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地形图的判读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地形图的判读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19 16:1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课标要求
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 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学习目标
知道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的含义。 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地形部位,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 能够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类型。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五种地形类型的地表状况和海拔差异。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各种地形景观图片。地球表面既有高峻的山地,又有宽坦的平原。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差别很大。怎样在地图上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 任务一:等高线地形图 分解任务1:海拔与相对高度 读教材P32,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定义。课件展示图片,读出图中两地的海拔和相对高度。用教室中的课桌和凳子演示,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区别和联系。 练习:计算我国陆地最高点和最低点的相对高度。 分解任务2: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 课件展示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了解等高线是如何绘制出来的,以及等高线的特征。 课件展示某海域等高线地形图,认识等深线和等深线地形图,了解等高线与等深线的区别和联系。 活动:拿出几个削成山峰形状的土豆分发到各组,讨论如何绘制出“土豆山”的等高线。讨论出有效方案的小组派出代表分享制作方法,教师和学生做出点评。 承转:我们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做些什么? 分解任务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课件展示等高线地形图,读出图上每条等高线数值,提问:数值大小代表什么? 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课件展示等高线和爬山漫画,观察图上小孩在哪个山坡攀爬比较容易,对应的山坡的等高线有什么特点。 判断山体地形部位:读教材P33“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地形部位”,结合课件展示,观察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得出结论。 山体部位特点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四周向中间逐渐升高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两侧的等高 线是近似对称的两组山脊线和两组山谷线)陡崖两条以上等高线重叠在一起的地方
活动:引导学生伸出左手,手背向上平扣在桌面上。用笔在手背上画等高线,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在指头缝之间用粗的墨水描蓝,表示河流顺着山谷流下。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观察手背上不同山体部位的特点。 练习:在山地景观示意图和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体地形部位、坡度陡缓和海拔范围。 承转:学会了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有哪些应用? 课件展示图片,结合实例,认识等高线地形图在选线、选点等方面的应用。 任务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讲述: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 承转:如何根据颜色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判断地形? 结合教材P35内容,讲述分层设色地形图着色一般规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褐色表示高原、山地;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蓝色表示海洋。 体验:完成教材P36活动,在“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图中高度表,将图中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体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课件展示陆地五种地形的景观图,了解五种地形的特征并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华顶峰为浙江天台山主峰,这里群峰叠翠、白云缭绕、晓雾昏烟,云气氤氲盘结,有“华顶归云”之称。某学校地理小组组织到华顶峰开展研学活动。结合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研学出发前,同学们了解到华顶峰的高度大约为 ( ) A.1000米 B.1050米 C.1100米 D.1200米 2.在研学过程中,珠珠记下了笔记。其中正确的是 ( ) A.铜壶所在地形部位为山脊 B.①路线比②路线更省力 C.观瀑亭在华顶峰的东南方向 D.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 3.图中城区所在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势特点分别为 ( ) A.平原,地势起伏小 B.山地,地势起伏大 C.高原,地势起伏小 D.盆地,地势起伏大
教学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