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训练:第2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训练:第2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2 11:0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检测(二)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萦绕(yíng) 谄媚(xiàn) 石栈(zhàn) 猿猱(náo)
B.惘然(wǎnɡ)
吮血(shǔn)
峥嵘(zhēng)
崔嵬(wéi)
C.湓浦(pǔ)
贾人(ɡǔ)
嘲哳(zāo)
潦倒(liáo)
D.迸发(bènɡ)
谪居(dí)
锦瑟(sè)
荻花(dí)
解析:选B。A项,谄chǎn;C项,嘲zhāo;D项,谪zhé。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声暗问弹者谁(偷偷地问)
去来江口守空船(回来)
B.铁骑突出刀枪鸣(突然爆发出)
低眉信手续续弹(实在)
C.凝绝不通声暂歇(忽然)
如听仙乐耳暂明(暂时)
D.整顿衣裳起敛容(收敛面部表情)
钿头银篦击节碎(节拍)
解析:选D。A项,暗:轻声,悄悄地;来:语气词;B项,信:随意;C项,第一个“暂”:暂时;第二个“暂”:忽然。
3.下列各组句子不都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行为偏僻性乖张
B.暮去朝来颜色故
可怜辜负好韶光
C.铁骑突出刀枪鸣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却坐促弦弦转急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解析:选C。C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古今意义一致。
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B.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选C。应为“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二、阅读鉴赏(6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6分)
满庭芳 促织儿①
张 镃②
月洗高梧,露幽草,宝钗楼③外秋深。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注】 ①这首词是宋宁宗庆元二年(119
( http: / / www.21cnjy.com )6)张镃与姜夔在友人张达可家会饮时,听到屋壁间蟋蟀声,两人同时写来交给歌者演唱的。②张镃:字功甫,原字时可。淳熙十四年(1187)自直秘阁、临安通判称疾去职,在家闲居,常有孤寂之叹。③宝钗楼:唐宋时咸阳酒楼名。
5.通读全词,简要概括词人的写作思路。(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先整体理解这首词,指出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最后加以概括综合即可。
答案:这首词的上阕前五句刻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环境,后五句叙述静听蛩唱以及由此引发的联想。下阕转写人事与蟋蟀的对应关系。一气呵成,从蟋蟀到人,由“儿时”到老大,触动悲怀满腹。整首词采用明线结构,线索明晰,结构平实。
6.“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词人思想感情的分析要结合注释中词人写这首词的背景,表达技巧的鉴赏要着重于对比手法的分析。
答案:这三句话表达出词人离职后赋闲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家的孤独寂寞之感。词中今昔相较,感慨深远,词人拿今日的寂寞凄苦与儿时的欢乐情趣形成鲜明的对比,正是这种欲扬还抑,欲展还收,欲说还休的表现手法,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读来令人倍感酸楚。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6分)
菩萨蛮 黄鸡①晓唱玲珑曲
方千里②
黄鸡晓唱玲珑曲。人生两鬓无重绿。官柳系行舟,相思独倚楼。
来时花未发,去后纷如雪。春色不堪看,萧萧风雨寒。
【注】 ①黄鸡:黄羽毛鸡。李白《南陵别儿童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京》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②方千里:宋代词人,生卒年不详。据况周颐考证,为“孝宗时人”。官舒州签判。
7.上片第二句“人生两鬓无重绿”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人生一世,光阴有限,一旦两鬓霜白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绝不会重新变黑而重返青春的。女主人公的这句感慨表达出她内心的痛苦之情,作答时,要先答出写了什么内容,然后再分析有哪些情感蕴含其中。
答案:这句词交代了女主人公因为长期独守
( http: / / www.21cnjy.com )闺房而产生的可怕的顾虑;在深深的忧郁之中包含着韶华虚度的无限孤寂、痛苦之情,也流露了对夫妻团聚、共享天伦的美好生活的渴求。
8.“官柳系行舟”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结尾一句“萧萧风雨寒”在写法上有何特色?(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问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路旁河边柳树下正泊系着远行的小船,主要是借此来写女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第二问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这句词中捕捉到景物的特点,找出“烘托”(或“哀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然后分析所表达的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答案:(1)这句话写女主人公的所见之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人旨在借此来写女主人公见到河边行船而自然地引发对远行人的怀思之情。(2)这首词的结尾词人以“萧萧风雨寒”之景再度点染凄苦悲凉的残春环境,以凄风苦雨的氛围笼罩全篇,进一步烘托思妇倚楼相思的孤寂与悲凉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6分)
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其一)
苏 轼
暮雪纷纷投碎米,春流咽咽走黄沙。
旧游似梦徒能说,逐客如僧岂有家。
冷砚欲书先自冻,孤灯何事独成花。
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
9.这首诗的首联采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首联的手法时,可在“暮雪纷纷”与“投碎米”中间加上比喻词,“春流咽咽”很显然应为拟人。解答第二问,首先要再现景象,再概括其特点。
答案:首联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傍晚大雪
( http: / / www.21cnjy.com )细密如碎米一般飘落地上,河水凝结成冰,仿佛有人抽泣般冷涩流动不畅,黄沙在冰面滑动,描写了大雪纷飞、天气寒冷、冰天雪地的景象。
10.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分析时,要结合诗中所写的事情,从中概括出诗人的感受。
答案:①“旧游似梦”,写诗人远离朋友、
( http: / / www.21cnjy.com )羁旅他乡的孤独无依之感;②“逐客如僧”,写身为被流放之人漂泊异乡的贬谪之意;③使君深夜送来酥酒,一家人倍感温暖,表达出身处困境对友人相助的感激、喜悦之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6分)
临江仙
晁补之
绿暗汀洲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注]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注】 青鸾:青鸟,传说中的信使。
11.词的上片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答时,要先找出用了哪些意象,再描绘词中主要景物展现的图景画面。
答案:这首词的上片选取了落花、风、帆、垂杨、舟、春水、夕阳等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幽暗、寂静,令人感到萧条、凄迷的画面。
12.词的上片写道:“一段夕阳愁。”结合全词分析,作者的愁绪包括哪些。(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词表达的词人情感较为复杂,可通过逐句梳理的方式加以概括归纳。分析时,要注意结合词句的具体内容。
答案:①伤春之愁。暮春时节,落花满地,勾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词人惜春、伤春之感。②怀念亲人之愁。此中游子凝想当年分别的时候,佳人倚窗凝望,而现在无法托青鸟传信,令人惆怅。③萍踪游子的羁旅之愁。上片明写木兰舟,暗写舟中游子,幽暗的景物烘托出词人的忧愁、凝重。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6分)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
姚 合[注]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注】 姚合是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孙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官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宝应中,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后拜刑部郎中,迁户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
13.诗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写环境的清幽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答时,先要概括中间两联的内容,判断出表现手法,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①主要运用了以动衬静、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②颔联的“唳鹤”,衬托出松林的幽静;诗中的秋山、萍绿、青苔等静态的景物,更是环境幽静的体现。
1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诗人思想情感的鉴赏要联系整首诗歌,特别要注意这首诗首联和尾联所提供的信息。
答案:①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②首联写没有徭役的烦扰,实则突出表达诗人对统治者盘剥百姓的厌恶之情。③尾联“料无车马客”写没有人事官场往来,其实是对官场生活的憎恶。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6分)
水调歌头 定王台①
[南宋]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②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注】 ①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②楚望:唐宋时按各地的位置规模、发展状况,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等级。楚望就是指湘州为楚地的望郡。
15.结合全词,分析“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两句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词词人起笔不凡,先介绍定王台的位置,既为后文写其繁华做铺垫,同时也与其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
答案:①这首词以“雄跨”两字领起,展示了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台所处的位置和广阔的背景,说它雄踞于洞庭湖之滨,古湘州地界,得江山之助,阅千载岁月,声势自是不凡。②一开头便时空纵览,大气包容,为下面写定王台昔日繁华预设了辽阔的背景,也给全词布下了苍莽的氛围。
16.这首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阐述。(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词的下阕词人先借景抒情,再直抒胸臆,最后以景结情,逐层分析,加以概括即可。
答案:①表达了岁月如流、生命短暂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感慨之意。“登临处”三句,写眼前看到的万古不变的乔木落叶和大江奔流,在哀叹历史的情绪上生发出岁月易逝之叹。②抒发了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之情。“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直抒胸臆,写出报国无门之恨。③写出了满目疮痍、山河破碎、国势日颓的忧国之思。词人借苍凉冷落的深秋景色,从侧面渲染出定王台的残破衰败,暗示南宋王朝满目疮痍、国势日颓的江山残破之状。
(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7~18题。(6分)
【中吕】满庭芳 渔父词(其四)
乔 吉
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几年罢却青云兴①,直泛沧溟。卧御榻弯的腿痛,坐羊皮②惯得身轻。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
【注】 ①青云兴:做官的兴头。②坐羊皮:意为隐居江湖。
17.作者开篇是如何描绘秋景的?有何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者用“胭脂”描写层层叠叠的树林,用“翡翠”写山色,可以看出修辞手法。作用可以结合情景的关系分析。
答案:开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胭脂”来形容层林的红,用“翡翠”来形容山峦的绿。色彩鲜明,相映成趣。借山水的壮丽为作者弃官归隐张本。
18.结合全曲,简述渔父的形象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直泛沧溟”句可以看出,前面所写的景物是渔父的生活场所。从“卧御榻”和“坐羊皮”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渔父对官场的厌弃和对山水的留恋。
答案:渔父是江边垂钓的老者。他厌弃功名,乐于避世,悠游从容,留恋山水。
(八)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9~20题。(6分)
鹊桥仙
滕 宾[注]
斜阳一抹,青山数点,万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澄江如练。东风吹落橹声遥,又唤起、寒云一片。  残鸦古道,荒鸡村店,渐觉楼头人远。桃花流水小桥东,是那个、柴门半掩。
【注】 滕宾:一名斌,生卒不详,大约宋末元初人。曾任翰林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辞官弃家入黄安(今湖北红安)天台山为道士。
19.词的上阕的前三句有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首先要找出诗歌写到了哪些事物,再看看这些事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答案:上阕出现的意象有:斜阳、青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澄江。春日傍晚在一道落日的红光映照下,远处的群山只有山峰依然现出点点苍翠之色,一望无际的长江烟波浩淼,清澄的江流舒展在天幕下,宛如一条素练。这三句从大处、远处着眼,状写黄昏时的江天澄静空阔的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空阔、幽远的画面。
20.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词,要分析词人的情感,需抓住该词描写的景物特点,联系词人的有关背景。
答案:下阕表现了词人想要从冷寂的境地中寻找可以逃避尘世喧嚣的“桃花源”,以求得内心安宁的隐逸情怀。
(九)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21~22题。(6分)
山寺夜起
江 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2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景物的形象。第三句是对“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静态描写,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烟像云一样的颜色,突出了“烟”的洁白;第四句是对“烟”的动态描写,“流”字描写了烟的动态。由此可以总结出诗人描写“烟”的艺术手法:运用比喻、动静结合等。
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烟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烟之动态,形象生动。
2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歌最后一句点明诗人“不眠”,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眠”原因的分析,要立足全诗。诗歌前四句写夜起看到的景象,第五句中的“惜”字透露出夜起观景的原因,那就是爱惜山寺夜里的美景,这就是诗人“不眠”的原因之一。第七句“谁见无家客”揭示了诗人不眠的又一个原因,可能是漂泊无依、思家念亲、孤独寂寞等羁旅之思。
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3~24题。(6分)
酒泉子①
司空图
买得杏花,十载归来方始坼②。假山西畔药阑东,满枝红。  旋开旋落旋成空,白发多情人更惜。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
【注】 ①这首词作于公元881年(唐僖
( http: / / www.21cnjy.com )宗广明二年)春:上年冬,黄巢攻入长安,唐僖宗奔蜀。司空图护驾不及,只好避居故乡河中(今陕西永济)。②坼(chè):裂开,这里指花开。
23.姜夔的《扬州慢》中有“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词句,这首词上片中的哪一句与其表达技巧相同?请简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词感时伤世,借花抒怀,开头两句写对杏花的喜爱之情,作者以十年的漫长等待来写杏花的钟情,赋予了杏花以灵性。
答案:十载归来方始坼。都使用了移情手法,作者赋予杏花以灵性,说它好像等候自己,现在专为其开放,由此表现了词人对杏花的喜爱之情。
24.赏析下片三个“旋”字的妙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者以三个“旋”字,把花开花落花空三个阶段飞快扫过,极言好景不长,韶华易逝。悲物也是悲己,并有惜时之意,表明作者尚有所待。
答案:三个“旋”字,突出“花开花落花空”之快,极言好景不长,韶华易逝;这里既有惜时之感,又有人生迟暮之叹。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5~26题。(6分)
清平乐
李 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断肠。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25.这首词中“砌下落梅如雪乱”一句,“乱”字的使用有何妙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砌下落梅如雪乱”的意思是主人公在阶前伫立良久,梅花如雪片一样纷纷落下。这句话表面写梅花乱飞,实际上是词人心绪紊乱。
答案:“乱”字表面指落梅的纷乱,深层则指主人公愁思的纷乱。这种寄情于物的写法,将离愁别恨引发的内心的迷乱不安表现得精练、形象、传神。
26.这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化用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一诗中“恨如春草多”一句,结合作品分析李煜化用的新意所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两文中都用“春草”比喻“离恨”,李词强调了“生”,杜诗强调了“多”。一个是动态的,一个是静态的。
答案:杜牧的“恨如春草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静态的比喻,而李煜将其拓展到了“更行更远还生”的动态境界,将春草一样的“离恨”与行人远去的情景结合起来,写出离愁别恨生成、增长的过程,生动形象,别有新意。
三、语言运用(12分)
27.在下面对话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清晰,语言连贯得体。(6分)
张 宇:你好。你们的短信说“货品已经发出,预计二日到”,今天已经第三天了,怎么货还没到呢?
网店客服:不好意思,①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 宇:噢,那我就在2号等着签收了。还有,你们短信说“已付包装费保险费送货费由收货方付”,我到底该付哪些费用呢?
网店客服: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 宇:我明白了。谢谢!
网店客服:对不起,我们工作不细致,给您带来了不便。
张 宇:没关系。你们能改进工作就行了。
解析:第①处是对上述短信内容的进一步确认,第②处是对歧义内容的进一步分析。作答时,既要注意表达准确,也要注意语言得体。
答案:①我们的意思是“本月2号”到货。②我们已付包装费,保险费和送货费由您付。(或:我们已付包装费、保险费,送货费由您付。)
2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2字)(6分)
4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约谈支付宝、
( http: / / www.21cnjy.com )财付通等10余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华东一家参加了此次央行约谈会议的第三方支付企业高管向记者透露,“此次约谈,央行对于支付机构与比特币交易网站的合作进行重申,希望停止比特币交易”。随后24日晚间,支付宝发布声明全面封杀比特币支付交易。
去年12月5日,央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
( http: / / www.21cnjy.com )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3月,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强调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得服务于比特币交易。本应在4月15日全部停掉的比特币交易账户,迟迟未有动作,终于触动了央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第一段内容即可概括出答案,关键点“央行约谈第三方支付机构”“重申停止比特币交易”,二者缺一不可。
答案:央行约谈第三方支付机构重申停止比特币交易。
四、作文(60分)
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壁上挂着寒暑计。天冷了,里面的水银下降;暖了,它就上升。从来没有差错,人们说它是一个好的寒暑计。
一天,寒暑计怀疑了它的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为什么要随着气候行动呢?我愿意向上,就向上;我愿意向下,就向下。甚至我愿意休息,休息就得了。我似乎应当尊重自己的趣味。”
它在壁上自由行动。于是人们说它是一个废物,把它摔在了地上。
这则寓言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寓言材料类作文。审读该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寓言故事,应抓住寒暑计的独白与心理来揣摩其深刻内涵,寒暑计认为“我似乎应当尊重自己的趣味”,它的我行我素,它的唯我独尊,它的自以为是,它的与外在世界隔绝的“自由行动”,导致了它的最终命运——“人们说它是一个废物,把它摔在了地上”。这给我们一个启发: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人的自尊必须有他律的制约;否定了他律,自尊也没有保障。
基于上述寓意,可以切入的立意角度大致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1)自尊与他律;(2)个人自由与社会职责;(3)适应社会与张扬个性;(4)尊重自我与遵守规则等;(5)责任与自由;(6)自由随意应有限度。
【参考例文】
在责任与自由中前行
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春华秋实,松涛柳
( http: / / www.21cnjy.com )韵,这是追求自然的自由;见贤思齐,少立大志,心怀天下,心系苍生,这是完善社会的责任。历史不会偏废其中,责任与自由在历史的缝合点滚滚而来。
以天下为己任,是被老祖宗翻来覆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话题。漫漫五千年,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社会责任总伴一腔热血,满怀豪情,回肠荡气,发聩于历史的风口浪尖。
追求个人自由,是无数青衫追求向往的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标。飞回流转五千年,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个人自由总伴随着超然物外,逍遥自得,闲静幽雅,流淌于历史的松涛竹林之中。
责任与自由,两条平行于历史长河的精
( http: / / www.21cnjy.com )神线索,却是惊人地相似。同样是战国,同样是战火纷飞。孟子带着“黎民不饥不寒”的王道,在战争中辗转,担起社会的责任;而庄子带着“宁曳尾于污泥”的超然,驾着大鹏追求个人的自由。同样是明清交界之际,同样是满汉的矛盾,袁崇焕在中原的北疆驰骋万里,精忠报国;王夫之面对山河沦陷,隐入石船山,感悟自然,体悟动静,诗文相伴,发现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关系。责任与自由,在相同的时代,以相同的背景,相同地影响着后世,推动着发展。
米兰·昆德拉说,生命不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承受之轻。那生命的重量呢?无可非议,便是社会责任。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纵使我们无法成为拿破仑,踏平欧洲;纵使我们无法成为商鞅,推动社会转型,但至少能为自己加一点重量,而不至于成为波涛中的浮萍,飘零的鸿雁。一次弯腰,整齐一方土地;一次行礼,温暖他人心房。
人也应该追求个人自由,但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放浪,而应是放逸。柳本依依,藤本妖蔓,荷本高挺,这是自然的自由。泼墨山水两三笔的放逸勾勒出的却是飘逸的景致。追求自我,认识自我是个人的完善。
社会责任不是束缚个人自由的枷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人自由更不是社会责任的洪水猛兽。苏轼的社会责任铸就了其个人独特的秉性,而正是这种秉性让他不论身在何处,都能为官一方,受人赞誉。
在城市中生长的我们和用机器浇铸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应想到凡尔赛宫的大气俨然,秩序紧凑,也应看到江南古镇因势而建,曲径通幽。寻求社会责任与个人自由的平衡点,在重量和完美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