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演练(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靡费(mǐ) 弥漫(mí)
商榷(què)
孜孜以求(zī)
B.签署(qiān)
鉴定(jiàn)
戳子(chuǒ)
义愤填膺(yīng)
C.缔造(dì)
谛听(dì)
繁芜(wú)
无济于事(jǐ)
D.訾詈(zǐ)
髭须(zī)
侈谈(chǐ)
豁然开朗(huò)
解析:A项,“靡”应读“mí”;B项,“戳”应读“chuō”;C项,“济”应读“jì”。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肄业 指摘 切磋 旁稽博采
B.缭草
造诣
赎罪
心急如焚
C.祈祷
真谛
寒暄
明辩是非
D.忌恨
建树
蜕变
察颜观色
解析:B项,缭—潦;C项,辩—辨;D项,颜—言。
答案:A
3.依次填入下列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香溪河上的宝坪村,是王昭君的故乡,这个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并不起眼的 ,却孕育了一代绝色佳人。是清澈如玉的香溪河水的 ,才使得昭君有了倾国倾城之貌和 的心灵。 没有香溪河水,中国历史上会不会少去胡汉和亲这一页呢
A.村庄 滋养 秀色可餐 即使
B.乡村
润泽
兰质蕙心
然而
C.村落
滋润
冰清玉洁
假如
D.乡井
滋补
秀外慧中
尽管
解析:“村庄”侧重房屋连片;“乡村”与“城镇”相对;“村落”侧重人口聚居的地方;“乡井”泛指家乡,书面语色彩较浓。“滋养”指供给养分,多与身体等搭配;“润泽”,使滋润,常与植物搭配;“滋润”,指增添水分,使不干枯,常与皮肤等搭配;“滋补”,指供给身体需要的养分。“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兰质蕙心”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性情高雅;“秀外慧中”形容容貌清秀,内心聪慧(多指女子);“冰清玉洁”形容高尚纯洁,语境中有“心灵”,只能用“冰清玉洁”。“即使”“假如”表假设,“然而”表转折,“尽管”表条件。
答案:C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mA.国家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台二手房交易按20%征税调控新政,但地方出台鼓励地方商品房销售的政策。这些违规情况,有关领导责无旁贷。
B.一个机构要获得民意、获得利润,就必须开诚布公。既然为百姓服务,你就要标注自己的身份。因而组织、机构必须接受实名制。
C.针对自主招生考试,一名走出考场的考生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慨,自己从高一起就准备应对“千分考”,但到头来才发现,所有的准备均无济于事,只有依靠平日知识的积累。
D.不到二十分钟,我们前方已经豁然开朗,背依群山,散落在一片开阔地的小村落渐渐出现了。
解析:A项,“责无旁贷”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常用来表示有责任感,责任心强。“责无旁贷”用在例句中,与句意“有关领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符。
答案: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把经济增长速度适当放缓一些、定低一些,目的就是为了要更好地贯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经济发展路子。
B.实施“山东地方戏曲振兴工程”,扶持发展地方戏曲,是发展传承齐鲁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的必然要求。
C.哈尔滨市香坊区依托阿什河生态水系的资源,全力创造阿什河生态旅游带,“一带四区三镇六园”的大美阿什河生态旅游带建设蓝图已经初步绘就。
D.在卫生部和红十字会的组织下,我国即将建立器官移植应对系统,增加器官移植的分配公信力和执法力度。
解析:A项,句式杂糅,应为“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是为了……”;B项,语序不当,应为“传承发展”;搭配不当,“满足……精神”不搭配,应为“满足……精神需求”;C项,搭配不当,应改为“打造……旅游带”。
答案:D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民币升值骤转为贬值了吗 人民币国际化将赖何推进 就此,受访者普遍认为,人民币近期贬值并非趋势性反转,但人民币兑美元的双边波动将加强。
B.描写对象的本质便是暗淡、模糊,诗句又何以写得如此鲜明动人,因为他敏锐地抓住了在暮色中纵横飞舞的蝙蝠,便写出了咏暮色的千古名句。
C.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下调金融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构存款准备金率,这是央行近3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是否预示着从去年年底定调的“稳健货币政策”开始转向宽松。
anku.c
( http: / / www.21cnjy.com )D.只有经常走进基层,明白为了谁 依靠谁 我是谁 确立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的职业坐标,才能避免犯脱离群众的错误。
解析:B项,“动人”后的逗号改问号,这是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句。C项,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D项,三个问号全部改为逗号,这里是陈述语气,都是“明白”的宾语。
答案:A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代艺术博物馆今日举办名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 , 。 , , , ,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
②展出的作品大部分都体现出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
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
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②⑥⑤④③① B.②③①④⑤⑥
C.④⑤②①⑥③
D.④⑥⑤①③②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着眼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考虑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④⑤是说摄影的地点和内容,应连在一起。②是对这些作品的风格的总体评价,①是对“细节”的进一步说明,所以②①应相连。⑥是这些作品的又一个特点,“而且”表递进关系,⑥应在①之后。③和最后一句衔接紧密。
答案:C
二、阅读鉴赏(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题。(9分,每小题3分)
①英国印藏佛教学者DavidSnellgrove曾经指出,藏传佛教包罗了印度佛教的所有传统,印度佛教中有的,藏传佛教中全有;印度佛教中已经失传的,也在藏传佛教中保存了下来,还得到了发展。例如藏传密教,它来源于印度,但其发展则远远超出印度原有的传统。与汉化甚深的汉传佛教相比,藏传佛教与印度佛教的直接联系显然更深、更明显。是故,长期以来在西方和日本的佛学研究传统中,藏传佛教研究每每与印度佛教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印藏佛学研究通常是国际佛学研究领域内最受关注,也最有成就的一个分支。利用丰富的藏传佛教文献,借助活着的藏传佛教传统,接受过全面的语文学、文献学训练和具备良好佛学素养的佛教学者可以复原、重构早在13世纪就已经失落的印度大乘佛教传统。
②由于流传至今的古印度梵文佛教文献并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多,现存的梵文佛教写本也大都是相当晚的作品。所以,研究印度佛教必须依靠梵文佛教文献以外的资料,其中尤以藏传佛教文献最为重要。现存《藏文大藏经》收录佛典4569部,其中包含了绝大部分印度大乘佛教经典的完整翻译。佛教于公元7世纪开始在吐蕃传播,藏语书面语也在这时确立,故藏文从一开始就与佛经翻译直接相关,它的语法和构词法也多与梵文类近,故用藏文翻译梵文佛经从用词到语法构成均较容易相互对应。到公元9世纪初,藏文佛经翻译数量已相当可观,但由于译师的组成相当复杂,除了吐蕃译师外,也有来自汉地和印度,乃至中亚的译师,再加上流传到吐蕃的佛经原典来源不一、传承混乱,故藏文佛经的翻译质量参差不齐。为了规范佛经翻译体例、统一佛典翻译用词,吐蕃赞普命令参与佛经翻译的吐蕃、汉地和印度的译师联手编制了一部正字法字典——《语合二章》和一部解释语源的语汇手册——《翻译名义大集》,进一步保证了藏译佛经书面语言的统一和规范化。还有,藏文佛经翻译自始至终有印度高僧的积极参与,按照14世纪西藏著名佛学大师布思端辇真竺(1290—1364)在其著作《布思端教法源流》中的统计,先后来吐蕃参与藏文佛经翻译的著名印度学问僧计有93名之多。其中不少在10世纪以后来吐蕃的印度僧人长期生活在吐蕃,对藏语文的理解和运用已相当娴熟,他们的积极参与无疑为藏文佛典翻译的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是故,精通梵、藏两种文字的佛教学者,不难通过藏译佛典来想象梵文佛典的本来面目,重构已经失落的梵文原典。因此,藏文成为研究印度佛教者必须掌握的工具语言,藏文佛教文献是研究印度佛教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
(选自《汉藏佛学比较研究刍议》)
8.下列对藏文佛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现存《藏文大藏经》收录佛典四千多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绝大部分印度大乘佛教经典的完整翻译。
B.佛教于公元7世纪开始在吐蕃传播后,藏文佛经的翻译数量就已相当可观,但其翻译质量参差不齐。
C.藏文佛经翻译一直有印度高僧的积极参与,许多著名的印度学问僧都来过吐蕃,为藏文佛经翻译做出了贡献。
D.佛教学者如果精通了梵、藏两种文字,就可以通过研究藏译佛典来揣摩原典的主要内容。
解析:B项,“佛教于公元7世纪开始在吐
( http: / / www.21cnjy.com )蕃传播后,藏文佛经的翻译数量就已相当可观”有误。由原文第②段可知,“到公元9世纪初,藏文佛经翻译数量已相当可观”,而不是“公元7世纪开始在吐蕃传播后”。
答案:B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与藏传佛教相比,汉传佛教与印度佛教的联系不是十分紧密。
B.藏文与梵文的构词法和语法有相似之处,翻译出来比较容易相互对应。
C.研究印度佛教必须依靠梵文佛教文献以外的资料,即藏传佛教文献。
D.如果掌握了藏文这一工具语言,就将会对研究印度佛教起到重要作用。
解析:C项,“研究印度佛教必须依靠梵文佛教文献以外的资料,即藏传佛教文献”以偏概全。原文第③段只是说“其中尤以藏传佛教文献最为重要”。
答案:C
10.文章最后一句说,“藏文佛教文献是研究印度佛教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不能表现其原因的一项是( )
A.藏传佛教包罗了印度佛教的所有传统,不管是印度佛教中有的,还是已经失传的,都能在藏传佛教中找到,甚至有的还得到了发展。
B.吐蕃赞普命令参与佛经翻译的吐蕃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地和印度的译师联手编制了一部正字法典和一部解释语源的语汇手册,进一步保证了藏译佛经书面语言的统一和规范化。
C.不少在10世纪以后来吐蕃的印度僧人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生活在吐蕃,对藏语文的理解和运用已相当娴熟,他们的积极参与无疑为藏文佛典翻译的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
D.在国际佛学研究领域内,将藏传佛教与印度佛教结合起来进行的研究通常是最受关注的一个分支,也取得了其他研究无法企及的成就。
解析:D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调“藏传佛教与印度佛教结合起来”研究的成就,不能表现“藏文佛教文献是研究印度佛教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
答案:D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18分)
身在屋檐下,还是不低头
①一声枪响,让刚刚下课的美国霍普金斯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校园顿时陷入恐慌之中。詹姆斯·弗兰克(JamesFranck)教授惊魂未定,发现身旁的学生倒在了血泊中。
②53岁的教授转瞬间便明白了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怎么回事,立即躲进了附近的教室里。事后的调查印证了他的判断:对方暗杀的对象并非学生,而是教授本人。暗杀行动的背后指使人,则是希特勒。
③时间是1935年,犹太人弗兰克在两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从柏林逃亡到这里。当时,逃到捷克斯洛伐克的西奥多·莱辛教授,在马里安巴德被纳粹暴徒跟踪暗杀。弗兰克没有料到,他们会越洋过海跟踪到这里来。
④但在纳粹政权看来,暗杀弗兰克值得他们如此下血本。这位192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还获得过“铁十字勋章”。
⑤1933年,希特勒当权后开始实行种族政策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多犹太人失去了工作,被迫逃亡。考虑到弗兰克在德国的名望,希特勒允许他继续在哥廷根大学任教,但前提条件是,弗兰克必须辞退身边的非雅利安人。
⑥纳粹分子们原本以为身在屋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的弗兰克,会低头接受希特勒的条件。然而,教授不仅立即辞去教职,还发表声明质疑和反对。离开时,他还拒绝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中与核能有关的部分交给纳粹的科技人员。
⑦希特勒下令正式批捕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好在实施逮捕之前,弗兰克已经携家人从丹麦辗转到了美国。恼羞成怒的希特勒决定实施暗杀。
⑧其实,作为德国著名银行家的儿子,弗兰
( http: / / www.21cnjy.com )克在逃亡前一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19岁那年,弗兰克进入海德堡大学学习化学,由于过度贪玩和自以为是,他遭到了老师的批评。在年轻人看来,老师的斥责,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一气之下,他决定转学到柏林大学。
⑨转学之后,他幡然悔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最终在柏林大学获得了一份教职。
⑩在那里,他与赫兹合作,研究电子与原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子间的碰撞。他们的碰撞实验,成为能量转变量子化特性的第一个证明,也是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所假设的量子化能级的第一个决定性的证据。
但当玻尔在1915年指出这一点时,弗兰克和赫兹则在论文里声称,自己的实验结果并不符合玻尔的理论。直到1919年,在仔细研究了玻尔的理论后,弗兰克改变自己之前的看法,同意玻尔的观点。
这次低头,最终让弗兰克和赫兹发现了原子受电子碰撞的定律,更在6年后,让他们成为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
只是这枚诺贝尔奖牌,弗兰克无法保留太久。在丹麦逃亡期间,德军入侵丹麦。为了避免奖章被德军掠走,匈牙利化学家乔治·德海韦西将弗兰克的诺贝尔奖章用王水溶解掉,溶液放在玻尔研究所实验室的架子上。
此时的弗兰克,已经在芝加哥大学担任物理化学教授,大部分时间用来研究光合作用。当美国决定实施“曼哈顿计划”后,弗兰克也成为了参与研究制造原子弹工程的一员。不过,这个流亡者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关于原子弹的政治与社会问题委员会”主席。
作为一名核物理学家,他深知原子弹的威力,并没有因为寄居在异国的屋檐下而低头沉默。他牵头组织一批核物理学家联名上书,明确反对用原子弹对付日本。因为“使用原子弹固然可以获得军事上的某种收益,但与因此而激起全世界的恐怖和厌恶相比,还是得不偿失的,并将在战争结束后助长核军备竞赛”。
在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的两个月前,弗兰克所在的委员会发布了著名的关于原子弹军事应用问题的《弗兰克报告》。这份报告最终没能阻止军方的决定,但他所预言的战后核武器对峙局面,很快便成为现实。
那瓶溶解着弗兰克的诺贝尔奖章的溶液,此时被德海韦西从实验室的架子上小心翼翼地端了下来。溶液中的金被沉淀出来,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将其重新铸造成奖章,佩戴在了弗兰克的胸前。他的祖国,后来也将普朗克奖章挂在他胸前。
1964年,这个当年躲过了暗杀的人,重返祖国访问故人,不幸逝世在旅途中。在故人们的记忆里,“他是一个迷恋科学、诚恳善良、态度温和的人”。只是“温和”并不代表“温驯”。这个温和的人,即便身在屋檐下,也不曾就势低头。
(选自《读者》2010年第14期)
11.本文开头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作用 (4分)
解析:文章开始写弗兰克险遭暗杀,接着写1935年从柏林逃亡到美国。从叙述方法角度讲属于倒叙。
答案:文章开篇采用倒叙手法,写希特勒指使人越洋过海跟踪到美国暗杀弗兰克。既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又为下文表现弗兰克的行为及影响埋下伏笔。
12.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弗兰克“身在屋檐下,也不曾就势低头”这一品质 请作简要概括。(4分)
m解析: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介绍的弗兰克的事迹:一是哥廷根大学任教时与希特勒的斗争;二是旅居美国时反对使用原子弹的斗争。根据要求加以概括即可。
答案:①面对希特勒的种族政策,弗兰克不但不接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希特勒的命令,还发表声明质疑和反对,而且在离开时还拒绝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中与核能有关的部分交给纳粹的科技人员。②寄居在美国,弗兰克却不低头沉默,牵头组织一批核物理学家联名上书,明确反对美国使用原子弹。
13.在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说“这个温和的人,即便身在屋檐下,也不曾就势低头” (5分)
解析:不畏强权,勇于倡导自己的正确主张是弗兰克的核心特征。结合这一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因为在作者看来,弗兰克是一个诚
( http: / / www.21cnjy.com )恳善良、态度温和的人,但这种“温和”并不代表“温驯”。弗兰克不畏强权而敢于反抗,不因寄居别国低头沉默,而勇于倡导自己的正确主张。结尾这样陈述,既表达了作者对弗兰克的高度赞美,也有画龙点睛之妙。
14.弗兰克的“低头”最终让他和赫兹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了原子受电子碰撞的定律;弗兰克“这个温和的人,即便身在屋檐下,也不曾就势低头”。请你就对“低头”的理解,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
解析:是否低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知识、对强权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答案:是否“低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和真理面前,因自己的认识和能力所限,就要学会低头,认真领悟,如此才能免于“头碰南墙”,才能开阔视野,成就自己。而在一时苦难或权势的凌辱面前,不可以低头退让,有志进取者,将此当成磨炼自己、激浊扬清的机会,而绝不能怨天尤人、听天由命。
三、语言运用(12分,每小题4分)
15.据调查,某南方城市中学生人均年消费支出1万元左右,其中60%的中学生拥有手机,27%的中学生拥有个人电脑,19%的中学生拥有PDA,12%的中学生拥有MP3,6.6%的中学生拥有数码相机。而当年全国城镇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8
642元。
如果你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或是一位数码产品销售商,你会从上述材料中各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 并分别得到怎样的启发
(1)教育工作者的角度:
结论:
启发:
(2)数码产品销售商的角度:
结论:
启发: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答题时所站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角度和所处的身份,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启发。比如,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就会认为中学生经济还不能自立,应该养成节俭的好作风,因此不该有如此高的消费水平,应该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而销售商则可从中看到商机。
答案:(1)结论:中学生个人消费过高,人均年消费竟超过当年全国城镇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启发:应引导中学生合理消费、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2)结论:高科技数码产品已成为不少中学生的消费对象。启发:中学校园将是潜藏巨大商机的数码产品消费市场,应大力开拓。
16.从以下12个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5个,分别填入答题空相应的位置上。选词不得重复。
不止 不可逆性 积累 间接 严重 经过
积淀 传染性 由于 不只 直接 可逆性
重金属污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壤中的污染物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① 危害人类健康,或是通过影响水体和大气环境质量② 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重金属污染通常会在人体中③ 一段时间才导致发病,一开始往往不会得到应有的重视。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病变大多具有④ ,一旦发病便难以医治,以致对个人健康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像痛痛病、水俣病等,⑤ 危害患者健康,还影响患者生活的尊严,让患者在痛苦中去世。
解析:首先要搞清楚句子的逻辑顺序。第①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句是说明重金属危害人类健康的两种不同方式。第③句要以“一开始往往不会得到应有的重视”为思考的依据;第④句要依据“难以医治”“毁灭性的打击”判断;第⑤句要注意关联词的搭配。
答案:①直接 ②间接 ③积累 ④不可逆性
⑤不只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盲目穿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无论怎么用心,都只是见不到光明的胡乱摸索;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徒劳跋涉。
解析:从语法角度看,“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论……都只是”是条件复句;从修辞角度看,三句都是比喻,且三句构成排比。仿写时要形神兼备,要有文采,也要有意蕴。
答案:没有奋斗,人生就如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楼阁,无论怎样建造,都只是徒劳无益;没有奋斗,人生就如天上的彩虹,无论怎样描绘,都只是昙花一现般的消逝;没有奋斗,人生就如干涸土壤中的种子,无论怎样耕耘,都只是空壳一只。
四、作文(40分)
18.下面是科幻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写的一篇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学幻想小说。请你续写这篇小说。不少于800字。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写作指导:尽管这篇小说短得只有25个字,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同样具备小说的结构特点:人物(一个人),环境(地球上的某一房间里),情节(一个人独坐,有敲门声)。就六要素而言,缺少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写作方向。
既然明确了写作方向,那就要考虑:地球上怎么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剩下一个人 这个人是干什么的 其他人都到哪里去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既然地球上只剩下一个人,那么敲门的是谁呢 是外星人,还是机器人,还是其他高等动物 这个人是否会去开门 开门后将会看到什么 又干了什么 ……这些都可以借助大胆的联想与想象,进行夸张性的描写,但思想内容必须是积极向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