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祖先的摇篮 公开课教学设计+预习单+导学单

文档属性

名称 23祖先的摇篮 公开课教学设计+预习单+导学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0 16:47:49

文档简介

围绕 “想象拓展” 激活思维空间
——《祖先的摇篮》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祖先的摇篮》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儿童诗。作者以儿童的视角,对“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充满了好奇,想象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自由、快乐生活的场景,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诗歌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引起了 “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许多想象,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课文中二、三小节各含两个问句,像“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 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儿吗 ”等,都生动地描绘出了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这些疑问的句式,凸显了儿童的天真好奇和丰富的想象力,能读好这些句子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本篇诗文中许多动词,如“摘、掏、逗、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它们构成的“摘野果、掏鹊蛋”等动宾短语,给学生们的积累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后面的拓展想象做好了铺垫。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而本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就要求学生想象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这是对“读句子,想象画面”训练的开展和提升。
二、学情分析:
关于祖先和原始森林,低段的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脑子里有很多的为什么,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们的思想里充满了童真童趣,而这篇诗歌就是以孩子的语气在追想远古时代祖先们自由快乐的生活,所以非常适合他们学习理解。学生刚开始对“祖先的摇篮”理解有些困难,所以教师应注意引导和提示。同时,本文是一首诗歌,诗歌的语言往往比较凝练,内容较为抽象,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现代的教育手段给予学生直观的教学铺垫,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内容。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字理识字等多种方法学习“祖”等生字。
2.以朗读促感悟,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可能做的有趣事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补白、联想等方式丰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联系生活展开联想,以 “如果我走进祖先的摇篮” 为话题,指导学生进行分层次想象写话,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以朗读促感悟,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可能做的有趣事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补白、联想等方式丰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联系生活展开联想,以 “如果我走进祖先的摇篮” 为话题,指导学生进行分层次想象写话,提高表达能力。
四、教学策略
1.情境驱动,激活想象源头。利用课件呈现原始森林的情境,并配以相应音效,让学生闭眼聆听、睁眼观察,通过视听结合,构建原始森林的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想象潜能。关于森林的趣味故事讲述,引发学生对祖先生活的好奇,自然过渡到对祖先在森林里活动的想象。
2.联系生活,拓展想象维度。经验迁移引导: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引导学生联想到玩耍、观察自然等活动。再迁移到祖先的生活。实物联想启发:展示野果、树叶、小石子等实物,让学生触摸、观察。提问:“祖先看到这些东西,可能会用来做什么?” 比如野果可以吃、树叶可以当小扇子、小石子可以玩游戏等,激发学生基于实物的合理想象。
3.分层训练,提升表达能力。
口头补白训练:针对课文中 “那时候,祖先们也在这里______吗?” 等留白句式,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简单的答案,如 “追蝴蝶”“采野花”。再进一步追问:“他们追蝴蝶时会是什么样子?采野花会送给谁呢?” 让表达更具体生动。
梯度写话练习(因材施教,满足各层次学生需求):基础层:提供句式填空,让学生补充内容。提高层:给出开头,让学生续写故事。拓展层:自主创作 “祖先的森林趣事” 短文,鼓励加入细节描写和心理活动。
五、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课前预习预学单
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设计学生预学单和课堂导学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多感官沉浸式导入:课件呈现原始森林的高清图片,有参天古树、缠绕的藤蔓、清澈的溪流等;播放配套音效,如鸟鸣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水流声等。让学生闭眼聆听、睁眼观察,随后提问:“你们仿佛置身于怎样的地方?这里可能藏着哪些秘密?” 通过视听结合,构建原始森林的立体场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想象潜能。
2.故事悬念引入: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片神奇的森林里,我们的祖先过着有趣的生活,他们每天都能遇到奇妙的事情……” 引发学生对祖先生活的好奇。
3.教师小结:“这原始森林就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在这摇篮里,祖先们可能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索吧!”
板书并齐读课题:23 祖先的摇篮
4.相机引入“祖”字识字教学
(1)过度: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是谁吗?要想认识我们的祖先,我们要先来认识“祖”字。(课件出示)
(2)课件出示:抽生拼读,强调读准平舌音。
(3)引导字理识字:其实,很早很早以前,“祖”字是这样的。大家看,图案的左边部分像什么……它表示祭祀的祭台,再看右边的图案像什么……它表示“神灵或祖先的神牌或墓碑”。慢慢就变成了“祖”的样子。
(4)抽生交流识字方法:你是怎样学习“祖”字的?
预设1:对比拼读法:祖zǔ—— 主zhǔ。
预设2:结构识字:拆分法识字:礻+且=祖 ;换偏旁识字:女+且=姐,纟+且=组。
预设3:部首归类识字:通过熟字”祝、福、神、礼”找到规律。
预设4:组词:祖先、祖国、祖父、祖传。
小结:用多种方法去识字,识字效果就会越来越好。
5.“祖”字书写指导:
过度:认识了“祖”字,我们再来看看“祖”该怎么写?(课件出示)
(1)引导学生:观察“祖”字,总结书写要领:结构——左右结构;比例:左窄右宽左长右短;注意——最后一横穿插到示字旁的点下面。
(2)请大家拿出助学单,在助学单上练习书写“祖”字,教师巡视指导,提醒书写姿势,挑选优秀作业(穿插提示:注意书写姿势:头正、身直、一拳、一尺、一寸)
(3)优秀书写作业展示,老师直接点评。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奠定美好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识字教学旨在扎实学生识字方法渗透,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二)以读促思,走近“祖先的摇篮”
1.播放“祖先的摇篮”朗读视频:初步了解原始森林的美丽,感受儿童诗的韵味美。(课件出示)
过渡:画面美吗?朗读美吗?感觉美吗?那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美美的“祖先的摇篮”。请打开书,翻到102页。
2.认识诗歌,给诗歌标注小节:今天的课文又是一首儿童诗,跟前面学习的《彩色的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样。请数一数这首诗有几节,并标注下来。
抽生明确诗歌节数,老师给予印证。
3.老师很好奇,“祖先的摇篮”到底是什么呢?
走近“祖先的摇篮呢”。听听爷爷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梳理明确:“祖先的摇篮”是原始森林,(粘贴板书卡片)明确比喻的用法:这里是把“原始森林”比作“摇篮”。
4. “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大”“浓绿” “一望无边”“遮”想象原始森林的样子,引导体会”大”和”绿”的特点,(同步板书——粘贴卡片)。
5.指导朗读:祖先的摇篮,一望无边,绿荫如海,遥远而神秘!森林美吗?看到森林你高兴吗?你想迫不及待走进森林吗?
那就请带着高兴和期待的情感再读第一节!(注意:通过表情管理引导朗读)
(三)联系生活,想象“祖先的趣事”
1. 学习第2、3节,遥想祖先的生活
(1)教师引导:这么大、这么美的摇篮,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生活,会做了些什么呢 读一读2、3小节,找一找“祖先们做了些什么”,圈一圈。
(2)抽生交流,教师在课件上确认,(同步板书——张贴事件卡片)
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蛔蛔。
引导熟练朗读板书词语。(我们的祖先在森林里快乐的、辛勤的……)
2.启发思考,展开想象:“课文里告诉我们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了摘野果、掏鹊蛋的事,那在这美丽的原始森林里,祖先们还可能做哪些有趣的事呢?”
补白练习(导学单引导):出示课文中没有具体描述的场景句子,如 “那时候,祖先们在这里_____ _”,让学生补充完整,进一步丰富想象。
提供角度,引导联想:
从食物获取角度:“原始森林里有很多野菜、蘑菇,祖先们会不会去挖野菜、采蘑菇呢?他们采到蘑菇后会怎么做呢?”
从与动物互动角度:“森林里有小兔子、小松鼠,祖先们会不会和它们一起玩耍呢?他们会怎么玩呢?”
从生活技能角度:“祖先们要生活,会不会搭建简单的房子?会不会制作工具呢?”
从生活娱乐角度:“祖先们在获取食物和休息之后,会不会有一些自己的娱乐活动呢?他们会怎么玩呢 ”
提供途径,助力联想:
经验迁移引导: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引导学生联想到如何工作、玩耍、观察自然等活动。再迁移到祖先的生活场景。
实物联想启发:展示野果、树叶、小石子等实物,让学生触摸、观察。提问:“祖先看到这些东西,可能会用来做什么?” 比如野果可以吃、树叶可以当小扇子、小石子可以玩游戏等,激发学生基于实物的合理想象。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围绕上述角度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3.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分享想象的祖先趣事,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学法迁移,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梳理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感受祖先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以此为契机,训练学生模仿和想象的能力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说写结合,“走进祖先的摇篮”
1.情境创设:教师深情地说:“听了大家想象的祖先趣事,老师也真想走进那祖先的摇篮去看看。如果我们真的走进了祖先的摇篮,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呢?”
2.引导创设情境,丰富想象内涵:
可能看到的景象:“走进祖先的摇篮,你可能会看到高大的树木、五颜六色的花朵、可爱的小动物,还有祖先们生活的痕迹,比如简单的石器、搭建的小屋等。”
可能听到的声音:“你可能会听到小鸟的歌唱、小溪的流淌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还有祖先们说话的声音、欢笑的声音。”
可能会做的事情:“你可能会和祖先们一起摘野果、追蝴蝶、听他们讲故事,也可能自己去探索森林里的秘密。”
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的角度,结合前期的图片及视频的观感,展开丰富的想象,为下一环节的自主写话做铺垫。
3.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以 “如果我走进祖先的摇篮……”为话题,自主选择梯度写话练习板块,提醒学生注意把句子写通顺、写具体,运用学过的好词好句。
梯度写话练习(学生自由选择,因材施教,满足各层次学生需求):
基础层(适合中等及以下学生):提供句式填空,如 “祖先在森林里______(做什么),他们______ (怎么样)。” 让学生补充内容。
提高层(适合优良类学生):给出开头 “祖先的森林真有趣,有一天,他们……” 让学生续写故事。
拓展层(适合特优学生):自主创作 “祖先的森林趣事” 短文,鼓励加入细节描写和心理活动。
4.分享交流:挑选各类层次学生朗读自己的写话作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如 “你写的和祖先一起追蝴蝶的场景很生动,要是能把蝴蝶的样子写出来就更好了。”
(设计意图:用分层次的写话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需求,锤炼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去丰富和拓展祖先的幸福生活,引导学生体会到祖先生活快乐自由,从而感情得到升华.发自内心的赞美!)
五、拓展延伸,讴歌“祖先的摇篮”
1.说一说:森林对人类的作用。(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森林的作用信息)
2.抽生直接诵读展示。
3.总结:森林为人类奉献了一切,人类也因为有了森林的帮助而得以繁衍生息。为了自然的未来,也为了整个人类的未来,我们要善待森林,善待自然,与它们和谐相处。
附板书设计:
23 祖先的摇篮
原始森林 大 绿
摘野果 掏鹊蛋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 捉红蜻蜓 采野蔷薇 逮绿帼帼23《祖先的摇篮》预学单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 “祖”、“摘”“掏”等生字,能交流识字方法。 2.以朗读促感悟,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可能做的有趣事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补白、联想等方式丰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联系生活展开联想,以 “如果我走进祖先的摇篮” 为话题,指导学生进行分层次想象写话,提高表达能力。
二、自主识字: 1.能准确熟练地拼读“祖”、“摘”和“掏”字。 2.能交流“祖”字的识字方法。 3.练习熟练书写“祖”字。
三、自主朗读: 1.数一数这首诗歌有几节,并标注出来。 2.能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四、自主探究: 自读诗歌第2、3节,边读边用“ ”画出描写祖先“做什么事情”的词语。
五、自主应用: 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他们还会做些什么?仿照诗歌第2节或第3节说一说,写一写。
六、拓展延伸: 在家长帮助下,借助多种途径了解一下森林对人类的作用。23《祖先的摇篮》导学单
班级: 姓名:
识字方法: 你能说一说“祖”的识字方法吗?
二、书写生字:你能写好“祖”字吗?
三、口头补白训练: 那时候,祖先们也在这里_____ _吗?(如 “追蝴蝶”“采野花”。可想象“追蝴蝶时会是什么样子?采野花会送给谁呢?” 让表达更具体生动。 可以根据角度,展开联想:从食物获取角度;从与动物互动角度;从生活技能角度;从生活娱乐角度。 四、梯度写话练习(学生自由选择): 1.填空,如 “祖先在森林里____ __, 他们____ _。” 2.续写故事。 “祖先的森林真有趣,有一天,他们……____ 3.创编故事“祖先的森林趣事”,故事中要有细节描写和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