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甘肃省酒泉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甘肃省酒泉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1 09:5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甘肃省酒泉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学校策划开展“中华人物画廊”展览活动,以下是小组同学负责撰写的展览解说词。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亲爱的同学们,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是由不同时代的人薪火相传的。群星闪耀的中华人物画廊里,从古至今,不少英雄豪杰和平凡人物曾留下自己的足迹。
在“近现代中华人物”展区中,你将会看到:邓稼先为祖国的“两弹”事业鞠躬尽瘁,至死不解;志愿军战士马玉祥为救朝鲜孩子,面对大火奋不顾身;扶贫干部黄文秀风雨兼程扶贫路上显真情;更有航天英雄、深潜英雄在太空和深潜事业中默默付出,契而不舍………“古代中华人物”展区将会带你回到历史现场,领略古人的风采:潜心向学的吕蒙士别三日,当另眼相待;替父从军的木兰心无所求,唯愿还乡……
“平凡小人物”展区主要收集和展览平凡人物的事迹,他们身上的人性光辉也成了中华民族精神最好的注脚:淳朴、善良的长妈妈为鲁迅买来粗拙(zhuó)的《山海经》,让童年鲁迅满心感激与震悚(sù);妞儿爽快率直、质朴善良,为八路军战士做袜子,这种乐于助人、品行美好的人在中国历史上更是微不足道。
(1)改正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
字音修改 粗拙(zhuó)     震悚(sù)    
字形修改 至死不解     契而不舍    
(2)文段中四个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鞠躬尽瘁
B.奋不顾生
C.风雨兼程
D.微不足道
(3)下面几句话是从同学们的活动心得中摘录的,其中有两句有语病,请找出来并给出修改意见。
①策划组织展览的过程中,我们既收获了中华人物的相关知识,而且学会了如何合理分工。
②通过参观“中华人物画廊”的展览,让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原来历史上有这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物。
③前辈们的可贵精神指引我们一路向前,他们的爱国精神、奋斗精神等在当今依然有着现实意义。
④新一代的青年一定会接过传承中华文明的火炬,也许我们是平凡的,但绝不是平庸的。
①第     有语病,修改意见:    。
②第     有语病,修改意见:    。
(4)下面关于语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无所求”中“求”的意思是“要求”,“唯愿还乡”中“愿”指“愿望,意愿”。
B.第一段中的三个加点字,“不”是副词,“在”是介词,“和”是连词。
C.“民族精神”是动宾短语短语,“善良的长妈妈”是主谓短语。
D.“他们身上的人性光辉也成了中华民族精神最好的注脚”一句中,“人性光辉”是主语,“成了”是谓语,“注脚”是宾语。
2.请在横线处填上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古诗中有英雄。“①    ,②    ”表现了木兰身跨战马,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飒爽英姿;“③    ,④    ”展现了杜甫欲登泰山绝顶时心怀天下、不怕困难的豪迈气概;“⑤    ,⑥    ”(《己亥杂诗》)体现了龚自珍虽然脱离官场,至死依然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⑦    ,⑧    ”(《泊秦淮》)是杜牧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的忧虑和愤慨;“⑨    ,⑩    ”(《贾生》)是李商隐对统治者不顾国计民生的强烈批判。让我们踏着英雄的足迹,做新时代的杰出少年。做好自己,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是英雄。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孝老敬亲”的主题班会,有同学摘抄了几副对联,但是下联混在了一起,请你依照上联,为他选出合适的下联    
上联:孝亲似锦心中系
下联:
A.颐养春风拂面来
B.敬老如花脸上开
C.情融孝道沐春辉
(2)“我学业忙、工作忙,赚的钱少,父母身体还健康,等我有时间、有能力了,等父母老了、病了,我再来尽孝也不迟。”针对这种“以后在尽孝”的观点,你怎么看?请引用名言、俗语、警句等,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与理解(36分)
4.现代文阅读。
将军故里乌桕(jiù)红
刘益善
①我第一次到大悟是30年前,为了写开国大将徐海东的一本书,来将军的故里大悟县新城镇体验生活。那是20世纪90年代初,我看到这里的乡村,山是荒芜的,杂草灌木丛生,没有生气。村里的房屋,陈年的旧瓦上耷拉着去冬枯萎的衰草,窗户上替代玻璃的塑料布在风里抖动着寒凉。
②那些天,我在乡亲们家里,听他们说徐海东,看他们穿着露出棉花的破棉袄,旧瓷碗里装着白开水:白开水下还有几撮草木灰,吃的还是咸菜和红薯煮杂粮,我的心一直在紧缩着,老区的人民日子还很苦啊!
③我第二次到大悟是2016年,采访省委扶贫工作队在大悟对口扶贫的事迹。我到的村子是新城镇金岭村,与徐海东的故居紧邻着。我行走参观了当时快要竣工的乌桕广场、小张湾鄂北民居展示区等项目,这些项目旁紧依着正在建设的徐海东故居、徐海东与亲属烈士纪念馆,形成了一个红色文化与美丽乡村的旅游圈。我在金岭村的乌柏广场看到了无数棵乌桕树,山坡上、田畴边、房前屋后和湾头湾尾,那些茁壮朴实静静伫立的乌桕树,它们在信心十足地注视着我们,似乎在说,你们到那时候来吧,我们就会一身红艳地迎接你们。在小张湾,我看到一棵有四百多年树龄的乌桕树,这是金岭村的乌桕树王。乌桕树王主干中部有一凹洞,凹洞的另一面凸起如孕妇之肚,只是乌桕树王肚里孕育的是什么?乌桕树王孕育的是希望,正等待着分娩吗?
④大悟县的县树是乌桕。乌桕树属色叶树种,春秋季叶色红艳夺目,不下丹枫。乌桕树的根、皮、叶能入药。乌桕树的经济价值也很高,其籽油可制高级香皂、蜡纸蜡烛、油漆油墨,还可提炼制作巧克力的原料。乌桕树的适应性很强,在各种土壤里都可生长。大量栽种这种树,意蕴着这里的人能抗贫瘠风雨,品格坚强,有大用。
⑤我第三次到大悟,与第一次到大悟隔了30年与第二次到大悟隔了7年。我在瞻仰完纪念馆和雕像广场后,向纪念馆负责人献上了我30年前写成出版的《窑工虎将——徐海东将军在鄂豫皖》一书,以留下一个后辈的心意与崇敬。
⑥当年扶贫工作队与乡亲们打造的金岭村小张湾,这里已是颜回书院了。跨进门廊,见那一排排房屋古色古香,青砖青瓦,小径通幽。在一处讲堂里,有童声琅琅的读书声。小张湾始建于明朝中晚期,村民九成以上姓颜,多为颜回的后代。打造一个颜回书院,把国学引向乡村,读书从孩子抓起,的确是富国强民的根本。我在小张湾,在小张湾附近的村子,再也看不到破房漏屋了,乡村旅游与多种经济的发展,已经使老区人民脱贫,将军故里是一派乡村振兴的新景象。
⑦我接着到达的是金岭村的乌桕广场,我看到乌桕枝干或盘曲或挺拔,披挂一树红叶,在村头村尾田间地畔山坡上,燃起的是一支支火炬,点起的是一根根蜡烛,举起的是一束束盛开的鲜花,传达的是老区人民赤诚、热情、亮丽的生活和轰轰烈烈的精神。乌桕广场是红色的广场,是热情的广场。我伫立在乌桕广场上,我看到金岭的土地上那一万多棵盛展红叶的乌桕树,变成了大悟山的儿子徐海东当年烧窑时点起的腾腾窑火,带领窑工造反时手中高举的梭镖和大刀上的红缨,赤卫队与敌人拼杀流下的热血,红军军帽上的五星和军服上的红领章,还有徐海东带领着红二十五军长征路上夜行的火把。
⑧将军故里的脱贫致富,将军故里的乌桕红叶。我从这里看到了许多许多。游人们,你们在将军的故里,你们在金岭村的乌桕广场看到了乌桕红叶,你们体会理解了乌桕红叶的深层寓意吗?
⑨将军故里的乌桕树,举起的那一片鲜艳的红色,是老区人民红红火火的日子。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三次走访将军故里大悟,略写第一次见闻,详写第二、三次见闻。
B.“白开水下还有几撮草木灰”运用细节描写,展现了乡亲们生活复古、淳朴的一面。
C.把乌柏树王凹洞背面凸起比作孕妇之肚,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D.为了表达对将军故里的深情与敬意,作者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
(2)30年间,将军故里有了哪些变化,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完成表格。
“我”在将军故里的所见所闻 将军故里生活变化
第一次 新城镇体验生活,乡村一片荒芜,没有生气。 老乡们喝白水,吃咸菜、红薯煮杂粮。 日子很穷、很苦
第二次 ①    国家正在对口扶贫
第三次 ②    百姓的日子③   
(3)第④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本文第八自然段运用第二人称抒情,请你结合阅读感受,简要谈一谈这样写的好处。
(5)文章标题《将军故里乌桕(jiù)红》,有怎样的作用和好处?请你结合全文谈一谈。
5.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蹶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解释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亭亭净植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③每履之,足苦踬焉    
④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3)用“/”给《习惯说》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4)《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文中表达的“志”是:    ,作者在《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
6.古诗阅读赏析。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阅读以上两首诗歌,完成表格中的题目。
《晚春》 《春兴》
赏读 第一、第二句中,诗人通过①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②    的场景。 第一、二句中③    、④    等景物,营造出一种春色凋零阑珊的氛围。
探究 两首诗中“春景”蕴含的感情各不相同,《晚春》表达了诗人⑤    的感情,而《春兴》又抒发了诗人⑥    之情。
7.同学们读完《骆驼祥子》后,对“祥子与小福子结婚是否能改变祥子的命运”这一假设问题展开讨论,下面两位同学的发言你更赞成哪一种说法?请你结合小说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解。(提示:可以从社会原因、个人原因、其他原因等多角度进行分析,避免肤浅、套话。)
甲观点:小福子就像祥子的救命稻草,与她结婚,祥子就会有光明的未来。
乙观点:不管是不是与小福子结婚,祥子最终都会走上“末路”。
8.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的人生旅程图,请你补全内容。
我从保尔的人生旅程中汲取的精神力量:    。(具体写两个及以上)
三、写作(40分)
9.本学期,我们从语文课本上认识了很多人和群体,有“两弹元勋”邓稼先,民主战士闻一多,不畏艰辛翻越老山界完成长征的红军战士,最可爱的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女扮男装保家卫国的花木兰,默默守护小屋传承“雷锋精神”的梨花姐妹,为战士织袜子、支持抗战的妞儿一家,完成太空探索的航天员们,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的“蛟龙号”团队……这些英雄们的家国情怀深深打动着我们。请你推选他们中的一位或者一个团体,并参考示例,写一段推荐词,不少于100字。
示例: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要求:认真阅读示例,仿写,感情饱满,辞藻优美。)
10.什么是幸福?答案并不复杂。以一颗纯真的心看待人与自然,以一颗珍惜的心对待亲友师长,以一颗执着的心追梦想……这些都是幸福。
请以“有一种幸福叫做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卷面整洁,用语规范;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等信息。
第6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