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常见的天气系统(预习衔接.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3.1常见的天气系统(预习衔接.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2019)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19 10:0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衔接 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3秋 鼓楼区校级期末)表为北京2018年1月21日~24日天气资料。读图完成小题。分析该段时期影响北京的天气系统为(  )
日期 天气 气温
21日 阴转小雪 2℃/0℃
22日 晴 ﹣2℃/﹣10℃
23日 晴 ﹣4℃/﹣12℃
24日 晴 ﹣4℃/﹣11℃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反气旋
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国土面积使澳大利亚大气活动中心的势力、位置、性质发生季节变化。如图为某日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锋面性质及其移动方向(  )
A.冷锋 顺时针 B.冷锋 逆时针
C.暖锋 顺时针 D.暖锋 逆时针
近地面大气中的臭氧是在静稳大气环境下,人类排放的氮氧化物受阳光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对人体有危害。某市地处华北平原,城区是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如图示意某次冷锋锋线过境前后该市城郊M气象站测得的臭氧体积分数、气温、风向和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M气象站可能位于该市(  )
A.东郊 B.西郊 C.南郊 D.北郊
4.图中13﹣16时臭氧体积分数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上升对流增强 B.风向变化幅度减小
C.太阳辐射增强 D.氮氧化物排放减少
昆明准静止锋是影响云贵高原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冬、春季表现最为突出。研究人员根据锋面活动的位置,选取昆明、沾益、贵阳3个站点,将昆明准静止锋细化为3类(图1)。c类准静止锋出现次数最多,占46.0%,b类准静止锋占40.0%,a类准静止锋仅占14.0%。图2示意昆明、沾益、贵阳三地冬季8时阴天日数年际变化统计。据此完成5﹣6题。
5.研究人员确定准静止锋位置的依据正确的是(  )
A.锋线以东东南风、锋线以西西北风
B.锋线附近等压线稀疏
C.卫星云图中西部云系和东部晴空分界
D.锋线附近等温线密集
6.上右图中统计数据与三地对应正确的是(  )
A.甲—昆明,乙—贵阳,丙—沾益
B.甲—昆明,乙—沾益,丙—贵阳
C.甲—贵阳,乙—沾益,丙—昆明
D.甲—贵阳,乙—昆明,丙—沾益
如图示意1月份南极附近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单位:hPa)。据此完成7﹣7题。
7.1月份船只从乌斯怀亚到长城站期间(  )
A.乌斯怀亚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B.长城站正午太阳越来越高
C.乌斯怀亚日出方位越来越偏北
D.长城站出现极昼现象
S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2023年11月5~6日,受天气系统影响,该市迎来初雪。如图示意2023年11月5日15时~6日14时S市气温、降水、近地面风向和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8﹣8题。
8.2023年S市入冬后的第一场雪最可能始于(  )
A.11月5日15时前后 B.11月5日22时前后
C.11月6日08时前后 D.11月6日13时前后
如图为亚洲东北部地区冬季某日高空天气形势图,在低空经历了一次天气剧烈变化过程后,L附近形成如下图所示的锋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L处锋面为(  )
A.低压槽一冷锋系统 B.低压槽一暖锋系统
C.高压脊一冷锋系统 D.高压脊一暖锋系统
究海平面气压分布有助于了解各地天气变化。如图示意亚洲局部地区2020年12月26日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单位:hPa)。据此完成10﹣11题。
10.此时,青岛的风向是(  )
A.偏南风 B.偏北风 C.偏西风 D.偏东风
11.与北京相比,此时上海的(  )
①风速较大
②风速较小
③风较寒冷
④风较温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图1和图2,据此完成12﹣12题。
12.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贵州多发大雾(能见度500m以下),成因多样。如图示意贵州某县1月1日15时﹣2日22时的能见度、逐时温差、地气温差(地表温度与气温之差)变化。据此完成13﹣15题。
13.图示时段能见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准静止锋控制成雾 B.地面辐射冷却成雾
C.暖湿气团过境成雾 D.地形抬升降温成雾
14.图示大雾消散的机制是(  )
A.气温上升,水汽蒸发 B.地温增大,雾滴蒸发
C.气温下降,化成降雨 D.风速增大,吹散大雾
15.当地此现象多发的季节是(  )
A.春季、夏季 B.夏季、秋季 C.夏季、冬季 D.冬季、春季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6.(2024春 福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贵准静止锋是影响贵州地区最主要的天气系统之一。云贵准静止锋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主要存在于冬半年(10月至次年4月),其中冬季有41.6%为准静止锋天气影响。根据冷暖空气位置和强度的对峙情况往往造成不同的准静止锋锋向分布(如图所示),根据上述定义将锋向分为三类,即南北型、西北—东南型和东西型。
(1)从图中三条线中选择一处准确绘出南北型准静止锋符号。
(2)分别说出受南北型准静止锋控制时,昆明和贵阳的天气特征。
17.(2024春 仓山区校级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令海是一个半封闭海域,阿留申低压是白令海冬季天气、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阿留申低压位置存在东西方向的变化,对海冰范围有重要影响。海水结冰的析盐过程加剧冷水下沉,导致海水层化,影响浮游生物和深海鱼类的分布。如图示意2012、2018、2020年3月20日白令海海冰边缘线。
(1)说出阿留申低压的形成原因。
(2)与2012年相比,推测2018年冬季阿留申低压中心的位置    (偏东/偏西),并分析说明其对海冰范围的影响。
(3)有研究表明白令海海冰面积增加会导致该海域渔业增产,分析其判断依据。
18.(2024春 永春县校级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月3日~6日发生在北大西洋的爆发性气旋,被命名为“格雷森”。爆发性气旋是指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的温带气旋,受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显著。其形成过程是冷空气快速南下,迫使暖湿空气抬升,其中心气压在24小时内下降超过24百帕。如图示意“格雷森”移动路径。
(1)说出爆发性气旋“格雷森”的形成过程。
(2)在图中“格雷森”移动路径上用〇画出中心气压最低值所在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19.(2023秋 仓山区校级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4月4日,受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团的共同影响,江西省自北向南经历了一次区域性降水过程,8:00南昌市受锋面影响出现雷暴天气。如图为4日8:00江西省及其周边地区风向及风力示意图。
(1)用锋面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出锋面,并解释该锋面形成的原因。
(2)雷暴是指在大气不稳定时发生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强烈的气流抬升会带来短时间的强降水。分析锋面在此次雷暴天气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新课预习衔接 常见的天气系统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3秋 鼓楼区校级期末)表为北京2018年1月21日~24日天气资料。读图完成小题。分析该段时期影响北京的天气系统为(  )
日期 天气 气温
21日 阴转小雪 2℃/0℃
22日 晴 ﹣2℃/﹣10℃
23日 晴 ﹣4℃/﹣12℃
24日 晴 ﹣4℃/﹣11℃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反气旋
【分析】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并推动暖气团移动;冷锋过境会产生降温、阴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是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并推动冷气团移动;暖锋过境时容易产生连绵阴雨,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等压线数值内大外小为高压,从气流来说是反气旋;反气旋的气流为北顺南逆辐散,中心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朗。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从气流来说是气旋;气旋的气流为北逆南顺辐合,中心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
【解答】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北京21号出现了小雪天气,在1月份容易受西北冷空气的影响,且此后降温幅度明显,所以受冷锋控制,B正确。
暖锋过境时,降水后气温上升,A错误。
气旋控制前后没有明显的降温过程,C错误。
反气旋控制多晴朗天气,不会出现降水天气,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的判断,属于基础题,读图解答问题。
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国土面积使澳大利亚大气活动中心的势力、位置、性质发生季节变化。如图为某日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锋面性质及其移动方向(  )
A.冷锋 顺时针 B.冷锋 逆时针
C.暖锋 顺时针 D.暖锋 逆时针
【分析】锋面气旋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由五个组成部分:低气压中心、冷气团、冷锋、暖气团、暖锋。以北半球的锋面气旋为例,它的组成、移动方向、降水分布。①组成部分:中间为低气压中心,北侧为冷气团,南侧为暖气团,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 ②移动方向:北半球逆时针旋转,并且向低压中心“辐合”。 ③降水分布:主要分布在冷锋的锋后、暖锋的锋前。另外在冷锋的锋前也会有少量降水。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北侧纬度较低,是暖气团;南侧纬度较高,是冷气团。该槽线位于低压中心附近,由所学知识可知,南半球气旋的近地面气流呈顺时针流动;图示槽线附近,气流运动表现为由西南侧纬度较高的冷气团主动向东北侧纬度较低的暖气团移动,是冷锋,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锋面系统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近地面大气中的臭氧是在静稳大气环境下,人类排放的氮氧化物受阳光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对人体有危害。某市地处华北平原,城区是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如图示意某次冷锋锋线过境前后该市城郊M气象站测得的臭氧体积分数、气温、风向和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M气象站可能位于该市(  )
A.东郊 B.西郊 C.南郊 D.北郊
【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某市地处华北平原,城区是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
【解答】解:根据图可知,22日13时臭氧体积分数最高,此时风向为偏南风,由于城区是氮氧化物的来源,可知M气象站位于城区的北部,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锋面系统与天气,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4.图中13﹣16时臭氧体积分数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上升对流增强 B.风向变化幅度减小
C.太阳辐射增强 D.氮氧化物排放减少
【分析】图中13﹣16时臭氧体积分数降低的主要原因可以从强对流天气的角度分析。
【解答】解:读图可知,13﹣16时气温升高,对流运动增强,有利于臭氧等污染物的扩散,因此臭氧体积分数降低,A正确。
该时段是白天,人类活动排放的氮氧化物没有明显减少,且臭氧存在于空气中,难以自行降解,其体积分数降低主要与扩散有关,而不是氮氧化物光化学反应生成减少,D错误。
风向变化幅度减小,不利于臭氧扩散,B错误。
此时是下午,太阳辐射减弱,C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图中13﹣16时臭氧体积分数降低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昆明准静止锋是影响云贵高原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冬、春季表现最为突出。研究人员根据锋面活动的位置,选取昆明、沾益、贵阳3个站点,将昆明准静止锋细化为3类(图1)。c类准静止锋出现次数最多,占46.0%,b类准静止锋占40.0%,a类准静止锋仅占14.0%。图2示意昆明、沾益、贵阳三地冬季8时阴天日数年际变化统计。据此完成5﹣6题。
5.研究人员确定准静止锋位置的依据正确的是(  )
A.锋线以东东南风、锋线以西西北风
B.锋线附近等压线稀疏
C.卫星云图中西部云系和东部晴空分界
D.锋线附近等温线密集
【分析】准静止锋是指移动幅度很小的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解答】解:读图中的准静止锋位置可知,三条锋线均为西北—东南走向,锋线东(北)侧为冷气团,西(南)侧为暖气团,两侧气流均流向锋线附近,即锋线以东是东北风,锋线以西是西南风,A错误。
根据锋的形成可知,锋线附近冷暖气团相遇,气压差异大,等压线密集,B错误。
锋线东侧为冷气团控制区域,多阴雨天气,气温低,锋线西侧为暖气团控制区域,多晴朗天气,气温较高,所以锋线附近气温差异大,等温线密集,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锋面系统与天气,属于知识性试题,关键是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锋面系统与天气的相关知识。
6.上右图中统计数据与三地对应正确的是(  )
A.甲—昆明,乙—贵阳,丙—沾益
B.甲—昆明,乙—沾益,丙—贵阳
C.甲—贵阳,乙—沾益,丙—昆明
D.甲—贵阳,乙—昆明,丙—沾益
【分析】准静止锋是指移动幅度很小的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解答】解:阅读图2可知,c类准静止锋出现频次最高,而图1中的贵阳位于c类准静止锋锋线东北侧,多为冷气团控制,多阴雨天气,所以丙为贵阳;图2中b类准静止锋出现频次较c类稍低,而昆明位于b类准静止锋锋线的西南侧,多为暖气团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甲为昆明,进而可推出乙为沾益,故B对,ACD错。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锋面系统与天气,难度一般,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如图示意1月份南极附近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单位:hPa)。据此完成7﹣7题。
7.1月份船只从乌斯怀亚到长城站期间(  )
A.乌斯怀亚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B.长城站正午太阳越来越高
C.乌斯怀亚日出方位越来越偏北
D.长城站出现极昼现象
【分析】一般而言,太阳直射哪个半球,该半球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直射点想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
【解答】解: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乌斯怀亚白昼越来越短,A错误。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距离长城站越来越远,所以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B错误。
长城站在南极圈以外,不会有极昼极夜现象,D错误。
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乌斯怀亚日出东南,由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所以日出方位会越来越偏北,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的地理意义,属于基础题,根据题干限定的日期分析解答。
S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2023年11月5~6日,受天气系统影响,该市迎来初雪。如图示意2023年11月5日15时~6日14时S市气温、降水、近地面风向和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8﹣8题。
8.2023年S市入冬后的第一场雪最可能始于(  )
A.11月5日15时前后 B.11月5日22时前后
C.11月6日08时前后 D.11月6日13时前后
【分析】2023年S市入冬后的第一场雪的开始时间主要根据图上信息分析可知,包括气温、风向、降水量等。
【解答】解:根据图上信息可知,在11月5日15时前后,S市的气温开始下降,同时降水量也开始增加,这表明雪开始下了,所以,2023年S市入冬后的第一场雪最可能始于11月5日15时前后,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降雪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如图为亚洲东北部地区冬季某日高空天气形势图,在低空经历了一次天气剧烈变化过程后,L附近形成如下图所示的锋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L处锋面为(  )
A.低压槽一冷锋系统 B.低压槽一暖锋系统
C.高压脊一冷锋系统 D.高压脊一暖锋系统
【分析】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并推动暖气团移动;冷锋过境会产生降温、阴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是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并推动冷气团移动;暖锋过境时容易产生连绵阴雨,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等压线数值内大外小为高压,从气流来说是反气旋;反气旋的气流为北顺南逆辐散,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朗。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从气流来说是气旋;气旋的气流为北逆南顺辐合,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
【解答】解:根据图例读图可知,图中L处为锋线,根据等压线数值可知,该锋线为低压槽线,排除C、D选项;该锋线位于北半球,虽然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移动,但感觉等温线可以看出,其移动方向是从气温高的区域向气温低的区域移动,所以是暖锋,B正确,A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图示内容和图例即可分析解答。
究海平面气压分布有助于了解各地天气变化。如图示意亚洲局部地区2020年12月26日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单位:hPa)。据此完成10﹣11题。
10.此时,青岛的风向是(  )
A.偏南风 B.偏北风 C.偏西风 D.偏东风
【分析】判断某点风向:作图分析法﹣﹣先做出该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等压线不规则,呈弯曲状态,则做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的线即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规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基础上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做出偏向角度为30°﹣45°之间的风向,由此确定此点的风向。
【解答】解:读图,图中的青岛南侧气压高于北侧,故水平气压梯度力有南指向北,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偏转30°﹣45°,为偏南风,故A对。
故选:A。
【点评】本题的难度小,根据图文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分析解答地理问题,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是关键。
11.与北京相比,此时上海的(  )
①风速较大
②风速较小
③风较寒冷
④风较温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风从低纬吹来,风较温暖;风从高纬吹来,风较寒冷。
【解答】解:根据图片,与北京相比,上海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小,风力更小,②正确,①错误。
此时北京地区盛行偏北风,风从高纬吹来,风较寒冷;上海盛行偏南风,风从低纬吹来,风较温暖,④正确,③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根据等压线图判读风力的大小和气流温度的高低。
读图1和图2,据此完成12﹣12题。
12.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分析】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气旋和反气旋
(1)冷锋与天气: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特殊的叫寒潮)。天气变化: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出现较大的风,带来雨、雪天气等);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
(2)暖锋与天气: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锋面,天气变化: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3)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顺时针。
(4)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顺时针辐散;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逆时针辐散。
【解答】解:读图可知,图1的雨带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图甲、乙、丁都受高压中心或高压脊控制,降水少,多晴朗天气,丙图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C对。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判断天气系统及天气状况。
贵州多发大雾(能见度500m以下),成因多样。如图示意贵州某县1月1日15时﹣2日22时的能见度、逐时温差、地气温差(地表温度与气温之差)变化。据此完成13﹣15题。
13.图示时段能见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准静止锋控制成雾 B.地面辐射冷却成雾
C.暖湿气团过境成雾 D.地形抬升降温成雾
【分析】本题考查锋面系统的知识,冷暖气团的交界面为锋面,锋面的位置天气变化比较明显,常见的锋面系统有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
【解答】解:贵阳位于云贵高原,冬春季节冷空气南下,到达云贵高原时,由于海拔较高,冷空气难以爬升,故导致锋面停滞不前,形成准静止锋,准静止锋所在位置形成地气温差,故能见度较低。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文字材料背景和坐标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14.图示大雾消散的机制是(  )
A.气温上升,水汽蒸发 B.地温增大,雾滴蒸发
C.气温下降,化成降雨 D.风速增大,吹散大雾
【分析】1月1日﹣2日,说明这时候是冬季,容易受冷空气的影响,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解答】解:大雾消散的时候能见度提高,平流层大气层恢复了对流运动;贵州冬季容易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大雾消散应该是冷气团占优势,气温下降,降水来临,所以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需要考生结合区域实际分析即可。
15.当地此现象多发的季节是(  )
A.春季、夏季 B.夏季、秋季 C.夏季、冬季 D.冬季、春季
【分析】准静止锋一般发生在冷暖气团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这时候受冷气团控制的温度较低多阴雨;受暖气团空气,多晴天。
【解答】解:根据上图可知,该地区的见度低,应该是受准静止锋的影响,此时贵州处于冷气团一侧,多雾,一般发生在气温较低的冬季和春季,此时冷气团来自西北,所以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考查区域气候的季节差异,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需要考生结合区域实际分析即可。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6.(2024春 福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贵准静止锋是影响贵州地区最主要的天气系统之一。云贵准静止锋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主要存在于冬半年(10月至次年4月),其中冬季有41.6%为准静止锋天气影响。根据冷暖空气位置和强度的对峙情况往往造成不同的准静止锋锋向分布(如图所示),根据上述定义将锋向分为三类,即南北型、西北—东南型和东西型。
(1)从图中三条线中选择一处准确绘出南北型准静止锋符号。
(2)分别说出受南北型准静止锋控制时,昆明和贵阳的天气特征。
【分析】(1)华南准静止锋主要活动于中国华南一带,多为冷空气南下后受南岭山脉的阻挡等所致,是影响中国华南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
(2)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昆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天气晴朗;贵阳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多阴雨天气。
【解答】解:(1)由材料“冷暖空气位置和强度的对峙情况往往造成不同的准静止锋锋向分布”结合图形可知,南北型准静止锋应为冷暖势力更强大,对峙强度更大的锋面。由此可知,由于北方南下的冷气团势力更强盛,形成的准静止锋分布的纬度位置更低;纬度低,此处受暖气团影响大,暖气团势力强盛;冷暖气团势力强度大,锋线两侧温差大,对峙强度更大。故南北型准静止锋如图所示:
(2)读图,南北型锋向的准静止锋分布的位置更偏南,锋线及锋面在昆明以西,受单一暖气图的影响,昆明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贵阳处在锋面的下方,受冷气团的影响,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暖气团抬升成云致雨,阴雨绵绵。
故答案为:
(1)
(2)昆明:气温较高或温暖,天气晴朗,气压较低;贵阳:气温较低,阴雨绵绵或连续性降水(只写降水不得分)气压较高。
【点评】本题以云贵地区锋面分布图为背景,涉及南北型准静止锋位置的判断及对天气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17.(2024春 仓山区校级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令海是一个半封闭海域,阿留申低压是白令海冬季天气、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阿留申低压位置存在东西方向的变化,对海冰范围有重要影响。海水结冰的析盐过程加剧冷水下沉,导致海水层化,影响浮游生物和深海鱼类的分布。如图示意2012、2018、2020年3月20日白令海海冰边缘线。
(1)说出阿留申低压的形成原因。
(2)与2012年相比,推测2018年冬季阿留申低压中心的位置  偏西 (偏东/偏西),并分析说明其对海冰范围的影响。
(3)有研究表明白令海海冰面积增加会导致该海域渔业增产,分析其判断依据。
【分析】(1)阿留申低压的形成原因可以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角度分析。
(2)阿留申低压中心位于阿留申群岛西部时对海冰范围的影响从温度的高低、前行的阻力等方面解答。
(3)白令海海冰面积增加会导致该海域渔业增产的原因可以从浮游生物、营养盐类、冷性鱼类等角度分析。
【解答】解:(1)结合所学可知,阿留申低压的形成受到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共同影响。从动力因素来看,阿留申低压原本属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一部分,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由于北上的暖湿西风带和南下的干冷极地东风带相遇后暖气流抬升形成的。从热力因素来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时陆地降温快,在60°N附近形成强大的亚洲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其只能呈团块状保留在海洋上(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留申低压中心。
(2)读图可知,与2012年相比2018年白令海海冰边缘线位置偏北,说明白令海偏北风势力弱,以偏南风为主,阿留申低压中心如果位于阿留申群岛东部,则白令海以偏北风(西侧气压高于东侧,西风向右偏转呈西北风)为主,不符题意,因此阿留申低压中心位于阿留申群岛西部,白令海东部气压高于西部,东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呈东南风,偏南风从低纬带来的暖空气使海水增温,不利于海冰生成;同时偏南风对海冰向南扩张产生阻力,使得海冰难以向南扩张,海冰边缘线位置偏北。
(3)海水结冰过程中会析出盐分,使海水盐度升高,密度加大,高密度海水在重力作用下会下沉,从而促进海水垂直方向的交换,使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导致浮游生物增加,鱼类的饵料增加;深海鱼以冷水性鱼类为主,由于表层冷水加剧下沉,导致底层水温偏低,冷水区范围扩大,大量冷水鱼(深海鱼类)向南迁移,白令海海洋生物增加。
故答案为:
(1)北上的盛行西风与南下的极地东风相遇,气流上升,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冬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阿留申群岛附近保留了低压,形成阿留申低压。
(2)位置:偏西。影响:阿留申低压中心位于阿留申群岛西部,白令海盛行偏南风,暖空气使海水增温,不利于海冰生成;偏南风对海冰向南扩张产生阻力,使得海冰难以向南扩张,海冰范围减小。
(3)白令海海冰面积增加,析盐现象加强,加剧海水冷水下沉,海水垂直对流增强,利于表层营养盐汇集,浮游生物增多,渔业资源增多;底层冷水区范围扩大,导致大量冷水鱼(深海鱼类)向南迁移,白令海海洋生物增加。
【点评】本题以白令海为材料,涉及海水运动、海水运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18.(2024春 永春县校级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月3日~6日发生在北大西洋的爆发性气旋,被命名为“格雷森”。爆发性气旋是指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的温带气旋,受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显著。其形成过程是冷空气快速南下,迫使暖湿空气抬升,其中心气压在24小时内下降超过24百帕。如图示意“格雷森”移动路径。
(1)说出爆发性气旋“格雷森”的形成过程。
(2)在图中“格雷森”移动路径上用〇画出中心气压最低值所在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分析】(1)爆发性气旋“格雷森”的形成过程可以从冷暖气团相遇、中心气流上升、气压持续降低等角度分析。
(2)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旋涡。在北半球,气旋区域内空气作逆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则相反;反气旋是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水平旋涡。在北半球,反气旋区域内的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则相反。气旋和反气旋一般也称低压和高压。
【解答】解:(1)爆发性气旋“格雷森”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气象现象,涉及多个气象要素和机制的相互作用。首先,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南下,与墨西哥湾的暖湿空气相遇;由于冷空气密度大,它迅速下沉,迫使暖湿空气抬升;这种冷暖空气的交汇为气旋的形成提供了条件;随着气旋的发展,暖湿空气继续不断上升,释放大量的凝结潜热,为气旋的加深和发展提供了能量;同时,低层辐合上升气流和高空辐散下沉气流进一步加强,形成暖心结构,即气旋中心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最后,随着气旋中心的暖心结构加强,近地面的气压急剧下降,气旋迅速加强,形成爆发性气旋;在这个过程中,海﹣气相互作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海洋为气旋提供了丰富的水汽和热量,促进了气旋的发展。
(2)在“格雷森”的移动路径上,中心气压最低值应该位于气旋的中心位置。“格雷森”北上过程中,墨西哥湾暖流不断输送水汽和热量,来自海洋的热量和水分的持续补给,使得气旋不断增强,气压不断降低;登陆后受陆地的影响,水热补给减少,且登陆后受下垫面性质影响,摩擦力增大,中心气压升高,因此最低值出现在登陆前。
故答案为:
(1)冬季从北冰洋来的寒冷气流与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相遇,暖湿空气抬升,形成温带气旋;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水汽遇冷凝结释放热量,进而加剧空气抬升;近地面气压持续降低,降幅较大,最终形成爆发性气旋“格雷森”。
(2)如图所示:圈画在最北边箭头和陆地之间即可。“格雷森”北上过程中,受海洋(墨西哥湾暖流提供的暖湿气流)热量和水分的持续补给,气旋不断增强,气压不断降低;登陆后水热补给减少,摩擦力增大,中心气压升高,因此最低值出现在登陆前。
【点评】本题以“格雷森”的图文资料为背景,涉及温带气旋的生成、移动路径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区域认知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19.(2023秋 仓山区校级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4月4日,受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团的共同影响,江西省自北向南经历了一次区域性降水过程,8:00南昌市受锋面影响出现雷暴天气。如图为4日8:00江西省及其周边地区风向及风力示意图。
(1)用锋面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出锋面,并解释该锋面形成的原因。
(2)雷暴是指在大气不稳定时发生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强烈的气流抬升会带来短时间的强降水。分析锋面在此次雷暴天气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分析】(1)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是冷锋。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雨雪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湿度明显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冷锋降水主要发生在锋后。
(2)雷暴形成的条件有充足的水汽,不稳定的大气和上升运动,雷暴是发生于热带和温带地区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形成雷暴的积雨云发展旺盛,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松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云中电荷的分布很复杂,但总的说来,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云的中、下部以负电荷为主,云的下部前方的强烈上升流中还有一范围小的正电区。因此,云的上.下之间形成﹣个电位差,当电位差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产生放电,这就是平常所见得闪电现象,放电过程中,闪道中的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的雷鸣;当云层很低时,有时可形成云地间放电,这就是雷击,因此,雷暴是大气不稳定状况的产物,是积雨云及其伴生的各种强烈天气的总称。
【解答】解:(1)根据“4月4日,受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团的共同影响,江西省自北向南经历了一次区域性降水过程”分析,锋面自北向南运动,应该是冷锋过境,8:00南昌市受锋面影响出现雷暴天气应该是冷锋过境时。结合图中偏北风、偏南风(西南暖湿气团)画出锋面位置如下:
锋面形成的原因是4月北方干冷空气南下,冷空气风力大,势力较强;南下时与西南暖湿气团相遇,暖湿气团被迫抬升,形成冷锋。
(2)据“雷暴是指在大气不稳定时发生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强烈的气流抬升会带来短时间的强降水”判断,雷暴形成需要不稳定的大气环境,且伴随强烈的上升气流。锋面过境时,锋面附近温差较大,气压差大,大气层不稳定;冷暖气团交汇,暖湿气团被迫抬升,可以形成上升气流;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空气受热进一步抬升空气,促进强对流的形成,引发雷暴天气。
故答案为:
(1)北方干冷空气南下,风力大,势力强;与西南暖湿气团相遇,暖湿气团被迫抬升,形成冷锋。
(2)锋面过境时,大气层不稳定;冷暖气团交汇,暖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进一步抬升空气,促进强对流的形成,引发雷暴天气。
【点评】本题以江西省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锋面、雷暴天气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