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衔接 地球的运动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4秋 鼓楼区校级期末)图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图中甲地时间为( )
A.5日5时20分 B.6日6时20分
C.6日5时20分 D.5日6时20分
读某地太阳视运动图,A、B、C代表二分二至位置,回答下面问题。
2.该地夏至日的昼长约为( )
A.9小时 B.9.5小时 C.15小时 D.14.5小时
3.该地所在的半球及纬度为( )
A.北半球中纬 B.北半球低纬
C.南半球中纬 D.南半球高纬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A日期为夏至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B.从A到B时段,日出位置不断北移
C.B到C的时段,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D.从A到C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是23.5°
湖北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如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完成下面5﹣5题。
5.遮阳板收起,该教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全球昼夜平分
B.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3°26′N
D.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夜
图为我国 40° N某城市小区的某栋楼房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冬季晾晒效果最好的阳台和最需要做防晒隔热墙的卧室分别是( )
A.阳台①卧室A B.阳台①卧室B
C.阳台③卧室C D.阳台④卧室A
玉溪市(24°N,102°E)某中学用立竿测影的方法开展了测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地理实践活动。下表为某小组的实践活动记录单。据此完成7﹣7题。
实践内容:测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时间:____月1日地点:学校篮球场 器材:细竹竿(3米)、卷尺、纸、笔…… 测算结果:影子长度为1.73米
7.与该日杆影顶端轨迹最相符的是( )
A.A B.B C.C D.D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0°N,100°E)成功发射升空。航天员乘组将在轨驻留6个月,开展空间站平台维护与照料等相关工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以下日期中,全球非极昼极夜区日出方位角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当日最接近的是( )
A.1月10日 B.5月17日 C.7月9日 D.12月4日
9.航天员驻留期间,酒泉白昼( )
A.先变长、后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后变长 D.逐渐变短
读下面两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当图中X、Y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时增大时( )
A.白昼都在变短
B.正午物体日影都在变长
C.正值夏至日后
D.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
经中国政府不懈努力,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国政府包机从加拿大温哥华(49°N,123°W)国际机场于当地时间2021年9月24日16时29分(当地时间为夏令时,时钟向前调整1小时实施)起飞,飞经北极航线,途经加拿大、北冰洋、俄罗斯、蒙古后入境。北京时间2021年9月25日21点50分,包机顺利飞抵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本次航班飞行时长约为( )
A.13小时21分 B.14小时21分
C.29小时21分 D.30小时21分
12.本次航行,机组人员( )
A.全程可见太阳
B.看见太阳从东南升起
C.经历了秋季到春季的变化
D.所经地区地方时均在12时之后
某地理研究小组在某地进行一年的观测后,绘制出了该地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构成的夹角α的年变化及太阳高度β在b日的日变化(极圈纬度取66.5°,回归线纬度取23.5°)示意图(如图),其中虚线代表α的变化,实线为β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13﹣13小题。
13.该地可能位于( )
A.奥伊米亚康(63.27°N,142.77°E)
B.朗伊尔城(78.22°N,15.55°E)
C.恩克斯堡岛(74.90°S,163.77°E)
D.南设得兰(63.37°S,53.83°W)
2024年1月28日,中国与泰国签署互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协定,协定将于3月1日正式生效。某旅游团计划于北京时间2024年3月2日8:55从北京出发,乘坐飞机(飞行时间3小时5分钟)前往曼谷,于当地时间2024年3月8日14:35从曼谷返程。据此完成14﹣15题。
14.泰国首都曼谷(100°31′E,13°45′N)位于中国首都北京(116°20′E,39°59′N)的(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15.若飞机从北京出发,以1110千米/小时的速度沿经线飞行8小时,可能到达的纬度约是( )
A.30°S B.60°S C.30°N D.60°N
如图示意某区域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完成16﹣17题。
16.该区域最可能在( )
A.乌克兰 B.美国 C.新西兰 D.澳大利亚
17.关于R地和T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R地岩性相同的平直河段,右岸较左岸侵蚀严重
B.两地的地球自转角速度不相等
C.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D.R地的海拔比T地的海拔高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一个南极常年考察站——秦岭站(74°56′S,163°42′E)开站,开站活动在北京设主会场,在长城站、中山站、秦岭站等设分会场。如图示意秦岭站位置。完成18﹣19题。
18.为保证开站活动在同一天举行,活动时间(北京时间)应为( )
A.6:00 B.10:00 C.18:00 D.22:00
19.推测秦岭站一年中的极夜时间约为( )
A.1个月 B.3个月 C.5个月 D.7个月
二.解答题(共3小题)
20.(2024秋 思明区校级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甲、乙、丙三地同学设计“影子长度”探究学习活动。12月22日,他们在当地时间10:00﹣14:00每隔一小时测量直立杆(杆长1米)的影子长度。
材料二:图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影长变化图。
(1)在图中绘制该日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图(仅本小题黄赤交角取23.5°)。
(2)分别写出甲、乙两地的经纬度。
(3)该日乙地某同学正在参与该探究学习活动,请帮他绘出该日当地正午时刻的太阳光照示意图(标注地球自转方向、晨昏线和夜半球)和太阳视运动轨迹图(标注太阳视运动方向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21.(2024秋 泉州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上午9:31,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当日18:22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和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胜利会师天宫空间站,随后拍下“全家福”,共同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按计划,神舟十六航天员乘务组将于今年11月返回东风着陆场。
材料二 某科技公司研发制造“逐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用于路灯照明。该设备的太阳能电池板可随太阳升落的轨迹进行上下、左右“追日”旋转,保证电池板以最佳角度朝向太阳,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如图为“逐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示意图。
(1)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时,远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留学的小明同步观看直播的当地时间是 ,此时全球新的一天范围约 (1/3,1/2,大于1/2)。
(2)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有利条件。
(3)据悉,天宫空间站每90分钟左右即可绕地球运行一圈,生活在空间站的宇航员感受到的“一天”时间比地球 (长或短)。
(4)神舟十六号航天组在天宫空间站执行任务期间,福建某地(约27°N,119°E)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
(5)某日正午时分,北京的“逐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的电池板与地平面的夹角为一年中同时段的最小值,这一天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 。
(6)若“逐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夏季在北京和福建某地(约27°N,119°E)推广使用,两地“逐日型”太阳能电池板朝向的共同特点是 ;北京与福建相比,两地太阳能发电设备左右旋转角度大小的差异是 ,分析形成这样差异的原因 。
22.(2024秋 安溪县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公转轨道的特殊性,导致地球在绕日公转运动中,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一直处于变化状态,因此,地球上的太阳日的实际时间长度随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如图为太阳日和恒星日示意图。
(1)一个恒星日的时间长度为 ;一个太阳日的时间长度为 。
(2)与地球公转的平均速度相比较,地球绕日公转至近日点时,一个太阳日的时间将 (填“变长”、“变短”或“不变”,后同),一个恒星日的时间将 。
新课预习衔接 地球的运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4秋 鼓楼区校级期末)图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图中甲地时间为( )
A.5日5时20分 B.6日6时20分
C.6日5时20分 D.5日6时20分
【分析】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位置靠东的时间早,靠西的时间晚,时间的计算是“东加西减”。
【解答】解:甲地经度为15°E,属于东一区,东一区比西五区靠东6个时区,时间早6小时,所以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甲地时间为6日0时20分+6小时=6日6时20分,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时间的计算,属于基础题,掌握时区差与区时的关系和计算方法。
读某地太阳视运动图,A、B、C代表二分二至位置,回答下面问题。
2.该地夏至日的昼长约为( )
A.9小时 B.9.5小时 C.15小时 D.14.5小时
【分析】昼长=昼弧所跨的经度÷15°/h=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日落地方时﹣12)×2=(12﹣日出地方时)×2。
【解答】解:根据图上信息可知,冬至日的日落为16:30,冬至日该地日出为7:30,昼长9小时,夜长15小时。根据正午太阳方位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夏至日为C的运行轨迹,其昼长等于冬至日的夜长,所以该地夏至日的昼长约为15小时,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3.该地所在的半球及纬度为( )
A.北半球中纬 B.北半球低纬
C.南半球中纬 D.南半球高纬
【分析】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H=90°﹣|φ﹣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在北半球,由图中B春秋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0°;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H=50°=90°﹣(当地纬度﹣0°)可知,当地纬度为40°N,该地所在的半球及纬度为北半球中纬度,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A日期为夏至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B.从A到B时段,日出位置不断北移
C.B到C的时段,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D.从A到C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是23.5°
【分析】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极昼极夜地区除外);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解答】解:日期为冬至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A错误。
从A到B时段,日出位置由东南不断转向正东,实际观测的结果是不断北移,B正确。
B到C的时段,是春分到夏至,地球公转逐渐靠近远日点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变慢,C错误。
从A到C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是23.5°×2=47°,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湖北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如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完成下面5﹣5题。
5.遮阳板收起,该教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全球昼夜平分
B.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3°26′N
D.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夜
【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解答】解:遮阳板收起是为了采光,应为冬季。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表示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较小,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此时应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C错误。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为南半球的夏季,B正确。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D错误。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不是全球昼夜平分,A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图为我国 40° N某城市小区的某栋楼房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冬季晾晒效果最好的阳台和最需要做防晒隔热墙的卧室分别是( )
A.阳台①卧室A B.阳台①卧室B
C.阳台③卧室C D.阳台④卧室A
【分析】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极昼极夜地区除外);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冬半年,我国40°N某城市,日出东南,日落西南,阳台②④阳光照射时间短,D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阳台①③阳光照射时间差距不大,但阳台①位于西南方,且午后气温较高,晾晒衣物效果最好,C错误。
同理卧室A位于西南方,全天照射阳光时间最长,强度最大,故需要做防晒隔热墙,A正确,B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玉溪市(24°N,102°E)某中学用立竿测影的方法开展了测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地理实践活动。下表为某小组的实践活动记录单。据此完成7﹣7题。
实践内容:测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时间:____月1日地点:学校篮球场 器材:细竹竿(3米)、卷尺、纸、笔…… 测算结果:影子长度为1.73米
7.与该日杆影顶端轨迹最相符的是( )
A.A B.B C.C D.D
【分析】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区外都是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区外都是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各地都是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解答】解:我国位于北半球,从图中太阳高度角为79.5°可知,此季节为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该小组所在地区日出东北方向,西北方向日落,影子与之相反,从西南到东南,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地以南,正午影子位于北侧,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日出、日落和正午太阳所在方位的变化规律。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0°N,100°E)成功发射升空。航天员乘组将在轨驻留6个月,开展空间站平台维护与照料等相关工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以下日期中,全球非极昼极夜区日出方位角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当日最接近的是( )
A.1月10日 B.5月17日 C.7月9日 D.12月4日
【分析】关于6月22日或12月22日对称的两个日期,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相同,故昼长相同,(非极昼极夜区)日出日落方位相同,日出日落时刻相同。关于3月21日或9月23日对称的两个日期,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关于赤道对称,故昼夜长短对称分布,日出方位关于正东对称,日落方位关于正西对称,日出时刻关于地方时6时对称,日落时刻关于地方时18时对称。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5月17日和7月9日,太阳直射北半球,但7月9号距离夏至日大约17天,2022年6月5日距离夏至日也是17天,说明7月9号和6月5日太阳直射在同一纬度,这两日日出方位角最接近,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9.航天员驻留期间,酒泉白昼( )
A.先变长、后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后变长 D.逐渐变短
【分析】太阳向哪个半球(南、北)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将变长,夜将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2022年6月5日发射卫星,航天员乘组将在轨驻留6个月,为2022年6月5日﹣2022年12月5日,太阳直射点先直射北半球,向北移动,酒泉白昼变长,夏至日以后到12月5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酒泉白昼变短,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读下面两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当图中X、Y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时增大时( )
A.白昼都在变短
B.正午物体日影都在变长
C.正值夏至日后
D.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
【分析】太阳直射点以北各地正午太阳在正南,太阳直射点以南各地正午太阳在正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解答】解:图中XY纬度相同但分属不同半球,当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时增大时,两地的白昼不可能同时变短,A错误。
当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时增大时,太阳直射点应位于X地以南或者Y地以北,且直射点在向赤道方向移动,并不一定是夏至日后,也可能是冬至日后,C错误,D正确。
当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时增大时,正午物体的日影可能同时变短,B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经中国政府不懈努力,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国政府包机从加拿大温哥华(49°N,123°W)国际机场于当地时间2021年9月24日16时29分(当地时间为夏令时,时钟向前调整1小时实施)起飞,飞经北极航线,途经加拿大、北冰洋、俄罗斯、蒙古后入境。北京时间2021年9月25日21点50分,包机顺利飞抵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本次航班飞行时长约为( )
A.13小时21分 B.14小时21分
C.29小时21分 D.30小时21分
【分析】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位置靠东的时间早,靠西的时间晚,时间的计算是“东加西减”。
【解答】解:温哥华的经度是123°W,属于西八区,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东八区比西八区早16小时,所以当温哥华的当地时间2021年9月24日15时29分(夏令时﹣1小时=当地区时),则北京时间为9月24日15时29分+16小时=9月25日7时29分;北京时间9月25日21点50分包机顺利飞抵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所以飞机飞行时间是9月25日21点50分﹣9月25日7时29分=14小时21分,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时间的计算,属于基础题,掌握时区差与区时的关系和计算方法。
12.本次航行,机组人员( )
A.全程可见太阳
B.看见太阳从东南升起
C.经历了秋季到春季的变化
D.所经地区地方时均在12时之后
【分析】与行程(飞机飞行)有关的时间计算: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到达B地,求飞机降落到B地的时间。计算公式:降落到B地的时间=起飞时A地时间±时差+飞行时间。
【解答】解:根据材料飞机当地时间24日16时29分起飞,到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时间为北京时间25日21点50分,9月25、24日接近秋分,全球各地大概18点日落可知:飞机飞行途中大部分时间在日落之后,不可能全程看见太阳,A错。
根据起飞和降落时间,可知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只能看到日落,不能看见太阳升起,B错。
飞机航行过程路线都在北半球,不能感受春季,C错。
根据材料飞机当地时间24日16时29分起飞,到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时间为北京时间25日21点50分,9月25、24日接近秋分,全球各地大概18点日落可知:飞机飞行途中大部分时间在日落之后,所以飞行过程中所经经线地方时都在12时之后,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某地理研究小组在某地进行一年的观测后,绘制出了该地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构成的夹角α的年变化及太阳高度β在b日的日变化(极圈纬度取66.5°,回归线纬度取23.5°)示意图(如图),其中虚线代表α的变化,实线为β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13﹣13小题。
13.该地可能位于( )
A.奥伊米亚康(63.27°N,142.77°E)
B.朗伊尔城(78.22°N,15.55°E)
C.恩克斯堡岛(74.90°S,163.77°E)
D.南设得兰(63.37°S,53.83°W)
【分析】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解答】解:该地能够观测到北极星光线,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CD错误。
在一段时间内,北极星光线与太阳光线夹角α无法观测,b日午夜存在太阳高度,说明存在极夜极昼现象,纬度应高于极圈纬度,B正确,A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024年1月28日,中国与泰国签署互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协定,协定将于3月1日正式生效。某旅游团计划于北京时间2024年3月2日8:55从北京出发,乘坐飞机(飞行时间3小时5分钟)前往曼谷,于当地时间2024年3月8日14:35从曼谷返程。据此完成14﹣15题。
14.泰国首都曼谷(100°31′E,13°45′N)位于中国首都北京(116°20′E,39°59′N)的(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分析】同一条经线是正南正北的关系,同一条纬线是正东正西的关系。同是东经度,数值大的在东,数值小的在西;同是西经度,数值小的在东,数值大的在西。一条是东经,一条是西经,如果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同是北纬度,数值大的在北侧,数值小的在南侧;同是南纬度,数值小的在北侧,数值大的在南侧;一条是北纬度,一条是南纬度,则北纬度在北侧,南纬度在南侧。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东经度数顺地球自转方向增加,西经度数顺地球自转方向递减,纬度数越往北度数越大为北纬,越往南度数越大为南纬。据材料分析可知,曼谷坐标(100°31′E,13°45′N),北京坐标(116°20′E,39°59′N),因此曼谷位于北京的西南方向,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方向判读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5.若飞机从北京出发,以1110千米/小时的速度沿经线飞行8小时,可能到达的纬度约是( )
A.30°S B.60°S C.30°N D.60°N
【分析】在北半球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弧长约为111千米;在纬度为a的纬线上,经度相差n°,其长度为111千米×n°×cosa。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在经线圈上,相差1°实地距离差111km。飞机从北京沿经线飞行,飞行的距离为1110千米/小时×8小时=8880km,飞越80纬度。若向正北飞行,则越过北极点到60°N,故D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若向正南飞行,则越过赤道到达40°S,故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如图示意某区域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完成16﹣17题。
16.该区域最可能在( )
A.乌克兰 B.美国 C.新西兰 D.澳大利亚
【分析】地球自转速度:1、角速度:除了南北极点外,角速度都一样。地球自转一圈的360度除以24小时,为15度每小时。2、线速度是指围绕地轴旋转的地球表面上的点的速度。3、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4、南北极点由于子自转过程中没有转动,所以也就没有线速度,或者说线速度为零。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向北递减,据图中线速度变化可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AB错误。
赤道上的线速度为1670km/h,30°纬线上的线速度为1447km/h,60°纬线上的线速度为837km/h,由此可知该区域纬度在0°~30°,即在低纬度地区,D正确,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7.关于R地和T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R地岩性相同的平直河段,右岸较左岸侵蚀严重
B.两地的地球自转角速度不相等
C.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D.R地的海拔比T地的海拔高
【分析】地球自转速度:1、角速度:除了南北极点外,角速度都一样。地球自转一圈的360度除以24小时,为15度每小时。2、线速度是指围绕地轴旋转的地球表面上的点的速度。3、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4、南北极点由于子自转过程中没有转动,所以也就没有线速度,或者说线速度为零。地转偏向力始终垂直于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在北半球表现为向右偏,南半球表现为向左偏。
【解答】解: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R地岩性相同的平直河段,左岸较右岸侵蚀严重,A错误。
除两极点外,全球各地自转角速度都相等,B错误。
R、T纬度相同,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C正确。
R地线速度比同纬度的T地小,说明R地海拔低于T地,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一个南极常年考察站——秦岭站(74°56′S,163°42′E)开站,开站活动在北京设主会场,在长城站、中山站、秦岭站等设分会场。如图示意秦岭站位置。完成18﹣19题。
18.为保证开站活动在同一天举行,活动时间(北京时间)应为( )
A.6:00 B.10:00 C.18:00 D.22:00
【分析】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 分钟,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位置靠东的时间早,靠西的时间晚,采取“东加西减”的方法计算。将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的是0时线和日界线,日界线原则上是180°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日期加一天的是0时线,日期减一天的是180°经线,新日期是从0时线向东到180°经线之间。180°经线几点,则新的日期就占几个时区。
【解答】解:图示长城站的经度约是60°W,昆仑站和泰山站的经度约是75°E,秦岭站的经度越是165°E,北京时间的经度是120°E,如果四地保证在同一天范围内,则当北京时间为6:00时,同一天的范围为30°E向东到180之间,长城站(约60°W)不在同一天,A错误。
当北京时间10:00开始,同一天的范围为30°W向东到180°之间,长城站不在同一天,B错误。
当北京时间18:00开始,同一天的范围为150°W向东到180°之间,三个站与北京同一天,C正确。
当北京时间22:00开始,150°E向东到180°为新一天的范围,秦岭站位于此范围,与北京不在同一天,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时间的判断,属于基础题,掌握判断方法即可解答。
19.推测秦岭站一年中的极夜时间约为( )
A.1个月 B.3个月 C.5个月 D.7个月
【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或者极夜的最低纬度的和是90°。太阳直射点大约1个月移动7.8°,每4天约移动1°。
【解答】解:根据题干可知,秦岭站的纬度为74°56′S,当太阳直射15°4′N时,秦岭站开始出现极夜,太阳直射点向移动到北回归线,然后向南移动,当再次回到15°4′N时,极夜结束。在此期间内太阳直射点大约移动了(23°26′﹣15°4′)×2=16°24′,根据直射点平均每4天移动1°,则其极夜的天数大约是66天左右。但是,此时间段经过7月初的远日点,在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慢,使其极夜时间应更长,选项中与该时间最接近且大于该时间的是3个月,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岭站一年中的极夜时间,难度大,掌握相关计算方法才可以解答。
二.解答题(共3小题)
20.(2024秋 思明区校级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甲、乙、丙三地同学设计“影子长度”探究学习活动。12月22日,他们在当地时间10:00﹣14:00每隔一小时测量直立杆(杆长1米)的影子长度。
材料二:图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影长变化图。
(1)在图中绘制该日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图(仅本小题黄赤交角取23.5°)。
(2)分别写出甲、乙两地的经纬度。
(3)该日乙地某同学正在参与该探究学习活动,请帮他绘出该日当地正午时刻的太阳光照示意图(标注地球自转方向、晨昏线和夜半球)和太阳视运动轨迹图(标注太阳视运动方向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分析】(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地理坐标包括直射点的纬度和12时的经度。求地方时的方法: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时刻总比西边时刻早。反之,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即“东加西减”。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H=90°﹣|φ﹣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3)太阳方位变化特征:直射点在北(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外,东北(南)升,西北(南)落;直射点在赤道,正东升,正西落;直射纬线以北(南)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南(北)。
【解答】(1)该日为12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23.5°S,23.5°S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此时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从23.5°S向南北两侧递减;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角=90°﹣23.5°=67.5°;太阳直射23.5°S,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正午太阳高度=90°﹣(90°﹣23.5°)=23.5°,绘图如下:
(2)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地在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13:00时影长最短,说明太阳高度角最大,判断其地方时是12:00;根据东加西减原则和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可知,甲地经度为105°E;影长最短时为0米,判断太阳直射当地,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甲地纬度为23°26′S,故甲地坐标为甲(23°26′S,105°E)。乙地在北京时间0:00时影长最短,判断其地方时是12:00,故乙地经度是60°W;影长最短时为1米且影子位于南侧,已知立杆杆长为1米,判断其正午太阳高度角度为45°,乙地纬度为68°26′S,故乙地坐标为(68°26′S,60°W)。
(3)此时直射南回归线,因此绘制北半球北极点俯视图,按照逆时针方向自转,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夜;乙地正午时60°W是12:00,因此120°E是0:00;赤道上150°W正在日出,地方时6:00;赤道上30°E正在日落,地方时18:00。发生极昼地区太阳日出正南、日落正南;乙地坐标为(68°26’S,60°W),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乙地在南极圈及其以南,故乙地会出现极昼。乙地正午时,正午太阳高度角=90°﹣|68°26’﹣23°26′|=45°。因为乙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0时太阳高度大于0°。绘图如下:
故答案为:
(1)
(2)甲(23°26’S,105°E),乙(68°26’S,60°W)
(3)
【点评】本题以甲、乙、丙三地同学设计“影子长度”探究学习活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太阳视运动图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阅读图表获取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21.(2024秋 泉州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上午9:31,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当日18:22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和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胜利会师天宫空间站,随后拍下“全家福”,共同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按计划,神舟十六航天员乘务组将于今年11月返回东风着陆场。
材料二 某科技公司研发制造“逐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用于路灯照明。该设备的太阳能电池板可随太阳升落的轨迹进行上下、左右“追日”旋转,保证电池板以最佳角度朝向太阳,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如图为“逐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示意图。
(1)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时,远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留学的小明同步观看直播的当地时间是 5月29日20时31分 ,此时全球新的一天范围约 大于1/2 (1/3,1/2,大于1/2)。
(2)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有利条件。
(3)据悉,天宫空间站每90分钟左右即可绕地球运行一圈,生活在空间站的宇航员感受到的“一天”时间比地球 短 (长或短)。
(4)神舟十六号航天组在天宫空间站执行任务期间,福建某地(约27°N,119°E)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先变大后变小 。
(5)某日正午时分,北京的“逐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的电池板与地平面的夹角为一年中同时段的最小值,这一天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 夏至 。
(6)若“逐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夏季在北京和福建某地(约27°N,119°E)推广使用,两地“逐日型”太阳能电池板朝向的共同特点是 朝向南 ;北京与福建相比,两地太阳能发电设备左右旋转角度大小的差异是 北京左右旋转的角度比福建大 ,分析形成这样差异的原因 夏半年纬度越高,白昼越长,设备旋转角度就也大 。
【分析】(1)区时的计算方法:先求出两地的时区差,每差一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求出区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180°经线时间÷24小时
(2)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有利条件可以从土地面积、天气状况等角度分析。
(3)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各地角速度为15°/h。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5)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6)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H=90°﹣|φ﹣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解答】解:(1)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时为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上午9:31,为东八区区时,东八区与西五区间隔13个时区,地方时间隔13小时,所以远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留学的小明同步观看直播的当地时间是2023年5月29日20:31。此时西一区为30日0:31,西二区为29日23:31,西一区往东至东十二区为新的一天范围,共跨13.5个时区,占全球范围大于1/2。
(2)酒泉位于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利于大型设备运输和回收;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
(3)天宫空间站每90分钟左右即可绕地球运行一圈,在90分钟内可以看见一次日出、日落;在地球需要24小时才能看见一次日出、日落,生活在空间站的宇航员感受到的“一天”时间比地球短。
(4)神舟十六号航天组在天宫空间站执行任务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到达北回归线,然后向南移动,秋分日到达赤道(9月23日),然后继续向南移动,福建某地(约27°N,119°E)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先变大后变小。
(5)正午太阳高度越大,“逐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的电池板与地平面的夹角越小,北京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逐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的电池板与地平面的夹角为一年中同时段的最小值。
(6)北京和福建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一天大多数时间太阳都位于偏南方向,因此太阳能电池板朝向的共同特点是朝向南;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太阳方位角转动幅度越大,因此北京太阳能发电设备左右旋转的角度比福建大。
故答案为:
(1)5月29日20时31分;大于1/2。
(2)面积广阔,利于大型设备运输和回收;天气晴朗,能见度高。
(3)短
(4)先变大后变小
(5)夏至
(6)朝向南;北京左右旋转的角度比福建大(反之亦可);夏半年纬度越高,白昼越长,设备旋转角度就也大。
【点评】本题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升空相关材料为背景,主要考查了地方时的计算、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22.(2024秋 安溪县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公转轨道的特殊性,导致地球在绕日公转运动中,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一直处于变化状态,因此,地球上的太阳日的实际时间长度随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如图为太阳日和恒星日示意图。
(1)一个恒星日的时间长度为 23时56分4秒 ;一个太阳日的时间长度为 24时 。
(2)与地球公转的平均速度相比较,地球绕日公转至近日点时,一个太阳日的时间将 变长 (填“变长”、“变短”或“不变”,后同),一个恒星日的时间将 不变 。
【分析】(1)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系,是地球自转360°的周期。地球自转一周实际所需要的时间(23时56分4秒),也就是地球同一条经线对向某一恒星周期所需要的时间。太阳日,是一个昼夜的周期,即地球同一经线相邻两次面向太阳所用的时间,为24小时。当地球自转一周后,即完成一恒星日后还需绕过59′,才能完成一太阳日,所以地球自转了360°59′。
(2)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系,所以恒星日的长短与地球公转方向变化无关。地球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若地球自转时自西向东,同时自东向西的公转,两者方向相反,则太阳日变短。
【解答】解:(1)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是1日。选定的参照物不同,1日的时间长度略有差别,如果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则1日的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称为恒星日;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则1日的时间长度为24时,称为太阳日。
(2)地球绕日公转至近日点时,一个太阳日的时间将变长。地球完成一个太阳日要自转一周,另加一个太阳日里地球绕日公转的角度。近日点公转角速度大于远日点,故与地球公转的平均速度相比较,近日点太阳日周期将变长。一个恒星日地球自转了360°,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故其不受地球公转影响,时间将不会发生改变,依旧为23时56分4秒。
故答案为:
(1)23时56分4秒;24时
(2)变长;不变
【点评】本题以太阳日和恒星日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恒星日和太阳日长度及太阳日受地球公转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