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练习:2.7《诗三首》(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练习:2.7《诗三首》(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1 21:1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诗三首
达标训练·固双基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衿(jīn)    樊笼(fán)
譬如(bì)
弄巧成拙(zhuō)
B.筵席(yán)
鼓瑟(sè)
吐哺(pǔ)
大模大样(mú)
C.巷道(hànɡ)
暧暧(ài)
赠遗(yí)
下乘作品(chénɡ)
D.机杼(zhù)
羁鸟(jī)
三匝(zā)
暴殄天物(tiǎn)
解析:A项,“譬”应读“pì”;B项,“哺”应读“bǔ”;C项,“遗”应读“wèi”。
答案:D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掇:拾取,采取
B.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保留,保存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韵:本性、气质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暧暧:昏暗,模糊
解析:B项,存:问候,怀念。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采之欲遗谁    B.乌鹊南飞
C.天下归心
D.榆柳荫后檐
解析:A项,赠送;B项,名词作状语,向南;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D项,名词作动词,遮蔽。
答案:A
4.对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心同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解析:A项,“及时行乐”理解有误。该句虽然有对时光易逝的忧思,但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因此激起他招揽人才、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答案:A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诗十九首》是我国古代五言诗的开始,由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刘勰誉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赞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B.曹操是东汉末年时杰出的诗人,其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等。
C.陶渊明是晋末的伟大诗人,其诗作以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著称,因此,历史上称他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其诗“恬淡自然,蕴藉深厚”。
D.《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作品,多表现离别相思之情、失意飘零之感以及人生短促的悲叹和世事不公的怨嗟,带有较浓厚的感伤色彩。
解析:A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古代五言诗的开始”的说法不正确。五言诗开端于西汉形成的五言民间歌谣,到了东汉,五言诗的正式体裁已经形成,直到出现《古诗十九首》,五言诗才算有了突破,是成熟的诗作。
答案:A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还顾望旧乡,      。      ,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
(2)     ,人生几何!       ,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3)      ,海不厌深。      ,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4)暧暧远人村,      。狗吠深巷中,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5)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答案:(1)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2)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酒当歌 譬如朝露 (3)山不厌高 周公吐哺 (4)依依墟里烟 鸡鸣桑树颠 (5)羁鸟恋旧林 守拙归园田
二、延伸阅读
(一)阅读《迢迢牵牛星》一诗,完成第8~9题。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本诗运用了大量的叠音词,不仅使诗歌产生了强烈的韵律美、音乐美,而且在诗意的表达效果上也十分突出。试结合诗句分析。
解析:不要对叠音词的音乐与韵律这一作用进行分析,应该抓住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其效果。
答案:“迢迢”写了距离之远;“皎皎”写了星光之亮;“纤纤”写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对写景、写人起到了景情并生的作用。
8.诗的最后两句是如何表现牛郎、织女的哀怨的 请简要分析。
解析:银河水波荡漾,牛郎和织女相隔两岸,远
( http: / / www.21cnjy.com )远地好像你看见我,我也看见你,却什么话语、心情都表达不了,抒发一种相识相知却被迫分离的无奈、哀怨之情。
答案:反衬。以“盈盈”之水美、“脉脉”之情美与“不得语”之残酷形成巨大的矛盾反差,情景并生,从而更加哀怨动人。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0~11题。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9.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从几个关键词,如“种豆”“晨兴”“荷锄归”来总结诗歌的内容,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从“但使愿无违”一句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答案: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10.“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解析:这不是写实。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答案:“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15题。
白马篇
[三国·魏]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hù)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náo),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piāo)若豹螭(chī)。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阝是。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1.“白马饰金羁……勇剽若豹螭”突出了游侠儿装束和行动上的哪些特点 有什么作用
解析:先从诗歌中找出相应的诗句来归纳特点,然后分析作用。
答案:(1)装束:“白马饰金羁”“宿昔
( http: / / www.21cnjy.com )秉良弓,楛矢何参差”,反映了游侠儿英武的外表。(2)行动:“连翩西北驰”“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这些行动写出了游侠儿的训练有素。
12.“控弦破左的……勇剽若豹螭”六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还应回答出它的作用。
答案:运用了借代(“控弦破左的”,以弦代弓)、对偶、比喻(“勇剽若豹螭”)以及对比(“狡捷过猴猿”)的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除内容上突出游侠儿的训练有素外,艺术上也使形象更加鲜明可感。
13.“边城多警急……视死忽如归”部分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游侠儿怎样的气概和精神
解析:我们要根据原文找出修辞手法,还要结合诗人对游侠儿的评价来分析游侠儿的气概和精神。
答案:对偶句“长驱蹈匈奴,左
( http: / / www.21cnjy.com )顾凌鲜卑”(宽对)写出了游侠儿纵横驰骋、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反问句“性命安可怀”“何言子与妻”写出了游侠儿舍身为国、义无反顾的精神。
14.全诗是从哪几个方面塑造游侠儿这个艺术形象的 抒发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答题时要从全诗来考虑,并要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回答。
答案:全诗从游侠儿的装束和内心世界以及训练有素、英勇杀敌三方面塑造了这一英雄形象。抒发了诗人渴望解救国难、建功立业之情。
三、语言运用
15.在下面的①②两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使①与前后语句顺畅连接,②构成对前面语句的总结。
在我们悠久的人文历史上,潇洒的高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雅士不可胜数。他们的潇洒各有千秋,有庄子“鲲鹏展翅九万里”的潇洒,有曹孟德“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潇洒,有①       的潇洒,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潇洒……他们的潇洒,②       ,       ,早已超越了表面的行为举止。
解析:此题为续写题。①处的句式结构较为简单(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物+诗句),关键在于所填的人物所处的时代必须介于“曹孟德”与“谭嗣同”所处的时代之间,所选诗句必须体现一种“潇洒”。②处为结句,注意总结以上分述的共同特点。
答案: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 显露了非凡的个性
16.请参照示例形式,为曹操或陶渊明写一则人物短评。
示例:屈原——世人皆醉,唯你独醒。尘世昏暗,万马齐喑,而君秉持高洁,疏离邪恶,壮志可与日月争光。于是,孤独成为一种伟大的情感;于是,死亡成为一种唯美的跨越。自你归去,汨罗江畔的墨香和正气弥漫了千年。
解析:首先分析所给例句的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再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仿写。仿写时既要追求形似,也要追求神似。本题要关注反问句式,引用准确,评述恰当,句式相同。
答案:(1)曹操——三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群雄,首推曹操。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吕布,谋不如孔明……可是又有谁可以超过曹操,超过这位三国第一人,原因何在 “吾任天下之智力”,曹操如是说。吾无才,天下之才皆我之才,凭着超凡的政治才能,曹操在三国舞台上独领风骚。
(2)陶渊明——他捧着一把菊花走来,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一阵天人合一的哲学清香。背离庙堂之高,他选择江湖之远,选择了自然的恬适和舒畅。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他追求“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意境。他绽放了发自内心的那份自然,并且馨香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