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训练:第2单元 拓展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训练:第2单元 拓展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2 11:0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拓展作业(二)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逶迤(wēi)      喋血(xuè)
黄骠马(biāo)
卓有成效(zhuō)
B.瞥见(piē)
镣铐(liào)
潜意识(qián)
掎角之势(jǐ)
C.荸荠(bì)
旋涡(xuán)
胳肢窝(gā)
喁喁私语(yú)
D.俨然(yǎn)
大厦(shà)
小鞶鼓(pán)
蹑手蹑脚(liè)
解析:选B。A项,卓有成效(zhuó);C项,荸荠(bí);D项,蹑手蹑脚(ni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叱骂  营利  泪下沾衿  蓬头垢面
B.亲睐
麋鹿
能禆实用
卷帙浩繁
C.会晤
寰宇
嬉皮笑脸
颐指气使
D.桅杆
俗滥
驱除邪恶
如丸走板
解析:选C。A项“泪下沾襟”,B项“青睐”,D项“如丸走坂”。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背景,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时至今日,很多60后对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还________。
②一首《锦瑟》,实为义山一生的写照,他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如镜花水月,映入历史。他的深情、执着、聪慧以及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令人________,回味绵长。
③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送我到车站。现在想来还________,眼睛不自觉地总是湿湿的。
A.历历在目  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
B.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
C.记忆犹新
念念不忘
历历在目
D.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
念念不忘
解析:选C。三个成语都有“记得清楚,没有忘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的意思。“记忆犹新”重在强调记忆保持不变,它所记忆的,都是过去的事情。“念念不忘”所“不忘”的可以是过去的事,也可以是目标、理想等,它既能以事为对象,也能以人为对象。“历历在目”重在强调情景清晰重现,它所“在目”的,都是过去的事,既能以事为对象,也能以人为对象。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央视对电影《狼图腾》做出特别报道,不仅是由于该片的口碑及其社会影响力,更是因为其在春节期间排片比例与票房规模呈现出的逆势增长。
B.随着柴静新作《穹顶之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播出,使公众对其热议程度大有高过今年两会的势头;同时,这几天有关雾霾的话题以及对于视频内容是否客观的探讨,引发了多方热议。
C.“博士返乡笔记”的作者——湖北籍博
( http: / / www.21cnjy.com )士生王磊,对家乡现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痛感乡村共同体的断裂和传统伦理感的流失,感慨现代生活“让人的心肠变硬”。
D.两会期间,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应继续通过改革规范和保障知名高校在各地的招生比例、招考方式、考试纪律等,确保高考公平。
解析:选C。A项“不仅”和“更”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之后的内容互换位置。B项主语缺失,删去“随着”或者“使”。D项“规范和保障”和“比例”“方式”“纪律”不搭配。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5~6题。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二绝(其二)
[宋]陈与义
卷地风抛市井声,
病夫危坐了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5.这两首诗都写出了“清明日暮”的景色,其共同的景色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吴诗中“清明”“日暮”,陈诗中“清明”“晚日”,两者都点明了时间;两首诗的末句都表达出歌颂春天之意。
答案:这两首诗,都抓住“清明日暮”的景色优美宜人、明丽清新这一特征进行歌咏。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6.这两首诗各自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吴诗着眼于游人所见所感,属于侧面描写;陈诗将自己与城内外相对比,更加反衬出内心的孤独。
答案:吴诗:侧面描写。借游人的纵情、黄
( http: / / www.21cnjy.com )莺的恣意,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而归,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流莺于柳林间啼鸣飞翔,可见景色清丽宜人。
陈诗:对比反衬。诗人于清明卧病处境冷落,内心压抑凄楚。而城内外人声鼎沸,节日气氛浓烈。两相对照,更见凄恻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经炀帝行宫
刘 沧①
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
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
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
行人遥起广陵②思,古渡月明闻棹歌。
【注】 ①刘沧:唐朝诗人,后人评价他“喜谈今古”“深怨唐室”。②广陵:指今扬州,隋炀帝曾三次来此游玩,此处代指行宫。
7.诗家评议本诗第三联“空”字用得极妙,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先解释“空”字的字面义,再看它在句中的意思,然后结合全诗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①“空”即“空有”之意;②行宫前那
( http: / / www.21cnjy.com )几棵残存的柳树,叶子上空有露珠泛光;③“露叶”冠以“空”字,写出了曾经繁华的行宫,如今仅剩几棵残柳,空有露珠在柳叶上泛光,却无人欣赏的慨叹之情,今日衰败与昔日繁华的对比,透露出作者对隋炀帝暴政的嘲弄与反思。
8.有人评价说,本诗中最后一联含有“不尽之意”,请结合全诗说说“不尽之意”有哪些,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诗的结尾写景,景中包含着情感,表达出对隋炀帝的强烈不满,同时,也是借古讽今。
答案:不尽之意:①对隋炀帝的荒
( http: / / www.21cnjy.com )淫误国的讽刺。②联系注释,诗人“喜谈今古”“深怨唐室”,借古讽今,规劝晚唐统治阶级不要沉醉于醉生梦死的享乐生活。好处:尾联“以景语结情”,含而不露,留待读者去想象、咀嚼。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 ①酴醿: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醿花开春事了”的说法。②婉娩:天气温和。
9.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词上片的前两句写绿叶红花,后两句写“蜂儿闹”“燕子轻”,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答案:上片主要使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以绿叶红花、蜂儿燕子为主体,勾勒出庭院中醉人的春景。
10.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加以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下片作者情感的赏析,要结合“客飘零”“残花”“送了斜阳月又生”这些关键词句来分析。
答案:下片表达了作者伤春自伤之情及作客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乡的飘零之感。“残花”指春已暮,借酒浇愁而愁不去。“客飘零”,作者长年作客在外,欢娱少愁思多。“送了斜阳月又生”指时间流逝,春光难留。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
鹧鸪天 惜别
严 仁
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柂②转牙樯③。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 ①危弦:哀弦。②捩柂:扭转船舵。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11.上片后两句描写了一幕什么样的场景?句中的“重”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后两句中“蒲帆”“粉泪”来看,这是写的离别场景,对“重”字的理解要扣住作者的心境。
答案:描写了一幕情意深挚的离别场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人乘船缓缓去向江心,相送的女子倚楼眺望,粉泪涟涟。“重”字表面上写蒲帆滞重,船行缓慢,实则暗示远行之人心情的沉重,移情于物,抒情委婉含蓄。
12.词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请结合词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词的下片作者运用了比喻、反衬等多种表现手法,作答时要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答案:①“瑶草碧,柳芽黄”两句以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写哀情,以景的清新明丽,反衬心情的哀婉忧伤;②“载将”句化抽象为形象,将无形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生动地写出离恨的沉重;③末两句以眼前东流不息的江水,比喻绵绵不尽的离愁别恨,自然浑成。
三、语言表达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
日本最早的汉诗集《怀风藻》中,咏花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绝大部分是写梅花的,写樱花的仅有两首。梅花在唐代的长安也是非常受重视的,《全唐诗》中关于“梅”的,多达948首。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这是暖相气候造成的影响。唐代最初的200年一直是很温暖的,直到公元9世纪初,气候发生显著的突变,成为了冷相气候。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明天皇把紫宸殿庭院里原本种的“右橘左梅”,改为“右橘左樱”,用樱花替代了中国流行的梅花。这说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梅花萎缩,樱花崛起的局面。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补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言连贯题,主要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要与前后文都能联系起来。第①处是问句形式,是对前文出现这种现象的疑问;第②处是后文仁明天皇做法的背景;第③处是后文“导致梅花萎缩,樱花崛起的局面”的原因。
答案:①为什么梅花那么受重视 ②在这种冷相气候的背景中 ③日本和唐代长安的气候一样都经历了温度的降低
14.请仔细阅读下面这幅漫画,给漫画加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理解和认识。要求:语言连贯流利、准确得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紧扣画面内容来拟写标题。一般可采用中心事件描述法、引用画中人物语言法、比喻法等。本题可采用中心事件描述法。对亚投行的认识,要立足于亚投行的内涵和设置亚投行的意义。作答时,语言要简洁、连贯。
答案:标题:共育共赢
看法:亚投行是一个包容性、开放性和建设性的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边金融机构,也是一个实现各方互利共赢和专业、高效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它的设立,既有助于推动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又将为包括欧洲在内的区域外国家提供广阔的商机。
15.请仿照下面诗歌第二、三节的格式,仿写第一、四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花在一池碧波中挺立
像翡翠盘中盛着一树红珊瑚
它告诉我们:夏天来了
露珠在青翠草叶上滚动
像清澈的明眸噙着一颗泪珠
它告诉我们:秋天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注意春、夏、秋、冬的顺序及诗歌所用的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风筝在蓝天白云里摇曳/像碧海中驶过一艘小画船/它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雪花在松树林中飞舞/像一片绿洲中引来许多白蝴蝶/它告诉我们:冬天来了
16.下面是国家防灾减灾日的徽标。请根据这幅徽标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简要说明国家防灾减灾日徽标的构成要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谈一谈国家防灾减灾日徽标的创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这则徽标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案应从三个方面解读,构图要素主要是彩虹的变形、两人举起的伞、两个人的形状。徽标的创意要结合构成要素来写。
答案:(1)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要素。
(2)雨后天晴的彩虹蕴意着美好、未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和希望;伞是人们防雨的常用工具,其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大家携手,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