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第五单元习作《游——》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或记录游览经历,学会按一定顺序(如时间、地点)梳理游览过程,提升观察与梳理能力。
2.掌握描写景物的基本方法,能抓住景物的独特特点,结合具体感受,生动、有条理地写下游览所见所闻,增强写景表达能力。
3.在写作与分享中,感受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美,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游览体验。
教学重难点
掌握描写景物的基本方法,能抓住景物的独特特点,结合具体感受,生动、有条理地写下游览所见所闻,
教学资源
1.课内阅读材料:《记金华的双龙洞》(叶圣陶)、《海上日出》(巴金)
2.补充材料:优秀写景片段(如描写公园、古镇、山川的范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班级要举办“最美游览记忆”分享会,并将优秀习作整理成《我们的游览手册》。同学们可以选择一次印象深刻的游览经历(如游公园、逛古镇、爬名山、访科技馆等),用文字记录下游览中的美景与感受,让更多人感受游览的乐趣。
二、任务安排
(一)任务一:回忆游览,填写“游览路线卡”
1.活动准备
让学生选择一次印象深刻的游览经历,准备笔记本,记录游览的地点、路线(先到哪里,再到哪里)、印象最深的1-2处景物(如形状、颜色、声音等)及当时的感受。
2.课堂活动
① 学生分享自己的游览地点及选择原因,说说对这次游览的整体印象。
② 教师结合《记金华的双龙洞》讲解梳理顺序的要点,比如文中按“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游览顺序描写,条理清晰。
③ 学生根据回忆填写“游览路线卡”,标注最想写的2-3处景物。
(二)任务二:研读范文,学习写景技巧
1.回顾课内片段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记金华的双龙洞》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海上日出》
2.技巧分析
分组讨论片段,分析作者如何描写景物:
例1:《记金华的双龙洞》通过颜色(粉红、各色、新绿)描写景物,突出“明艳”的特点;
例2:《海上日出》用拟人(负着重荷、努力上升、跳出)赋予太阳动态感,让描写更生动。
3.技巧总结
总结写景的方法:按游览顺序写,避免杂乱;抓景物特点(如颜色、形状、声音);结合具体感受(如“觉得眼前一片明艳”“红得非常可爱”);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让景物更鲜活。
(三)任务三:片段写作,描写一处景物
1.写作要求
从“游览路线卡”中选一处印象最深的景物,用150字左右写一个片段,尝试运用学到的技巧。
例:游西湖时,我最爱湖边的柳树。春风一吹,柳条像绿色的丝带轻轻摆动,有的垂到水面,像在和湖水悄悄说话。阳光洒在湖面上,柳条的影子在水里晃来晃去,像一群调皮的小鱼在游动,看得人心里暖暖的。
2.交流展示
选取部分片段朗读,互评: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顺序是否清晰?哪些描写让人有画面感?
(四)任务四:完整写作,记录游览经历
1.写作要求
以《游——》为题(补全题目,如《游森林公园》《游古镇》),结合“游览路线卡”和片段,写一篇350字左右的文章。先按顺序介绍游览的过程,重点描写1-2处最有特点的景物,加入自己的感受,让文章有画面感和感染力。
2.写作提示
参考《记金华的双龙洞》,先写整体路线,再详写印象最深的景物(如双龙洞的“孔隙”),最后简单收尾,让文章结构完整。
(五)任务五:修改完善,汇编手册
1.小组互评
组员交换文章,围绕“是否按顺序写”“景物特点是否突出”“是否有自己的感受”提出修改建议。
2.自我修改
学生根据建议修改文章,教师选取优秀作品,配上游览时的照片或简单插画,汇编成《我们的游览手册》,在班级图书角展示。
教学反思
本次《游——》习作教学,以“制作游览手册”为情境,通过任务引导学生梳理游览过程、学习写景技巧,有效激发了写作兴趣。学生能结合范文掌握按顺序写景的方法,多数作品能抓住景物特点,但部分学生存在“重点不突出”“感受描写生硬”等问题。后续需加强对“详略安排”的指导,提供不同游览场景的写作支架,帮助学生更自然地融入个人感受,让写景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