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练习:2.5《离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练习:2.5《离骚》(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1 21:1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离 骚
达标训练·固双基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奇葩(pā)    修姱(kuā)
鸷鸟(zhǐ)
謇(jiǎn)
B.侘傺(chì)
揽茝(chén)
羁(jī)
偭(miǎn)
C.延伫(zhù)
谣诼(zhuó)
骚体(sāo)
忳(tún)
D.攘诟(rǎnɡ)
溘死(kè)
芰荷(zhī)
谇(suì)
解析:A项,“鸷”应读“zhì”;B项,“茝”应读“chǎi”;D项,“芰”应读“jì”。
答案:C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②谣诼谓余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善淫(放荡) ③延伫乎吾将反(久久) ④回朕车以复路兮(皇帝的自称) ⑤进不入以离尤兮(到朝廷做官)
⑥忍尤而攘诟(排斥) ⑦宁溘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⑧苟余情其信芳(苟且)
A.①③⑤⑦      B.①③⑦⑧
C.②④⑥⑧
D.①④⑥⑦
解析:②诼,“诽谤”的意思;④朕,“我”的意思,“皇帝的自称”是后起之意;⑥攘,“忍受”的意思;⑧苟,“只要”的意思。
答案:C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以”相同,两个“固”也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固”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固”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固”也不同
解析: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承接。③④中两个“固”,副词,本来。
答案:C
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B.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C.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D.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解析:A、C、D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B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答案:B
5.下列诗句中,与“不吾知其亦已兮”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C.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D.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解析:例句是宾语前置句,“不吾知”应为“不知吾”;B项,“秋以为期”应为“以秋为期”。
答案:B
6.在下列横线上补出原文诗句。
(1)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
      
(2)表现诗人疾恶如仇、不与群小同流合污的诗句:
      
(3)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
      
(4)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诗句:
      
答案:(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二、延伸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7~8题。
小重山
端 午
[明]舒由页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7.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应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谁复吊沅湘”“树转午阴凉”理解。
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了词人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词人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词人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8.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请分别结合上片和下片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解答此题要细读全词,分析对比:一是世人对屈原的不理解和词人读《离骚》的伤感;二是世人的喜庆和词人的惆怅。
答案:对比手法。上片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词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片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词人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珮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选自《九章·涉江》)
9.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被明月兮珮宝璐  被:带
B.旦余济乎江湘
江湘:湘江、湘水
C.固将愁苦而终穷
终穷:终身不得志
D.贤不必以
以:用
解析:B项,江湘:指长江和湘水。
答案:B
10.下列诗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B.哀南夷之莫吾知兮
C.不吾知其亦已兮
D.余不忍为此态也
解析:A、B、C三项是宾语前置句,D项为陈述句。
答案:D
1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用服饰的奇特来比喻德行的高洁和忠直,以及自己志向的远大。
B.第一节用奇特的想象和浪漫主义手法来揭示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社会的矛盾。
C.诗的第二节提到了接舆、桑扈、伍子胥和比干四位历史人物,目的是以自己的志向比照四位历史人物的志向,以四位历史人物的遭遇来安慰自己。
D.诗人南渡江湘的行为,一方面说明他不愿与群小同流合污,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追求神仙似的超然物外,想长生不老。
解析:D项,“他追求神仙似的超然物外,想长生不老”说法不对。说明他一方面胸怀坚定的信念,另一方面又感到失意彷徨。
答案:D
12.节选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解析:诗人通过服饰、穿着、装扮来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达自己的人生选择和追求的与众不同。同时,诗人在这里提到了四个人——接舆、桑扈、伍子胥、比干,表达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孤独意识和自我的精神保持。
u.com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案:节选部分主要运用了比喻象征手法。诗歌一开始,诗人便运用象征手法,用好奇服、带长铗、冠切云、被明月、珮宝璐来表现自己的志行,以驾青虬、骖白螭、游瑶圃、登昆仑、食玉英来象征自己高远的志向。鸾鸟、凤凰、香草来象征正直、高洁,充分抒发了诗人内心对当前社会的深切感受。
参考译文:我自幼就喜欢这奇伟的服饰啊,年纪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爱好仍然没有减退。腰间挂着长长的宝剑啊,头上戴着高高的切云帽。身上披挂着珍珠佩带着美玉,世道混浊没有人了解我啊。我却高视阔步,置之不理,坐上驾着青龙两边配有白龙的车子。我要同重华一道去游仙宫,登上昆仑山啊吃那玉的精英。我要与天地啊同寿,我要和日月啊同样光明。可悲啊,楚国没人了解我,明早我就要渡过长江和湘水了。
可叹我的生活毫无愉快啊,寂
( http: / / www.21cnjy.com )寞孤独地住在山里。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接舆剪去头发啊,桑扈裸体走路。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贤者不一定被推荐。伍子胥遭到灾祸啊,比干被剁成肉泥。与前世相比都是这样啊,我又何必埋怨当今的人呢!我要遵守正道毫不犹豫啊,当然难免终身处在黑暗之中。
三、语言运用
13.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35字)
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④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
⑤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竹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端午节是
解析:先找出主干——端午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是节日。然后根据所给材料在宾语中心语前边依次添加修饰成分,哪个国家、什么时间、以什么形式、有什么意义、是什么性质等,就可得到答案。
答案:(端午节是)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14.唐诗《春山夜月》的颔联“掬水月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手,弄花香满衣”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展开想象,运用描写,表现诗句的情景和意境。(不超过100字)
解析:“掬”意为用双手捧。这两句诗既体现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未泯与逸兴悠长。
扩展时注意诗句所蕴含的意境。运用合理的想象,把握诗中所描绘的“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并体现出诗人的情态。
答案:(示例)夜晚,山中升起一轮明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人俯身捧起一汪清泉,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而月亮也便到了手中。花香扑鼻,诗人不禁穿行花丛,尽情抚弄满枝的繁花,那山花馥郁之气便沾满了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