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晤(wù) 数载(zài) 指摘(zhāi) 孜孜求学(zī)
B.商榷(què)
殷勤(yīn)
聘请(pìng)
砥砺德行(dǐ)
C.訾詈(zǐ)
弭谤(mǐ)
造诣(yì)
道义相勖(xù)
D.切磋(cuō)
肄业(yì)
敷衍(yǎn)
能裨实用(pí)
解析:A项,“载”读“zǎi”;B项,“聘”读“pìn”;D项,“裨”读“bì”。
答案:C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普通“草根”到各类“达人”,越来越娴熟的文化生产机制,成了普通人“脱胎换骨”的终南捷径,诱惑着许多梦想一夜成名的少男少女。
B.针对一些境外媒体的提问,国防部发言人均尽力在授权范围内予以解答,开诚布公。而对于触及军事底线的问题,他的回应显示出军人的强硬风范。
C.“店无特色客来稀”,现在无论搞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有特点,没些亮色,的确很难让人侧目而视。日前,郑州某饭店门口就立了块“四不接待”的牌子,吸引了许多人。
D.在《七个细节激发宝宝的智力》一文中,作者建议不要将家里的书籍束之高阁,而是应放在孩子随手可及的地方,譬如餐桌、床头、沙发靠背等。
解析:C项,“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而又愤恨。与语境不符。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49支球队参加的143场亚冠比赛中,广州恒大除了在16强赛首回合以1∶2输给韩国的城南一和队外,所有比赛均保持不败。
B.这次会议上,习主席就全球共同面临的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经济治理、反恐等诸多挑战发表了讲话,获得媒体及网民的广泛好评。
C.“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核心技术已被全面突破,有关单位圆满完成了动力系统试验,年底前择机进行首次飞行试验是完全可能的。
D.如果把中国的军事崛起置于中国的国际责任的构架内思考,其他国家不仅不会感受到“威胁”,反而会认识到这种崛起的必要性。
解析:A项,不合逻辑,“除了”和“所有”矛
( http: / / www.21cnjy.com )盾,应将“所有”改为“其他”;B项,语序不当,“当前”置于“全球”之前;C项,搭配不当,“核心技术”与“突破”搭配不当,应为“技术难关”。
答案:D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回母校对新一届高三学子做励志演讲,在向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校师生作介绍时,校长说:“他是我校的校友,他长期刻苦学习,自觉学习,去年以全市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考取北京大学, 。
A.这既是他本人的荣耀,也是敝校的荣耀
B.这既是他的光荣,也是我们学校的光荣
C.这既是本校的自豪,也是他本人的自豪
D.这既是他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解析:他回到母校,所以介绍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不用“敝校”,排除A项。他考取北大首先应该是他的光荣,然后才是带给学校的光荣,排除C项。“全国人民”范围过大,也与“校长”的身份及讲话涉及的范围不协调,排除D项。
答案:B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蔡元培先生行止
教育家马相伯回忆,1901年蔡元培曾拜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为师学习拉丁文。头一次,蔡元培去得太早,5点多钟,天边刚有一丝曙色,他在楼下低声呼唤“相伯,相伯”。马相伯感到惊奇,大清早的,谁来喊魂 打开窗子望去,来人是蔡元培。马相伯名士派头足,急忙摇手,对蔡元培说:“太早了,太早了,八九点钟再来吧!”虽然有点败兴,蔡元培并没有感到不悦,三个钟头后,他又回来了。这一年,蔡元培34岁。
1916年1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任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蔡元培为北大校长。蔡元培刚从海外归来,风尘仆仆,到上海后,许多朋友都劝他不要率尔衔命:北大腐败透顶,烂到流脓,他若就职,恐怕整顿不力,清誉反受其累。但也有几位朋友鼓励蔡元培放手一搏,用手术刀割治这个艳若桃李的烂疮,给中国教育开创前所未有的新局,纵然败北,尽心也可无憾。蔡元培选择了锐意进取。1917年1月4日,他到北大视事,迅即发出呼吁:“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为矫正学风,蔡元培发起组织进德会,发表《进德会旨趣书》,会员必须恪守戒条;设立评议会,实行教授治校;组织各类学会、研究会,使学生养成研究的兴趣。他在国内延聘名师,不问派别,不问师从,但求其术有专攻,学有专长。至于不合格的教员,他坚决黜退。一名法国教员被黜退后,曾四处扬言要控告蔡元培。一位被黜退的英国教员居然搬出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这尊洋菩萨来谈判,蔡元培毫不妥协。
蔡元培的改革理念和举措,最令人称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便是“学术自由”和“兼容并包”。以党见和政见论,王宠惠信奉三民主义,李大钊、陈独秀信奉共产主义,李石曾信奉无政府主义,辜鸿铭憧憬君主立宪;以文学派别论,胡适、钱玄同、吴虞等人倡导新文学,刘师培、黄侃等人坚持旧文学。可以这么说,中国当年有多少党派,北大师生中就有多少党派;有多少学派,北大师生中就有多少学派。蔡元培对各类人才兼收并蓄,使之商量旧学,邃密新知,和平共存,不相妨害。他的态度绝无偏袒,他的器局皆可涵盖,处事公平,无适无莫,大家自然心服口服,北大自此而开中国大学教育前所未有之新风。
罗家伦等多位蔡门弟子都曾忆及一件往事:“七七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变”前两年,强邻虎视眈眈,战争阴霾日益浓厚。蔡元培到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汪精卫请他共进晚餐,用的是西膳。蔡元培苦口婆心,劝汪改变亲日立场,收敛亲日行为,表明严正态度,将抗战的国策确立不拔。蔡元培说:“关于中日的事情,我们应该坚定,应该以大无畏的精神抵抗,只要我们抵抗,中国一定有出路。”言犹未毕,蔡元培的眼泪脱眶而出,滴到了酒杯中,他旋即端起那杯掺泪的酒,一饮而尽。听其言而观其行,举座动容,无不肃然起敬,汪精卫则如坐针毡,神情尴尬,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教育家胡元倓曾用八个字形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蔡元培:“有所不为,无所不容。”有所不为者,狷洁也,则非义不取,其行也正;无所不容者,广大也,则兼收并蓄,其量也宏。
抗战初期,蔡元培因病滞留
( http: / / www.21cnjy.com )香港,有位素不相识的青年从重庆寄来快信,自称是北大的毕业生,在重庆穷困潦倒,无以为生,请求蔡元培伸出援手,将他推荐给用人单位。蔡元培当即致函某机关负责人,称那位青年学有所成。这封推荐信不久即发生效力。然而那位青年到差时,所出示的毕业证书并非北大签发。某机关负责人赶紧写信询问蔡元培,是否真的了解那位青年的底细。蔡回复对方:不必在意那位青年是不是北大生,只要看他是不是人才。如果他徒有北大毕业证书而不是人才,断不可用;如果他没有北大毕业证书而是人才,仍当录用。你有用人之权,我尽介绍之责,请自行斟酌。结果那位青年得到了这份差事,来信向蔡元培道歉,感谢蔡的再造之恩。蔡元培回信时,没有只字片言责备对方蒙骗欺罔,反而勉励对方努力服务于社会。蔡元培不惮烦劳为青年人写推荐信,然而,有大力有高位的人与蔡元培同调的并不多,坎坎伐檀者倒是不少。
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逝世,全国哀挽
( http: / / www.21cnjy.com )。曾任北大教授的王世杰在《追忆蔡元培》一文中写道:“蔡先生为公众服务数十年,死后无一间屋,无一寸土,医院药费一千余元,蔡夫人至今尚无法给付,只在那里打算典衣质物以处丧事,衣衾棺木的费用,还是王云五先生代筹的……”(摘编自王开林《蔡元培:是大师,是完人,也是一头真虎》)
相关链接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
( http: / / www.21cnjy.com )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6岁入家塾,17岁考取秀才,24岁中举,26岁得进士。到28岁,蔡元培已经实现了旧式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登科殿试,成为当朝翰林院的编修。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在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情况下,蔡先生愤然与清廷决裂,走上了教育救国的道路。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蔡元培在34岁时还拜师学习拉丁文,可见其对西学的热情及程门立雪的虔诚。
B.针对旧北大官僚习气重、学术氛围
( http: / / www.21cnjy.com )差、学生志趣庸俗、乌烟瘴气和歪风邪气盛行等问题,蔡元培视事北大当即发出呼吁,“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C.蔡元培倡导并实施“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从而开北大新风,使北大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重镇。
D.因为蔡元培推荐信写得太多太滥,致使重庆那个大学生打着北大毕业生的旗号蒙骗蔡元培成功。
E.本篇人物评传生动地描写了蔡元培先生一生中几件具体的事,结合使用大量精彩的议论,语言优美。
解析:A项,“程门立雪”表述不当,“程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雪”是说虔诚尊师。D项,“推荐信写得太多太滥”理解错误,“打着北大毕业生的旗号”“蒙骗”武断贬斥。E项,“人物评传”错,本篇不属于人物评传,应属于人物小传;“生动地描写”“语言优美”错,本篇小传语言平实精练。
答案:BC
6.蔡元培改革北大,采取的举措主要有哪些 请从文本中简要概括。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可以从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中概括,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分析。
参考答案:①矫正学风,组织进德会,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评议会,组织各类学会、研究会,以此纯正学风。②延聘名师,黜退不合格的教员,以此优化教风。③倡导并实施“学术自由”和“兼容并包”的思想,以此让学术风气浓厚。
7.本文多处运用了“引用”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请联系文本概括分析。
解析:引用是人物传记常用的手法,其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可以增加作品的真实性,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传主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以及传主的话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引用他人的话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也能从侧面烘托传主的形象。
参考答案:①表现蔡元培的个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本两处引用他人对蔡元培的回忆,一处是马相伯的回忆,一处是罗家伦等人的回忆,表现出蔡元培潜心向学的劲头和坚持原则、明辨是非、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个性。②引用他人的话,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文本两处引用他人的话,一处是教育家胡元倓对蔡元培八个字的形容,一处是北大教授王世杰在《追忆蔡元培》中的文字。这两处引用都具有这样的作用。③引用蔡元培自己的话,既印证作者的观点,又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8.民国时期大师辈出,蔡元培无疑是他们中的佼佼者之一。我们从蔡元培身上可以看到民国大师哪些共有的精神品质 请联系文本分析回答。
解析:回答时须注意在语言表述中要上升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蔡元培身上可以看到的民国大师们共有的精神品质的层面,不能单就蔡元培谈蔡元培,而应该就蔡元培“这一个”谈民国大师“这个群体”。可以采用“从蔡元培……看到民国大师……的精神品质”的句式来组织语言,比如从蔡元培34岁时还虔诚地拜马相伯为师学习拉丁文,可以看到民国大师潜心向学的精神品质。回答时注意既要有观点,又要联系文本实际。
答案要点:精神品质概括参考:①潜心向学;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有强烈使命感,锐意进取;③坚持原则,明辨是非,临大节而不可夺;④兼收并蓄而气量恢宏;⑤心地善良,热心助人,服务社会;⑥于一己之艰难处境,甚少挂怀,甚少计虑。
三、语言运用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典 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① 。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② 。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③ 。
解析:由①前面的关联词“如果……那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其前面的“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推断出①的答案是围绕“承继传统”来谈;从“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推出②的答案是围绕“气质”来谈的。由“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推出③的答案。
参考答案:①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 ②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 ③可以转变风气
10.下面是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孩子上网相关行为的情况调查表,请结合具体项目和数据完成后面的问题。
项目
赞成%
反对%
不置可否%
对子女上网
39
17.9
43.1
希望子女以后工作与网络有关
42.6
32
25.4
能使子女增长见识,掌握电脑技巧
90.3
8.6
1.1
网络能促进子女学习的兴趣
29.5
11
59.5
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
58.5
10.8
30.7
(1)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多数家长对于子女上网的内心矛盾在于: 。
(2)请从学生、家长和学校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每一角度不超过12字)
解析:对表文的转换,要抓住表格的纵栏、
( http: / / www.21cnjy.com )横栏和数值,结合表头和提示综合分析。第(1)题是从家长的角度分析其内心矛盾,集中体现在既担心孩子上网荒废学业又希望孩子从网络上获得知识。可抓住数值的对比分析。第(2)题,从不同角度提建议,要注意结合家长的担心和希望。
参考答案:(1)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又怕他们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
(2)学生: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学校:加强管理,严格规定。家长:积极引导,平等交流。(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