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暑假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一、积累与梳理(共25分)
(一)成语密码(6分)
1. 根据提示补写成语并指出出处。(每小题2分)
(1)__________,出自《论语》,比喻做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2)__________,出自《陈太丘与友期》,形容讲信用到约定时间。
(二)语用升级(9分)
2. 修改病句并说明理由。
原句:通过阅读《西游记》,使我懂得了坚持的重要。(4分)
3. 为下列情境选择最合适的敬辞。(5分)
【情境】向老师请教问题,应说:______
A. 赐教 B. 指教 C. 斧正
(三)意象长廊(10分)
4. 意象群梳理。
(1)《观沧海》中“__________”与“__________”形成动静对照。(4分)
(2)写出含“雁”意象且表达边塞之思的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简析“孤帆”与“孤影”在意境营造上的差异。(3分)
二、阅读与鉴赏(共45分)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甲)人物通讯(13分)
阅读《植树的牧羊人》(节选),完成5—8题。
5. 文中“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一句的“挑”字有何深意?(4分)
6. 从叙事视角分析第一人称“我”的作用。(4分)
7. 概括牧羊人形象的“三重境界”。(5分)
(乙)科普小品(10分)
阅读《时间的脚印》(节选),完成9—11题。
8. 文中“化石是历史的文字”一句的比喻妙在何处?(3分)
9. 将“砾岩像书本”改为“砾岩像瓦砾”好不好?(3分)
10. 结合全文,谈谈如何理解“石头也会说话”。(4分)
(二)古诗文阅读(22分)
(甲)送别诗比较(10分)
阅读《峨眉山月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12—14题。
11. 两诗如何借“月”传情?(4分)
12. “夜发清溪”与“随君直到”在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3分)
13. 用“月”意象写一句离别赠言,不少于15字。(3分)
(乙)寓言解读(12分)
阅读《杞人忧天》(《列子》),完成15—18题。
14.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身亡所寄:______ (2)若屈伸呼吸:______
(3)终日在天中行止:______ (4)奈何忧崩坠乎:______
15. 翻译句子:“天,积气耳,亡处亡气。”(3分)
16. 故事对现代“焦虑”有何启示?(5分)
三、表达与交流(共30分)
(一)创意写作(10分)
17. 根据要求完成微写作。
【情境】为《西游记》中“真假美猴王”情节配一句弹幕,不超过30字。
(二)作文(20分)
18.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数字时代,我们更需慢下来。”(某学者)
请以“慢,是一种智慧”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梳理
(一)成语密码
1.(1)揠苗助长 (2)期期艾艾(或:如期而至)
(二)语用升级
2. 删去“通过”,主语残缺。
3. A. 赐教
(三)意象长廊
4.(1)“水何澹澹”与“山岛竦峙”。
(2)示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3)“孤帆”显辽远水天,“孤影”重人迹寂寥。
二、阅读与鉴赏
(一)现代文阅读
5. “挑”写出细心与珍惜,暗示长期坚守。
6. “我”是见证者,增强真实感,引导读者共情。
7. 实干者→守望者→布道者。
(二)科普小品
8. 将抽象的“历史”具象为“文字”,化深奥为通俗。
9. 不好,“瓦砾”无“书本”的知识联想。
10. 石头通过纹理、化石记录时间,等待人类“破译”。
(三)古诗文阅读
11. 李诗月映清江,伴友人远行;白诗明月寄愁,跨空间相随。
12. 前者写启程之快,后者写追随之深。
13. 示例:愿明月照君千里,归时仍似少年。
(四)寓言解读
14.(1)无,没有 (2)你 (3)行动 (4)为何
15. 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没有一处没有气。
16. 启示:理性分析,避免无谓焦虑。
三、表达与交流
创意写作
17. 示例:真悟空:打假现场;假悟空:官方认证。
作文
18. 立意提示:可写“慢阅读”“慢教育”等,体现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