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光合作用与能量转换(预习衔接.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必修1人教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5.4光合作用与能量转换(预习衔接.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必修1人教版(2019)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3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20 07:1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衔接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换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光照充足时,叶肉细胞中Rubisco催化O2与CO2竞争性结合C5。O2和CO2与Rubisco的亲和力与各自的相对浓度有关,相对浓度高则与酶的亲和力高。O2与C5结合后经一系列的反应,最终释放CO2的过程称为光呼吸。如图中实线部分表示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和光呼吸等正常的生命活动过程,虚线部分表示为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所构建的新的光呼吸代谢支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酶Rubisco既能催化CO2的固定,又能催化C5与O2反应
B.光呼吸会消耗一部分的C5,从而降低光合作用产量
C.新的光呼吸代谢支路,有利于植物积累有机物
D.在农业生产中,可通过给大棚通风的方式,提高农作物的光呼吸过程
2.如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浓度为a时,甲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适当增大光照强度,a点将向右移动
C.CO2浓度为b时,甲植物、乙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相等
D.甲乙同置于一个透明密闭钟罩,在适宜光照下,甲植株的生长最先受到影响
3.CO2是制约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蓝细菌中有特殊的CO2浓缩机制,如图所示。其中光合片层膜上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羧化体具有蛋白质外壳,可限制气体扩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蓝细菌光合片层膜上含有的色素和绿色植物绿叶中的色素不完全相同
B.蓝细菌的光合片层膜上发生光反应,暗反应则发生在羧化体中
C.图中CO2通过自由扩散通过生物膜
D.蓝细菌的CO2浓缩机制应该与转运蛋白和CO2转运蛋白有关
4.将一株绿色植物放入一个密闭的三角瓶中,如图甲所示,在瓶口放置一个测定瓶中CO2浓度变化的传感器,传感器的另一端连接计算机,以检测一段时间瓶中CO2浓度的变化。根据实验所测数据绘制曲线图如图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将装置甲置于黑暗条件下,可测植株的呼吸速率
B.25分钟后植株的光合速率几乎不变,最可能的原因是装置内CO2减少
C.装置甲测得的CO2吸收速率就是总光合速率
D.若将甲图中蒸馏水换成NaHCO3溶液,则CO2吸收速率可能会增大
5.甘蔗、玉米等植物的叶片具有特殊的结构,其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有基粒,而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不含基粒。维管束鞘细胞周围的叶肉细胞可以将CO2传递给维管束鞘细胞进行卡尔文循环,其主要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甘蔗、玉米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是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
B.PEP羧化酶对环境中较低浓度的CO2具有富集作用
C.PEP羧化酶基因仅存在于部分叶肉细胞中,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
D.甘蔗、玉米等植物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使其更适应高温干旱环境
6.研究小组用图甲密闭装置进行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探究实验。在环境温度为25℃条件下先黑暗处理15min,再转移至最适光照强度下继续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已知25℃是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30℃是该植物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点前,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
B.M点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C.MN段光合速率逐渐减小
D.N点时,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7.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研究人员测定某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开放程度及胞间CO2浓度,结果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胞间CO2进入叶肉细胞叶绿体基质被光合作用暗反应利用
B.5℃时,胞间CO2浓度较高的原因可能是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较低
C.叶温在30℃~40℃时,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叶片气孔关闭所致
D.30℃下单位时间内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大
8.如图是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7﹣10时,随光照强度逐渐增大,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
B.10﹣12时,部分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
C.14﹣17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大于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
D.从图中可以看出,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和温度等
9.龙血树在《本草纲目》中被誉为“活血圣药”,有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功效。图甲、乙分别为龙血树在不同条件下相关指标的变化曲线(单位:mmol cm﹣2 h﹣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补充适量的Mg2+可能导致图乙中D点右移
B.图甲30℃时,该植物固定CO2的速率为10mmol cm﹣2 h﹣1
C.图甲40℃条件下,若黑夜和白天时间相等,龙血树能不断长高
D.图乙中影响D、E两点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不同
10.如图是夏季连续两昼夜内,某野外植物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S1~S5表示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B点和I点,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
B.图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CO2浓度
C.如果S1+S3+S5>S2+S4,表明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有机物的积累量为负值
D.图中DE段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不稳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11.如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据图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500nm波长的光
B.用450nm波长的光比600nm波长的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C.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吸收利用的光能减少
D.土壤中缺乏镁时,植物对420~470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
12.三角梅的花期长,花瓣颜色丰富,枝干的可塑性高,对城市绿化及精神文明建设都有较高促进作用。图甲为三角梅某叶肉细胞的代谢状况,图乙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某三角梅植株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O2从其产生场所线粒体到相邻叶肉细胞中被利用,共穿过4层生物膜
B.处于图乙中的b点时的叶肉细胞,其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均能产生ATP
C.将三角梅叶片置于8klx光照下10小时,每100cm2叶片消耗的CO2量为120mg
D.适当提高大气中CO2浓度,乙图中的c点会向右移动
二.解答题(共3小题)
13.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下合成糖,以淀粉的形式储存。通常认为若持续光照,淀粉的积累量会增加。但科研人员有了新的发现。
(1)叶肉细胞吸收的CO2,在叶绿体内的    中被固定形成C3,C3在    阶段产生的    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
(2)科研人员给予植物48小时持续光照,测定叶肉细胞中的淀粉量,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反映出淀粉积累量的变化规律是    。
(3)为了解释(2)的实验现象,研究人员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一:当叶肉细胞内淀粉含量达到一定值后,淀粉的合成停止。
假设二:当叶肉细胞内淀粉含量达到一定值后,淀粉的合成与降解同时存在。
为验证假设,科研人员测定了叶肉细胞的CO2吸收量和淀粉降解产物——麦芽糖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
实验结果支持上述哪一种假设?请运用图中证据进行阐述。    。
(4)为进一步确定该假设成立,研究人员在第12小时测得叶肉细胞中的淀粉含量为a,为叶片光合作用通入仅含13C标记的13CO2四小时,在第16小时测得叶肉细胞中淀粉总量为b,13C标记的淀粉含量为c。若淀粉量a、b、c的关系满足    (用关系式表示),则该假设成立。
14.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但我国部分油菜种植区土壤钾含量偏低,使其产量下降。为探究缺钾胁迫对油菜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在组成油菜细胞的元素中,钾属于    (填“大量”或“微量”)元素。
(2)科研人员选取缺钾的田块进行试验,设置施钾肥(不缺钾)和不施钾肥两个处理,在越冬期检测油菜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
处理 净光合速率(μmol m﹣2 s﹣1) 气孔导度(molH2O m﹣2 s﹣1) 胞间CO2浓度(μmolCO2 mol﹣1) 叶绿素含量(mg g﹣1)
施钾肥 23.3 0.35 234 0.64
不施钾肥 16.8 0.20 267 0.42
注: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开放的程度。
①在油菜的光合作用中,叶绿素的作用是    。
②研究者认为缺钾引起的气孔导度下降不是油菜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依据是    。
(3)Rubisco是一种双功能酶,既能催化暗反应中C5(RuBP)的羧化反应(C5与CO2结合形成C3分子),也能催化光呼吸中RuBP的氧化反应(如图1)。钾含量对Rubisco活性的影响如图2所示。
①光反应形成的    驱动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暗反应。
②下列对光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有    。(多选)
A.吸收O2并释放CO2
B.需要消耗ATP中的化学能
C.耗损一部分有机碳
D.速率不受温度和钾含量的影响
(4)请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推测缺钾导致油菜产量下降的原因。    。
15.野生蝴蝶兰生于林下岩石上,属于国家1级濒危物种。蝴蝶兰可通过改变CO2固定方式来适应环境变化。干旱条件下,蝴蝶兰白天气孔关闭,夜晚气孔开放吸收CO2并储存在细胞中,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取蝴蝶兰叶薄片放入含无水乙醇的试管,并加入适量    ,以防止叶绿素被破坏。长时间浸泡在无水乙醇中的蝴蝶兰叶薄片会变成白色,原因是    。
(2)蝴蝶兰细胞中能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    上。在夜晚,蝴蝶兰的叶肉细胞中不能合成    (填“NADPH”“ATP”或“NADPH和ATP”)。
(3)蝴蝶兰叶肉细胞液泡的pH白天比夜晚要    (填“高”或“低”)。从适应性角度分析,干旱条件下,蝴蝶兰白天气孔关闭,夜晚开启气孔吸收CO2的原因是    。
(4)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直接来自    ,蝴蝶兰叶肉细胞光合作用过程中固定CO2的物质有    。
新课预习衔接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换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光照充足时,叶肉细胞中Rubisco催化O2与CO2竞争性结合C5。O2和CO2与Rubisco的亲和力与各自的相对浓度有关,相对浓度高则与酶的亲和力高。O2与C5结合后经一系列的反应,最终释放CO2的过程称为光呼吸。如图中实线部分表示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和光呼吸等正常的生命活动过程,虚线部分表示为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所构建的新的光呼吸代谢支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酶Rubisco既能催化CO2的固定,又能催化C5与O2反应
B.光呼吸会消耗一部分的C5,从而降低光合作用产量
C.新的光呼吸代谢支路,有利于植物积累有机物
D.在农业生产中,可通过给大棚通风的方式,提高农作物的光呼吸过程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
【专题】模式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答案】D
【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
【解答】解:A、光照充足时,叶肉细胞中Rubisco催化O2与CO2竞争性结合C5,酶Rubisco既能催化CO2的固定,又能催化C5与O2反应,A正确;
B、O2与C5结合后经一系列的反应,最终释放CO2的过程称为光呼吸,光呼吸会消耗一部分的C5,使用于暗反应的C5减少,从而降低光合作用产量,B正确;
C、C5与O2结合后形成一个C3酸和一个C2酸,这个C2酸随后进入线粒体被氧化为CO2,新的光呼吸代谢支路抑制该途径,使C2酸在叶绿体内重新产生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积累有机物,C正确;
D、在农业生产中,可通过给大棚通风的方式,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农作物的光呼吸过程,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2.如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浓度为a时,甲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适当增大光照强度,a点将向右移动
C.CO2浓度为b时,甲植物、乙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相等
D.甲乙同置于一个透明密闭钟罩,在适宜光照下,甲植株的生长最先受到影响
【考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专题】坐标曲线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CO2净吸收速率=光合作用吸收CO2总量﹣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因此CO2净吸收速率=净光合速率,并且曲线中看出,当CO2浓度达到一定值以后,光合作用强度就达到了CO2饱和点。
【解答】解:A、题图纵坐标为CO2净吸收速率,CO2浓度大于0而小于a时,纵坐标为0,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CO2浓度为a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CO2浓度大于a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可见CO2浓度在a之前,甲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a点是二氧化碳补偿点,当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速率加强,a点将左移,B错误;
C、CO2浓度为b时,甲乙两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相等,由于不知道两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因此不能比较总光合作用强度,C错误;
D、甲乙同置于一个透明密闭钟罩,在适宜光照下,钟罩内CO2浓度下降,分析曲线可知,乙更能适应较低CO2浓度;故与乙相比,甲植株的生长最先受到影响,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CO2是制约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蓝细菌中有特殊的CO2浓缩机制,如图所示。其中光合片层膜上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羧化体具有蛋白质外壳,可限制气体扩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蓝细菌光合片层膜上含有的色素和绿色植物绿叶中的色素不完全相同
B.蓝细菌的光合片层膜上发生光反应,暗反应则发生在羧化体中
C.图中CO2通过自由扩散通过生物膜
D.蓝细菌的CO2浓缩机制应该与转运蛋白和CO2转运蛋白有关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专题】模式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答案】C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绿色植物光反应阶段的反应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阶段的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
【解答】解:A、蓝细菌中存在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叶绿素和藻蓝素,依题干可知,这些色素应该位于光合片层膜上,而绿色植物绿叶中的色素主要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与蓝细菌不完全相同,A正确;
B、蓝细菌中的色素位于光合片层膜上,故光反应发生在光合片层膜上,由图中可知暗反应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发生在羧化体中,B正确;
C、依据图看出:CO2进入光合片层膜的方式有两种,一种需要CO2转运蛋白和能量,即主动运输,一种是直接进入,是自由扩散,C错误;
D、由图可知,光合片层膜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和CO2,保证为暗反应提供充足的CO2,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将一株绿色植物放入一个密闭的三角瓶中,如图甲所示,在瓶口放置一个测定瓶中CO2浓度变化的传感器,传感器的另一端连接计算机,以检测一段时间瓶中CO2浓度的变化。根据实验所测数据绘制曲线图如图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将装置甲置于黑暗条件下,可测植株的呼吸速率
B.25分钟后植株的光合速率几乎不变,最可能的原因是装置内CO2减少
C.装置甲测得的CO2吸收速率就是总光合速率
D.若将甲图中蒸馏水换成NaHCO3溶液,则CO2吸收速率可能会增大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
【专题】坐标曲线图;模式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答案】C
【分析】在白天有光照时叶片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而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
【解答】解:A、将该装置置于黑暗条件下,绿色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此时测得数值表示的是呼吸作用速率,A正确;
B、25分钟之前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装置内CO2减少,导致光合速率减慢,25分钟后和呼吸速率相等,B正确;
C、装置甲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故测得的CO2吸收速率是净光合速率,C错误;
D、若将甲图中蒸馏水换成NaHCO3溶液,可以使得装置内CO2不变,则光合速率不会减小,则CO2吸收速率可能会增大,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甘蔗、玉米等植物的叶片具有特殊的结构,其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有基粒,而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不含基粒。维管束鞘细胞周围的叶肉细胞可以将CO2传递给维管束鞘细胞进行卡尔文循环,其主要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甘蔗、玉米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是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
B.PEP羧化酶对环境中较低浓度的CO2具有富集作用
C.PEP羧化酶基因仅存在于部分叶肉细胞中,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
D.甘蔗、玉米等植物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使其更适应高温干旱环境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
【专题】正推法;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答案】C
【分析】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具有发达的基粒,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类囊体薄膜上有光合色素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故光反应阶段在叶肉细胞中完成;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几乎无基粒,却有很多的淀粉粒,在暗反应中C3被还原成C5和糖类等有机物,故暗反应阶段在维管束鞘细胞中完成。
【解答】解:A、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基粒是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的,由题干“甘蔗、玉米等植物的叶片具有特殊的结构,其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有基粒,而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不含基粒”可知,甘蔗、玉米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是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A正确;
B、由图2可知,PEP羧化酶可富集环境中较低浓度的CO2,C3与低浓度的CO2生成C4,B正确;
C、PEP羧化酶基因存在于该植物的所有细胞中,只是在部分叶肉细胞中特异性表达,C错误;
D、甘蔗、玉米等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周围的叶肉细胞可以利用PEP羧化酶固定较低浓度的CO2,并转移到维管束鞘细胞中释放,高温、干旱时植物会关闭气孔,玉米在外界二氧化碳供应不足时,C4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继续供暗反应正常进行,故玉米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使其更适应高温干旱环境,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图形,考查C4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对题干信息的理解和对图中过程的分析是解题的关键,明确通过C4植物光合作用的特点,属于考纲中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研究小组用图甲密闭装置进行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探究实验。在环境温度为25℃条件下先黑暗处理15min,再转移至最适光照强度下继续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已知25℃是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30℃是该植物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点前,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
B.M点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C.MN段光合速率逐渐减小
D.N点时,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考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应用;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专题】坐标曲线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答案】C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
【解答】解:A、M点前,植物处于黑暗环境中,只能进行细胞呼吸,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错误;
B、M点时,开始给予植物光照,容器内氧气相对含量的增加,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错误;
C、MN段,曲线的斜率逐渐减小,容器内氧气增加速率逐渐减小,光合速率逐渐减小,C正确;
D、N点时,容器内氧气相对含量不再增加,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审题能力,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7.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研究人员测定某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开放程度及胞间CO2浓度,结果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胞间CO2进入叶肉细胞叶绿体基质被光合作用暗反应利用
B.5℃时,胞间CO2浓度较高的原因可能是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较低
C.叶温在30℃~40℃时,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叶片气孔关闭所致
D.30℃下单位时间内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大
【考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应用;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
【专题】坐标曲线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答案】C
【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呼吸作用一般指机体将来自环境的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的分子(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通过一步步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乙醇等)的过程。光合与呼吸的差值可用净光合速率来表示,具体指标可以是氧气释放量、二氧化碳吸收量、有机物积累量等。
【解答】解:A、胞间CO2进入叶肉细胞叶绿体基质被光合作用暗反应利用,被C5固定为C3,A正确;
B、5℃时,可能由于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较低,导致光合速率下降,胞间CO2浓度较高,B正确;
C、叶温在30℃~40℃时,气孔开放程度上升,胞间CO2上升,即CO2充足,不是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高温导致酶部分失活,C错误;
D、30℃下净光合速率最大,单位时间内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大,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8.如图是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7﹣10时,随光照强度逐渐增大,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
B.10﹣12时,部分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
C.14﹣17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大于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
D.从图中可以看出,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和温度等
【考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专题】坐标曲线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答案】C
【分析】题图分析:7﹣10时,光照逐渐增强,温度逐渐升高,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10﹣12时左右,光照过强,温度过高,使得叶片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12﹣14时,光照有所减弱,温度也有所下降,气孔张开,二氧化碳供应逐渐增多,光合作用强度增加;14时之后,光照逐渐下降,温度逐渐降低,因此光合作用强度不断下降。
【解答】解:A、由曲线图可知,7﹣10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的原因是光照强度逐渐增大,光反应增强,光合作用增强,A正确;
B、据题意可知,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是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测得,故在10﹣12时左右,植物会出现午休现象,光照过强,温度过高,使得叶片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影响暗反应,进而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B正确;
C、14﹣17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逐渐降低,但此时光合作用仍大于呼吸作用,故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小于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一天中的光照不同,光合速率不同)和温度(如中午的光合午休现象)等,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龙血树在《本草纲目》中被誉为“活血圣药”,有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功效。图甲、乙分别为龙血树在不同条件下相关指标的变化曲线(单位:mmol cm﹣2 h﹣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补充适量的Mg2+可能导致图乙中D点右移
B.图甲30℃时,该植物固定CO2的速率为10mmol cm﹣2 h﹣1
C.图甲40℃条件下,若黑夜和白天时间相等,龙血树能不断长高
D.图乙中影响D、E两点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不同
【考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专题】坐标曲线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答案】B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解答】解:A、D点为光补偿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Mg2+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补充适量的Mg2+可能导致光合速率上升,所需的光照强度减弱,图乙中D点左移,A错误;
B、图甲中,实线表示吸收二氧化碳速率,为净光合作用速率,虚线为CO2产生速率,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图甲30℃时,该植物固定CO2的速率为8+2=10mmol cm﹣2 h﹣1,B正确;
C、图甲40℃条件下,龙血树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若白天和黑夜时间相等,则有机物不会积累,植物不能生长,C错误;
D、图乙中影响C、D、E三点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都是光照强度,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以及其中的物质、能量变化,明确其影响因素及影响原理,明确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在准确分析题干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10.如图是夏季连续两昼夜内,某野外植物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S1~S5表示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B点和I点,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
B.图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CO2浓度
C.如果S1+S3+S5>S2+S4,表明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有机物的积累量为负值
D.图中DE段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不稳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
【专题】坐标曲线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答案】B
【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图中B点和I点,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A正确;
B、图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光照强度不同,B错误;
C、如果S1+S3+S5>S2+S4,呼吸作用大于净光合作用,表明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有机物的积累为负值,C正确;
D、图中DE段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不稳定,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11.如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据图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500nm波长的光
B.用450nm波长的光比600nm波长的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C.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吸收利用的光能减少
D.土壤中缺乏镁时,植物对420~470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
【考点】色素与叶绿体.
【专题】坐标曲线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答案】C
【分析】由图可知,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nm~500nm波长的光;叶绿体中色素吸收450nm波长的光比吸收600nm波长的光要多。
【解答】解:A、由图可知,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nm~500nm波长的光,A正确;
B、由图可知,叶绿体中色素吸收450nm波长的光比吸收600nm波长的光要多,因此用450nm波长的光比600nm波长的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B正确;
C、由图可知,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色素吸收的光变多,C错误;
D、叶绿素吸收420nm~470nm波长的光较多。当缺镁时,叶绿素的合成受到影响,叶绿素吸收420nm~470nm波长的光变少,则植物对420nm~470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叶绿体中色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12.三角梅的花期长,花瓣颜色丰富,枝干的可塑性高,对城市绿化及精神文明建设都有较高促进作用。图甲为三角梅某叶肉细胞的代谢状况,图乙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某三角梅植株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O2从其产生场所线粒体到相邻叶肉细胞中被利用,共穿过4层生物膜
B.处于图乙中的b点时的叶肉细胞,其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均能产生ATP
C.将三角梅叶片置于8klx光照下10小时,每100cm2叶片消耗的CO2量为120mg
D.适当提高大气中CO2浓度,乙图中的c点会向右移动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专题】坐标曲线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答案】B
【分析】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会产生ATP,故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解答】解:A、CO2从出线粒体到相邻叶肉细胞共穿过线粒体内外膜、细胞膜、相邻叶肉细胞细胞膜、叶绿体内外膜,共6层生物膜,A错误;
B、处于图乙中b点时的叶肉细胞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有氧呼吸,因而其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ATP,B正确;
C、三角梅叶片在8klx光照下的净光合速率为12mgCO2每100cm2 h,呼吸速率为6mgCO2每100cm2 h,总光合速率为18mgCO2每100cm2 h,10小时后每100cm2叶片消耗的CO2量为18×10=180mg,C错误;
D、c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适当提高CO2的浓度,光合作用增强,c点应向左移动,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图和曲线图,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掌握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点、线段的含义,并能根据题中和图中的数据进行相关计算,属于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二.解答题(共3小题)
13.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下合成糖,以淀粉的形式储存。通常认为若持续光照,淀粉的积累量会增加。但科研人员有了新的发现。
(1)叶肉细胞吸收的CO2,在叶绿体内的  基质 中被固定形成C3,C3在  光反应 阶段产生的  ATP和NADPH 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
(2)科研人员给予植物48小时持续光照,测定叶肉细胞中的淀粉量,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反映出淀粉积累量的变化规律是  最初一段时间内,随着持续光照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加,之后几乎不增加 。
(3)为了解释(2)的实验现象,研究人员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一:当叶肉细胞内淀粉含量达到一定值后,淀粉的合成停止。
假设二:当叶肉细胞内淀粉含量达到一定值后,淀粉的合成与降解同时存在。
为验证假设,科研人员测定了叶肉细胞的CO2吸收量和淀粉降解产物——麦芽糖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
实验结果支持上述哪一种假设?请运用图中证据进行阐述。  支持假设二。实验结果显示,叶肉细胞持续(或并未停止)吸收CO2,淀粉降解产物量(或麦芽糖含量)快速增加,说明合成和降解同时存在 。
(4)为进一步确定该假设成立,研究人员在第12小时测得叶肉细胞中的淀粉含量为a,为叶片光合作用通入仅含13C标记的13CO2四小时,在第16小时测得叶肉细胞中淀粉总量为b,13C标记的淀粉含量为c。若淀粉量a、b、c的关系满足  a+c>b(或b﹣a<c) (用关系式表示),则该假设成立。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答案】(1)基质 光反应 ATP和NADPH
(2)最初一段时间内,随着持续光照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加,之后几乎不增加
(3)支持假设二。实验结果显示,叶肉细胞持续(或并未停止)吸收CO2,淀粉降解产物量(或麦芽糖含量)快速增加,说明合成和降解同时存在
(4)a+c>b(或b﹣a<c)
【分析】光合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类囊体薄膜上的光合色素吸水光能,完成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有光无关都可以进行,由光反应提供ATP和还原氢,在叶绿体基质完成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
【解答】解:(1)叶肉细胞吸收的CO2,在叶绿体基质参中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CO2首先与C5结合生成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被还原,进一步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
(2)由图分析可知,0~24小时内,淀粉积累量随着持续光照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加,24小时后几乎不增加。
(3)叶肉细胞的CO2吸收量代表光合作用中淀粉的合成量,麦芽糖的含量代表淀粉的分解量。分析图2可知,CO2吸收量基本不变,即淀粉的合成没有停止,而从6小时开始麦芽糖的含量逐渐增加,说明淀粉在不断分解,即淀粉合成和降解同时存在,故支持假设二。
(4)第12小时测得叶肉细胞中的淀粉含量为a,第16小时测得叶肉细胞中淀粉总量为b,则b﹣a代表通入13CO2的四小时内淀粉的积累量,若小于这四小时内淀粉合成总量c,即b﹣a<c,则说明一部分淀粉被分解,假设二成立。
故答案为:
(1)基质 光反应 ATP和NADPH
(2)最初一段时间内,随着持续光照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加,之后几乎不增加
(3)支持假设二。实验结果显示,叶肉细胞持续(或并未停止)吸收CO2,淀粉降解产物量(或麦芽糖含量)快速增加,说明合成和降解同时存在
(4)a+c>b(或b﹣a<c)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关键是结合题图的实验结果分析解题,难度中等。
14.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但我国部分油菜种植区土壤钾含量偏低,使其产量下降。为探究缺钾胁迫对油菜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在组成油菜细胞的元素中,钾属于  大量 (填“大量”或“微量”)元素。
(2)科研人员选取缺钾的田块进行试验,设置施钾肥(不缺钾)和不施钾肥两个处理,在越冬期检测油菜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
处理 净光合速率(μmol m﹣2 s﹣1) 气孔导度(molH2O m﹣2 s﹣1) 胞间CO2浓度(μmolCO2 mol﹣1) 叶绿素含量(mg g﹣1)
施钾肥 23.3 0.35 234 0.64
不施钾肥 16.8 0.20 267 0.42
注: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开放的程度。
①在油菜的光合作用中,叶绿素的作用是  捕获光能(吸收光能) 。
②研究者认为缺钾引起的气孔导度下降不是油菜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依据是  缺钾组油菜叶片胞间CO2浓度高于施钾肥组 。
(3)Rubisco是一种双功能酶,既能催化暗反应中C5(RuBP)的羧化反应(C5与CO2结合形成C3分子),也能催化光呼吸中RuBP的氧化反应(如图1)。钾含量对Rubisco活性的影响如图2所示。
①光反应形成的  ATP和NADPH 驱动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暗反应。
②下列对光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有  ABC 。(多选)
A.吸收O2并释放CO2
B.需要消耗ATP中的化学能
C.耗损一部分有机碳
D.速率不受温度和钾含量的影响
(4)请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推测缺钾导致油菜产量下降的原因。  一方面,缺钾使油菜叶绿素含量减少,抑制了光反应,减少了为暗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另一方面,缺钾抑制了RuBP的羧化速率,并提高了RuBP的氧化与羧化速率的比值,抑制了暗反应;油菜光合作用被抑制,导致产量下降 。
【考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应用;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答案】(1)大量
(2)捕获光能(吸收光能) 缺钾组油菜叶片胞间CO2浓度高于施钾肥组
(3)ATP和NADPH ABC
(4)一方面,缺钾使油菜叶绿素含量减少,抑制了光反应,减少了为暗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另一方面,缺钾抑制了RuBP的羧化速率,并提高了RuBP的氧化与羧化速率的比值,抑制了暗反应;油菜光合作用被抑制,导致产量下降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
1、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还原型辅酶Ⅱ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
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五碳化合物。
【解答】解:(1)钾属于大量元素。
(2)①叶绿素属于光合色素,能够吸收光能。
②缺钾组油菜叶片胞间CO2浓度高于施钾肥组,由此推测缺钾引起的气孔导度下降不是油菜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3)①色素吸收光能后先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H中,驱动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暗反应。
②ABC、由图1可知,光呼吸能催化O2和RuBP生成磷酸乙醇酸,作为光呼吸底物,此过程会氧化光合中间产物RuBP,导致部分有机碳以CO2的形式损失,而且,此代谢过程消耗ATP中的化学能,ABC正确;
D、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随着钾含量的增加,RuBP的羧化速率(暗反应)上升,且RuBP的氧化(光呼吸)与羧化速率的比值下降,因此光呼吸受温度和钾含量的影响,D错误。
故选ABC。
(4)一方面,缺钾使油菜叶绿素含量减少,抑制了光反应,减少了为暗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另一方面,缺钾抑制了RuBP的羧化速率,并提高了RuBP的氧化与羧化速率的比值,抑制了暗反应;油菜光合作用被抑制,导致产量下降,因此缺钾会导致油菜产量下降。
故答案为:
(1)大量
(2)捕获光能(吸收光能) 缺钾组油菜叶片胞间CO2浓度高于施钾肥组
(3)ATP和NADPH ABC
(4)一方面,缺钾使油菜叶绿素含量减少,抑制了光反应,减少了为暗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另一方面,缺钾抑制了RuBP的羧化速率,并提高了RuBP的氧化与羧化速率的比值,抑制了暗反应;油菜光合作用被抑制,导致产量下降
【点评】本题以探究钾对越冬期油菜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结果为情景,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进一步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熟悉光合作用过程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前提。
15.野生蝴蝶兰生于林下岩石上,属于国家1级濒危物种。蝴蝶兰可通过改变CO2固定方式来适应环境变化。干旱条件下,蝴蝶兰白天气孔关闭,夜晚气孔开放吸收CO2并储存在细胞中,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取蝴蝶兰叶薄片放入含无水乙醇的试管,并加入适量  CaCO3 ,以防止叶绿素被破坏。长时间浸泡在无水乙醇中的蝴蝶兰叶薄片会变成白色,原因是  光合色素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
(2)蝴蝶兰细胞中能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  类囊体(薄)膜 上。在夜晚,蝴蝶兰的叶肉细胞中不能合成  NADPH (填“NADPH”“ATP”或“NADPH和ATP”)。
(3)蝴蝶兰叶肉细胞液泡的pH白天比夜晚要  高 (填“高”或“低”)。从适应性角度分析,干旱条件下,蝴蝶兰白天气孔关闭,夜晚开启气孔吸收CO2的原因是  蝴蝶兰夜晚开启气孔吸收CO2以满足光合作用的需求,白天气孔关闭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以适应高温干旱天气 。
(4)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直接来自  苹果酸的分解和呼吸作用的释放 ,蝴蝶兰叶肉细胞光合作用过程中固定CO2的物质有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C5 。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答案】(1)CaCO3;光合色素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2)类囊体(薄)膜;NADPH
(3)高;蝴蝶兰夜晚开启气孔吸收CO2以满足光合作用的需求,白天气孔关闭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以适应高温干旱天气
(4)苹果酸的分解和呼吸作用的释放;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C5
【分析】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生成;暗反应阶段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
2、蝴蝶兰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6H12O6,故其白天进行光反应及暗反应合成有机物,夜晚只进行二氧化碳固定。
【解答】解:(1)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取蝴蝶兰叶薄片放入含无水乙醇的试管可提取光合色素,碳酸钙可防止色素被破坏,因此在无水乙醇中加入适量碳酸钙可保护光合色素(主要是叶绿素);因光合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长时间浸泡在无水乙醇中,会导致叶片中的光合色素溶解于其中,使叶片丢失大量光合色素而呈白色。
(2)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作用,因此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发生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据图分析,在夜晚,蝴蝶兰的叶肉细胞虽可吸收CO2转化为苹果酸储存,但因没有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不能合成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物NADPH和ATP,叶肉细胞要进行呼吸作用,会产生ATP,因此在夜晚蝴蝶兰的叶肉细胞不能合成NADPH。
(3)夜晚蝴蝶兰吸收的CO2以苹果酸形式储存会导致细胞液pH降低,白天液泡中苹果酸会被运出分解为CO2参与光合作用,导致液泡中pH升高,因此蝴蝶兰叶肉细胞液泡的pH白天比夜晚要高;叶片上的气孔既是植物蒸腾作用水分散失的途径,又是光合作用CO2吸收的途径,干旱条件下,为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植物会关闭气孔减少水分散失,但同时会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影响光合作用,因此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夜晚开启气孔吸收CO2以满足光合作用的需求,白天气孔关闭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以适应高温干旱天气。
(4)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叶肉细胞在白天有苹果酸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有细胞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均可被叶绿体吸收用于光合作用,因此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直接来自苹果酸的分解和呼吸作用的释放;据图分析可知,夜晚蝴蝶兰细胞吸收CO2被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固定为草酰乙酸进而转化为苹果酸,白天叶肉细胞可进行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碳反应阶段,二氧化碳可被C5固定为C3,参与卡尔文循环,因此蝴蝶兰叶肉细胞光合作用过程中固定CO2的物质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C5。
故答案为:
(1)CaCO3;光合色素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2)类囊体(薄)膜;NADPH
(3)高;蝴蝶兰夜晚开启气孔吸收CO2以满足光合作用的需求,白天气孔关闭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以适应高温干旱天气
(4)苹果酸的分解和呼吸作用的释放;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C5
【点评】本题结合生物学图解考查学生的识图作答能力,综合性较强,涉及到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及条件等,要认真总结、梳理这些知识,做到牢记并学会应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