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训练:第3单元 8《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训练:第3单元 8《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2 11:0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寡人之于国也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尽心(jìn) 鸡豚(tún) 饿莩(fú) 弃甲曳兵(yè)
B.鱼鳖(biē)
孝悌(tì)
牲畜(xù)
庠序之教(xiánɡ)
C.寡人(ɡuǎ)
狗彘(zhì)
数罟(shù)
数口之家(shù)
D.米粟(sù)
衣帛(bó)
洿池(wū)
养生丧死(sānɡ)
解析:选D。A项中“饿莩”的“莩”应读“piǎo”;B项中“牲畜”的“畜”应读“chù”;C项中“数罟”的“数”应读“c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B.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胜:尽
C.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憾:遗憾,不满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谨:郑重
解析:选D。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河东凶亦然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①邻国之民不加少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D.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然后解而送之于官
解析:选C。C项“之”,①②均为结构助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当于“的”。A项“然”,①代词,这样;②助词,形容词词尾。B项“而”,①连词,表示转折关系;②连词,表示递进关系。D项“于”,①介词,对于;②介词,给。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D.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解析:选A。A.尽心:费尽心思。B.夫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C.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D.暴露:古义,指在野外蒙受日晒雨淋的辛苦;今义,(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②与刃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为死者一洗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孟子见齐宣王。王曰:“文王之囿方七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答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答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乃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独夫。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有删改)
【注】 ①梁惠王:魏惠王,曾迁都大梁,所以魏国又称梁国。②梃:木棒。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夺不餍             餍:满足
B.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修:治理
C.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挞:打击
D.汤放桀
放:流放
解析:选B。修:学习。
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B.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C.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D.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解析:选D。先将语段放入文中整体理解意思,再根据助词“焉”“乎”来断句。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就危险了,并通过利害分析,进一步劝诫梁惠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不必谈利益。
B.孟子询问梁惠王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政,不要使老百姓活活地饥饿至死。
C.梁惠王想洗雪魏国的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并明确指出他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
D.文王方圆七十里的狩猎场,老百姓觉得小;宣王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百姓却认为大。孟子将两者对比,意在阐述与民同乐的思想。
解析:选C。“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原文是说秦、楚君主的行为,而非梁惠王的自身行为。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第(1)句中的关键词有“遗”“后”;第(2)句中的关键词有“率”“食”“恶”。
答案:(1)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
(2)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做出类似于驱赶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的意义)在哪里呢?
参考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但如果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放在前头,那他们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
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没有什么不同。”(孟子于是)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无异于驱赶兽类去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尚且厌恶这种行为;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做出类似于驱赶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孔子说:‘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大概没有后代吧!’这不过是因为土偶木偶太像活人而用来陪葬罢了。(施行政治)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饥饿至死呢?”
梁惠王说:“我们魏国,以前天下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牺牲在这里;西边又割给秦国七百里地;南边又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称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
孟子拜见齐宣王。齐宣王问孟子道:“周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王的狩猎场,方圆有七十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说:“在史籍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说:“像这样狩猎场大吗?”孟子说:“老百姓还认为小呢。”宣王说:“我的狩猎场方圆只有四十里,老百姓还认为大,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文王的狩猎场方圆七十里,割草打柴的去那里,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去那里,文王与老百姓共同享用它,老百姓认为小,不也是很合情理的吗?我刚到齐国边界的时候,打听了齐国的重大禁令,这样以后才敢进入。我听说齐国国都郊外的地方有一个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杀了那里的麋鹿就像犯了杀人罪。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地面,就是在国内设置了一个陷阱。老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应该吗?”
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
( http: / / www.21cnjy.com )纣王,有这样的事吗?”孟子回答说:“在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齐宣王问:“难道臣子可以妄杀君主吗?”孟子说:“损害仁爱、暴虐无道的人被称作‘贼’,损害正义、颠倒是非的人被称作‘残’,残贼一类的人,被称之为独夫。只听过诛杀独夫纣,没听说过弑君一类的事情。”
三、语言表达
9.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全句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
孟子,性格锐利、强悍。在现实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属于句子主体变化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重组题,它要求变化句子的陈述对象。原句的陈述对象为“孟子”,重组后的第一个分句必须是“中国知识分子……呐喊”,其他分句可以灵活安排。
答案:(示例)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
( http: / / www.21cnjy.com )、刺耳的呐喊是性格锐利、强悍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时爆发出的,它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10.以孟子的“民本”思想为话题,仿照所给句子的句式特点,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屈原流落汨罗江,心怀楚国,吟唱“长太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颠沛流离,心忧苍生,高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是施行“仁政”,他高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游说于诸侯国。将此内容仿照所给句子的句式特点进行组织即可。
答案:(示例)孟子游说诸侯,心系黎民,高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1.简要概括下面这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不超过25个字。
当纳粹来抓共产党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是共产党人;当他们来抓犹太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来抓贸易工会主义者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贸易工会主义者;当他们来抓天主教徒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是新教徒;当他们来抓我时,已无人替我说话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我保持沉默”到“他们来抓我”,从这个过程中,可以概括出这段话的主要内涵。
答案:(示例1)你(或“我”)不为别人的自由(或“正义”)说话,将会伤及自己。
(示例2)面对暴力(或“黑暗”)时,你选择置身事外,终将祸及自身。
12.读下面这幅图,完成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画面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画面内容,你得出怎样的结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第(1)问的要求“说明”,按照一定的顺序逐层说明即可。第(2)问的结论要从分析这幅图的内容来得出。
答案:(1)(示例)图的上方依次画的是毛笔、钢笔和电脑,下方与之对应的是书写越来越潦草的“写字”二字。
(2)(示例)随着书写工具的发展,人们的书写能力逐渐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