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 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课标要求
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
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举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理解地球运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形成尊重、敬畏、顺应自然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球公转规律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每天伴着日出而升起,随着日落而降下。下面是2024年四个日期天安门广场国旗的升旗时间。 日期1月1日5月1日7月1日10月1日升旗时间7:365:154:506:11
一年之中,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为何不同? 任务一: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课件演示地球公转视频,观察地球在公转中有什么现象: 讲述:地球在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和自转相同;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时间正好是一年,也就是说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回顾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课件演示地球公转视频,观察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人们通过观测发现,地轴在宇宙空间中的指向是保持不变的。 任务二: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及影响 分解任务1:太阳垂直照射位置的移动 演示:将蜡烛放置在桌面的中间,选定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桌面用红笔画出四个大箭头当作太阳直射点,手持地球仪绕蜡烛(太阳光)慢慢转动。 分组观察: (1)假设地球地轴不倾斜地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哪里。 (2)假设地球倾斜着自转的同时,没有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有没有变化。 (3)假设地球倾斜着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结合教材P24“地球公转示意”图看,太阳直射点位置有什么变化。 教材P24“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可以读出公转的方向、特征和二分二至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讲述:二分二至是我国24节气中的4个节气: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根据教材插图,结合课件图片演示,观察二分二至时太阳照射情况,总结: 节气日期太阳直射 点的位置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正午太阳高度春分3月21日赤道昼夜平分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小夏至6月21日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秋分9月23日赤道昼夜平分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小冬至12月12日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回顾情境导入中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解释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变化的原因。 分解任务2: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讲述:夏季正午太阳高度高,白昼时间长;冬季正午太阳高度低,白昼时间短。这种正午太阳高低和白昼长短的变化,决定了该地得到太阳光热多少的变化,进而反映出四季的变化。 →→→ 讨论:举例说明四季变换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阅读课件材料“二十四节气”,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划分,通过谚语感受二十四节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承转:刚才我们知道了在同一个地方,季节不同,太阳光照不同。那在同一时间,不同纬度的地方,太阳照射的情况相同吗? 读教材P25“地球上的五带”图,观察同一时间,不同纬度地带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是否相同。提问:地球上划分为哪几个带?五带的界线分别是什么? 讲述:人们根据太阳能量在地表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热量带。 课件展示几幅图片说明热带、温带、寒带的特征。 读图提问: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二十四节气”最相关的地理原理是( )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不停地自转 C.地球绕太阳公转 D.地轴是倾斜的 2.某同学想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他需要( ) ①“太阳光线”对准地球仪的球心 ②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③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移动 ④水平移动地球仪绕光源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