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暑假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暑假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9 10:3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暑假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一、积累与梳理(共25分)
(一)字词溯源(6分)
1. 根据形声字规律,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并释义。(每小题2分)
(1)“水何澹澹”中的“澹”:读音______,本义与______有关。
(2)“撒盐空中差可拟”中的“拟”:读音______,在句中活用为______。
(二)句式魔方(9分)
2. 句式转换与赏析。
原句:我难道就不能放纵一下自己吗?(《秋天的怀念》)
(1)改为陈述句并保持原意。(2分)
(2)原句使用反问有何表达优势?(3分)
(3)仿写一句含反问的抒情句,不少于15字。(4分)
(三)诗性思维(10分)
3. 诗画同构。
(1)《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一句,若用画面表现,应突出哪三种构图元素?(3分)
(2)《峨眉山月歌》连用五个地名,请从“空间叙事”角度简析其妙处。(4分)
(3)写出含“月”字且表达思念之情的两句连续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阅读与鉴赏(共45分)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甲)散文精读(13分)
阅读《济南的冬天》(节选),完成4—7题。
【文本略,引自教材原文,行距1.0】
4. 老舍写“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请从“炼字”角度赏析“镶”字。(4分)
5. 找出文中一处运用通感的句子,并说明其产生的审美效果。(4分)
6. 文章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可否改为“这就是济南的冬天”?请从情感维度阐释。(5分)
(乙)说明文阅读(10分)
阅读《看云识天气》(节选),完成8—10题。
7. 文中用“招牌”比喻云,请分析其“形象性与准确性”的统一。(3分)
8. 将“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改为“卷云像羽毛般轻盈”好不好?说明理由。(3分)
9. 结合全文,概括说明文语言的“三重境界”。(4分)
(二)古诗文阅读(22分)
(甲)古诗比较(10分)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完成11—13题。
10. 两诗均用“花”的意象,但寄托不同,请简析。(4分)
11. “我寄愁心与明月”如何体现李白诗歌的“宇宙意识”?(3分)
12.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中“傍”字有何深意?(3分)
(乙)文言拓展(12分)
阅读《狼》(节选),完成14—17题。
13.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顾野有麦场:______ (2)弛担持刀:______
(3)眈眈相向:______ (4)意暇甚:______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3分)
15. 从“叙事节奏”角度,分析“少时,一狼径去”一句的妙处。(5分)
三、表达与交流(共30分)
(一)跨媒介写作(10分)
16. 根据要求完成微写作。
【情境】学校公众号推送“古诗里的科学”专栏,请以“当李白遇见北斗”为题,写一则150字左右科普短文,须引用诗句并解释“北斗”的天文知识。
(二)作文(20分)
17.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语言是存在的家。”(海德格尔)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请以“我在语言里安家”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叙事可议论,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梳理
(一)字词溯源
1.(1)dàn;水波摇动(形旁“氵”表义)。(2)nǐ;比拟(动词化)。
(二)句式魔方
2.(1)我也能放纵一下自己。
(2)反问强化“我”的委屈与不甘,隐含对母亲严苛的抗议。
(3)示例:难道少年的梦想就该被成绩单上的红叉轻易否定吗?
(三)诗性思维
3.(1)潮水、江岸、远帆,形成横向开阔的构图。
(2)地名串联出行舟轨迹,空间推移中情感层层递进。
(3)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阅读与鉴赏
(一)现代文阅读
4. “镶”动词化,将山尖积雪与蓝天相接的轮廓感精准呈现,如匠人嵌银,赋予静景以工艺美。
5.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触觉“热气”与视觉“绿”互通,突出温润。
6. 不可。原句强调“冬天的济南”独特气质,倒装句式含赞叹;改句平淡,失去情感焦点。
(二)说明文阅读
7. “招牌”既形象(云形多变如招牌)又准确(云的形态预示天气)。
8. 不好。原文“丝丝缕缕”摹状更细腻,“羽毛”比喻可能弱化科学描述的精确性。
9. 准确(术语严谨)→生动(修辞形象)→情致(科学诗意)。
(三)古诗文阅读
10. 李白以“杨花”写飘零之感;岑参以“故园菊”寄托战乱之思。
11. 将主观“愁心”投射到客观“明月”,跨越空间阻隔,体现“天人合一”。
12. “傍”写出菊花无奈依傍战场的凄凉,暗含家国之忧。
(四)文言拓展
13.(1)回头看 (2)放下 (3)注视 (4)神情
14.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添笑料罢了。
15. “少时”短促,节奏骤紧,预示狼的狡计突变,增强悬念。
三、表达与交流
跨媒介写作
16. 示例:李白夜吟“北斗酌美酒”,其实北斗是北方天空的七颗亮星,形如酒斗。古人以斗量酒,诗人借星象的浪漫想象,将天文与人文酿成了月光下的佳酿。
作文
17. 立意提示:可写方言、网络语、古诗等不同语言形式如何构建自我认同;需体现“语言是精神家园”的深层思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