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
绝句
[唐]杜甫
美丽的春天
杜甫:字子美,生于公元 712 年,卒于 770 年,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于士族京兆杜氏 ,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杜甫一生坎坷,早年科举不顺,困居长安十年,后又历经安史之乱,漂泊四方。他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代表作有《望岳》《三吏》《三别》等,诗作 “沉郁顿挫”,被誉为 “诗史”,他本人也被尊称为 “诗圣” 。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rónɡ yàn yuān yānɡ
融 燕 鸳 鸯
我会读
融
燕
鸳
鸯
我会写
在学习古诗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之前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吧!
借助书中插图
借助注释法
边读边想象画面法
诵读诗歌
绝 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欣赏诗歌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春天日长
阳光充足
迟日: “迟日”指的是春天白昼渐长、阳光和煦的时节。这个词语的使用,明确了季节背景,也体现了春天的温暖和舒适。
江山: “江山”指的是河流和山脉,通常用来泛指国家的壮丽景色。这个词语的使用,明确了描绘的对象,也体现了自然的壮丽。
通过“迟日”、“江山丽”和“春风花草香”这些词语,作者不仅展现了春天的自然美景,还传达了对春天生机勃勃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本段文字通过简洁的描写和生动的叙述,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通过这样的描写,作者希望我们能够更加珍惜和享受自然界的美丽,并在自然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快乐。
欣赏诗歌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春天,暖烘烘的太阳普照大地,
山河一片秀丽景象,春风吹送着初放
的百花和茵茵芳草发出的芳香。
描绘画面:
读完这两句诗,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动
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小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一边唱着歌儿,一边忙着筑巢。太阳出来后,沙滩被太阳晒得暖暖的,几只鸳鸯正在沙滩上悠闲自得地休息。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回忆:二下《找春天》
春天来了,作者满心喜悦。
春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
绝 句
[唐]杜 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让我们带着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读一读全诗吧!
语调轻快愉悦。
朗读指导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__________。
美好动人的景色
热爱之情
主题概括
迟日、江山——丽
泥融、燕子——飞
绝句
春风、花草——香
喜爱春天
赞美春天
沙暖、鸳鸯——睡
结构梳理
一、画去句子中加点字错误的读音。
1.泥融(róng lóng)飞燕子
2.沙暖(nuǎn luǎn)睡鸳鸯
3.胜日寻芳泗(sì shì)水滨
课堂演练
二、默写古诗《绝句》。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 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
诗人介绍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检查自读情况
海豚
鸡豚之息
tún
豚
我会认
我会写
惠
崇
芦
芽
短
崇
chóng
不要读成“cóng”。
崇山峻岭
易读错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出示古诗
解诗意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描绘了江边竹林外盛开的几枝桃花,展现了早春的生机和美丽。江面上游动的鸭子,诗人通过观察发现,鸭子似乎最先感知到了春天的到来和江水的回暖。通过这样的描写,作者不仅展现了早春的自然美景,还传达了一种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感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细腻感受。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多年生草本植物
芦苇的嫩芽
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
蒌蒿
芦芽
河豚
这七字不是泛泛地吟咏景物,而是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用“满地”和“短”贴切地实写出这两种植物的情态。
蒌蒿满地芦芽短
最后一句则是即景生情的联想。诗人不仅入乎画内,而且出乎画外,把画上所无而情理中所有的事物呈现出来。
正是河豚欲上时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大意:岸边长满初生的蒌蒿和刚刚发出嫩芽的芦苇。这正是河豚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蒌蒿
满地
芦芽
短
联想
河豚欲上
诗的前两句:从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诗的后两句: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_________,作者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___________之情。
主旨概括
春江景色
喜悦和礼赞
惠崇春江晚景
竹子 桃花 水暖 鸭
蒌蒿 芦芽 河豚
生机勃勃的春景
结构梳理
一、画去句子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1.泥融(rónɡ lónɡ)飞燕(yān yàn)子。
2.沙暖睡鸳(yuān yān)鸯。
·
·
·
课堂演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1.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用自己的话讲述古诗给别人听。
布置作业
三衢道中
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
扩展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诗歌
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减少
jiǎn
短
梅
溪
泛
减
认识字词
一起品诗句
浙江衢州
欣赏诗歌
三衢山的路上
我会写
梅
溪
泛
减
我会写
梅子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母字的横折与竖折钩右下边交叉、折钩下边稍向左拉。
梅
méi
结构:左右
音序:M 部首:木
我会写
小溪
书写指导:左边三部分都要扁,爫头四笔紧凑、首撇要短,幺字要窄,大字要扁宽。
溪
xī
结构:左右
音序:X 部首:扌
我会写
泛尽
书写指导:乏字首撇稍短平,之字横撇的横稍向上提,捺为曲头捺、起笔要重、稍平。
泛
fàn
结构:左右
音序:F 部首:氵
我会写
不减
书写指导:左边是两点水,咸字要写紧凑,斜钩呈弧形、要长,右上角有一点。
减
jiǎn
结构:左右
音序:J 部首:冫
再读古诗,注意节奏,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朗读诗歌
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诗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诗词解读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写出行时间:五月
写天晴,也是写诗人的愉快心情。
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换走山路。
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以“梅子黄时”点明了时间,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通常也是江南的梅雨时节,但此时“日日晴”,天气晴朗,为诗人的旅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诗人乘船沿着小溪前行,直到小溪的尽头,然后改为步行,继续在山间游览。
解诗意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
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诗意: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首先提到“绿阴不减来时路”,说明返程路上的绿树成荫,与来时一样浓密,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诗人听到了黄鹂的叫声,这几声鸟鸣为旅途增添了活力。通过这样的描写,作者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宁静,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旅途中的愉悦心情。
《三衢道中》写了梅子黄透了的时候,作者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三
衢
道
中
梅子黄时 小溪泛尽 山行
黄梅天
舍舟登岸
绿树浓阴
黄鹂鸣啼
绿荫 黄鹂四五声
结构梳理
(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 ),给人以( )之情。
(2)读第2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
(3)哪句话是写作者沿途所见?( )
日日晴
喜悦
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3、4句
课堂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