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走近细胞(预习衔接.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必修1人教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走近细胞(预习衔接.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必修1人教版(2019)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20 07:0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衔接 走近细胞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关于下列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蓝细菌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B.破伤风杆菌细胞内不含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酵母菌有细胞壁和核糖体,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
D.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染色质和核糖体
2.阿奇霉素常被用于治疗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它能不可逆地结合到支原体细胞的核糖体上并抑制其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阿奇霉素通过作用于支原体的核糖体,对其进行选择
B.阿奇霉素的作用并不会影响支原体基因频率的改变
C.阿奇霉素对支原体的抑制作用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
D.阿奇霉素的不可逆结合使支原体不会产生耐药性
3.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若物像由甲转换成乙,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物像由甲转换成乙,需要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B.物像由甲转换成乙,物镜离装片的距离更近
C.物像由甲转换成乙,视野的范围变大
D.物像由甲转换成乙,视野的亮度变大
4.下列关于细胞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B.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且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C.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种类差异很大,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D.细胞中细胞器种类和功能不同,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5.冬季易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的结构模式图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支原体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必须寄生在人体细胞中才能繁殖
B.与人成熟红细胞相比,肺炎支原体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核膜
C.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不能用于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肺炎
D.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肺炎支原体的细胞质中有核糖体、DNA等
6.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叙述正确的是(  )
A.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B.高倍镜下观察到细胞质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流动方向是顺时针
C.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D.换成高倍物镜后,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并观察
7.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症状包括高烧、腹痛、严重腹泻、头痛、身体出现玫瑰色斑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伤寒杆菌和病毒最大的区别是伤寒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伤寒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是有DNA
C.伤寒杆菌为自养型生物,属于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
D.伤寒杆菌的蛋白质合成所需的核糖体、氨基酸等由宿主细胞提供
8.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s)是嵌在猪细胞内基因组的病毒,PERVs最外层有脂质的囊膜包被。下列关于PERV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ERVs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需要营寄生生活
B.PERVs有脂质的囊膜,属于生命系统的细胞结构层次
C.PERVs比细菌小很多,需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D.PERVs在宿主细胞内增殖需要合成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9.从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发现细胞到1839年细胞学说的建立,经过了170多年。在这期间,科学家对动、植物细胞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和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胡克利用显微镜发现并命名了细胞,但观察到的是死细胞
B.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
C.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且每个细胞都能相对独立地生活
D.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若视野较暗可以通过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亮
10.长寿中学生物学社团成员将黑藻放在适宜光照、温度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一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B.低倍物镜转为高倍物镜后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C.实际上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上方
D.细胞质实际流动方向为顺时针
1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耐格里发现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B.细胞学说揭示了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在结构上的统一性
C.施莱登和施旺运用完全归纳法提出了细胞学说
D.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了细胞
12.如图所示的四个方框代表蓝细菌、新冠病毒、水绵和酵母菌,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物质或结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阴影部分代表的是某种物质,可以是RNA
B.如果阴影部分代表的是某种结构,可以是核糖体
C.水绵是植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有器官,没有系统
D.蓝细菌没有线粒体,因此能量均由光合作用和无氧呼吸提供
二.解答题(共3小题)
13.大明湖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岸上翠柳垂荫,婀娜多姿;湖中碧波泛荡,荷花似锦;水面小舟争渡,画舫徐行;更有那楼台亭榭,隐现其间。以下是大明湖中常见的几种单细胞生物,结合生物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大明湖中生活的所有生物属于    层次,大明湖畔的一棵垂柳属于    层次。
(2)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区别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
(3)图中生物共有的细胞结构是    (至少写出2个)和遗传物质    ,这体现了细胞的    。
(4)图中与绿色开花植物细胞的结构最相似的生物是    、   ,属于    (“自养”或“异养”)生物;
(5)与哺乳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类似的生物是    、   。
(6)脊髓灰质炎病毒与上述生物相比,最典型的区别是    。
14.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如图中7mm、0.5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表示显微镜的物镜,在使用时,应先用图中    (填“甲”或“乙”)镜观察。
(2)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100倍,这里“被放大100倍”的是细小物体的    。
A.体积
B.表面积
C.物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3)图二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显微镜的目镜、物镜组合为ad时,视野相较于较高倍镜下更    (填“亮”或“暗”)。
(4)图三表示蓝细菌的细胞模式图,它的DNA分布在①   ,它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为    生物。
15.Ⅰ.有A、B、C三台显微镜,其目镜与物镜的放大倍数A为5、10;B为15、10;C为8、40.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台;
(2)视野中有物像,但模糊不清,应调节   。
Ⅱ.洪泽湖湿地保护区植物茂盛,栖息着各种小鸟,水中有各种虾类、鱼类等生物,土壤中有各种细菌和真菌。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去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湖泊中所有的鲫鱼组成了   。
(2)湿地中的一只白鹭属于   。
(3)湖泊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   。
(4)柳树与龟相比,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不具有   。
(5)联系亲代和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桥梁是   。
(6)湿地湖泊中所有的生物组成了   。
新课预习衔接 走近细胞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关于下列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蓝细菌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B.破伤风杆菌细胞内不含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酵母菌有细胞壁和核糖体,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
D.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染色质和核糖体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专题】正推法;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答案】B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解答】解:A、蓝细菌是原核细胞,不含叶绿体,其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破伤风杆菌是原核细胞,不含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
C、酵母菌有细胞壁和核糖体,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C错误;
D、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核糖体,不含染色质,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阿奇霉素常被用于治疗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它能不可逆地结合到支原体细胞的核糖体上并抑制其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阿奇霉素通过作用于支原体的核糖体,对其进行选择
B.阿奇霉素的作用并不会影响支原体基因频率的改变
C.阿奇霉素对支原体的抑制作用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
D.阿奇霉素的不可逆结合使支原体不会产生耐药性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专题】正推法;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答案】A
【分析】基因突变具有以下特点:普遍性: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以及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比如,一个个体可能在胚胎时期发生基因突变,也可能在成年后发生;可能是某个基因的某个位点突变,也可能是其他位点突变。低频性: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通常来说,在一个种群中,发生基因突变的个体数量相对较少。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例如,控制毛色的基因可能突变成产生黑色、白色、棕色等多种毛色的等位基因。多害少利性: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但也有少数是有利的,还有一些是中性的。
【解答】解:A、阿奇霉素作用于支原体的核糖体,导致支原体无法翻译蛋白质,这就是对其支原体进行选择时的作用机理,A正确;
B、阿奇霉素的选择作用会导致支原体的繁殖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支原体的基因频率,B错误;
C、阿奇霉素作用于支原体的核糖体,起到了选择的作用,这种选择是定向的,C错误;
D、阿奇霉素与支原体细胞的核糖体的结合是不可逆的,结合方式与耐药性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支原体会产生新的变异导致阿奇霉素不能结合其内的核糖体,从而出现耐药性,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异同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3.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若物像由甲转换成乙,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物像由甲转换成乙,需要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B.物像由甲转换成乙,物镜离装片的距离更近
C.物像由甲转换成乙,视野的范围变大
D.物像由甲转换成乙,视野的亮度变大
【考点】显微镜及其使用.
【专题】模式图;细胞学说.
【答案】B
【分析】1、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
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
【解答】解:A、由图可知,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物像由甲转换成乙,需要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A错误;
B、物像由甲转换为乙是从低倍镜向高倍镜转换,放大倍数增大,物镜头更长,所以物镜离装片的距离更近,B正确;
C、物像由甲转换成乙,从低倍镜向高倍镜转换时视野范围变小,C错误;
D、物像由甲转换成乙,从低倍镜向高倍镜转换时视野亮度变小,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及其使用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4.下列关于细胞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B.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且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C.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种类差异很大,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D.细胞中细胞器种类和功能不同,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组成细胞的元素种类.
【专题】正推法;构成细胞的元素;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答案】C
【分析】1、多细胞的生物体由于细胞分化,细胞呈现多样性,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2、细胞的统一性:
(1)化学组成: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基本一致。
(2)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3)增殖方式: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细胞的增殖。
(4)遗传物质: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且遗传密码子通用。
(5)能源物质:以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解答】解:A、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A正确;
B、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且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B正确;
C、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C错误;
D、细胞中细胞器种类和功能不同,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不同细胞结构的异同,理解细胞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冬季易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的结构模式图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支原体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必须寄生在人体细胞中才能繁殖
B.与人成熟红细胞相比,肺炎支原体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核膜
C.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不能用于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肺炎
D.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肺炎支原体的细胞质中有核糖体、DNA等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专题】正推法;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支原体模式图,该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主要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除支原体外都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
生物膜系统 无生物膜系统 有生物膜系统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DNA存 在形式 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 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 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 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方式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解答】解:A、支原体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生长繁殖,不需要寄生在人体细胞中,且支原体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生命系统的细胞和个体层次,A错误;
B、人成熟红细胞和支原体都没有核膜,B错误;
C、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因此以抑制细胞壁合成为主要功效的药物不能治疗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肺炎,C正确;
D、观察肺炎支原体的核糖体、DNA等结构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6.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叙述正确的是(  )
A.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B.高倍镜下观察到细胞质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流动方向是顺时针
C.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D.换成高倍物镜后,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并观察
【考点】显微镜及其使用.
【专题】正推法;细胞器.
【答案】C
【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在低倍物镜下找到目标,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调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解答】解:A、显微镜的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A错误;
B、高倍镜下观察到细胞质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流动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B错误;
C、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在低倍物镜下找到目标,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调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C正确;
D、换成高倍物镜后,用细准焦螺旋调焦并观察,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显微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症状包括高烧、腹痛、严重腹泻、头痛、身体出现玫瑰色斑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伤寒杆菌和病毒最大的区别是伤寒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伤寒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是有DNA
C.伤寒杆菌为自养型生物,属于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
D.伤寒杆菌的蛋白质合成所需的核糖体、氨基酸等由宿主细胞提供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专题】正推法;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答案】B
【分析】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解答】解:A、伤寒杆菌和病毒最大的区别是伤寒杆菌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
B、伤寒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是有DNA,核糖体等,B正确;
C、伤寒杆菌为异养型生物,伤寒杆菌为单细胞生物,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C错误;
D、伤寒杆菌有细胞结构,能独立代谢,其蛋白质的合成所需的核糖体、氨基酸来自自身,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核生物和病毒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8.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s)是嵌在猪细胞内基因组的病毒,PERVs最外层有脂质的囊膜包被。下列关于PERV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ERVs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需要营寄生生活
B.PERVs有脂质的囊膜,属于生命系统的细胞结构层次
C.PERVs比细菌小很多,需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D.PERVs在宿主细胞内增殖需要合成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考点】病毒.
【专题】正推法;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答案】D
【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必须寄生于活细胞才能生活和繁殖,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解答】解:AB、病毒无细胞结构,无细胞器,AB错误;
C、病毒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C错误;
D、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需要合成自身遗传物质,同时表达出蛋白质外壳,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其遗传物质为RNA,所以其增殖时需要在宿主细胞内合成RNA和蛋白质等物质,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从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发现细胞到1839年细胞学说的建立,经过了170多年。在这期间,科学家对动、植物细胞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和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胡克利用显微镜发现并命名了细胞,但观察到的是死细胞
B.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
C.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且每个细胞都能相对独立地生活
D.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若视野较暗可以通过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亮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专题】细胞学说;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答案】B
【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 虎克(1665年发现死亡的植物细胞)和荷兰的范 列文虎克(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
(2)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德国的魏尔肖。
【解答】解:A、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这些木栓组织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他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观察到的是死细胞,A正确;
B、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不是由细胞发育而来,B错误;
C、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且每个细胞都能相对独立地生活,但同时又从属于有机体的整体功能,C正确;
D、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若视野较暗可以通过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亮,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学说等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能结合题意分析作答,属于识记与辨识能力的考查。
10.长寿中学生物学社团成员将黑藻放在适宜光照、温度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一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B.低倍物镜转为高倍物镜后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C.实际上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上方
D.细胞质实际流动方向为顺时针
【考点】显微镜及其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与细胞质的流动.
【专题】模式图;正推法;细胞学说.
【答案】D
【分析】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
【解答】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A正确;
B、低倍镜转为高倍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焦,B正确;
C、显微镜下成的是倒立的像,视野中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所以实际上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上方,C正确;
D、显微镜下成的是倒立的像,细胞质实际流动方向仍为逆时针,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及其使用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耐格里发现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B.细胞学说揭示了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在结构上的统一性
C.施莱登和施旺运用完全归纳法提出了细胞学说
D.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了细胞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专题】正推法;细胞学说.
【答案】A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解答】解:A、耐格里发现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A正确;
B、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B错误;
C、施莱登和施旺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了细胞学说,C错误;
D、罗伯特 胡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了细胞,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学说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2.如图所示的四个方框代表蓝细菌、新冠病毒、水绵和酵母菌,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物质或结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阴影部分代表的是某种物质,可以是RNA
B.如果阴影部分代表的是某种结构,可以是核糖体
C.水绵是植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有器官,没有系统
D.蓝细菌没有线粒体,因此能量均由光合作用和无氧呼吸提供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专题】正推法;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答案】A
【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主要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除支原体外都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
生物膜系统 无生物膜系统 有生物膜系统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DNA存 在形式 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 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 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 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方式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解答】解:A、题干涉及生物都含有RNA,因此如果阴影部分代表的是某种物质,可以是RNA,A正确;
B、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B错误;
C、水绵是低等植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没有器官,也没有系统,C错误;
D、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无线粒体,但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此能量由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提供,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病毒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二.解答题(共3小题)
13.大明湖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岸上翠柳垂荫,婀娜多姿;湖中碧波泛荡,荷花似锦;水面小舟争渡,画舫徐行;更有那楼台亭榭,隐现其间。以下是大明湖中常见的几种单细胞生物,结合生物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大明湖中生活的所有生物属于  群落 层次,大明湖畔的一棵垂柳属于  个体 层次。
(2)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大肠杆菌 ,区别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是否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3)图中生物共有的细胞结构是  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至少写出2个)和遗传物质  DNA ,这体现了细胞的  统一性 。
(4)图中与绿色开花植物细胞的结构最相似的生物是  衣藻 、 眼虫 ,属于  自养 (“自养”或“异养”)生物;
(5)与哺乳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类似的生物是  变形虫 、 草履虫 。
(6)脊髓灰质炎病毒与上述生物相比,最典型的区别是  没有细胞结构 。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蛋白质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答案】(1)群落 个体
(2)大肠杆菌 是否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DNA  统一性
(4)衣藻 眼虫 衣藻和眼虫含有叶绿体 自养
(5)变形虫 草履虫
(6)没有细胞结构
【分析】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分裂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解答】解:(1)大明湖中生活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大明湖畔的一棵垂柳属于个体层次。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大肠杆菌,与真核生物区别的依据为是否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图中细胞中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这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4)图中衣藻和眼虫含有叶绿体,与绿色开花植物细胞的结构最相似,因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
(5)变形虫和草履虫都属于动物,所以与哺乳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类似的生物是变形虫和草履虫。
(6)脊髓灰质炎病毒与上述生物相比,最典型的区别是:没有细胞结构。
故答案为:
(1)群落 个体
(2)大肠杆菌 是否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DNA  统一性
(4)衣藻 眼虫 衣藻和眼虫含有叶绿体 自养
(5)变形虫 草履虫
(6)没有细胞结构
【点评】本题结合几种细胞结构图,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细胞结构,能根据细胞结构图判断细胞的名称或种类;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作答。
14.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如图中7mm、0.5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表示显微镜的物镜,在使用时,应先用图中  甲 (填“甲”或“乙”)镜观察。
(2)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100倍,这里“被放大100倍”的是细小物体的  D 。
A.体积
B.表面积
C.物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3)图二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显微镜的目镜、物镜组合为ad时,视野相较于较高倍镜下更  亮 (填“亮”或“暗”)。
(4)图三表示蓝细菌的细胞模式图,它的DNA分布在① 拟核 ,它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为  自养 生物。
【考点】显微镜及其使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专题】观察类实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答案】(1)甲
(2)D
(3)亮
(4)拟核 自养
【分析】1、物镜有螺纹口,而目镜无螺纹口,且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呈正相关,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成相反关系,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倍数与装片的距离是相反关系,即距离越大,放大倍数越小。
2、题图分析,图二中,a和b是目镜,且a是低倍镜,b是高倍镜,c、d是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装片的距离越近,反之越远,因此图一中甲的放大倍数小于乙。图三为蓝细菌结构模式图。
【解答】解:(1)图一表示显微镜的物镜,在使用时,应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目标后,再换用高倍镜,即应先用图中甲镜观察,因为甲镜与装片的距离较远。
(2)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100倍,这里“被放大100倍”的是细小物体的长度或宽度,即为线性的放大倍数,即D正确。
故选:D。
(3)图二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显微镜的目镜、物镜组合为ad时,此时的放大倍数为50×,放大倍数较小,实际观察的面积较大,进光量大,因此,视野相较于较高倍镜下更“亮”。
(4)图三表示蓝细菌的细胞模式图,它的DNA分布在①拟核中,因为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因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因此它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
故答案为:
(1)甲
(2)D
(3)亮
(4)拟核 自养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等相关知识。熟悉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巧、常见原核生物的类型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15.Ⅰ.有A、B、C三台显微镜,其目镜与物镜的放大倍数A为5、10;B为15、10;C为8、40.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A 台;
(2)视野中有物像,但模糊不清,应调节 细准焦螺旋 。
Ⅱ.洪泽湖湿地保护区植物茂盛,栖息着各种小鸟,水中有各种虾类、鱼类等生物,土壤中有各种细菌和真菌。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去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湖泊中所有的鲫鱼组成了 种群 。
(2)湿地中的一只白鹭属于 个体层次 。
(3)湖泊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 生态系统 。
(4)柳树与龟相比,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不具有 系统层次 。
(5)联系亲代和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桥梁是 生殖细胞 。
(6)湿地湖泊中所有的生物组成了 群落 。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细胞观察实验.
【专题】正推法;细胞学说.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结构层次。
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⑧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⑨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解答】解:Ⅰ.(1)A的放大倍数为5×10=50;B的放大倍数为15×10=150;C的放大倍数为8×40=320.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因此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是A。
(2)视野中有物像,但模糊不清,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Ⅱ.(1)湿地湖泊中所有的鲫鱼组成了种群。
(2)湿地中的一只白鹭属于个体层次。
(3)湖泊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生态系统层次。
(4)柳树与龟相比,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不具有系统层次。
(5)联系亲代和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桥梁是生殖细胞。
(6)湿地湖泊中所有的生物组成了群落。
故答案为:
Ⅰ.A 细准焦螺旋
Ⅱ.种群 个体层次 生态系统 系统层次 生殖细胞 群落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显微镜的观察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要求考生识记显微镜的观察步骤,识记显微镜的成像原理,理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解答,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