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2 08:5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绿色蝈蝈
教学目的:
1.积累相关的基础知识。
2.学习拟人的修辞手法。
3.体会作者对昆虫仔细观察,细心揣摩的探索创新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课文选自《昆虫的故事》,作者法布尔(18
( http: / / www.21cnjy.com )25—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降生在法国西部一户农民家中,家境贫寒,他靠打工读完中学考入阿维尼翁师范学校,毕业后当了20余年的中学教师。他一面努力任教,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做动植物观察记录。他靠自学,取得自然科学学土学位,31岁时以两篇优秀学术论文的实力,获得自然科学博土学位。34岁时获得法兰西研究院向他颁发了实验生理学奖金。50岁时,远离城市喧器,迁往乡间小镇寒里尼昂,经过四年努力,整理二十余年资料而写成《昆虫记》第一卷。
《昆虫记》是以大量科学报告材料和文学气质艰
( http: / / www.21cnjy.com )苦写成的巨著,文体基本为课文,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共十卷,二百万字,不仅详尽地记录着法布尔的研究成果,更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
今天我们学习《绿色蝈蝈》,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学习法布尔的科学精神。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号标出课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的结构与中心。
一、探究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一二段):引出写作对象。
第二部分(三段):对蝈蝈进行具体描写。
第三部分(四至结尾):写蝈蝈的生活习性。
2.本文的结构对你的写作构思有何启示?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及语言。
一、积累语言
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梳理理解词语
篝火: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着柴燃烧的火堆。
扰乱:搅扰,使混乱或不安。
喧嚣:声音杂乱。
弱肉强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窃窃自语;形容声音细小。
窸窣:象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啼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沉寂:十分寂静。
静谧:安静。
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或权力)。
纵身:全身猛力向前或向上(跳)。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举动失常。
津津有味:形容很有滋味。
毫不犹豫;一点儿也不会拿不定主意。果断地。
酷爱:非常爱好。
劫掠:抢劫掠夺。
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和睦:相处得好,不争吵。
二、课堂探究:
1.作者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呢
明确:文章第1段并没有写蝈
( http: / / www.21cnjy.com )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所热爱的事业是多么执著!搞科学研究需要这样的精神。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呜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蝈蝈。可见作者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
2.蝈蝈的歌声是什么样的
明确:蛔蝈的声音是“窃窃自语”,“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窸窣作响”,声音“喑哑”“尖锐”“短促”清脆”“柔和”。
3.蛔蝈的外表是怎样的
明确: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4.蛔蝈喜欢吃那些食物
明确:喜欢吃蝉肉、很甜的水果、金龟子一类的昆虫,甚至还吃一点儿青草。
5.作者如何知道蝈蝈最喜欢吃什么食物
明确:通过仔细观察,细心揣摩得知的。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晨散步时看到蝈蝈捕蝉为食,揣摩它喜欢吃蝉肚子的原因是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作者还试着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各种昆虫,甚至青草。
6.蛔蝈还有哪些生活习性
明确:蛔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从不争吵。
7.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明确: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
8.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哪些 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明确: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
( http: / / www.21cnjy.com )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加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你对本课有何新见解?

2.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二、读写结合。
学法指导:找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思考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本文主要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举例分析:
明确:如“这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余的则是伴唱”“蝈蝈在窃窃自语”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 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些拟人手法的运用,读来亲切自然,形象生动。
2.任选一昆虫,采用拟人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字。
总结固趣
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也是法布尔《昆虫记》整部书的特色。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的确如此,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布置作业:
预习《月亮上的足迹》,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趣味教学资料
法布尔的故事
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部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村前小溪流水,村外山野树林,环境十分优美。
法布尔小时候,别说图书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连识字画片也没有。他和小伙伴们只能打土仗,捉“俘虏”,做占山为王的游戏。他们几乎成了一群一身泥土的“野”孩子。小小的法布尔有一点与其他孩子不同,他对大自然里发生的事情特别感兴趣,特别好奇。不论是水里的游鱼、空中的飞鸟、花丛中的蝴蝶……他总喜欢给自己提出一连串的问题:“鱼儿睡不睡觉?”“鸟儿长不长牙齿?”“蝴蝶为什么这样漂亮?”这些问题,大人们也常常回答不出来。于是他时常留心观察飞禽和昆虫,自己寻找答案。
一个深秋的夜晚,睡在祖母
( http: / / www.21cnjy.com )身边的法布尔,突然听见房屋背后,荒草滩里响起一阵“唧──唧唧唧”的虫鸣声,声音清脆好听。是蟋蟀?比蟋蟀的声音小多了。是山雀?山雀不会连续叫个不停,更何况在漆黑的夜晚呢。“奶奶,奶奶,这是什么在叫呀?”法布尔问。祖母开始打瞌睡了,迷迷糊糊地答道:“睡吧,也许……是狼。”法布尔不愿推醒奶奶,又挡不住虫鸣的诱惑,他悄悄地穿上鞋,开了门,摸黑到草丛中去,想看个究竟。野草划破了他的手,也没有把那只小虫找到。
法布尔7岁那年,家里送他到邻村的一座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读书。这是一所设备非常简陋的学校,全校只有一间茅草屋,一名教师。这位老师是一位动物爱好者,饲养了猪、鸡、羊、鸽子、黄莺、蜜蜂,还有一只招人喜爱的小刺猬。法布尔在这儿除了功课,还学到了不少小动物方面的知识。
小法布尔对动物特别是昆虫的兴趣越来越浓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天,父亲赶集回来,给他买了一张“动物挂图”和一本寓言集。寓言集里有许多禽兽、小虫的精美插图,法布尔爱不释手,他逐渐痴迷上了对昆虫的研究。
有一回,他在大路边,发现一群蚂蚁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搬运一只死苍蝇。蚂蚁们像在紧张地从事一项巨大工程,有的拼命拉,有的调兵遣将,有的传递信息……多繁忙的劳动场面哪!法布尔被吸引住了,他趴在路边,掏出放大镜,一动不动地观察蚂蚁们的行动。下地劳动的人们从他身边走过,看见他趴在那儿;他们结束劳动回家时,他还趴在那儿。他们无法理解小法布尔的行为,说:“这孩子大概‘中了邪(xié)'!”法布尔为了捕捉一只小虫,常常喘着气跟着虫子奔跑。有时候,为了不损伤虫子的腿或翅膀,他宁愿自己绊一跤。
  一年冬天,他生病躺在床上。当他看到几只冻僵了的昆虫时,便把它们放进自己的怀里。昆虫慢慢地苏醒了,法布尔特别高兴。法布尔研究昆虫,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1858年,法布尔获得博士学位后,一直从事生物学和昆虫行为学研究,成果卓著。
  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可以始于兴趣,但不能止于兴趣。法布尔抱着对“科学真理的挚爱”精神,去探索昆虫世界,从而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法布尔传略(王光)
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降生在法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部阿韦龙省圣雷翁村一户农民家中。其父安杜瓦纳·法布尔能言善辩,好打抱不平;其母维克陶尔·萨尔格性情温顺,和蔼可亲。但他们是个山乡穷户。
法布尔四岁左右,父母送他到祖母家生活,暂时减轻家庭衣食负担。天真的孩子爱上了祖母家的白鹅、牛犊和绵羊,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
长到七岁,父母接他回家,送他进了村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小学。校舍条件极其简陋,一间正规房间,一间房顶阁楼。正规房间既当教室,又作厨房、饭堂和睡房,门外就是鸡窝猪圈。老师虽有责任心,却经常无法正常教书,因为他还兼任着本村的剃头匠、旧城堡管理员、敲钟人、唱诗班成员和时钟维修工。
初入学堂,法布尔很不适应,26个法文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母让他花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但小法布尔求知欲望格外强烈。他常有机会跑到乡间野外,每次回来,兜里装满了蜗牛、贝壳、蘑菇或其他植物、虫类。
大人一心向往城市生活。法布尔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岁时,小学还没读完,只好随全家迁到本省的罗德茨市去住。父母在那里开了个小咖啡馆,同时安排酷爱学习的小法布尔去罗德茨中学,只随班听课,不在校食宿。这期间,为交足学费,法布尔每逢星期日便去教堂,为弥撒活动做些服务工作,挣回少许酬金。整个中学阶段,法布尔家为生计所迫,几度迁居,又先后在上加龙省的图卢兹市和埃罗纳省的蒙彼利埃市落脚。少年法布尔不得不出门做工谋生,致使中学无法正常读下来。他抓紧一切时间自学,强记勤问。到了15岁那一年,他只身报考沃克吕兹省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校,结果被正式录取。
从阿维尼翁师范学校毕业后,法布尔谋得同省卡庞特拉中学初中教员职位,从此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中学教师生涯。
起初,他教数学。一次带学生上户外几何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忽然在石块上发现了垒筑蜂和蜂窝,被城市生活禁锢了八九年的“虫心”突然焕发。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到一本昆虫学著作,细读之后,一种抑制不住的强大动力萌生了,他立志要做一个为虫子书写历史的人。那一年他不足19岁。
研究昆虫的决心下定了,但维持生存的职业是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法布尔仍须为现实问题苦斗。他先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会考,拿到高中毕业资格的业士证书。以后又坚持业余自修,通过各门考试,取得大学资格的物理数学学士学位。24岁的法布尔,由政府教育部门调派到科西嘉岛,担任阿雅克修市中学的教员。他一面努力任教,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做动植物观察记录。四年后,他被调回阿维尼翁市,担任中学教员。他心目中有个理想:有朝一日能在大学讲课。
两年后,法布尔仍靠自学,取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又过一年,31岁的法布尔以两篇优秀学术论文的实力,一举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两篇论文的题目分别是:《关于兰科植物节结的研究》和《关于再生器官的解剖学研究及多足纲动物发育的研究》。就在同一年,他在《自然科学年鉴》发表了长期积累的成果——《节腹泥蜂习俗观察记》。《观察记》博得广泛赞赏,法布尔出色的观察才能令人折服,人们公认他不仅纠正了以往权威学者的错误,弥补了前人的疏漏,而且阐发了独到的见解。法布尔的昆虫学文章,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34岁那一年,他发表了关于鞘翅昆虫过变态问题的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之精、理论意义之大,令同行刮目相看。法兰西研究院向他颁发了实验生理学奖金,肯定他在活态昆虫上的研究具有不同于昆虫结构解剖学的价值。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格外关注这位年轻的法国人;待1859年《物种起源》问世时人们读到,达尔文称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
博学的法布尔老师,又发现一种从茜草中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红色染素的工艺,当地政府准备采用他的技术。可是没想到,经过数年周折,工厂主最终建造的是一个人工合成茜红色染料的车间,没有实现他想利用茜草自然资源的“工业化学梦”。这期间,帝国教育部曾以杰出教师的名义为他授勋,主要表彰他在教师岗位上也能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他为此还受到拿破仑三世几分钟的接见。放弃化工计划后,为实施教育部长教学改革方案,增设自然课内容,法布尔给女大学生不定期作了一些讲座,听课者越来越多。出于保守、偏见和妒嫉,一群有身份的政界、教育界人物无端指责他是“具有颠覆性的危险人物”,宗教界顽固派攻击他“当着姑娘的面讲植物两性繁殖”。最后由房东出面,强令法布尔全家搬走。法布尔决定离开阿维尼翁这座城市,决心今后再也不想登什么大学讲台。这一年是1870年,法布尔已经46岁。
法布尔携妻室子女进入沃克吕兹省境内,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奥朗日市找到一处安身的家。先丢了饭碗,再花销路费,生活没了着落。一向腼腆的法布尔破天荒开口“求钱”,向只有几面之交的英国著名哲学家密尔(旧译“穆勒”)诉苦,这位英国朋友几年来在阿维尼翁侨居。密尔先生慷慨解囊,法布尔一家度过难关。此后五年间,法布尔主要以撰写自然科学知识读物为生,他的卓越文才开始显露出来。他出版了不少读本,其中包括《天空》《大地》《植物》等讲解性作品,也包括《保尔大叔谈害虫》这样的系列故事性作品。
1875年,长期思考后,法布尔决定远离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喧嚣,加紧实现整理旧资料、开展新研究的昆虫学工作计划。他带领家人,迁往乡间小镇塞里尼昂。小镇各方面条件较差,甚至没有像样的学校。他鼓励小儿子:在这里能锻炼出强壮的身体和强健的头脑,比在故纸堆里更能发现美和真。经过四年努力,整理二十余年资料而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于1879年问世。
1880年,法布尔的宿愿终于实现:他用积攒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小笔钱,在小镇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荒石园主人穿着农民的粗呢子外套,吃着普通老百姓的清汤淡饭,尖镐平铲刨挖,于是,花草争妍,灌木成丛,一座百虫乐园建好了。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他就是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年余生。
《昆虫记》是以大量科学报告材料和文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质艰苦写成的巨著,文体基本为课文,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一位饱经沧桑、追求不止的昆虫学探索者的优势,在这部巨著中得到充分发挥。十卷二百二十余篇,内容丰富自有公论;可其工程之艰难,恐怕只有作者本人才最清楚。法布尔这样说:“课文写作”比求解方程根来得“残酷”。
第十卷脱稿时,他原来不打算把《菜青虫》
( http: / / www.21cnjy.com )《萤火虫》两篇编进去,因为这两篇是为计划之中的第十一卷写的。就在这时候,他意识到自己85岁的老身子骨支撑不住了,而且耳聩眼花,手指僵到难以正常写作的地步。最后,他心中埋没了“第十一卷”的念头,毅然将两篇文章定为第十卷的增补篇。1910年,他已过86岁,第十卷问世了。他抱着书,拄着拐杖,装上放大镜,一步三摇,流连在“荒石园”中,仍想再把《昆虫记》写下去……但老人的心愿难以实现了。
就在这一年,家人以“从事《昆虫记》写作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周年”之名,邀集法布尔的挚友和学界友好来到“荒石园”,为他举行一次小型庆祝会。法布尔倍感安慰,热泪盈眶。消息传出,舆论界大哗大惊:法国人居然把隐居“荒石园”中的这位值得骄傲的同胞忘得如此轻松!法布尔不在乎这“疏忽”,他正开始筹划出版全十卷精装本《昆虫记》,并亲自为这一版本写下一篇短短的序言。序言结尾是这样几句话:“非常遗憾,如今我被迫中断了这些研究。要知道从事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仅有的安慰。阅尽大千世界,自知虫类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即使能让我再获得些许气力,甚至有可能再获得几次长寿人生,我也做不到彻底认清虫类的益趣。”
新闻界造起宣传声势,“法布尔”的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四处传扬;“了不起”“最杰出”“伟大”一类赞扬声此起彼伏,荣誉桂冠一个接一个飞向老人;“荒石园”热闹非凡,赶往参观、慰问、祝贺的人群络绎不绝,其中有普通读者,有学界要人,也有轿车成行的政府官员。能令法布尔为之动心的消息只有一个:那一年里,自己作品销出的册数,是此前20年的总和。后来,法布尔的小石膏像四处出现;再后来,法布尔的大型塑像相继剪彩揭幕。老人一辈子未识光彩荣耀为何事,此时下意识地摇着头,颇有莫名其妙之感。近90岁的老翁,操着诙谐的口吻对老朋友说:“这些作法,也太‘神乎’了。他们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反正我是感到,自己一天比一天憔悴,一天比一天临近末日。”
离92岁生日只差一个月了,法布尔卧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床上,静候生命里程这又一标志性日子的到来。那是1915年11月的一天,他平静得像一位藐视死神的勇士。这时候人们发现,他已悄悄地长眠了。一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从此消失。
法布尔去世不到十年,十卷精装本《昆虫记》出齐。他的女婿勒格罗博士,将介绍他一生的文章结集出版,续作《昆虫记》第十一卷。
法国文学界曾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号,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惜诺奖委员们还没来得及做最后决议,便传来法布尔已经离世的消息。然而,这一光荣称号被人们传颂开来。
人们曾称法布尔是“昆虫观察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晚年公认他为“昆虫学家”;他去世后,人们在一段时间里称他为“昆虫学家、作家”,后来又把他称作“作家、昆虫学家”。这些称号,对法布尔来说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