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复习检测卷(二)-2024-2025学年历史七年级下册统编版(2024)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暑假复习检测卷(二)-2024-2025学年历史七年级下册统编版(2024)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9 11:5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复习检测卷(二)-2024-2025学年历史七年级下册统编版(2024)
一、选择题
1.为加强对外贸的管理、获取厚利,宋朝专门设置了(  )
A.市舶司 B.枢密院 C.宣政院 D.转运使
2.唐朝时期,长安城的西市尤为热闹,外商云集。大食商人在西市开设香料铺,波斯商人正在挑选琉璃器,而新罗留学生则在附近的书店翻阅唐诗集。这一场景最能体现唐朝(  )
A.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B.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C.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 D.对外开放与交流频繁
3.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下列史实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  )
A.重用贤能善于纳谏 B.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改革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4.明朝弘治时,微州人多努力读书和耕田,不愿离开故土;万历时,“今邑之人众几于汉一大郡,所产谷票不能供百分之一,安得不出而糊其口于四方也”。可见,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地矛盾加剧 B.徽州的经济萧条
C.晋商迅速崛起 D.农作物亩产降低
5.历史学者评价某位皇帝“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功不可没”并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这位皇帝是(  )
A.隋炀帝 B.隋文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6.据表可知,玉米(  )
记载 出处
番麦,一曰西天麦,苗叶如蜀林而肥短,花垂红绒在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平凉府志》
西天麦,需州昔无,近年西夷带种方数之,亦不多,形大而圆,白色而黄,穗异于他麦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肃镇华夷志》
A.明朝时已传入中国 B.从东南沿海传到内地
C.原产地在西北地区 D.已成为明朝主要粮食
7.通过下表的归纳,能得出的结论是(  )
朝代 措施
秦朝 设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唐朝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彼此制约,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
明朝 废除示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清朝 设立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B.丞相权力不断加强
C.中枢机构办事效率不断下降 D.皇帝权力不断加强
8.徐光启的《崇桢历书》集中展现了他在天文学方面引进西学的成果,以计算分析的方法证实了“天地圆体”说:《农政全书》则运用西方自然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进行农业试验和研究。这表明(  )
A.东西文化交流影响明末学术视野
B.中国农耕经济走向没落
C.中国古代科技实现了向近代转型
D.西方科技推动经济发展
9.明清时期有“无微不成镇”之语,扬州盐业生产的发展,城市的繁荣,都与激商的智力、财力、人力投入是分不开。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微商垄断盐业发展 B.商帮促进市镇发展
C.区域商人垄断地方 D.形成全国商业网络
10.由下表可知,这些认识(  )
顺治帝 “天下一统,满汉无分别”、“方今天下一家,满汉官民皆朕赤子”
康熙帝 “朕统御寰字,一切生民,皆朕赤子,中外并无异视”
雍正帝 “夷狄之名,本朝所不讳”
A.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B.有助于民族交往与交融
C.继承了历代的文化传统 D.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制度
11.明万历元年(1573年)开始,为挽救明王朝统治,内阁首辅张居正进行了全面革新。万历九年,张居正将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把各州县的田赋、福役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台并征收银两,按田亩缴纳。张居正病卒后,除一条鞭法外的措施都遭废弃。这表明一条鞭法(  )
A.彻底废除了人头税 B.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C.符合历史发展方向 D.克服了明朝的危机
12.《宋史·食货志》云:“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考古发现,宋朝周边的辽、金、夏和海外的高丽、日本、交趾,甚至泰国、印尼、阿拉伯等地区均发现大量宋代钢钱。这表
明,宋朝(  )
A.政治中心的南移 B.海外贸易的繁荣
C.东西方交流频繁 D.重农政策的转变
13.下表为唐宋时期主要水利工程统计表(单位:项),数据的变化趋势反映了(  )
时期/地方 陕西 河南 山西 浙江 江西 湖北 福建
唐 32 11 32 44 20 4 29
北宋 12 7 25 86 18 4 15
金及同时期南宋 4 2 14 185 36 14 63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国家治理的提升
C.财政投入的增加 D.经济政策的调整
14.澶渊之盟后,宋真宗立即下令将河北沿边有“戎”、“虏”字样的地名,改威虏军曰广信,静戎曰安肃,破虏曰信安,平戎曰保定,宁边曰永定,定远曰永静,定羌曰保德,平虏城曰肃宁。宋真宗这一做法意在(  )
A.消除民族隔闽 B.解决利益分歧
C.缓和民族矛盾 D.扭转战争局势
15.下图是出土于西安西郊唐墓的“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平台上的男乐伎俑,身穿圆领窄袖长衣,手持琵琶等乐器奏乐,中间一女乐伎俑,梳乌蛮髻,做歌舞状。与下图可以相互印证的唐代诗歌是(  )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九天间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施”
C.“女为胡服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D.“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16.康熙帝巡游五台山后写的碑文中,有五篇是用汉文写成,译成满、蒙、藏文字,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刊布。该一做法(  )
A.顺应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B.使边疆地区得到治理
C.使民族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D.促进多元文化的碰撞
17.明朝以前,我国南方多为一年一季。从明朝开始普遍提高了复种指数,福建、广东等地可一年三季,北方也多实行轮作套种,割麦后种豆,秋收后仍种麦,也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这(  )
A.适应了人口增长的需要 B.彰显中国科技领先世界
C.体现了小农自给自足性 D.反映农业生产的专业化
18.《天工开物》中记载:“豆贱(便宜)之时,撒黄豆于田,一粒烂土方寸(一粒黄豆可以肥田方寸),得谷之息倍焉(双倍收益)。”这反应我国传统农业(  )
A.生产经营不计成本 B.大肆兴修水利工程
C.尊重自然规律精耕 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二、材料分析题
19.中华文明凝聚着中国人的大智慧,展现出巨大的世界影响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到西方的部分发明和技术
名称 西方落后于中国的大致时间
水排、独轮车、弓弩、造纸术、制瓷技术 1000 多年
铸铁技术、胸带式马具 800~900年
火药、印刷术 500~600年
提花机、罗盘 约 400 年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中华文明智慧
组别 素材
第1 组:农耕智慧
第2 组:科技智慧
第3 组:政治智慧 (贞观二年六月)上(指唐太宗)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特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唐纪八》中贞观君臣的对话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2)实物史料主要包括器物、建筑物、遗址与遗迹等。图像史料主要包括绘画、雕刻、照片、地图等。文献史料主要包括史书、书信、日记、报刊、碑铭与简牍等。请据此为材料二内容进行史料分类。
史料类型 组别(填序号)
实物史料  
图像史料  
文献史料  
(3)请为材料三内容拟写一个主题。并选择其中一部著作简要说明其历史文化价值。(可从著作类别、内容地位等方面作答)
20.七年级某班同学以“大一统与国家治理”为主题展开项目式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活动一【绘制导图】
图1唐朝①(填写制度名称)示意图
活动二【阅读文献】
科举制从创立之初就采用自由报考的办法,与以往士子被动地等待举荐入选有本质区别。而考试成绩是取舍的主要依据,且是竞争性的差额考试,之前一般是非竞争性的等额录取。从选人标准上将具体且有标准化衡量尺度的文化知识作为考试内容,相比之前以名望等模糊标准,这又是进步。
——摘编自赵家冀等《中国教育通史·隋唐卷》
活动三【解密文物】
文物名称:布画禄东赞请婚图唐卡(局部) 文物简介:唐卡是藏语的音译,即卷轴画。此唐卡表现了松赞干布时期的一些重要 历史场景:①派到长安的迎亲队伍; ②带入吐蕃的中原礼仪和音乐舞蹈; ③中原牛耕法传入吐蕃。
(1)观察活动一的古代行政管理制度示意图,将划线部分的信息补充完整。
(2)阅读活动二文献并结合所学,概括科举制较之前朝选官制度的进步之处。
(3)解读活动三文物,指出画卷所绘内容反映的相关史事。并结合文物简介概括这一史事的历史意义。
21.中国古代不同物代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郑成功生平大事年表(部分)
1661年3月 38岁集结战船,誓师东征
1661年4月 鹿耳门海战,登陆台湾
1662年1月 逼使荷兰侵略军宣布投降
1662年2月 荷兰殖民者签署投降书后撒出台湾
1662年6月 39 岁病逝
——摘编自王振仁《民族英雄郑成功大事简表》
材料三我国疆城辽阔,民族众多,历代封建王朝都制定了相应的、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出现过多次王朝更替,其中有些封建王朝的表败都与边疆政策密切相关。这些历史,让清朝前期的帝王们颇有感触。比如康熙就曾对历史上的一些朝代因为边疆问题带来的威胁发出感慨。清朝统治者们对边疆问题的重要性有比较正确的认识,深深懂得“边疆一日不靖”“内地一日不安”的道理。
——摘编自马汝珩马大正主编的《清代的边疆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西藏、东南地区为例说明元朝治理边疆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提炼郑成功经历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并对这一事件进行简要评述。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加强对台湾管辖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对台湾管辖的措施。
22.海通天下。七(1)班同学围绕“宋元时期繁荣的海外贸易”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并依据各自研究角度搜集了如下素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组】搜集宋代海外贸易情况的材料,开展探究
材料一:
① 宋朝规定,出海贸易的海商必须到政府登记,领取公凭,否则要受到处罚
② 高丽十分欢迎宋朝商人贩运书籍,“每贾客市书至”,其王“则洁服焚香对之“
③ 宋朝要求对蕃商依法征税,官员违法,“许蕃商越诉,计脏罪之”
④ 旅居泉州的阿拉伯商人兴建了融合阿拉伯和中国风格的建筑群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第二组】搜集元代海外贸易情况的材料,开展探究
材料二:
元代各种文献中记录的与其有联系的国家和地区达200个以上,远达非洲东北部沿海地区。元朝政府为海商提供船只和本金,还制定了《市舶则法》,以保证对外贸易的顺利开展。元代在继承宋代广州、明州(今宁波)、泉州三处市舶司的基础上,增设庆元(今宁波)、漱浦(今浙江海盐)等地的市舶机构。元代贸易规模远超前代,市舶税银每年达“数十方锭”。
——摘编自石云涛《元代丝绸之路及其贸易往来》
【弟三组】围绕“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搜集素材,多角度开展研究
材料三:
研究角度 素材
角度一:航海技术先进 宋代海船采用水密隔舱、多层般板、龙骨结构等技术,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造船技术。 ——病编自黄沌艳召宋代海洋政策新变及其国内效应》
角度二:海陆交通发达
角度三:政府支持 宋元时期,海洋文明逐步成熟,封建王朝不仅更和极地欢迎外商来华,而且允许本国人出海,建立了海外贸易的专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海洋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统治者以财政眼光看待海洋发展,肯定了“市舶之利,颇助国用”。海洋信仰走向官民融合,妈祖信仰成为跨海域的海洋专神,获得朝廷赐封。 ——摘编自黄纯艳《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演进路径与基本特性》
角度四:经济繁荣 宋代的经济,国内外学者认为发生了所谓的“绿色革命”“商业革命”“货币革命”“城市革命”“信息革命”“科被革命”等。虽然称“革命”并不合适,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确实取得了突出进步。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的再认识》
请回答:
(1)将材料一的史实与以下观点相对应。(填序号)
A,宋代重视对海外贸易的管理:   
B.贸易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海外贸易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三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A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C
15.【答案】C
16.【答案】A
17.【答案】A
18.【答案】C
19.【答案】(1)特点:发明创造多;领先世界时间长;涉及领域广(或应用于生产生活、军事等多个领域);解析:从发明数量、领先时间、领域等概括特点。
(2)实物史料:第2组;图像史料:第1组;文献史料:第3组;解析:南宋持罗盘陶俑、元朝火铳是实物;简车图、《耕织图》是图像;《资治通鉴》记载是文献。
(3)主题: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或明清科技著作);示例:《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解析:主题围绕明清科技著作,选择一部说明其价值即可。
20.【答案】(1)①三省六部制;②宣政院;解析: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元朝设宣政院管理宗教和西藏事务。
(2)进步之处:自由报考,打破举荐限制;以考试成绩为主要取舍依据,体现竞争性;以文化知识为考试内容,标准具体且标准化;解析:从报考方式、录取标准、考试内容等方面概括科举制的进步。
(3)史事:文成公主入藏;意义:促进吐蕃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汉藏民族联系;解析:文物反映文成公主入藏,其意义在于推动交流与民族联系。
21.【答案】(1)说明:西藏地区设立宜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遥检司,负责管辖湖和琉球(今台湾)。
(2)事件:郑成功收复台湾。评述:郑成功收复了台湾,打击了荷兰的殖民势力,保障了东南沿海的安宁,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击败外国殖民国家。
(3)背景:清朝认识到镇压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维护统一是历史趋势;殖民入侵,威胁清王朝的统治。措施:1684华,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22.【答案】(1)①③;②④
(2)海外贸易范围广泛:政府重视、规范管理、法律保障:海外贸易港口增多:海外贸易规模超过前代。
(3)示例:
论题:宋元海外贸易的发达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论证:政治层面,宋元两朝政府的积极推动为海外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统治者敏锐意识到海外贸易的巨大潜力,不仅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还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这种自上而下的政策导向,为海外贸易创造了宽松的政治环境。经济基础的变革是推动海外贸易发展的核心动力。宋元时期,农业生产力显著提升,为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手工业技术达到新高度,茶叶、瓷器、丝绸等商品成为海外贸易的抢手货,为大规模海外贸易提供了经济支撑航海技术的突破则为海外贸易提供了关键的技术保障。宋元时期,中国在造船与航海领域取得了革命性进展。“水密隔舱”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船只的安全性:指南针的广泛应用使船员摆脱对星辰和地标导航的依赖,技术的进步不仅降低了远洋航行的风险,更极大拓展了海外贸易的边界。
结论:综上所述,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发达是政治、经济、技术与交通等多因素协同共振的产物。它启示我们:唯有秉持开放包容的胸怀,推动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方能实现经济的繁荣与文明的进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