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海口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9 20:4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中教学质量监测(段考)
七年级语文科试题
(温馨提示: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运用(25分)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每一位青少年应有的责任。学校将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观书法,知孝义】
1.作为团委宣传部的成员,你需要从右边的书法作品
中选择一幅作品来营造活动氛围,你会选择
(填字母序号),它是 书体。(2分)
2.请用简体楷书,按现代汉语书写顺序,将你选中的
作品内容正确、工整、规范地抄写在米字格内。(2分)
【活动二:品文字,明孝道】
“畅谈友情,感悟人生”宣讲活动在校多功能厅开展,听了张鹏同学的宣讲,同学们提出了若干问题,请你参与解决。(9分)
“孝”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孝”如一棵常青树,生机勃勃,结出累累硕果,滋养着一代代人。幼童时期,我们整天黏着父母撒娇;步入校园后,我们依然徜徉在父母的爱河中,无时无刻不感受着他们的呵护。他们的爱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清晨热腾腾的早餐,雨天校门口的等候,深夜书桌旁的牛奶——这些看似平常的关怀,都是父母用年华写就的无字情书。
百善孝为先,孝心、孝道、孝敬、孝顺……一个“孝”字,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让孝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父母养育子女,历尽辛苦,不求回报。身为子女的我们,应充满感恩之心,孝敬双亲。我们还应更进一步,将孝敬双亲的心意,扩大到敬爱所有的长辈。“孝”从来不是铁证如山,它如宝石般晶莹cuǐ璨。孝亲敬老,就是多一些陪伴,耐心倾听父母长辈的心声;就是多一些努力,全力实现父母长辈的期待; 。
【活动三:诵诗文,赏经典】
4.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原句。(8分)
品读经典诗文,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 ,阴阳割昏晓”(《望岳》)道尽山川之美,“不畏浮云遮望眼, ② ”(《登飞来峰》)诉说眼界之阔。与诗为伴,我们在
③ , ④ (《游山西村》)里悟人生转机;于“ ⑤ ,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中鉴历史兴衰。听雨侯约,且品"黄梅时节家家雨, ⑥ "(《约客》)的闲适雅趣。归家尽孝,当记“ ⑦ , ⑧ ”的醒世之语,让孝心化作春日暖阳,温暖人间烟火。
【活动四:谱孝曲,颂深情】
校团委正筹备开展“小‘行’大‘孝’,孝心伴行”展演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4分)
5.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2分)
6.经校团委研究决定,展演活动将安排在学校报告厅举行。下面是陈艺同学提交的担任本次活动主持人的申请,其中两处有问题,请你帮他解决。(2分)
(1)这则申请书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2)这则申请书内容上有一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二、品味与鉴赏(45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7—8题。(5分)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下面是李杨同学的学习笔记,请你帮他补全表格中的内容。(2分)
诗句 易混淆字 词义 探究结果
示例: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凌(临) 凌:升高,在空中。 临:临近,来到。 这两句表达出了诗人势必登临绝顶、俯视群山的气概。蕴含着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挑战,才能登上人生高峰的哲理。而“临”的意思不符合此情境,所以此处不能写作“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红(鸿) 落红:指落花。 鸿:孤鸿。另一说是指向南投宿的鸿雁。
8.同学们集体朗诵《己亥杂诗》(其五),你觉得哪种风格的音乐更适合作背景音乐?请选择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A. 悠远绵长 B.慷慨激昂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9—10题。(12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归田录》)
【乙】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①于云梦,使虞人②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见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③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④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选自《郁离子》,有删改)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②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③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④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
《古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句子 Ⅰ.字音 (填字母) Ⅱ.词语理解 (填序号) Ⅲ. 句子翻译
A、xiàn ①同“现”,现存。 ②同“现”,出现,显露。 B、jiàn ①看到 。 ②接触,遇到 。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2)麋见于王右
A、zhòng ①受到。 ②正对上;恰好合上。 B、zhōng ①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 ②指中国。 (3)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9.借助《古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完成表格中的内容。(10分)
10.“学无定法,贵在得法”,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具体内容,任选其一谈谈这两则故事对我们在技能培养或专注做事等方面带来的感悟。(2分)
(三)名著阅读(6分)
11.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按要求答题。
“干脆就留下吧,瞧着办得了!”祥子是那么诚恳,弄得老头子有点不好意思了。“说真的,小伙子;倒退三十年,这值三个大宝;现在的年头,又搭上兵荒马乱,我——你还是到别处吆喝吆喝去吧!”“给多少是多少!”祥子想不出别的话。他明白老者的话很实在。可是不愿意满世界去卖骆驼——卖不出去,也许还出了别的毛病。
……
祥子喝了一气凉水,然后拿着三十五块很亮的现洋,两个棒子面饼子,穿着将护到胸际的一件破白小褂,要一步迈到城里去!
(1)这段文字出自老舍的《骆驼祥子》,主要讲了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提示:概括选段内容)。选文中的画线句子运用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祥子 的心理,表现出了祥子 的性格特点。(3分)
(2)如果用一个字概括祥子的人生经历,你会用哪个字?结合原著说明理由。(3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一) (12分)
①来城里念书两个多月了,我还没有回过家。回家看看的念头不是没有,只是一想起父亲那可怕的面孔,想起他出门时那几句不冷不热的话,就止住了脚步。
②父亲把我送到学校的那天,丝毫看不到他与弟弟嬉戏时的那份开心。到了校门口,父亲把一叠皱巴巴的票子塞到我的手上,那神态似有几分苦楚。分别时,也是神情冷漠地说了句:“你不要老往家里跑,来来回回,好几块钱呢!”
③我一直把父亲的话记着一并且从心底里怨着他。他生硬的话语让我感到我是他的包袱,弟弟才是他一生劳作的希望。我,一个初次离家的女孩子回家看看则是在浪费他的血汗钱。不过,我也算有骨气,真的一直没有回去过。直到天气转凉,我才想到回家取一些必要的东西。为了不让父亲过于心痛,我向同学借了辆自行车。那一天,天下着蒙蒙细雨,坑坑洼洼的山路似乎比往日长了许多,一眼望不到尽头。走到半路,雨越下越大,出门时的白球鞋早已看不出颜色了,新洗的长裤沾满了泥浆。想起身边同学的那种幸福的劲头,我的眼泪和着雨水直往下淌。对于父亲,我已不再是怨,而是恨了。
④我骑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天黑前才摇摇晃晃回到久违的家中,只有弟弟在家,父亲不知去哪里了。唉!他又怎么会在意女儿的冷暖呢 我也顾不上搭理弟弟,恼火地收拾自己的东西。“姐姐,这些日子怎么也不回来看看 ”弟弟在房里问得我好不耐烦。我极不情愿地“嗯”了一声。弟弟见我不高兴,忙端来一杯热茶,说:“这段时间家里农事太多,爸爸每天忙得很晚,妈妈到现在还没有从田里回来。”看着渐渐懂事的弟弟,我的心情稍稍平静了一些。“姐,爸爸在家天天念叨着你,担心你在学校吃得不好,穿得不暖。每周星期六,爸爸都去村口等你,他说这周你不回来,就去给你送被子。”
⑤我愣住了,父亲他……
⑥真的么 我放下手中的东西,冲出房子,冒着大雨向村口跑去。夜幕下,雨水泪水又一齐向我的脸上涌来。我在风雨中狂奔,脑海里不断浮现出父亲那看似硬邦邦的话语和他塞钱时带着几分苦楚的神态。那些曾经被我误解为冷漠的片段,此刻却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我心中不断翻滚。我发疯似的在泥泞中奔跑,裤脚溅起的泥点子像墨梅绽开。转过村口的老槐树时,雨帘中骤然现出一道佝偻的影子。父亲正蜷缩在歪斜的草棚下,怀里紧搂着用塑料布裹了七八层的棉被。他整个人湿得透亮,灰布衫紧贴着嶙峋的脊梁,白发一绺绺贴在额前,在秋风里簌簌发抖。
⑦“爸!”我踉跄着刹住脚步。他惊惶转身时,我分明看见草垛上搁着两个硬馒头——那是我最爱吃的红糖馒头,此刻被雨水泡得发胀。父亲慌忙用袖子抹了把脸,浑浊的眼睛亮起又暗下:"不是说...不回来么。"一沓毛票从带着体温的棉被夹层滑落,五块、十块...全是平整的新钞,与他当初塞给我那叠皱巴巴的钱截然不同。最上面那张贴着歪斜的字条:"妮子,买书用"。"你弟也要上学校了,原想着..."父亲突然剧烈咳嗽起来,"省下车钱,给你添件厚衣裳。"
⑧记忆如潮水翻涌,雨点砸在红糖馒头上,将我的呜咽冲进泥土。父亲慌乱地掀起衣摆要给我擦脸,露出腰间缠着的旧绷带。我扑进他带着霉味的怀抱,听见他胸腔里传来破风箱般的喘息:"爹没本事,只能省着活……"
⑨远山在雨幕中模糊成水墨,父亲单薄的体温却比棉被更烫。这一刻我终于读懂他生锈的温柔——那皱巴巴的钞票是剥落的自尊,冷硬的话语是笨拙的铠甲,而村口的风雨里,始终立着个不会倒下的守望者。
12.下面是李明同学初读这篇文章时的笔记,请你帮他补全下面表格。(5分)
“表象”内容 实际真相 父亲的形象
(2分) 父亲关心“我”的冷暖,每周六去村口等“我”。 (3) (2分)
父亲把一叠皱巴巴的票子塞给我,神态苦楚。 父亲辛苦劳作,尽力为“我”提供费用。
父亲的话让“我”觉得是他的包袱,(2) 。(1分) 父亲深爱“我”,为“我”默默筹划。
13.结合语境,请任选一句,按要求进行赏析。(3分)
(1)天下着蒙蒙细雨,坑坑洼洼的山路似乎比往日长了许多,一眼望不到尽头。(从修辞的角度)
(2)灰布衫紧贴着嶙峋的脊梁,白发一绺绺贴在额前,在秋风里簌簌发抖。(从描写的角度)
14.文章在写“我”对父亲情感的变化上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5.同学们对于文章使用哪个题目产生了分歧。请选择你认为恰当的一个,并说明理由。(2分)
A.《风雨中的守望者》 B.《风雨中,我理解了父亲》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二)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6~19 题。(10分)
三沙岛上抗风桐
①天是湛蓝的天,海是碧澄的海,地是透绿的地。这里是美丽的海南省三沙市,宛如纤尘不染的世外桃源,一踏上这片土地,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里。
②然而,三天两晚的三沙之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却不是这里的碧海蓝天,也不是这里的海鸟白沙,而是一种树,一种深深扎根海岛的常绿乔木——抗风桐。
③人生第一次来到三沙,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下飞机,好友老冯就热情地领着我们来到海边喝茶。这是一片林荫,炙热的阳光和强烈的紫外线被挡住了,我坐在藤椅上,海风拂过,惬意无比。打量四周,这片树林与以往所见不同,叶子不浓密,树冠相连,树干挺拔向上。
④“它们叫抗风桐,”老冯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也叫麻枫桐,印度洋海岛常见,我国台湾和西沙群岛也有很多,根系发达,枝干粗大,台风也奈何不了它们!”
⑤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树名。我起身走近一棵,仔细端详。它的枝干白中透灰,胸径足有四五十厘米,高十几米。叶对生,呈椭圆形,两面都覆有一层嫩绿晶亮的薄蜡。
⑥老冯告诉我,2013年9月底,超过15级的强台风“蝴蝶”登陆三沙,岛上的椰子树、 木麻黄、土枇杷、榄仁等,一夜之间,有的被拦腰折断,有的被连根拔起,还有的已然踪影全无,唯有抗风桐在台风中傲然挺立。虽有枝干折断,但掉在地上的枝干却在不久后又长出了新根,发出新芽,成了抗风桐的“新生代”。
⑦听了介绍,我不禁对眼前的抗风桐肃然起敬。它以伟岸的身躯、粗壮的枝干,护卫着南海星罗棋布的岛屿与礁盘;以巨大的叶冠、翠绿的叶片,装点着三沙的绿色;以纵横交错的根系,深扎砂岩,任凭海水侵蚀,高温烘烤,坦荡着倔强与从容。
⑧第二天一到赵述岛码头,渔民符名友热情迎接我们。坐上他的电瓶车,穿过椰林,绕过海水淡化处理厂和渔民新居,在一排树前停下——是抗风桐!
⑨当初,符名友的爷爷响应号召来到赵述岛,那时这里还是荒岛。渔民的渔船是小小的木帆船,稍有风浪便不敢出海。改革开放后,岛上成立了管委会和党工委,政府为渔民修建港湾,帮助贷款购置大船,日子渐渐好了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渔民拆旧房建新房,全岛48户渔民,家家都住上了新屋。海岛周边海堤用钢筋水泥加固了,道路也拓宽了。岛上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种上了一排排、一片片的椰子树、木瓜、榄仁和抗风桐。
⑩符名友如数家珍般讲述着,这时,一束阳光穿过抗风桐的枝叶,正好打在他胸前的党徽上,格外明亮。
边上渔民说,符名友今年46岁,14岁就跟着爷爷从琼海迁到了赵述岛。 32年来,他驾驶渔船风里来雨里去。三沙的人,出海如同出征,保家就是卫国。符名友不仅是一位渔民,还是南海前哨一名耕海守海的警民联防志愿者。常有特工扮成渔民来西沙海域“捕鱼”。他时刻警惕,发现异常就立刻向派出所报告,还被评为治安联防积极分子,并于2019年7月1日光荣入党。
此刻,看着符名友,我发现他俨然就是一棵扎根三沙的“抗风桐”,狂风吹不倒、恶浪冲不垮!在赵述岛,像符名友这样的共产党员有11人,他们个个都是“抗风桐”,党支部就是一片“抗风桐林”。
将要离开三沙时,我心中满是眷恋。这天一早,我独自来到抗风桐林。朝霞把南海映得火红,抗风桐林仿佛覆盖上一层金光。抚摸着抗风桐,我的心中充满了对它的仰望和崇敬。它不畏强暴,台风刮不倒;它不怕艰苦,贫瘠砂岩把根扎;它自强不息,折断枝叶仍发芽;它无私奉献,甘洒绿荫护岛礁。
抗风桐,我心中的英雄树!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三沙岛上抗风桐”既是本文的主要写作对象,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B.第⑥段写岛上椰子树、榄仁等树木的遭遇,主要意在突出三沙岛环境恶劣。
C.像符名友一样生活在南海诸岛的渔民,自觉担负起了耕海守海的义务。
D.本文通过抗风桐的形象,赞颂三沙建设者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
17.符名友被比作“抗风桐”的原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2分)
A.他在岛上生活工作32年,像抗风桐一样扎根三沙。
B.他担任警民联防志愿者,如抗风桐般抵御“恶浪”威胁。
C.他带领渔民种植抗风桐林,改善海岛生态环境。
D.他面对危险挺身而出,展现抗风桐般的顽强意志。
18.结合语境,品读下面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它以伟岸的身躯、粗壮的枝干,护卫着南海星罗棋布的岛屿与礁盘。
19.抗风桐的“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精神令人动容。作为学生,我们如何将这种精神落实到日常学习或生活中?请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两条具体做法。(3分)
三、写作表达(50分)
20.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展演活动当天,班级“时光信箱”里塞满了写给未来的信,泛黄的信纸承载着少年们的心声。
甲:那次比赛失利后,我躲在操场角落哭了一下午。但现在我想说:失败不可怕,放弃才是!
乙:希望未来的我能永远保持好奇心,像达尔文探索物种起源一样,在未知的领域勇敢前行!
丙:写给十年后的同桌:记得你总把早餐分我一半,替我补数学题。愿我们即使天各一方,仍是彼此青春里的光。
丁:袁隆平爷爷曾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我要扎根在祖国需要的地方,让梦想在田野里生长。
从以上四位同学的信件中,任选一个角度,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阐述观点,还可以用书信、演讲稿、发言稿等形式交流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题二:2035年,我国新型深海探测设备“梦海号”问世,其具备超强的耐压与探测能力。你作为幸运的科技爱好者代表,获邀搭乘“梦海号”前往海底探险。在深海中,你将有怎样的奇遇?是邂逅神秘新物种,还是发现失落的海底遗迹? 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篇记叙文,想象要合理,故事情节要具体生动,写出真情实感。
要求:①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600字;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③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凡涉及真实地名、校名、人名,请用xx代替: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25分)
1.(2分)
【A百善孝为先;隶书,B 百善孝为先;篆书,C报得三春晖;草书,D报得三春晖 楷书】
2.(2分)
【评分标准:书写正确、规范得2分;字迹清晰,不够规范得1分;书写潦草、字迹模糊、写错字不得分】
3.(9分)
(1)(1分)léi
(2)(1分)璀
(3)(1分)B
【评分标准:每题1分】
(4)(4分)
①(2分)缺少主语,去掉“随着”或去掉“让”。
②(2分)示例1:就是多一些感恩,真诚回馈长辈的恩泽。
示例2:就是多一些问候,真心关注长辈的身心。
示例3:就是多一些理解,用心体会长辈的苦心。
【评分标准:句式一致,语意连贯满分。有欠缺酌情扣分】
(5)(2分)
示例:我不赞成“将来再尽孝”的观点。行孝要趁早,行孝只有现在时,而不是等待将来时。常回家看看,常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都是行孝。一个总等待将来去行孝的人,是不会真正行孝的。
【评分标准:表达观点,理由正当合理即可满分。观点+理由,有欠缺酌情扣分】
(8分)
①造化钟神秀
②自缘身在最高层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
④柳暗花明又一村
⑤商女不知亡国恨
⑥青草池塘处处蛙
⑦和⑧示例
(示例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示例2)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评分标准: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漏字、添字、字序颠倒,该空不得分】
(2分)
示例:弘扬中华孝道,建设文明校园
【评分标准:言之合理即可,抄袭试卷内容不给分】
6.(2分)
(1)(1分)缺少标题,应在第一行居中写上标题“申请书”。
【评分标准:修改正确,表意准确即可得分】
(2)(1分)示例:将“务必”删去。
【评分标准:修改正确,表意准确即可得分】
阅读鉴赏(45分)
(一)古诗阅读(5分)
7题(2分)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以落花自喻,表达了自己虽脱离官场但不忘报国之志的豪情。后人多用这两句来赞颂无私奉献的精神。而“鸿”的意思不符合此情境,所以此处不能写作“鸿”
【评分标准:能够准确概括,语句通顺,理由合理即可得分】
8题(3分)
示例:选择A,这首诗歌展现了诗人离京时复杂而悠长的心境,同时表达出了诗人虽脱离官场,但仍心系国家,不忘报国之志的爱国之情。符合背景音乐悠扬绵长的风格。
示例:选择B,这首诗歌表达出了诗人虽脱离官场,但仍心系国家,不忘报国之志的爱国情怀和无私精神。符合背景音乐慷慨激昂的风格。
【评分标准:选择1分。理由2分,将音乐风格与诗句内容关联,表述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9、(10分)
(1)(4分)Ⅰ.B Ⅱ.① Ⅲ.老翁看到陈尧咨射出十只箭能中八九支。
(2)(4分)Ⅰ.A Ⅱ.② Ⅲ.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
(3)(2分)Ⅰ.A Ⅱ.②
【评分标准:字音、词语解释每题1分。句子翻译每句2分,翻译正确,表意通顺满分。有欠缺酌情扣分】
10.(2分)示例1:甲文中卖油翁倒油的经验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
示例2:乙文中楚王左顾右盼最终什么都射不到,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评分标准:有结合文章内容,意思对即可】
【乙文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三)名著阅读(6分)
11.(6分)
(1)(3分)从军营牵骆驼回来卖了35块大洋(1分)急于将骆驼卖掉(1分)直爽、诚恳、憨厚老实(1分)
【评分标准:言之有理,意思相近即可】
(2)示例:我会用一个“悲”字。因为祥子的人生是一个悲剧的人生。祥子从一个诚实、善良、坚韧、勤劳、有理想、肯吃苦的农村青年,变成一个麻木潦倒、吃喝嫖赌、狡猾、失去良知的行尸走肉,从肉体到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社会的悲剧。
【评分标准:结合内容分析,言之有理3分,意思相近即可】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一)(12分)
12.(5分)
(1)(2分)示例1:父亲嘱托“我”别老往家跑,神情冷漠
示例2:父亲不在意“我”的冷暖,神情冷漠
【评分标准:答出两点,有欠缺酌情扣分】
(2)(1分)话语生硬
【评分标准:1分,意思对即可】
(3)(2分)示例:默默付出、省吃俭用、不善言辞
【评分标准:答出两点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13.(3分)
(1)示例: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山路因“我”的心境而产生的漫长感夸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我”在雨中骑车回家时,因心情不佳(对父亲话语的不满、路途艰难等)而觉得路程格外漫长、煎熬的心理,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
【评分标准:答对方法得1分,具体分析表达效果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
(2)示例: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父亲在风雨中等待“我”时的狼狈、瘦弱和艰辛的样子,表现出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评分标准:答对方法得1分,具体分析表达效果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
14.(2分)
示例:欲扬先抑。表达了“我”理解父亲后的愧疚以及对他的敬爱之情。
【评分标准:手法1分。情感1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15.(2分)示例1:我认为A最恰当,因为《风雨中的守望者》既呼应文中父亲在村口风雨中等待的场景,又象征父亲始终如一的守护。“守望者”一词升华主题,突出父爱的坚韧与无声。
示例2:我认为B最恰当,因为《风雨中,我理解了父亲》直接点明了“我”在特定情境(风雨中)下对父亲的情感从误解到理解的关键转变,强调了“我”内心的触动和对父爱的感悟,能更好地传达文章主旨,让读者迅速把握文章情感脉络。
【评分标准:言之有理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二)(10分)
16.(2分)B
【意在突出三沙环境恶劣的说法不对】
17.C(2分)
【文中未提及符名友主动参与种植抗风桐林,而是强调其坚守海岛、保卫边疆的精神与抗风桐特性的契合,C项属于无中生有。】
18.(3分)
示例1:“护卫”是保护和守卫的意思,形象地展现了抗风桐如卫士一样,凭借自身条件,坚定守护南海岛屿与礁盘,突出了抗风桐对海岛的重要守护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抗风桐奉献精神的赞美。
示例2:“护卫”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抗风桐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抗风桐如卫士一样,凭借自身条件,坚定守护南海岛屿与礁盘,突出了抗风桐对海岛的重要守护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抗风桐奉献精神的赞美。
【评分标准:结合文本分析表达效果,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19.(3分)示例:
① 学习上迎难而上 :遇到难题时不轻言放弃,像抗风桐“折断枝叶还发芽”一样,反复钻研直到解决。
② 集体中奉献力量 :主动参与班级事务,如帮助同学、维护卫生,践行抗风桐“甘洒绿荫护岛礁”的无私精神。
【评分标准:言之有理,语句通顺即可得满分。只答1点给1分,答到两点即可满分,有欠缺酌情扣分】
20.(50分)
题一
立意分析
甲同学信件:可围绕“正确面对失败”立意。比如写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失败,起初一蹶不振,后来通过自我反思、他人鼓励等方式重新振作,认识到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要在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勇敢前行。
乙同学信件:能从“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立意。可讲述自己在对某一学科、某一兴趣爱好探索过程中,因好奇心的驱使,不断克服困难,收获知识与成长,强调好奇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丙同学信件:可从“珍惜友情”立意。回忆与朋友相处的点点滴滴,如一起学习、玩耍、面对困难等,表达对友情的珍视,也可畅想未来即使分离,友情依然长存,以及友情给自己带来的温暖与力量。
丁同学信件:适合从“个人梦想与国家需求相结合”立意。可以列举一些为国家发展奉献的榜样事例,再结合自身实际,阐述自己如何将个人梦想融入祖国建设中,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文体选择与写作要点
1、记叙文:若选择写记叙文,以甲同学信件立意为例,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详细叙述比赛失利的经过、自己的沮丧心情,以及后来受到的启发或帮助自己走出困境的具体事件,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让故事生动感人,突出主题。
2、 议论文:若写议论文,以乙同学信件立意为例,开头提出“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的中心论点,中间通过列举古今中外因好奇心而取得成就的事例,如牛顿因好奇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等进行论证,再结合自身或身边事例进一步阐述,结尾总结强调论点。
3、书信、演讲稿、发言稿等:以丙同学信件立意为例,如果写书信给朋友,可采用亲切的口吻,回忆过往相处细节,表达对友情的珍惜,语言要真挚自然;如果写演讲稿或发言稿,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鼓动性,可适当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题二
写作思路
1、设定奇遇背景:首先要交代清楚乘坐“梦海号”深海探险的缘由,比如是通过科技竞赛获奖得到的机会等。然后描述“梦海号”的外观、内部设施等,体现其先进之处。
2、构思奇遇情节:
(1) 邂逅神秘新物种:想象新物种的外形,如它有着发光的触须、透明的身体、奇特的游动方式等;再构思与它相遇的过程,是偶然发现,还是新物种主动靠近“梦海号”;接着可以写新物种的行为特点,比如它对“梦海号”的好奇,或者它遭遇危险时“我”如何帮助它等情节,让故事丰富起来。
(2)发现失落的海底遗迹:先描绘海底遗迹的外观,是古老的城堡模样,还是神秘的建筑群落;再想象进入遗迹后看到的景象,如刻有神秘符号的墙壁、摆放整齐的古老器物等;然后可以设计一些情节,比如通过“梦海号”的设备解读遗迹中的信息,了解到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或者在遗迹中遇到一些奇异现象,增加故事的神秘性。
(3) 融入情感与思考:在奇遇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如对神秘新物种的惊叹、对失落海底遗迹的震撼等。结尾处可以适当升华主题,比如通过这次奇遇,对海洋的神秘有了更深的认识,意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等。
写作要点
(1)合理想象:想象要基于一定的科学知识,不能过于荒诞。比如新物种的生存方式、海底遗迹的构造等,要符合深海环境的特点。
(2)情节生动:通过设置悬念、制造冲突等方式,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例如在发现遗迹时,突然设备出现故障,增加故事的紧张感。
(3)细节描写:运用细腻的描写,如环境描写体现深海的神秘氛围,人物心理描写展现自己在奇遇过程中的心情变化等,让读者身临其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