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人教版美术(2024)七年级上册
情感表达
第一单元 峥嵘岁月--美术中的历史 1.1
01 新课导入
03 作品展示
02 新课讲解
目录
CONTENTS
新课导入
01
情感是怎么产生的
你能说出这些表情体现了何种情感吗?
当看到有人遭受欺辱,人们纷纷仗义执言时,我们可以体验到正义的力量。
正义感
责任感
胜任感
当承担角色、接受任务时,我们可以体验到责任的神圣。
当独立完成某项任务,得到他人的承认和赞赏时,我们可以体验到胜利的快乐。
你有过以上情感体验吗?结合自身实际,与同学分享你的情感体验。
你还体验过哪些美好情感?
什么是情感?
情感是比情绪更为深刻、稳定的内心体验,是人基本的精神需求。当对某些人或事物的情绪随时间的推移形成比较稳定的倾向时,我们就会产生某种情感
①有反映人类基本需要的情感,如安全感、归属感等;
②有反映人类高层次社会性需要的情感,如道德感、荣誉感等;
③有积极情感,如正义感、胜任感、美感等;
④有消极情感,如挫折感、倦怠感、厌恶感等;
⑤也有多方面混合的情感,如敬畏感等。
情感的分类?
情感是复杂多样的
情感有什么作用
情景一:数学张老师很严肃,一开始我和一些同学都怕他。可现在我觉得他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前一段时间我生病在家,张老师来看我,给我补课,还给我带来他亲手煲的鸡汤,虽然我不喜欢鸡汤,但因为是张老师为我做的,我还是很开心的喝了。现在,数学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每天放学一定先做数学作业,虽然有的题比较难,可我一点儿也不害怕,不懂就去问张老师。
◇我对张老师的情感有哪些变化?对我有什么影响
害怕
老师关怀
对教师
亲近、喜欢
喜欢数学
影响选择
①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促使我们作出行动。
情感有什么作用
②情感能提升想象力、创造力相关。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探索未知。
情感有什么作用
《九儿》的歌词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传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对自由和远方的热切向往。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歌曲深厚的情感底蕴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③情感伴随着我们的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发展,这正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体现。
情感有什么作用
如何品味美好情感
小东和班上同学在学校运动会的拔河比赛中取得了胜利,他们在赛场上为班级获得荣誉而欢呼雀跃。
小莹在以“成长”为主题的青春仪式上,分享了成长中难忘的故事,情不自禁地对台下的父母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你如何看待小东和小莹的情感体验
我们怎样才能体验到更丰富的积极情感
积极情感体验源于我们对生活的热爱,源于不断地投入生活、深入生活、感受生活。通过与人交往,积极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积极情感体验。同时,我们也应该用热情和行动来影响周围的环境,让世界因我们的积极情感而多一份美好。
参观画展
做志愿活动
做家务
帮同学提高成绩
1.有意识地增加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
如何品味美好情感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县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由于家境贫困,小时候一直跟父亲学习文化知识,直到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
读中学时,由于他基础差,学习十分吃力,第一学期末平均成绩才45分。学校令其退学或留级。在他的再三恳求下,校方同意他跟班试读一学期。
此后,他就与“路灯”常相伴:天蒙蒙亮,他在路灯下读外语;夜熄灯后,他在路灯下自修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他的平均成绩达到70多分,几何还得了100分。
羞耻感等
提示:努力向上,刻苦努力,知耻而后勇。道理:体验消极情感未必是件坏事,在生活中,接受挫折的考验,学会转化消极情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不断成长。
(1)当学校要退学童第周时,他的情感体验是 。
(2)童第周是如何把负面情绪进行转化的?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1.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时会出现消极情感,如挫折感。如何面对和转化挫折感?
2.消极情感对我们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探究与分享
如何品味美好情感
2.我们要学会承受和转化消极情感。
消极情感会给我们带来不舒服、不愉快的负面感受,甚至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但是,体验消极情感未必是坏事。在生活中,接受挫折的考验,学会转化消极情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不断成长。
如何品味美好情感
3.我们要在实践中提升情感境界。
我们要用心体悟平凡生活,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在长期实践和奉献社会中提升内在修养,让情感在不断淬炼中升华为高尚情操。
观看视频,看完视频后说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习主席曾说过“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信仰”,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名字,更不能忘记他们的精神。
说一说,你们都知道哪些中国的革命英雄呢?
我们无法记住他们所有人的名字,但我们却可以记住他们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我们要用自己的情感去继承、去传递这份革命精神!
新课讲解
02
你认识这些革命英雄吗,你都知道哪些关于他们的英雄事迹?
张桃芳“世界十大狙击手之一”,当之无愧的中国狙击之王,曾经在800米开外的距离一枪击毙敌人。朝鲜战场上,32天时间里,用442发子弹,击毙敌人214人。少年自有少年狂,这一年,英雄22岁。
杨根思,曾用18颗手榴弹攻下制高点,俘虏一个排的敌人,抱5公斤炸药同40余敌人同归于尽。这一年,英雄28岁。
王兆才,在鸡雄山战斗中,率领一个排的战士,抵挡住了美军、南朝鲜军前后12次猛烈进攻,坚守阵地17个昼夜,毙敌300余人,仅自己一人就毙敌50余人。
你认识这些革命英雄吗,你都知道哪些关于他们的英雄事迹?
刘胡兰著名革命先烈,抗日游击队队员,唯一一位三代领导人均为其题字的小英雄。在14岁时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5岁英勇就义。
杨靖宇,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1940年2月23日,在濛江县(今吉林省靖宇县)壮烈牺牲。
左权,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八路军副总参谋长,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辽县以身殉国,壮烈牺牲。
他们的英雄事迹数不胜数,那同学们,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去传承和传递他们的革命精神呢?
黄继光
邱少云
董存瑞
你认识这些革命英雄吗,你都知道哪些关于他们的英雄事迹?
看图总结,艺术家是通过哪些题材进行创作来表现革命精神的?
在艺术作品创作中,艺术家可以通过油画、水彩、水粉素描、中国画、雕塑作品、版画作品等创作形式来表现和传承革命精神!
欣赏美术作品,体会艺术家如何用艺术创作表达革命情感?
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恩格斯(雕塑)
2015年 吴为山 中国美术馆藏
看图思考:中国的革命为什么要提到马克思与恩格斯呢?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恩格斯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支持,并与马克思一起合作拟定了于1848 年2 月问世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作品以概括凝练的雕塑语言表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光辉形象。人物的不同姿态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构图,马克思的坐姿和恩格斯的站姿构成稳定的三角形,表现了两位伟大导师坚定的信念和真挚的友谊。
欣赏美术作品,体会艺术家如何用艺术创作表达革命情感?
送别(油画)1959年靳尚谊
看图思考:
1.作品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2.他们在哪里,在干什么
3.你能说出作品中的历史故事吗
父亲
与
儿子
妻子
与
丈夫
母亲
与
儿子
妹妹
与
哥哥
作品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开始长征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采用高视点、多人物的构图形式,通过“母送子”“妻送夫”“儿送父”三组人物造型,凸显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欣赏美术作品,体会艺术家如何用艺术创作表达革命情感?
人桥(版画)1948年 古元
中国美术馆藏
看图思考:
你能从作品中看到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革命精神吗?
欣赏了这么多作品,想一想,艺术家是怎样进行创作的呢?
艺术家是怎样进行作品创作来表达情感的?
作家是通过文字的搭配来传递思想,那么画家就是用题材、笔触、构图来表达情感,同时利用色彩的变化来增强效果,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邬江 《祝捷》
徐青峰 《血战台儿庄》
艺术家是怎样进行作品创作来表达情感的?
转战陕北(中国画)1959年石鲁 国博藏
小组合作:
尝试从背景、构图、色彩、笔触等方面去探究艺术家是如何进行创作的?
1947年3月开始,国民党军队以25万人的兵力,向延安发起重点进攻。由于敌我兵力过于悬殊,中共中央决定暂时放弃延安,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
艺术家是怎样进行作品创作来表达情感的?
作者介绍
石鲁(1919年—1982年),原名冯亚珩,四川省仁寿县人,与赵望云、何海霞一起被誉为“长安三杰”,是20世纪中国书画领域的革新家。
1937年秋任小学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50年初任西北美协副主任、《西北画报》社社长,开始中国画创作。前期作品歌颂人民翻身解放作主人的幸福生活,形象亲切动人,生活气息浓厚,如《变工队》、《侦察》等。1959年,石鲁创作了《转战陕北》,奠定了他在美术界的地位。
艺术家是怎样进行作品创作来表达情感的?
创作背景
思考:
《转战陕北》描绘的是怎样的历史事件?
画面中的人物是谁?他在做什么?
转战陕北,是解放战争前期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为粉碎蒋介石国民党军重点进攻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惊心动魄的鏖战。
并在此期间塑造了以勇立潮头的担当精神、放眼全国的全局观念、协同共进的团队合作和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主要内容的转战陕北精神。
艺术家是怎样进行作品创作来表达情感的?
画面内容
你能从作品中看到那些内容呢?
思考:转战陕北的红军人数最多,画家为何没有把千军万马都画出来?
转战陕北——构图篇
感受作者的创作过程,思考为什么作者只重点表现了毛主席的身影?
为什么不画战士?陕北的山沟里尽是战士,不画出来反而能表现“雄兵百万”,直接画出来能画多少人呢?
为什么把主席画得那么小?小中见大,在某种情况下就是大,万绿丛中一点红,红最显眼,若画很多点红,就不突出了!
《转战陕北》——画面整体分析
远景
远景以深远法画成,由浓而淡、再浓再淡的墨色,使画面向远处无止境地延伸,创造出辽阔的意境。
看图思考:
作者对作品的远景是怎么处理的?
这样有什么目的和意义?
画面以崇山峻岭为背景,突显毛主席的伟岸形象。真实再现了毛主席胸怀百万雄兵、指挥若定的泰然气派和伟人风采。他站在陕北高山之巅,迎风伫立,面对壮美的黄土高原,显得格外高大、坚定。
《转战陕北》——画面整体分析
中景
中景:主体人物位居画面的视觉中心,展现出顶天立地的豪迈气魄。
《转战陕北》——画面整体分析
近景
这幅画在空间处理上融合了高远和深远两种方法,塑造了毛主席的革命胸怀和英雄气概。
画面的近景是高远法,山体巍峨雄壮,用了纪念碑式的构图方法,再加上笔墨十分厚重,给人以素高伟大的感受,很好地衬托出了毛主席雄才远略、气吞山河的伟人形象。
画面近景是巍峨的山体,竖直向上的墨线被长短不一的横线截断,蕴藏着一股雄厚之力。这股力量往远方蓄势待发,最后凝聚在背手遥望的毛主席的身影上。该画构思独特,意境深远。人物所占空间虽小,却有统领山河之气魄。
艺术家是怎样进行作品创作来表达情感的?
色彩分析
在颜色的运用上,画家没有选择传统的青绿或浅绛设色,而是大胆使用了大量的赭石和朱砂。阳面的大片红色渲染,与粗重的墨线交织,塑造出朴实雄浑的陕北高原形象,使整个画面气势磅礴。
这种红色不仅是自然的红,更是革命的红和时代的红,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创新。
你能从作品中看到哪些色彩运用技巧?
作品展示
03
其他作品欣赏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中国画)1963年 李可染
看图思考:
你知道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吗?
这幅作品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根据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所作。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画家以浓墨重彩描绘了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山川面貌表达对祖国雄伟山河和壮丽景色的无限热爱。
课堂实践
作业:欣赏一幅革命题材的美术作品,分析其中蕴含的革命情感。
侯一民 刘少奇和安源矿工 油画
方增先 围攻北站 中国画 1959年
黎冰鸿 南昌起义 油画 1959年
许宝中、李泽浩 三湾改编
李斛 广州起义 中国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通过欣赏了一系列的名家作品,感受到了名家在艺术作品中对情感的表达的方法和手段,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利用构图,色彩,题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在艺术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让绘画作品成为一种会说话的艺术,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