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提高防护能力 课件(共18张PPT)+内嵌视频-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2 提高防护能力 课件(共18张PPT)+内嵌视频-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道德与法治
更新时间 2025-07-19 14:2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时政播报1
10月14日,浙江绍兴一女子做饭时突发煤气爆炸,孩子被冲击力抛飞,女子手脚及脸部全身烧伤60%,忍痛爬过去将孩子抱到安全区域。
时政播报2
10月21日,西安市鄠邑(hù yì)区应急管理局发布警情通报,接群众报警求助,有4人被困秦岭冰晶顶。经全力搜救,其中2名被困人员安全下山,另2名被困人员被发现时因失温已无生命体征。
9.2 提高防护能力
授课者:×××老师
第九课 守护生命安全
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
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
据统计,全国每年约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名多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这其中80%的意外事故是可以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而避免的。
江苏常熟古里镇一小区高层住宅内的一户居民家中不慎起火。当时,家中仅有一个年仅8岁的女孩和她6岁的弟弟。6岁的弟弟发现起火后,赶紧叫醒还在熟睡的姐姐。弟弟想要浇水,姐姐让弟弟不要浇水,而是关掉电源开关。然后带着弟弟去领居家给爸爸打电话,让他帮忙拨打119。
小女孩告诉记者,她之所以能如此镇静地完成这一系列处置,得益于平时学校里的安全教育。
1.为什么要提高防护能力?
P70 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我们要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拥有科学的自救、救他的能力,保护自己的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
新知探究
  1. 提高危险预判能力。
  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往往有兆可循,危险大多可以预判;一些人为
事故,经过得当考虑,本来可以避免。危险预判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见微知著,对潜在的危险作出
科学判断,防患于未然。
新知探究
  探究与分享
  某地发生 5.9 级地震,小洋迅速躲到墙角,等到安全后才逃出房间。
小洋的学校每年都会进行应急演练,他知道当地震来临时,如果不能立
刻撤离到安全空旷区域,可就近寻找合适的躲避位置,如承重墙的墙根、
墙角,并蹲下保护好头部,防止被楼板、墙体砸伤。在这次地震中,小
洋就是根据演练中学到的方法来避险的。
  (1)你还知道哪些避险方法?
新知探究
  (2)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以暴雨为例。如果住宅是危旧房屋或处于低洼地势,居民应及时转移
到安全的地方。关闭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暂停户外活动,户外人员立即到
安全的地方暂避。开车切记不要走不熟悉的积水路面。不要在下大雨时骑自
行车。过马路要小心,留心积水深浅。雨天如果汽车在低洼处抛锚,千万不
要在车上等候,应立即离开车辆到高处等待救援。
  ·以泥石流为例。如遇泥石流,沿最短最安全的路径向沟谷两侧山坡或
高地跑,切忌顺着泥石流前进方向奔跑。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层厚的凹处。不要上树躲避。
崩塌、泥石流、台风、地震发生的前兆
遇到下列情形,可能会发生:
1.动物的异常行为。
2.水色变化、水温升高等明显的异常。
3.地光异常。
4.地气异常,奇怪的味道。
5.奇怪的地下声音。
考考你的危险预判能力
地震
▲电车、电动车着火:看到电(动)车冒烟、电车发生撞车事故,迅速判断有着火、爆炸的危险。断开电源,撤离人员。如果起火,用适合电气火灾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同时报警。
▲踩踏:在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如遇节假日、演唱会、体育赛事或学校大型活动,踩踏风险显著增加。触发情况有:摔倒引发连锁反应、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 。
▲煤气泄漏:嗅到类似臭鸡蛋的味道,迅速判断附近可能有煤气泄漏的危险。这时,迅速关闭阀门,打开窗户通风,不要使用明火、开关灯、打电话。
考考你的危险预判能力
知识归纳
2.怎样提高防护能力?
①提高危险预判能力。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见微知著,对潜在的危险作出科学判断,防患于未然。
②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在危险来临时,保持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便求救和逃生。
③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一些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在需要紧急救护时,就不会束手无策,并可以争分夺秒地施救,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2)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2.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平时,我们应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
在危险来临时,我们要保持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
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便求救和逃生。
材料三: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有50多万,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医院外。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所采取的重要抢救措施。在最佳抢救时间的4分钟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有很大的概率能够挽救生命。上周三,初中生小明和同学们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急救知识培训活动。通过模拟演练学习了心肺复苏和止血包扎的正确方法和技能,提升了自我防护和急救能力。
活动二:探究分享
思考
1.你还知道哪些急救常识
2.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3、说说学习急救知识有什么作用
活动二:探究分享
海姆立克急救法:用于气道梗阻,特别是食物或异物导致的梗阻。从病人背后环抱其腹部,一手握拳,拇指侧顶在病人腹部(剑突与脐间的腹中线部位),另一手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注意不要伤其肋骨)
伤口止血:对于出血的伤口,要迅速控制出血;使用干净的布或绷带直接压迫伤口,如果伤口较大或出血难以控制,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处理烧伤和烫伤:迅速将伤者从热源移开;用冷水冲洗伤口以降低温度,避免使用冰块或油膏,并覆盖无菌敷料或干净的布。
①提高危险预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见微知著,对潜在的危险作出科学判断,防患于未然。
②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我们应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在危险来临时,我们要保持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便求救和逃生。
③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
2.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知识梳理
P72 如果我们能在平时多掌握一些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在需要紧急救护时,就不会束手无策,并可以争分夺秒地施救,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3. 为什么要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
知识梳理
提高防护能力
提高危险预判能力
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
原因
做法
面对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掌握有效方法,就能保护和救助生命
课堂小结

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下列措施中不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做法的是
A.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染病的传播
B.随意丢弃生活垃圾,不进行分类处理
C.加强传染病检测和报告体系,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D.政府加大卫生宣传力度,提升公民卫生素养
解析 本题考查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做法。依据所学,A、C、D均是有效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做法;B是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的做法。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