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醉翁亭记》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醉翁亭记》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9 11:5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醉翁亭记教学案设计及课后观评
年 级 九年级 学科 语文 班级层次 励志班 教师
课 题 《醉翁亭记》
2课 时 第 1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中的文言现象。
能力目标 熟读课文,并翻译全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学科素养 训练学生句读、朗读、阅读和理解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方法 自由朗读、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师点拨法
学习重点 掌握一些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
学习难点 课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的理解以及对重点语句的翻译。
易错易混 文中句子的断句及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近五年中考命题特点趋势 掌握对文言文字词语句的翻译,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环节设计
具体环节 具体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人历来有一种山水情怀。他们寄情山水,抒怀言志,山水亦因人而名。安徽滁山的醉翁亭就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闻名于世,就让我们循着先生的记述,去感受醉翁亭的美景。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投放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记”的文体特点。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全文,自主归纳本课文言现象,积累重点实词虚词。 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并朗读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课堂教学,知能并重
预习检测 文体介绍及题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学生联想回顾相关知识,小组展示预习成果,并补充笔记。 让学生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多种方式朗读 听范读,划节奏扫清课文字词读音障碍 落实字词,学会从声韵调等方面阅读学习文言文,巩固基础
自主翻译 自主参照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翻译全文。注意翻译要求(信、达、雅);翻译原则(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方法(留、换、对、补、删、调)。自主归纳 自主翻译,并和小组成员交流 让学生学会利用手上的资源自主翻译理解文言文,落实重点字词句的翻译。
自主归纳 指导学生自主归纳文言现象(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学生独立自主归纳文言现象并落实笔记 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文言现象的能力。
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欧阳修记:一种文体朗读(字音、节奏、语气)翻译:山、翼然、临、作、名、伛偻提携
课 时 第 2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的特征及文章写景的方法。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能力目标 1.学习景物描写的特点、手法,感悟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感,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2.结合文章背景,分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学科素养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学习方法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语言赏析法,点拨法
学习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推敲、揣摩、感受文中美景。 2.感悟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感,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学习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感情。
近五年中考命题特点趋势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景物特点的赏析,对作者情感的分析。
教学环节设计
具体环节 具体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教师抽查上课重点字词句翻译 积极答问,复习旧知 巩固旧知,让学生表述,培养表达能力
投放目标 1、梳理文章内容,把握每段的主要内容,感受美景。2、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学生朗读并感知本课学习目标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思考
整体感知 梳理文章内容,概括每段的大意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点勾画,整体感知文意。小组合作,理解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知能并重,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培养书写的好习惯。
研读思考,合作探究 1、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写醉翁亭周围的自然环境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段有一个名句,也是文章点题句,请将它找出来。2、说说第二段写了什么?写山间早和晚的景色的句子是哪两句?四十景物的特点各是怎样的?3、第三段作者写了哪三种人的乐?作者为什么要写滁人游山之乐和众宾宴饮之乐?在写宴饮之乐时,为何重点写宾客之乐?“太守醉”仅仅指喝醉酒吗?此句在文中有何作用?4、第四段写了哪几种乐,它们有什么不同?“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一句照应上文的哪一句话?这一段用什么表达方式来托出全文的主旨? 通读课文,把握文意先自主学习,再小组讨论不懂的地方积极讨论思考,在相应的地方做好批注学生各抒己见.激烈争论。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引导、鼓励。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鼓励发言表达,培养思辨的能力,落实到实处。
课堂小结 1学生自主总结这篇散文的主旨。
学生积极思考,并落实笔记。 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总结不到位的地方要合理引导,鼓励
课堂反馈(检测) 对本堂课的基础知识检测 学生完成检测 师生互动,共同完善。
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欧阳修) 引入:位置环境 亭名由来 写景:朝暮、四季 写游: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写归:太守归、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 结尾:道出姓名,揭开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