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复习检测卷(二)-2024-2025学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统编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暑假复习检测卷(二)-2024-2025学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统编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9 11:5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复习检测卷(二)-2024-2025学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1980年,党中央指出:“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面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这一指示(  )
A.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B.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C.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D.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右图是1959年杨焕照创作的《田园瓜果熟满载送市场》年画,呈现出一片丰收喜悦的场景。这一作品(  )
A.激发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热情 B.真实再现当时农业生产成就
C.反映改革开放后服饰的变迁 D.说明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3.《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到,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其中第二步是,“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完成“第二步”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推行土地改革
C.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 D.完成三大改造
4.“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钢材品种从170多种增加到370多种,复合不锈钢板、汽车用薄钢板、无缝钢管等均可自主生产,钢材自给率由5%提高到86%。这反映出(  )
A.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B.我国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
C.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进
D.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建设方针取得成效
5.新中国在土地改革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基本都须经农民协会讨论、决议然后才能执行,农民协会组织成为土地改革的主力军。这一现象说明土地改革(  )
A.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B.为国家工业化准备条件
C.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 D.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6.20世纪50年代的国内电影中,出现了大量阿玛尼(朝鲜语对长辈女性尊称)的形象,如《三八线上》通过阿玛尼为志愿兵“小不点”缝制服、送打糕等日常生活细节,塑造出一个亲切慈祥,为志愿军“操心如母”的女性形象。这一形象的塑造(  )
A.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捍卫中国国家安全
C.凸显抗美援朝正义性 D.激发人民建设热情
7.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断探索基于统一战线的党派合作实践,视政党合作为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重要路径。下列能够体现这一实践的事件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土地改革
C.西藏地区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
8.近年,哈尔滨文旅市场持续火爆。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哈尔滨机场运送旅客20.5万人次,铁路客发量突破140万人次。这反映了(  )
A.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实现 B.生活水平的提高
C.休闲成为生活主导部分 D.城市化进程加速
9.2023年,我国共实施67次发射任务,研制发射221个航天器,发射次数及航天器数量刷新我国最高纪录,位列世界第二。这主要体现出我国(  )
A.对外开放持续扩大 B.首创载人航天技术
C.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D.社会生活变化巨大
10.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中国指出,“一带一路”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这反映中国(  )
A.注重与发达国家的合作 B.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
C.致力消除各国发展差距 D.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1.1972年,尼克松在访华时说:“我们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具有不同制度和不同价值标准的国家和人民····互有分歧但互相尊重”。这反映尼克松(  )
A.谋求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B.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
C.承认中美已建立外交关系 D.彻底放弃敌对中国的政策
12.小明同学将撰写“新中国国防力量增强”的研究报告,以下参考价值最高的是(  )
A.最近发表的论文《中国海军发展趋势》
B.爷爷讲述的“参加国庆阅兵”经历
C.军事博物馆陈列的“东风”导弹实物“
D.同学“中国导弹发展历程”手抄报
13.“这是在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应用,为处理历史上遗留下来仍未了结的国际争端,找到了一条崭新的解决道路。”材料评价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 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14.1951年,中共中央决定把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和训练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作为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的两项中心工作,随即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央(  )
A.确保一五计划顺利实施 B.工作重心从经济转向教育
C.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D.实现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
15.下表是1999一2018年中国宪法修正案中对“中国式现代化”增添或修改内容的部分摘要。这反映出我国(  )
年份 内容变化
1999年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004年 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2018年 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A.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持续发展 B.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
C.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成就斐然 D.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
16.题图是1978-1992年间我国以“股份制”为关键词发表的论文数量(单位:篇)变化趋势。这一变化趋势反映出这一时期(  )
A.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至各城市
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17.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后中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中央领导人组织和领导调查组在浙江、湖南、广东等地调查工农业生产情况。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
A.为推动土地改革顺利完成
B.纠正“左”倾错误,调整国民经济
C.为抗美援朝战争筹备物资
D.加速工业化进程,实现“超英赶美”
二、材料分析题
18.某校开展“学党史·强信念·当尖兵”党史知识竞赛,阅读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基本陈列 对应时期
第一部分:紅旗屹立深圳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部分:社会主义新宝安 ①
第三部分:改革开放排头兵 ②
第四部分:新时代先行示范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整理自深圳党史馆
材料二:
展板1 展板2
1949年10月1日,深圳人民升起华南地区第一面五星红旗。 1952年10月,宝安县土改工作小组合影。
展板3 展板4
1961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宝安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在深圳戏院合影。 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投身特区建设。
——整理自深圳党史馆
材料三:新台阶、新篇章。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圳正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坚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深圳特区报《深圳: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篇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
(2)参照示例,从材料二中任选一块展板(示例展板除外),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展板解
说词。
参考示例:
展板3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设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英定了基础。这张照片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深圳的实行,反映了深圳民主政治的实践。
(3)根据材料三,指出深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中的作用。
19.习近平在中共二十大中指出中国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新型国家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封锁孤立政策。我国实行“—边倒”外交政策,迅速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摘编自张历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来,苏联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中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这种战略调整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缓和中美关系来对抗苏联的威胁,避免两面作战的危险局面。……毛泽东多次表明中国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安全战略的调整是导致中美两国接近的最重要原因。
——摘编自李潜虞《中美关系缓和的多角度分析》
材料三近日美国到处挥舞关税大棒,公然把自身利益凌驾于各国共同利益之上,公然无视多边贸易体制和既定规则,国际社会不能听之任之……中国是堂堂正正的大国,也是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我们站出来阻止强权,不仅是为了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也是为了维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为了避免人类重回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
——2025年4月11日外交部长王毅在活动中阐明中方有关立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的三件大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应如何构建新型国家关系?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种,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一一据《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中美建交…·…这些外交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
材料三历史因交往而多彩,文明因借鉴而丰富、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示意图、
材料四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一积机拓展多边外文,加银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战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连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从月而势力……举办多次重吴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者日丛业要的作用。
一一摘编自人收饭《中国历欠》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率行什么择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中美两国于哪一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请你结合材料三图示,写出“开拓”、“突破”阶段我因取得的外交成處各一项
(4)根据材料四,归纳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的外交布局、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外交取得世人瞩目成就的原因。
21.发展经济事关国计民生。新中国建立后,国家特别垂视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①》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碎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建设成就(部分)
1953年 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大煤矿建成投产。
1955年 新中国第一套 6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开始建立中国的发电设备生产基地。
1956年 中国第一辆解放弹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材料三 这个村衣民的做法是:全队517亩耕地,按人包到户:国家农副产品的交售等任务、按人包干到户:完成包干任务后,刺多剩少全归自己。大家兴奋地说:“大包干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多刺少都是自己的。”
——摘编自《新中国60年60个路标》
(1)材料一中①横线处是哪部法律文献?这次改革使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的建设成就与我国政府采取的哪一重大举措有关?这些成就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建设重点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个村农民的做法”具体是指什么措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B
14.【答案】C
15.【答案】A
16.【答案】D
17.【答案】B
18.【答案】(1)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展板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深圳人民在华南地区率先升起五星红旗,成为全国最早解放和迎接新中国的地区之一。这一历史事件展现了深圳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新生政权的坚定支持,体现了深圳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先锋作用,也为后续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政治基础。
(3)高质量发展示范作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锋。
19.【答案】(1)特点:实行“一边倒”,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发挥建设性作用;解析:从外交政策、原则、国际参与等方面概括。
(2)1971 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 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尼克松访华);1972 年中日建交;解析:列举 20 世纪 70 年代三件外交大事。
(3)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多边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析:从原则、态度、举措等方面回答。
20.【答案】(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标志: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间中国,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
时间:1979年。
(3)“开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突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或中日建交、中美建交)
(4)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1.【答案】(1)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变化: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举措: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3)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化: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4)认识:经济建设要符合国情;要坚持改革创新;要重视民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