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训练:第1单元 3《老人与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训练:第1单元 3《老人与海》(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2 10:5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老人与海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海鳐(yáo)      脊髓(suǐ)
祷告(dǎo)
啐口唾沫(cù)
B.踪迹(zōnɡ)
倾斜(qīnɡ)
脊背(jǐ)
皮开肉绽(dìnɡ)
C.榫头(sǔn)
鱼鳍(qí)
逃窜(cuàn)
面包屑(xuē)
D.桅杆(wéi)
嗜杀(shì)
残骸(hái)
攮到了(nǎnɡ)
解析:选D。A项中“啐”读“cuì”;B项中“绽”读“zhàn”;C项中“屑”读“xi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强健  晃荡  船浆  年轻力壮
B.坚韧
蹂躏
顺当
白浪涛天
C.报酬
舵柄
橡皮
成群结对
D.磷光
辩护
提防
赤手空拳
解析:选D。A.浆—桨;B.涛—滔;C.对—队。
3.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
A.老头儿想:我也有这样一颗心,我的手和脚也跟海龟一样啊!
B.“星鲨”原文为Calano(加拉诺)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思是“杂色斑驳的”,是一种鲨鱼的俗称。星鲨是一种小鲨鱼。这里将“Calano”译作“星鲨”,以表示老人对犁头鲨的轻蔑。
C.在欧洲访问期间海明威发表了一部歌颂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旧译《战地钟声》,1940)。
D.“别想啦,老家伙。”他又放开嗓子说。“还是把船朝这条航线开去,有了事就担当下来。”
解析:选D。“某某说”在前,“说”后用冒号;“某某说”在中间,“说”后用逗号;“某某说”在后,“说”后用句号。
4.(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D.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解析:选B。本题考查辨析病句。A.偷换主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依旧热情不减”的主语应为“北京市民”。
C.一面对两面,把“能”改为“能否”。D.语序不当,将“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移至“听他”前,“听他”改为“听父亲”。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一天的等待
[美]厄纳斯特·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
“你怎么啦,宝贝?”
“我头痛。”
“你最好回到床上去。”
“不,我很好。”
“你先上床,我穿好衣服后就来看你。”
可是当我来到楼下,他已穿好衣服,坐在火炉旁,显出一副重病在身的九岁男孩的凄惨模样。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知道他发烧了。
“你上楼去睡吧,”我说,“你病了。”
“我没病。”他说。
医生来后,量了孩子的体温。
“多少度?”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用不同颜色胶囊包装的三种药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嘱咐如何服用。他解释说,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这是轻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就没有危险。
我回到房里,记下了孩子的体温,并对各种胶囊的服用时间作了记录。
“想让我读点书给你听吗?”
“好的,如果你想读的话。”孩子说。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
我朗读霍华德·派尔的《海盗的故事》,但我看得出他并没在听我朗读的内容。
“你感觉怎么样,宝贝?”我问他。
“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他说。
我坐在床脚边自个儿看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服一粒胶囊。按理,他本该睡着了,然而,当我抬头看时,他却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
“你为什么不试着睡觉呢?到吃药时,我会叫醒你的。”
“我宁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你不必待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
“不嫌麻烦。”
“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待在这里。”
我想,或许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钟,照规定给他服药后,我便出去了一会儿。
回到屋里,他们说孩子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我的病。”
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开时那样躺着。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
我量了他的体温。
“多少?”
“大约一百。”我说。实际上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原先是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用不着担心。”
“我不担心,”他说,“但是我不能不想。”
“不要想,”我说,“放心好了。”
“我很放心。”他说着,眼睛直盯着前方。显然,他有什么心事,但在尽力控制着自己。
“将这个用水服下。”
“你看这有用吗?”
“当然有用。”
我坐下来,打开了《海盗的故事》,开始读给他听,但我看得出来他不在听,于是我停了下来。
“你看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什么?”
“我大概还有多少时间就要死了?”
“你不会死。你怎么啦?”
“啊,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不会因为得了一百零二度的高烧而死去的。你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告诉我说,烧发到四十四度就不能活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自上午九点起,整整一天他都在等死。
“你这可怜的宝贝,”我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哦,可怜的宝贝,这就像英里和公里。你不会死的。那种温度计不一样。在那种温度上,三十七度是正常的。在这种温度上,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你肯定?”
“绝对没错,”我说,“这跟英里和公里的区别一样。你知道,就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折合成多少公里一样。”
“噢。”他说。
他那凝视着床脚的目光松弛了。他的紧张状态也终于缓解了。第二天,越发轻松了。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辄哭起来。
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两项是(  )
A.孩子得知自己的体温后,就觉得自己要死了,因为他认为体温超过四十四度,人就活不了了。
B.父亲早已知道孩子把自己的病情想得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严重了,所以他用各种方式想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最后,当他把体温的不同计算方式告诉孩子后,孩子才平静下来。
C.文中两次出现“孩子没在听父亲读《海盗的故事》”这个情节,表现了孩子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内心的恐惧和痛苦。
D.小说塑造了一对相互关爱的父子形象。作者对父亲和儿子都未加评论,连他们的家庭背景、衣着外貌都无具体描述。
E.小说的情节主要以旁白的形式围绕误解而展开,叙述平淡无奇,没有抒情渲染,以简洁洗练的文笔还事件以本来面目。
解析:选BE。B项中“父亲早已知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孩子把自己的病情想得太严重了”有误,父亲一开始并不清楚。E项中应是以“父子二人的对话巧妙地围绕误解而展开”。
6.文中三处写到孩子看着床脚,表现了孩子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小说人物的心理活动,找出这三处描写前后的情境,然后作具体分析即可。
答案:第一次:孩子睡不着,对死亡心怀恐惧;第二次:孩子面对死亡已经绝望;第三次:孩子听到父亲的解释后,如释重负,紧张情绪得到缓解。
7.文中的孩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小说中的孩子坚强、懂事,当然也具有孩子自身的基本特点,作答时,先指出性格特点,再结合情节展开分析。
答案:①坚强、镇静、有勇气。在一天的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里,他默默承受病痛,没有哭泣,独自面对死亡。②懂事、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怕传染给家人,不许其他人进入自己的房间。③也有孩子气的一面。当他得知自己不会死后就变得很轻松、很脆弱,甚至为一点小事而哭泣。
8.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人认为是作者借助
( http: / / www.21cnjy.com )孩子的形象对“硬汉精神”进行了诠释,有人则认为是为了表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你更认同哪一种?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阐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篇小说的主题具有多重性,对题干中的两种看法既可赞同,也可反对,要结合文本和小说的主题进行解读。
答案:(示例1)我认为是借助孩子的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对“硬汉精神”进行了诠释。孩子因误解认为自己即将死去,但他并没有像一般同龄人那样表现出慌乱和苦恼,而是平静、镇定地等待死亡的来临。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自己对“硬汉精神”的推崇。
(示例2)我认为是为了表现人与人之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隔阂。孩子生病时认为自己临近死亡,但他并没有与父亲沟通,而父亲也毫无知觉,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内心正在经历死亡的煎熬。作者通过这篇小说,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缄默与隔阂。
三、语言表达
9.下面一段话的顺序已经打乱,请重新为之正确排序。(只填序号)
①它生得跟旗鱼一样,不同的是它那巨大的两颚,游得快的时候它的两颚是紧闭起来的。
②那些牙齿几乎跟老头儿的手指头一般长,两边都有剃刀似的锋利的口子。
③跟寻常大多数鲨鱼不同,它的牙齿不是角锥形的,它们像爪子一样缩在一起的时候,形状就如同人的手指头。
④它在水面下游,高耸的脊鳍像刀子似的一动也不动地插在水里。
⑤在紧闭的双嘴唇里,它的八排牙齿全部向内倾斜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介绍鲭鲨特点的一段文字,“游得快的时候它的两颚是紧闭起来的”是总说鲭鲨的特点,文段的思路据此展开。
答案:①④⑤③②
10.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请你根据学过的《老人与海》一文中塑造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桑地亚哥这一形象,描述右图中的海明威头像。要求:①所写内容要能体现海明威“硬汉子”的精神、气质;②要有适当的议论或抒情;③运用比喻、反问两种修辞手法;④不少于1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答时,要仔细观察海明威的头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描绘,同时,也要注意题干中的隐性要求。
答案:(示例)白发像雪花一样覆盖在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头上,岁月的痕迹也在他的额头上刻满了年轮,可是,一点不见他颓靡的表情,忧伤的神态。你看,他那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犹如黑暗中的灯塔,可以照亮一切;目光犀利且深邃,仿佛一把青锋宝剑,足以看穿一切;他的鼻梁高高挺起,就是那络腮胡子也是那般刚毅。是啊,海明威一生,经历的事情太多太多,但他从不言败。这不正是这个“硬汉子”的真实写照吗?
11.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榨菜指数”下定义,不超过50字。
榨菜,属于低质易耗品,人们收入的增长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榨菜的消费几乎没有影响,其销量变化主要由流动人口造成。国家发改委官员称,涪陵榨菜畅销全国,观察涪陵榨菜这几年在全国各地区销售份额的变化,可以查知人口流动趋势,这就是“榨菜指数”。2013年至2014年,榨菜在华中地区、中原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销售份额上升,与这几个地区的农民工回流增长相吻合。当然这只是一种非正式的理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所给语段进行切分,找出“榨菜指数”的一般属性,再整理出本质属性要点,按下定义的方法进行组合即可。
答案:榨菜指数是根据涪陵榨菜在全国各地区销售份额变化情况,推断人口流动趋势的一种非正式的理论。
12.(2015·高考天津卷)汉字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许多汉字如山、日、水、火、土、木……都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请参照例句,任选一个字写一段话。要求100字以内。
例:“月”字形如弯弯的月牙,“月”加“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是“明媚”的“明”。“月”在中华文化中总是与清纯、静谧、乡情相联系,“朗月清风”让人神清气爽,“月是故乡明”则勾起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及语言表达准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鲜明、生动的能力。首先要对供选择的汉字的文化意蕴有深入的了解;其次要分析所给例句,明确其写作思路,以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对汉字、诗句、修辞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最后运用联想和想象,将相关词语连缀成一段文字。
答案:(示例)“山”在甲骨文中像矗立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平线上的群峰的线描,“山”在“宗”的上面就构成“崇高”的“崇”。“山”在中华文化中是高大、稳健、仁爱的象征,固有“仁者乐山”之说,“山不厌高”则表现了一种虚怀若谷的胸襟和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