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部编版历史八上第4课 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分层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核心素养】部编版历史八上第4课 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分层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9 14:20:04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二单元: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
【基础巩固】
1.曾国藩以为:“(办洋务)可以剿发逆(平定国内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御外来侵略)。”这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
A.发展民族工业 B.抵抗外来侵略 C.镇压农民起义 D.维护清朝统治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办洋务)可以剿发逆(平定国内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御外来侵略)”可知洋务运动要洋务运动要对内平定农民起义,对外抵制外来侵略,这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D项正确;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了民族工业,属于洋务运动的意义,排除A项;抵抗外来侵略和镇压农民起义是洋务运动是直接目的,排除BC项。故选D项。
2.标语、口号带有特定时代的历史印记。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洋务运动时代的是( )
A.“自强”、“求富”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民主”、“科学”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A项正确;“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排除B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排除C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排除D项。故选A项。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洋务运动在“自强”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军事工业。下列属于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福州船政局 D.湖北织布局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期间的军事工业有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C项正确;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均为民用企业,排除ABD项;故选C项。
4.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民用企业。这些企业的开办( )
A.成功抵制了列强的侵略 B.培养了近代军事人才
C.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民用企业”结合所学可知,这些企业的开办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C项正确;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但并没有成功抵制列强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清朝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排除A项;兴办民用企业的目的不是培养近代军事人才,排除B项;洋务运动没有让中国富强起来,排除D项。故选C项。
5.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B.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C.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D.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可知洋务运动最后以失败告终,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D项正确;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排除AB项;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
6.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图是小华同学绘制的示意图,该图的主题可能是( )
A.内忧外患 B.边疆危机 C.救亡图存 D.反抗侵略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示意图描述了日本侵略台湾,英国入侵西藏,阿古柏占领新疆,反映了清朝边疆危机,B项正确;示意图没有体现内忧,排除A项;示意图没有反映救亡图存,排除C项;示意图没有反映反抗侵略,排除D项。故选B项。
7.下列诗句与19 世纪 70年代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左宗棠有关的是( )
A.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B.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国之昌盛须流血,流血请从嗣同始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与左宗棠有关。1865年,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在新疆人民的支持下,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打败了侵占新疆的阿古柏政权,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B项正确;“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与郑成功有关,是指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统一,排除A项;“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与红军长征有关,排除C项; “国之昌盛须流血,流血请从嗣同始”与谭嗣 同有关,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杀留下绝命诗,排除D项。故选B项。
8.1885年初,法国攻占中越边境重镇南关,老将( )临危受命,于3月取得镇南关大捷。
A.刘永福 B.刘铭传 C.冯子材 D.左宗棠
【答案】C
【详解】镇南关大捷是1885年3月,在中法战争中,清军在冯子材的带领下在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大败法国侵略者取得重大胜利的著名战役,C项正确;刘永福是黑旗军首领,参与抗法援越,但没有领导镇南关大捷,排除A项;刘铭传曾任台湾巡抚,但与镇南关大捷无关,排除B项;左宗棠的主要功绩是收复新疆,排除D项。故选C项。
【能力提升】
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中国人认真地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作出反应,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体现这种“社会思潮”的主张是( )
A.“中体西用” B.变法图强 C.“实业救国” D.“三民主义”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提出 “中体西用” 思想,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本,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掀起洋务运动,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的社会思潮,A项正确;“变法图强” 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主张,希望通过变法维新,实现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时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之后,排除B项;“实业救国” 思潮主要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主张通过发展实业来救国,时间晚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三民主义” 是孙中山在 1905 年提出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指导辛亥革命等,时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2.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民用企业大都采用官督商办的方式,即官府督理商人经营,少数采用官商合办和官办的方式。属于这一性质的企业是( )
A.大生纱厂 B.汉阳铁厂 C.福州船政局 D.江南制造局
【答案】B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期间,民用企业大都采用官督商办的方式。汉阳铁厂是张之洞创办的民用工业,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B项正确;大生纱厂是民族资本家张謇创办的企业,不属于洋务企业,排除A项;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创办)和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创办)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采用官办方式,不属于民用企业,排除C、D项;故选B项。
3.1871年,曾国藩、李鸿章上奏《选派幼童赴美肄业办理章程折》,其中写道:“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这体现代化进程中要( )
A.学习西方制度 B.加强技术引进 C.重视发展实业 D.注重人才培养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和所学知识可知,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从奏折中可以看出,曾国藩和李鸿章上奏选派幼童赴美,学习西方的军政、船政等内容。这体现了注重人才的培养,D项正确,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洋务运动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加强技术引进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洋务运动重视发展实业,排除C项。故选D项。
4.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将涉外交涉称为“夷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在条约中明确规定不得使用“夷务”一词,代之以“洋务”。到19世纪60年代,洋务包含西方科技等内容,思想界兴起洋务思潮,清政府内部出现洋务派。这说明( )
A.清政府采用西方思想治理国家 B.中国对西方的了解不断深入
C.汉族官员在政府中起主导作用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国家
【答案】B
【详解】据材料“清政府将涉外交涉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洋务包含西方科技等内容,思想界兴起洋务思潮,清政府内部出现洋务派”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将涉外交涉称为“夷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在条约中明确规定不得使用“夷务”一词,代之以“洋务”,到19世纪60年代,洋务包含西方科技等内容,思想界兴起洋务思潮,清政府内部出现洋务派,从“夷务”到“洋务”的转变,以及洋务包含西方科技等内容,都表明中国对西方的认识和了解在不断深入。特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更加重视和接纳西方的技术和知识,B项正确;题目中提到洋务包含西方科技等内容,但并未提及清政府采用西方思想来治理国家,洋务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器物,而非思想,排除A项;题目中并未提及汉族官员在政府中的地位或作用,排除C项;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特别是《南京条约》的签订,而题目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情况,且主要关注的是对西方的认识和了解,排除D项。故选B项。
5.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主张积极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知识、技术,在军事和民用工业领域及文化教育、思想变革等方面掀起了近代化浪潮,但由于受当时清政府封建统治和西方列强侵略等内外忧患的影响、洋务运动在自我保护、自治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约束限制。该学者( )
A.认为洋务运动实现了工业化 B.客观地评价了洋务运动
C.分析了洋务运动发生的必然 D.强调洋务派主张的弊端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材料“洋务运动主张积极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知识、技术,在军事和民用工业领域及文化教育、思想变革等方面掀起了近代化浪潮”反映了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期间,中国的军事和民用工业逐渐发展起来,文化教育及思想变革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材料“由于受当时清政府封建统治和西方列强侵略等内外忧患的影响、洋务运动在自我保护、自治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约束限制”反映了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由此可知,题干材料对洋务运动进行了客观的评价,B项正确;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开启了中国工业化序幕,而不是实现了工业化,排除A项;题干材料客观地评价了洋务运动,并没有分析洋务运动发生的必然性,洋务运动发生的必然性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排除C项;材料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并没有强调洋务派主张的弊端,排除D项。故选B项。
6.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经营三年,在华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白银1300万两;开平煤矿出产的煤逐渐取代了洋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答案】C
【详解】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 ,且让在华外国轮船公司损失白银;开平煤矿产出的煤取代洋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这些都表明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C项正确;洋务运动旨在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实现富国强兵。但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在军事自强方面的失败,且整体上也未真正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排除A项;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抵制,并非突出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排除B项;洋务运动是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并没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C项。
7.史明辨同学在历史课上记录笔记如下,他学习的主题是( )
主题: 1.美国、日本侵略台湾 2.左宗棠收复新疆 3.中法战争 4.英国、俄国侵略西藏
A.西北危机 B.瓜分狂潮 C.东南危机 D.边疆危机
【答案】D
【详解】据题干“美国、日本侵略台湾;左宗棠收复新疆;中法战争;英国、俄国侵略西藏”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地区(台湾、新疆、西藏等)面临的列强侵略及中国的应对,反映的是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D项正确;“西北危机”仅涵盖左宗棠收复新疆等西北相关内容,不全面,排除A项;“瓜分狂潮”主要是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瓜分,与题干时间及内容不符,排除B项;“东南危机”只涉及台湾等东南部分内容,不全面,排除C项。故选D项。
8.下面材料信息表明清政府成功收复新疆的原因是( )
1875年,左宗棠受命督办西北军务;他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德式和美式枪炮,还命兰州制造局为西征军仿制和改造了一批先进武器;前敌总指挥刘锦棠执行先阿后俄、缓进急战、剿抚兼施的收复策略,仅一年半就消灭了阿古柏政权。
A.洋务运动获得蓬勃发展 B.军队装备更新与战术得当
C.新疆自古属于中国领土 D.左宗棠得到民众大力支持
【答案】B
【详解】材料“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德式和美式枪炮,还命兰州制造局为西征军仿制和改造了一批先进武器” 体现了军队装备更新;“前敌总指挥刘锦棠执行先阿后俄、缓进急战、剿抚兼施的收复策略” 体现了战术得当,这些因素是清政府成功收复新疆的重要原因,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洋务运动整体蓬勃发展的状况,且收复新疆成功并非主要归因于洋务运动整体发展,排除A项;新疆自古属于中国领土是客观事实,但并非材料所体现的此次收复新疆成功的原因,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任何关于左宗棠得到民众大力支持的相关表述,排除D项。故选B项。
9.马尾军港遭袭,上海《申报》评论说“今日之时势,倘令中国百姓人出一法郎以为兵饷而竭力以攻法人,则未有不蹦跃乐输者。”据此可知,当时( )
A.左宗棠抬棺收复故土 B.舆论界声援抗法斗争
C.清政府坚决抵抗法军 D.群众反侵略意识高涨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今日之时势,倘令中国百姓人出一法郎以为兵饷而竭力以攻法人,则未有不蹦跃乐输者”可知,评论提到百姓愿意主动出资支持抗法斗争,反映了舆论对抗法行动的支持态度。强调“攻法人”的迫切性,说明舆论界对法国侵略行为的强烈反应。舆论界声援抗法斗争,直接契合《申报》的评论立场,B项正确; 左宗棠抬棺收复故土与题干无关,左宗棠收复新疆时间是1876年4月至1878年1月,而马尾海战发生于1884年,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清政府态度,实际清政府在中法战争中摇摆不定,排除C项;评论仅体现舆论呼吁,无法直接推及“群众反侵略意识高涨”,排除D项。故选B项。
10.中法战争后,清廷下谕:“上年法人寻衅,叠次开仗,陆路各军屡获大胜,尚能张我军威。如果水师得力,互相援应,何至处处牵制。”随后就海军建设中“船厂应如何增设,炮台应如何安设,枪械应如何精造,要求督抚大吏各抒己见。”材料说明清政府( )
A.强化地方管理 B.近代海防意识提高
C.盲目高傲自大 D.成为“洋人的朝廷”
【答案】B
【详解】据题干“船厂应如何增设,炮台应如何安设,枪械应如何精造,要求督抚大吏各抒己见”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提及清政府在中法战争后认识到海军的重要性,并就海军建设进行讨论,这反映了清政府对于近代海防的重视和认识的提高,B项正确;题干反映了清政府对于近代海防的重视和认识的提高,和地方管理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清政府盲目自大的态度,而是在总结战争经验教训,寻求海军建设的发展,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排除D项。故选B项。
11.“全省(台湾)出现了第一条铁路、第一台电话、第一枚邮票、第一盏电灯、第一所新式学校,出现了自己经营并敢于与外人竞争的轮船,出现了有数以千计现代工人的矿区,也出现了最初的民族资本。许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成效蔚然可观,使边疆海岛新建的行省后来者居上,成为全国洋务运动中的先进省份。”上述材料表明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 )
A.加强了我国东南海防 B.增加了清朝财政收入
C.强化了清朝边疆治理 D.推动了台湾经济发展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全省(台湾)出现了第一条铁路、第一台电话、第一枚邮票、第一盏电灯、第一所新式学校,出现了自己经营并敢于与外人竞争的轮船,出现了有数以千计现代工人的矿区,也出现了最初的民族资本”可知,材料列举了台湾建省后出现的铁路、电话、电灯、新式学校、轮船、矿区等现代化成果,并指出这些新式事业使台湾成为洋务运动中的先进省份。这些内容直接体现了台湾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快速发展,因此,清政府在台湾建省的主要成效是推动台湾经济发展,D项正确;清政府加强了我国东南海防措施体现在建立了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等,题干更侧重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排除A项;题干并没有提到财政收入的具体增长,排除B项;题干措施中更侧重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强化了清朝边疆治理这一说法不准确,排除C项;故选D项。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铭传(1836-1896),安徽合肥人,洋务派代表人物,台湾省第一任巡抚。下表是刘铭传在台湾任职期间(1884-1891)的主要活动。
时间(年) 主要活动
1884 以福建巡抚衔督防台湾,指挥清军守沪尾,卫台北,与法军激战。
1885 中法停战后几年内,设总营务处,统辖全台防务;整顿军制,练兵,军队全部改用洋枪;建筑新式炮台,配备强劲大炮;派水师驻扎澎湖,添购兵船。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任命刘铭传为第一任台湾巡抚。
1886 设立抚垦总局,发展农业生产。设商务局,成立轮船公司,与外国商轮展开竞争。设立官办硫磺厂,用新法熬制;设立樟脑总局、硫磺总局,与外国争利。 设电报总局,架设水陆电线。
1887 兴办西学堂,培养通晓近代科学、善于对外交涉的人才。提出新的行政区划方案,全台共设三府、一州、十一县、四厅。设立煤务局,建立基隆煤矿等。 设立铁路总局,自行修建铁路,至1891年台北至基隆段铁路竣工通车。 设立官办机器锯木厂,为铁路提供枕木。 装设电灯,开凿新式公共水井,购买蒸汽碾路机,并设置专管市内卫生的机构。 铺设沪尾至福州、安平至澎湖的海底电缆,从此,台湾与大陆电讯畅通。
1888 设立邮政总局,发行邮票,邮路至厦门、福州、广州、上海等地。
1890 设电报学堂,招收学生学习电讯技术。
1891 清廷批准刘铭传辞职。
——整理自《刘铭传传》《刘铭传:晚清淮军著名将领》《刘铭传传略》等
(2)根据你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认识:刘铭传作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推动台湾的近代化进程;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经济发展;经营台湾,维护了内部统一和民族团结,符合人民的利益。
【详解】认识:根据材料“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任命刘铭传为第一任台湾巡抚”“兴办西学堂,培养通晓近代科学、善于对外交涉的人才”结合所学可知,刘铭传对台湾贡献巨大。军事上,中法战争时积极御敌,战后整顿军备,提升台湾军事防御能力,如修建新式炮台、更新武器装备等。经济方面,设立各类机构发展农工商,像抚垦总局、商务局等,还引入新生产方式,创办近代企业,与外商争利。交通通讯上,修建铁路,架设电线电缆,设邮政局,加强台湾与大陆联系。教育上,兴办西学堂和电报学堂培养人才。他的举措推动台湾近代化,促进开发发展,维护统一团结,符合人民利益。故认识:刘铭传作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推动台湾的近代化进程;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经济发展;经营台湾,维护了内部统一和民族团结,符合人民的利益。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
材料二:窃以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1889年)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谈谈洋务派如何看待“求富”与“自强”的关系。列举运动期间创办的民用企业两例。
材料三: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答案】(1)主要目的: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或: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外抵御列强侵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只答“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不扣分)
(2)关系:“求富”是“自强”的基础。
举例: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作用:客观上促进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局限性: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不符合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潮流;仅仅学习西方科技,而不改变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本身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详解】(1)主要目的:根据材料一“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或: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外抵御列强侵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只答“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不扣分)
(2)关系:根据材料二“窃以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认为自强的开始是发展经济,所以“求富”是“自强”的基础。举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民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由清政府主导创办民用企业,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民间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客观上促进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开始的,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不符合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潮流;根据材料三“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仅仅学习西方科技,而不改变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本身等.
【拓展延伸】
1.1842年,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派在推行洋务新政的过程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求富”的目标。这一转变可以说明( )
A.救亡自强的初步提出 B.民族富强的目标逐渐实现
C.国家出路探索的深入 D.学习西方由技术转向制度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主要是强调学习西方的技术来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而洋务派 “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求富” 不仅继承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思想,还进一步付诸实践,通过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方式,试图实现国家的自强和富强。这体现了从单纯的思想主张到具体实践的转变,是对国家出路探索的深入,C项正确;“救亡自强” 的思想并非在洋务派时期才初步提出,早在鸦片战争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就已经开始意识到中国面临的危机,魏源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就蕴含着救亡的思想,排除A项;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并没有使中国实现民族富强的目标,排除B项;洋务派的主张仍然局限于学习西方的技术层面,并没有转向学习西方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2.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 )
A.中国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探索取得较大成效 D.日本侵略不是正义违背民意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和所学可知,19世纪60----90年代以李鸿章为首的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等,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故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C项正确;洋务运动并未完成军队的西式改革,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中国的集权制度,排除B项;材料与日本侵略不是正义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求富’则是因为在‘自强’的旗帜下,洋务派在展开军工创建活动中缺乏资金、原料等,所以为了能够获得这些所需,他们进一步提出了‘求富’以解决自身需求。”上述内容主要阐述了( )
A.洋务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的
B.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的主要原因
C.洋务运动的口号、特点和影响
D.洋务运动的主要经过和基本特点
【答案】B
【详解】据题干“他们进一步提出了‘求富’以解决自身需求。”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运动由于资金短缺,因此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B项正确;洋务运动在内忧外患背景下开展,但是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洋务运动特点是只学习西方技术,不学习西方制度,但是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洋务运动主要经过是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后期创办民用工业,以及创办北洋海军,洋务运动基本特点是只学习西方技术,不学习西方制度,但是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英两国支持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日本军队进攻台湾。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法军进攻台湾。以上史实( )
A.说明了清廷政治统治的腐败无能 B.体现出清廷无能力维护国家主权
C.反映出清廷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 D.致使新疆地区开始引起清廷重视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英两国支持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日本军队进攻台湾。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法军进攻台湾”可得出信息:清朝统治时期,边疆出现了严重的危机,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清朝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没有体现清廷统治的腐败无能,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朝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没有体现清廷无力维护国家主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朝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没有体现新疆地区开始引起清廷重视,排除D项。故选C项。
5.1885年镇南关大捷后,军机处在发寄给两广总督张之洞的电报中说:“现在桂(军)甫复谅(山),法即据澎(湖),冯(子材)、王(德榜)若不乘胜即收,不惟全局败坏,且孤军深入,战事益无把握。”据此可知,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是( )
A.清政府以战促和顾全大局 B.英美为维护利益对华施压
C.清政府奉行妥协退让政策 D.清政府害怕军队寡不敌众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不惟全局败坏,且孤军深入,战事亦无把握”可得出清政府在战争中奉行妥协退让政策,C项正确; 清政府害怕战争奉行妥协退让,并未以战促和顾全大局,排除A项;英美为维护利益对华施压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清政府害怕军队寡不敌众,排除D项。故选C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二单元: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
【基础巩固】
1.曾国藩以为:“(办洋务)可以剿发逆(平定国内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御外来侵略)。”这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
A.发展民族工业 B.抵抗外来侵略 C.镇压农民起义 D.维护清朝统治
2.标语、口号带有特定时代的历史印记。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洋务运动时代的是( )
A.“自强”、“求富”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民主”、“科学”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洋务运动在“自强”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军事工业。下列属于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福州船政局 D.湖北织布局
4.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民用企业。这些企业的开办( )
A.成功抵制了列强的侵略 B.培养了近代军事人才
C.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5.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B.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C.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D.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6.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图是小华同学绘制的示意图,该图的主题可能是( )
A.内忧外患 B.边疆危机 C.救亡图存 D.反抗侵略
7.下列诗句与19 世纪 70年代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左宗棠有关的是( )
A.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B.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国之昌盛须流血,流血请从嗣同始
8.1885年初,法国攻占中越边境重镇南关,老将( )临危受命,于3月取得镇南关大捷。
A.刘永福 B.刘铭传 C.冯子材 D.左宗棠
【能力提升】
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中国人认真地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作出反应,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体现这种“社会思潮”的主张是( )
A.“中体西用” B.变法图强 C.“实业救国” D.“三民主义”
2.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民用企业大都采用官督商办的方式,即官府督理商人经营,少数采用官商合办和官办的方式。属于这一性质的企业是( )
A.大生纱厂 B.汉阳铁厂 C.福州船政局 D.江南制造局
3.1871年,曾国藩、李鸿章上奏《选派幼童赴美肄业办理章程折》,其中写道:“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这体现代化进程中要( )
A.学习西方制度 B.加强技术引进 C.重视发展实业 D.注重人才培养
4.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将涉外交涉称为“夷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在条约中明确规定不得使用“夷务”一词,代之以“洋务”。到19世纪60年代,洋务包含西方科技等内容,思想界兴起洋务思潮,清政府内部出现洋务派。这说明( )
A.清政府采用西方思想治理国家 B.中国对西方的了解不断深入
C.汉族官员在政府中起主导作用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国家
5.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主张积极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知识、技术,在军事和民用工业领域及文化教育、思想变革等方面掀起了近代化浪潮,但由于受当时清政府封建统治和西方列强侵略等内外忧患的影响、洋务运动在自我保护、自治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约束限制。该学者( )
A.认为洋务运动实现了工业化 B.客观地评价了洋务运动
C.分析了洋务运动发生的必然 D.强调洋务派主张的弊端
6.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经营三年,在华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白银1300万两;开平煤矿出产的煤逐渐取代了洋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7.史明辨同学在历史课上记录笔记如下,他学习的主题是( )
主题: 1.美国、日本侵略台湾 2.左宗棠收复新疆 3.中法战争 4.英国、俄国侵略西藏
A.西北危机 B.瓜分狂潮 C.东南危机 D.边疆危机
8.下面材料信息表明清政府成功收复新疆的原因是( )
1875年,左宗棠受命督办西北军务;他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德式和美式枪炮,还命兰州制造局为西征军仿制和改造了一批先进武器;前敌总指挥刘锦棠执行先阿后俄、缓进急战、剿抚兼施的收复策略,仅一年半就消灭了阿古柏政权。
A.洋务运动获得蓬勃发展 B.军队装备更新与战术得当
C.新疆自古属于中国领土 D.左宗棠得到民众大力支持
9.马尾军港遭袭,上海《申报》评论说“今日之时势,倘令中国百姓人出一法郎以为兵饷而竭力以攻法人,则未有不蹦跃乐输者。”据此可知,当时( )
A.左宗棠抬棺收复故土 B.舆论界声援抗法斗争
C.清政府坚决抵抗法军 D.群众反侵略意识高涨
10.中法战争后,清廷下谕:“上年法人寻衅,叠次开仗,陆路各军屡获大胜,尚能张我军威。如果水师得力,互相援应,何至处处牵制。”随后就海军建设中“船厂应如何增设,炮台应如何安设,枪械应如何精造,要求督抚大吏各抒己见。”材料说明清政府( )
A.强化地方管理 B.近代海防意识提高
C.盲目高傲自大 D.成为“洋人的朝廷”
11.“全省(台湾)出现了第一条铁路、第一台电话、第一枚邮票、第一盏电灯、第一所新式学校,出现了自己经营并敢于与外人竞争的轮船,出现了有数以千计现代工人的矿区,也出现了最初的民族资本。许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成效蔚然可观,使边疆海岛新建的行省后来者居上,成为全国洋务运动中的先进省份。”上述材料表明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 )
A.加强了我国东南海防 B.增加了清朝财政收入
C.强化了清朝边疆治理 D.推动了台湾经济发展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铭传(1836-1896),安徽合肥人,洋务派代表人物,台湾省第一任巡抚。下表是刘铭传在台湾任职期间(1884-1891)的主要活动。
时间(年) 主要活动
1884 以福建巡抚衔督防台湾,指挥清军守沪尾,卫台北,与法军激战。
1885 中法停战后几年内,设总营务处,统辖全台防务;整顿军制,练兵,军队全部改用洋枪;建筑新式炮台,配备强劲大炮;派水师驻扎澎湖,添购兵船。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任命刘铭传为第一任台湾巡抚。
1886 设立抚垦总局,发展农业生产。设商务局,成立轮船公司,与外国商轮展开竞争。设立官办硫磺厂,用新法熬制;设立樟脑总局、硫磺总局,与外国争利。 设电报总局,架设水陆电线。
1887 兴办西学堂,培养通晓近代科学、善于对外交涉的人才。提出新的行政区划方案,全台共设三府、一州、十一县、四厅。设立煤务局,建立基隆煤矿等。 设立铁路总局,自行修建铁路,至1891年台北至基隆段铁路竣工通车。 设立官办机器锯木厂,为铁路提供枕木。 装设电灯,开凿新式公共水井,购买蒸汽碾路机,并设置专管市内卫生的机构。 铺设沪尾至福州、安平至澎湖的海底电缆,从此,台湾与大陆电讯畅通。
1888 设立邮政总局,发行邮票,邮路至厦门、福州、广州、上海等地。
1890 设电报学堂,招收学生学习电讯技术。
1891 清廷批准刘铭传辞职。
——整理自《刘铭传传》《刘铭传:晚清淮军著名将领》《刘铭传传略》等
(2)根据你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谈谈你的认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
材料二:窃以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1889年)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谈谈洋务派如何看待“求富”与“自强”的关系。列举运动期间创办的民用企业两例。
材料三: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拓展延伸】
1.1842年,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派在推行洋务新政的过程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求富”的目标。这一转变可以说明( )
A.救亡自强的初步提出 B.民族富强的目标逐渐实现
C.国家出路探索的深入 D.学习西方由技术转向制度
2.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 )
A.中国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探索取得较大成效 D.日本侵略不是正义违背民意
3.“‘求富’则是因为在‘自强’的旗帜下,洋务派在展开军工创建活动中缺乏资金、原料等,所以为了能够获得这些所需,他们进一步提出了‘求富’以解决自身需求。”上述内容主要阐述了( )
A.洋务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的
B.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的主要原因
C.洋务运动的口号、特点和影响
D.洋务运动的主要经过和基本特点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英两国支持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日本军队进攻台湾。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法军进攻台湾。以上史实( )
A.说明了清廷政治统治的腐败无能 B.体现出清廷无能力维护国家主权
C.反映出清廷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 D.致使新疆地区开始引起清廷重视
5.1885年镇南关大捷后,军机处在发寄给两广总督张之洞的电报中说:“现在桂(军)甫复谅(山),法即据澎(湖),冯(子材)、王(德榜)若不乘胜即收,不惟全局败坏,且孤军深入,战事益无把握。”据此可知,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是( )
A.清政府以战促和顾全大局 B.英美为维护利益对华施压
C.清政府奉行妥协退让政策 D.清政府害怕军队寡不敌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