出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4、第三节“你”指的是什么?在你的心胸里描画、你丰润的生命 大自然!5、第三节诗中的 “大自然”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给人带来欢乐,驱除人的烦恼 “丰润的生命” 充满生机和活力“勃发”6、如何理解第四节诗中“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一句?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例如诗歌、绘画。7、第五节诗中作者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词语:“飞奔”“坦荡地漫游”“歌唱”“流盼”“摇曳””呼吸同自然合流”愿望: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8、结合三、四、五节诗,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三节写美好的景象、丰润的生命只能在“寂静”里“勃发”;四节写这些写美好都会“飘逸”,这如何不叫人悲哀?然而诗人并没有陷入伤感之中,五节唱出了“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这样浪漫、潇洒的旋律,以愉悦的心态面对。 根据问题,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训练对诗词语言的把握,对意象的理解,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写法探究(4分钟) 其一:用丰富的意象来隐喻和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首诗以鲜明深邃的诗歌意象传达情感,阐述思想。诗歌中的大量意象可谓是形、神兼备,形、情兼备,形、理兼备。如:这首诗中的意象主要有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展翅的飞鸟、深远的晴空、被夕阳染红的流云、沉醉了的大地。其二:富有节奏美和音乐美。 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押ao韵;第二节押i韵;第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i韵,又换韵为a韵;第四节又换韵为i;第五节又换韵为iu和i。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其三: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第五节的“天风”“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照应了第一节和第二节;“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又照应了第三节的“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像季节燃起花朵”又照应了第一节的“春”。处处照应,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使情感抒发得很强烈。 发言 积累 写法探究
课堂小结(1分钟) 这首诗通过写对春天的所见所感,表现春天的大自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对此充满了渴望和追求。
作业布置(1分钟) 1.试着仿写一两节诗2.练习册1-4题 勾画作业 学练结合
板书设计 我 看 穆 旦 所看:春天之景 意象暗示内心世界 所感: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音乐美 对祖国命运的忧戚 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