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 村居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 村居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9 15:2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清平乐 村居
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领略过古诗的魅力,像《村居》描绘出儿童放风筝的活泼画面。今天,咱们将踏入词的天地,学习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不仅能挥毫写词,还是个英勇的战士。这首词里,他会展现怎样的村居场景呢?让我们带着好奇,走进词中,感受那别样的乡村风情。
辛弃疾
辛弃疾,1140 年出生于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济南),字幼安,号稼轩 。他生逢北方沦陷于金之际,自幼心怀恢复之志。青年时果敢加入抗金义军,曾率五十余骑直闯敌营,生擒叛徒张安国,名震一时 。南归后,历任多地官职,任职期间颇有政绩,如创建飞虎军稳定湖湘地区 。但因力主抗金,与主和派政见相悖,屡遭弹劾、贬谪,无奈退隐江西信州多年 。1207 年,辛弃疾抱憾病逝,谥号 “忠敏” 。
听老师泛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chú


我会认
杂 锄 剥
词语理解
茅檐:代茅草屋。
相媚好:彼此亲热地在一起。
亡赖:同“无赖” ,不是耍赖皮,而是顽皮、可爱。
翁媪:老年夫妇。
吴音:吴地方言,文中指的是江西上饶一带的方言。因为吴地方言柔软、富有音律感,像唱歌一样,所以人们又叫吴侬软语。
我会写
lài

yán

wēng
chú
máo





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第三课时
词牌名
长短句
上片
下片
上下片
词可以一边吟诵,一边合乐歌唱。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这两句诗点明了环境和地点,并勾画出了一幅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江南美景图画。
茅屋
茅檐:茅草搭的屋檐。在古代乡村建筑中,茅檐是很常见的元素,它不仅具有遮风挡雨的实用功能,还带有一种古朴、自然的美感。“茅檐”点明了所描绘场景中的居住环境,让人联想到乡村里那些用茅草覆盖屋顶的简单房屋,透着一种质朴的气息。
“茅檐低小”简洁地刻画出乡村房屋的特色,那矮小的茅草屋给人一种谦逊、质朴的感觉,仿佛在诉说着乡村生活的平淡与真实。“溪上青青草”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内容,将视线引向溪边,想象着溪边鲜嫩的青草顺着溪流生长,微风吹过时,青草轻轻摇曳,与潺潺的溪水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清新自然、充满诗意的田园画卷。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这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妇,亲热地坐在一起聊天的悠闲自得的画面。
老翁和老妇
相互逗弄、取乐
醉里:酒醉之中的意思。“醉里”一词点明了老人是在饮酒之后的状态,酒在乡村生活中常常是人们放松心情、增进感情的媒介,在这里也暗示出老人此时心情的愉悦和惬意,营造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
相媚好:相互逗趣、取乐的意思。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老人之间那种亲昵、和睦的相处状态,通过互相打趣、说笑等行为来享受这温馨的时光,展现出乡村里老年人之间纯真而又甜蜜的情感交流。
老人们在微醺的状态下,操着柔美的吴侬软语相互逗乐。这种带有方言特色的语言描写,不仅增添了乡村生活的地方色彩,更让整个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而“白发谁家翁媪”则是作者发出的疑问,看着眼前这对满头白发的老人如此温馨地相处,不禁让人好奇他们是哪户人家的长辈,这样的疑问也使得整个画面更具故事性和感染力,引发读者对乡村老年生活美好情感的共鸣。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四句话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
锄豆田里的草
编织鸡笼
顽皮、淘气
此句中“大儿锄豆溪东”简单明了地交代了大儿子的工作场景和内容,一个“锄”字将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里辛勤劳作的画面生动展现出来,让人们仿佛能看到他在炎炎烈日下或者清新的田园风光中专注锄草的身影,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质朴与艰辛。“中儿正织鸡笼”则把中儿劳作的场景聚焦在庭院或者屋内等地,“正”字突出了这一时刻中儿专注于编织的状态,一静一动,既展现出两个孩子不同的劳动状态,又共同营造出乡村繁忙有序的生活氛围。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是贬义词褒用。在古汉语中,“亡”有通“无”的意思,“赖”有狡诈、刁钻等含义,但在这个语境下,作者用这个词并非批评小儿子,而是带着一种疼爱和欣赏的情感来描绘他的天真活泼、不受拘束的状态。
此句中“最喜”一词直接点明了作者对小儿子这种天真顽皮状态的喜爱之情,这种情感贯穿整首词。“小儿亡赖”勾勒出小儿子俏皮的形象,他不像大儿、中儿那样从事劳作,而是随心所欲地在溪头躺着剥莲蓬,“卧”字用得极为精妙,生动地描绘出小儿子的悠闲自在、随性洒脱的姿态,仿佛他能与大自然完美融合,毫无拘束,将那种童真童趣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读者感受到乡村生活中这份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作者喜欢小儿子“亡赖”的行为,首先是因为这种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状态是乡村童趣的真实写照。在乡村这个相对单纯、质朴的环境中,孩子们没有被过多的规矩束缚,能够自由地亲近自然、享受童年。小儿子“溪头卧剥莲蓬”的举动,体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这与乡村生活的本质相契合,是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表现。而且从情感上看,作者对儿女们充满了慈爱,小儿子的这种顽皮捣蛋在作者眼中不是令人厌烦的行为,反而是一种可爱、纯真的表现,反映出乡村家庭中浓浓的亲情与温馨,所以作者最喜欢小儿子这样的“亡赖”行为。
相同点:描写的都是乡村田园风光,都写出了儿童生活的无忧无虑和农村生活的美好。
不同点:《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和《宿新市徐公店》都是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方法对景物进行描绘;《清平乐·村居》是词,采用白描的手法写不同人物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乐趣。
思考:这三首诗词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概括主旨
这首诗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课文精讲
清平乐·村居
茅檐 溪水 青草
翁媪 吴音 相媚好
和谐安详自然宁静
大儿锄豆 中儿织笼 小儿剥蓬
1. 给下列粗体字选择正确读音。(画上“√”)
清平乐( lè yuè ) 茅檐 (yán yáng)
剥莲蓬 (bō bāo) 亡赖(wáng wú)
相媚好(méi mèi) 翁媪(wēn ǎo)
习题






2.选词填空。
维持 坚持 保持
(1)我们只有( )每天打扫的好制度,才能( )校园环境的美丽清洁.
(2)民警在( )交通秩序时,既能( )原则,又能( )良好的警容风貌,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坚持
保持
维持
保持
保持
3.读读下面几句诗,猜一猜分别是描写什么儿童生活的什么场景,连一连。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斗蟋蟀
童子柳阴眠正著,一牛吃过柳阴西。 放风筝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钓鱼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睡觉
课后作业
回家与父母一起查找有关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读一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