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短文两篇》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短文两篇》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2 08:3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短文两篇
教学目的:
1.积累有关的基础知识。
2.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蝉》,积累相关知识,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2.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川、卢颿。祖籍广东番禺。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号标出课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找出对课文表现蝉的特点与我的情感的内容,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的结构与中心。
一、探究结构。
方法指导: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烦人的聒噪 惹人厌烦
     蝉的特点 烦
病蝉的微弱细小 微不足道
蝉   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短暂 积极面对
朋友的话 宽恕
好好地生活 全情投入
小结:首先作者写蝉的“烦”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微不足道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厌烦的情绪。后来当朋友告诉他蝉的生活历程如此特殊、生命如此短暂时,作者心灵震动,思想转变,对蝉有了好感甚至是敬意
二、探究中心
方法指导: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
1.文中哪些地方说明作者也体悟到了生命的意义?
明确:最后两段。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对它的理解是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要好好地活。此句也是全文的文眼。
2.朋友的话揭示了什么样的哲理?
明确: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不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活而已。
3.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明确:作者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
5.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及语言。
课堂探究
1.这是作者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但作者以往对蝉的认识却是那么浅薄,以往作者眼中的蝉是什么样子的?
明确:文中第1、2自然段,写出蝉的烦人、聒噪,病蝉的微弱、细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特点。
2.请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语言,并分析其是怎样表达的,有什么妙处:
①你是怎样理解结尾句?
明确: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对蝉而言,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虽然生命短暂,但蝉执著地等待,想到这些,“我”以往对蝉的不敬全部消除了。
②《蝉》中的“想起秋风颜色”,“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
3.指导学生通过默读或抄写的方式积累语句或词语。

4.指导学生运用所积累的语句或词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一、个性解读。
方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教师作归纳总结,对学生个性解读的方法、依据、质量等作出评判。
学了本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做生命才有意义?
明确: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二、读写结合。
1.作者由以往的“烦”转变为现在的“宽恕”,这种写作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明确:作者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先抑蝉的厌烦、微弱、细小,听了朋友的话后令作者惊讶起来,对蝉产生了同情和理解,此处开始扬。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2.最后结尾句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明确:由结尾的“宽恕”照应开头的“烦”,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三、布置作业
预习《贝壳》,基本读懂课文,列出不懂的问题。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贝壳》,积累相关的知识。
2.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3.理解有关生命的哲理,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认真地对待生命。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引起课文
情景激趣:
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
( http: / / www.21cnjy.com )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 她写诗写课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课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找出对课文对象直接表现的内容,找出对课文描写的对象间接表现(散开)的内容,找出文中详写和略写的内容,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的结构与中心。
一、探究结构。
方法指导: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贝将自己的居所制作得精致仔细
我也应将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
2.本文的结构对你的写作构思有何启示?

㈡探究中心。
方法指导: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
课堂探究:
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中心?
明确: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2.本文的中心有何深刻或新颖之处?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3.本文的中心对你有何启示?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语言。
1.请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语言,并分析其是怎样表达的,有什么妙处?

2.指导学生通过默读或抄写的方式积累语句或词语。

3.指导学生运用所积累的语句或词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一、个性解读。
方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教师作归纳总结,对学生个性解读的方法、依据、质量等作出评判。
1.你对本文有什么新见解?

2.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二、读写结合。
仿《贝壳》写一篇短文。
总结固趣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四、布置作业:
1.预习在《山的那边》,基本读懂课文,列出不懂之处。
2. 课外阅读欣赏席慕蓉或小思的几篇诗文。

趣味教学资料
席慕容的故事
??
她的脸与诗无关
??那天是个周日,中华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纪坛大屏幕厅早早就座无虚席。一袭黑色衣裙的她出场了,挺拔的身材,略高的颧骨,有些细长的眼睛,原来她有着一张蒙古族人的脸,那是一张与她的诗无关的脸!
??“席慕容其实是蒙古族名字,因为要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原生活,我的祖先为了方便一点,用了‘席’做自己的姓。‘慕容’就是大的江河的意思,我签名的时候也许该签个‘席大江’,那样笔划少一点。”她一上来就很懂得渲染幽默气氛。
??凭着这张蒙古族人的脸,1991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她到蒙古国一个叫慕容的城市去,买机票时按当地规定,如果是观光客要付20美元,如果是当地人只需付两美元。“我的护照一拿出来对方就说20美元,旁边一个人说你抬头看看她像不像蒙古族人,对方问我要去哪里,我说我叫席慕容,我要去慕容市,结果大家全部笑开了,席慕容花两美元买到了去慕容市的机票。”
??如果谁想从讲座中来听席慕容谈她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诗,一定会大失所望的,她眉飞色舞或痛心疾首于她心中的圣地——内蒙古高原,可诗人毕竟是诗人,比如她指着一张照片说,“这张可能大家看起来比较奇怪,只是一个蝴蝶飞到花上。后边是红山的石头,红山祭坛的石头,花是今年长出来的花,飞来刚好是那天飞过来的蝴蝶,我觉得诗就是这样,诗就是我在缓慢的行进之间忽然碰到一闪而过的什么东西,好像我跟我的生命狭路相逢的感觉。”
??我是1989年那一年第一次踏上内蒙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原,那年我46岁。我是46岁那一年真正踏上了我自己的故乡——内蒙古高原。”这次讲座她整整讲了三个小时,为的是把她眼中心中血液中的内蒙古草原痛快淋漓地表达给世人,直到声音嘶哑,其间大厅内回荡过数不清多少次的笑声,更有三次,她与台下的人相对拭泪,良久无语。

??她的歌与声音无关
??为什么要等到46岁才回乡?席慕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了回答:“我是在台湾的新竹师范学院教油画,由于是公立学校,开始不准回内地来,一直到1989年8月1日解禁,我8月20日就过来了。”
??当天的讲座还是一场视觉盛宴——80
( http: / / www.21cnjy.com )张幻灯图片都是从席慕容历时15年所拍的数千张图片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自1989年,我每年大概回来一次到四次,就算平均一次我拍25卷,我不晓得我拍了多少,但是这次我只能选80张来跟各位慢慢讲,这是所谓的草原文化之美的表面的画面。”席慕容到内蒙古草原会带三个相机,一个是装普通负片的,一个用来拍幻灯片,还有一个是“拍立得”。
??没有能够生在内蒙古高原的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慕容说自己是在一个传统的蒙古族家庭长大的,父亲出生于锡林郭勒盟,母亲来自昭乌达盟,外祖母则是成吉思汗家族的贵人,因此虽然出生在四川,五岁前的她是会讲蒙古语的。
??1949年随家人到了香港并一呆就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年的她学会了广东话,大学时在比利时学绘画,又过了英语关,等她到台湾时学会了闽南语,“到最后才发现我把我的蒙古话给忘了!”当有人问她最大的遗憾时,她毫不犹豫地说是自己不会讲蒙古语,但庆幸的是也有弥补的办法——她会唱蒙古族歌。
??“我在台湾的时候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老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认为喝酒是罪恶,但是自从我回到内蒙古高原的时候才知道喝酒喝到醉才是最好的,因为那个时候嗓子就开了。我姐姐是台湾声乐学会理事长,专修德国歌曲的声乐系教授。有时候趁她不在家我就在家里唱歌,她听见了就走来走去不进屋子,她说你知道我为什么不进屋子吗,我要告诉别人:现在在屋子里唱歌的不是我。我的女儿遗传了她爸爸的绝对乐感,现在是钢琴博士,在她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在家里唱歌,她说等一下我有朋友来,请你不要再唱……可是在内蒙古高原的这个湖边,喝点酒后放松了再唱,我觉得没有比我的歌声更美的了。”谈到她已学会的蒙古族歌,她脸上是毫不掩饰的自豪,像个等着得到表扬的小孩。
??
她的喜怒与他人无关
??台湾省有400多个蒙古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而如席慕容般魂牵梦绕要回到故乡的并非所有人,比如她的好友张晓风就曾戏谑道:做席慕容的朋友好倒霉,她成天和你念叨的都是内蒙古草原,你实在不愿忍受时还不如享受她的草原。
??其实这也与她的诗人气质有关。“我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天和父亲在德国他任教的校园外散步,刚好有割草机在割草,父亲慢悠悠说了句:这是我老家的草香!当时我有一个感觉是父母的乡愁是子女无法分担的,但是我没跟他讲。那个时候我还在欧洲读书,后来我结了婚回到台湾,我写了一句话:那只有长城青山外的清香。”
??事实上,1989年第一次踏上故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席慕容是“一个伤心的蒙古族人”,“你们看到照片上这片细细的白桦林也已长了好几十年了,我到处跟人说给我一片原始林,却没有看到一片,都是再生林。那古诗里写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呢,更让我失望,那草稀疏矮小得连我的脚踝都盖不住……那个时候我是一个偏执的人,开始我说我是一个伤心的蒙古族人。”
??同时她又认为自己是个很幸运的蒙古族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1949年开始很多蒙古族人远离乡关,一辈子没有回来过,如我父母那样是硬生生被切断的。我自己到了内蒙古高原才知道像内蒙古高原这样的苍穹,像内蒙古高原这样的旷野,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替代它,而我的父母是在这样的乡愁中过了他们的后半辈子。”席慕容的父母养育了五个孩子,身为老三的她一直以为父母不爱她,而作为第一个踏上故土的孩子,她才发现父母其实非常爱她,正是他们鼓励她一定要回到他们只能在梦中重游的故乡。
??随着一张张由远及近的幻灯片的演示,她说她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变成了兴高采烈的蒙古族人,“现在我要告诉各位,我为什么是一个一点都不绝望的蒙古族人、是一个兴高采烈的蒙古族人呢。这个地方是我母亲的家乡——赤峰市敖汉旗,这里的人用30年的时间只种草和种树!这是2002年我过去时拍的,已经绿化了!他们说不管换什么领导,大家齐心合力只做一件事,种草种树。在这里你会发现草都长了,树都长了,水汽都出来了,你会觉得只要人肯认错,大自然其实是非常宽厚的,我现在变成兴高采烈的蒙古族人了。现在我看到人工林我就想跪下来,人工林是一样的,再给它200年它也会变成原始林。”2002年,赤峰市敖汉旗和深圳市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保护500佳”荣誉称号。
??
她的草原与财富无关
??身为蒙古族人,席慕容因为看透了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背后的文化本质,她对自己的根脉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草原文化真正的内涵在哪里呢?她认为很明确,那便是和谐、朴素。
??“和谐不是驯服,而依然有野性。比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养的蒙古马,我曾问过蒙古族朋友布赫鄂尔顿先生,我说500匹马养在外面你不担心吗?他说你放心,生人是靠不近马群的,只有主人才能进来。它们每天回来喝两次水,如果在冬天雪水够多的时候要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有一年冬天,电视台的人问他在做什么,他说我要找找我的马群,我还不知道它们在哪儿呢。相信什么东西都有灵魂,我不是独大的,在这个草原里面我要生活,植物也要生活,动物也要生活,对着这个天地战战兢兢地、互相想办法和谐相处地过日子,这就是和谐。”
??席慕容认为朴素的意思就是在最简单的范
( http: / / www.21cnjy.com )围里面制造出最合用的东西,其实就是我们不贪求,我们要跟这个世界共存,让我们在生活中尽量不要做一个侵略者。“很好玩,有一次我在讲我们蒙古族人对牛、马、羊的了解跟温柔的对待,但是有人就说当初蒙古帝国对其他人的对待呢,我说那是两回事,那是打仗,所以对不起,我有一点点的太兴奋,我要收敛一下。”
??席慕容在初中时曾拒绝和她本来喜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的一位女地理老师讲话,理由是讲到蒙古族那一章时那位老师讲了很多道听途说来的蒙古族生活习俗,“和我在家听来的完全不是一回事,我也不知道我应该怎么跟她解释,惟一的办法就是从此不跟她讲话。为此教务组还把我的父亲找到学校说你的女儿有问题,不跟任教老师沟通。我到现在觉得挺对不起这位老师的。”几十年后的席慕容仍是爱憎分明,“我最讨厌别人说一句话,说蒙古民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我心想岂止能歌善舞呢,其中还有内在的精神特质。”这种性格是由于她的蒙古族血统还是受西式教育所致,让人只能揣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