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训练:第2单元 7《李商隐诗两首》(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训练:第2单元 7《李商隐诗两首》(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2 11:0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李商隐诗两首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宵柝(tuò)      惘然(wǎng)
省亲(shěng)
夜雪初霁(jì)
B.谙熟(ān)
锦瑟(sè)
琵琶(pɑ)
力能扛鼎(káng)
C.怆然(chuàng)
马嵬(wéi)
晌午(shǎng)
拾级而上(shè)
D.堆砌(qì)
管弦(xián)
蹊跷(qiào)
蓦然回首(mò)
解析:选C。A.“省”读“xǐng”;B.“扛”读“gāng”;D.“跷”读“qiɑo”。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只是当时已惘然
惘然:迷惘,茫然
B.一弦一柱思华年
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C.海外徒闻更九州
徒:空
D.如何四纪为天子
四纪:四十年
解析:选D。四纪:四十八年,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锦瑟无端五十弦
B.望帝春心托杜鹃
C.沧海月明珠有泪
D.当时七夕笑牵牛
解析:选B。春心:古义指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今义指思慕异性的心情。
4.下面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对偶)
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对偶、借代)
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对偶)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拟人)
解析:选B。运用了对偶和借喻的修辞手法。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赠  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5.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句把盛开的飞扬的柳花比作满天飞舞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雪花,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春柳的繁盛,把春柳的繁华写到了极致。然而繁华已极,就意味着离凋谢不远了,表现了作者的爱惜之情。
答案:柳花怒放,像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这两句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也把作者的爱惜之情写到极致。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诗写春柳,通过对春柳“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婀娜”的轻盈体态、柳花飞似“雪”的繁华景象的描写,突出了作者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侧面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答案: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7.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端居》是诗人滞留异
( http: / / www.21cnjy.com )乡,思念妻子之作。“端居”,即闲居之意。首句所写是诗人在盼远方来信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叹息,怅然若失。次句写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敌”字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
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收到这种表达效果。
8.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移情入景,使客观景物人性化,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
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次韵乐文卿北园
陈与义
故园归计堕虚空,啼鸟惊心处处同。
四壁一身长客梦,百忧双鬓更春风。
梅花不是人间白,日色争如酒面红。
且复高吟置余事,此生能费几诗筒。
9.诗中三、四两句刻画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四壁一身”是说身无长物,“长客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说长期漂泊,“百忧”是说内心思乡的痛苦,“双鬓”是说年华逝去。答题要全面准确地解读诗句,概括诗人的形象特征。
答案:描写了一个家徒四壁,虽思念家园但漂泊在外,同时内心痛苦又感叹岁月流逝的诗人形象。
10.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诗句的情感,要结合全诗的内容整体把握,诗人内心是痛苦的,最后两句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慰而已。
答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无可奈何只能故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旷达的心情。有家而归不了,年华又老去,环境也已发生了改变,诗人内心痛苦,却又无可奈何,只好放下心中种种的梦想,在诗歌中寄托自己的情怀。
三、语言表达
11.仿照画线的句子,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以“读李商隐”为内容仿写三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读李商隐,我懂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读李商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李商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李商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画线部分的句式为“读李商隐,我懂得……”,解答时,先要引用一句诗,然后写出感悟。
答案:(示例)我懂得“春蚕到死丝方尽,
( http: / / www.21cnjy.com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我懂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种心灵的契合 我懂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是一种智慧的借鉴
12.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李商隐的诗,一向以难于理解而著称,梁启
( http: / / www.21cnjy.com )超曾经说过:“李商隐的诗,我也读不懂,但每次读到《锦瑟》《重过圣女祠》等诗,就会自然产生一种美感,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难以释手。”《锦瑟》历来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爱情诗,也有人说是李商隐年老回忆旧时叹咏身世的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语段上看,引用梁启超的话,主要还是为了解读开头第一句话的观点。
答案:李商隐的诗以难于理解著称。
13.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揭示其寓意,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30个字。
爸爸要我从曾祖父的高考试题做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先对漫画及其说明文字进行仔细观察,再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判断出这种做法的实质,然后再进行正确的表述。
答案:脱离现实去发挥主观能动性会适得其反,想问题、办事儿应从实际出发。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重要论断。那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首先,阴阳是互相对立的,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自然界的天地、四季、山水、风火等,都有阴阳之别。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再次,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赢与输、泰与否、损与益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上所述可见,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解析:第①处由后文的“首先”和“其次”来看,应是就阴阳二者的关系提问;第②处是对前文的总结。
答案:①阴阳二者是什么关系呢 ②但也是互相依存(统一或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