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期中测试卷
满分120分,限时100分钟
一、积累(30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4分)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民主战士”闻一多,目不kuī[甲] 园,沥① 尽心血;“‘两弹’元勋”邓稼先鞠躬尽cuì[乙] ,死而后已;文学大师鲁迅先生对青年人关怀备至,一边对潦草的书信深恶② 痛绝,一边仍展读每封来信;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推广与研究,他为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杰出贡献。
(1)给语段中①②处加点的字注音。(1分)
① ②
(2)根据拼音写汉字。(1分)
[甲] [乙]
(3)语段中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分)
答: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
A.顾诵芬在航空报国的道路上,一干就是一生,他是当之无愧的国之栋梁。
B.在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C.春暖花开,听说明天要去春游,一些学生上课都心不在焉了。
D.中考前夕,九年级的同学们全力备考,甚至到了目不窥园、废寝忘食的地步。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B.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待人处事就要宽容:宽者,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容者,海纳百川,不心胸狭隘。
C.C919大型客机上的旅客们在机舱内挥舞着国旗,齐声高唱《歌唱祖国》,高呼“东方风来,翼起翱翔”。
D.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4.下面是某同学摘录的介绍围棋的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①围棋有“三得”,即“得好友、得人和、得心语”。
②围棋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③不仅如此,围棋还常被人们称作“头脑体操”,能使头脑得到锻炼,促进健康,可“得天寿”。
④也就是说,围棋可以使人们广交朋友,教人与人和谐相处,让人们能够进行心灵的沟通,同时,对人们的健康长寿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⑤因此,围棋也成为了一项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A.②①④③⑤ B.②①③④⑤
C.①④③②⑤ D.①②④⑤③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向前看”“向无此例”“心里向着他”中的三个“向”分别是介词、副词、动词。
B.除了要写文章,鲁迅先生还不忘对革命青年的关心和照顾。(“除了”是名词)
C.“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这是一个设问句。
D.“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转过身子”。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通讯,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伟大精神,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B.古人常用一些数字泛指“多”的意思。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中的“十二”就泛指征兵的名册多。
C.《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D.《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文章通过对长妈妈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
7.下列有关“虎妞”的情节,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虎妞掏钱买车 ②虎妞假装怀孕
③虎妞“下嫁”祥子 ④虎妞和父亲彻底吵翻
A.②④③① B.②③①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2)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草树知春不久归, 。(韩愈《晚春》)
(4)双兔傍地走, (《木兰诗》)
(5)《木兰诗》中,从侧面表现了木兰战功卓著的句子是: , 。
9.某中学七(1)班举行“热爱祖国”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7分)
(1)请你根据下列提示,另外设计两项活动。(2分)
活动一:集爱国名言 活动二:唱爱国歌曲
活动三: 活动四:
(2)在“集爱国名言”活动中,小辰同学搜集了以下名言,其中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 )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在“唱爱国歌曲”活动中,请你为以下两个节目写一段串词,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节目 序号 节目 名称 表演者 表演 形式
1 《保卫黄河》 七(1)班全体 男生 合唱
2 《我和我的 祖国》 七(1)班全体 女生 合唱
答: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0—11题。(4分)
题木兰庙
[唐]杜 牧
弯弓征战①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②。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③。
[注] ①弯弓征战:言木兰代父征戎,勇敢善战。②梦里曾经与画眉:言木兰虽着戎装,但仍怀念曾经的少女生活。③明妃:指王昭君。
10.请赏析诗歌第一句中“作”字的妙处。(2分)
答:
11.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木兰哪些情感 请简要概括。(2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12分)
[甲] 苟堪励志勤读,自能循序渐进。惟单读时文①,无裨实益,宜加以看书功夫。凡经史子集,皆宜涉猎,但须看全一种,再易他种,切不可东抓西拉,任意翻阅,徒耗光阴,毫无一得。阅书时见有切②于实用之句,宜随手摘录。若能分门别类,积成巨册,则作文时可作材料,利益无穷也。
[乙] 读书宜勤恳勿懈,看书宜细心有恒。现看《史记》,颇切实用,每日规定看十页,必须自首至尾,逐句看下,有紧要处,摘录读书日记簿。有费解③处,另纸摘出,求解于先生。今年若能看完《史记》,明年更换他书。惟无益之小说与弹词④,不宜寓目⑤。观之非徒无益,并有害处也。
(均节选自《郑板桥家书·潍县署中谕麟儿⑥》)
[注] ①时文:时下流行的文体,多指科举应试之文。②切:切合。③费解:不好理解。④弹词:一种把故事编成韵语,有白有曲,以弦索乐器伴唱的说唱文学。⑤寓目:过目,观看。⑥这是郑板桥在潍县官署中写给儿子的家书。谕,告诉,使人知道。麟儿,郑板桥之子。
1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苟堪励志勤读 苟且偷生
B.任意翻阅,徒耗光阴 观之非徒无益
C.凡经史子集,皆宜涉猎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若能分门别类 求闻之若此
1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阅书时见有切于实用之句,宜随手摘录。
译文:
②观之非徒无益,并有害处也。
译文:
14.从选文中你学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 请列举其中的三种。(3分)
答:
15.选文中郑板桥多次使用“宜”字,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2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1分)
京剧大师梅兰芳
①舞台上,“她”的眼波万般含蓄,“她”的身段万般撩人,“她”的唱腔又清又醇,“她”的手一抹一挑,尽显妖娆。但“她”实际上却是一个风骨卓然的男子汉——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
②在最初拜师学艺的时候,师父说梅兰芳没有天资,生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认为他根本不是学戏的材料,所以不肯收留。虽然被拒之门外,但梅兰芳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师父的话反而促使他更加勤奋。于是,梅兰芳每天仰望天空,双眼紧盯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通过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梅兰芳的一双眼睛渐渐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脉脉含情。
③1930年,梅兰芳开始出国巡演,在西方戏剧界掀起了一股“梅旋风”。行前,为了让西方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京剧中的生旦净丑、唱念做打、美服道化,梅兰芳专门做了手绘图谱。这本图谱包含了京剧的服饰、脸谱、切末、乐器、戏楼、舞蹈造型等内容,以中英文对照的方式作注解说明,共有1 987幅绘图。因为外国人不懂中国的工尺谱,梅兰芳还请民乐专家刘天华将其翻译成五线谱,并对中国的传统记谱方式作了介绍。
④1935年,梅兰芳应邀率剧团赴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外国城市演出访问,盛况空前。此次异国巡演,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标志性事件,确立了梅氏京剧艺术的国际地位。当时领导世界戏剧潮流的两位西方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在与梅兰芳交流之后,认为梅氏的京剧表演艺术自成体系,代表了中国传统戏剧的美学理想。尤其是京剧借助舞台表演来模仿现实的虚拟性,更令他们大开眼界。有人说,梅兰芳的艺术无疑超越了东西方之间所存在的障碍。的确,这一系列的出访,不仅创造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而且将国粹京剧推向了国际舞台。
⑤赞美之辞,多为梅兰芳的那一双手而发。外国不少戏剧评论家对梅兰芳的各种手势津津乐道,惊呼“醉人的美”。西方人之所以惊艳,一是因为京剧表演以细腻的手势传达角色的心情,每个动作都有特定的寓意;二是因为梅兰芳确实有一双灵动的手,其臂之一屈一伸,手之一动一指,活灵活现,惟妙惟肖。为了让手“活”起来,梅兰芳买来兰花,观察兰花的形态,反复琢磨,设计出49种“兰花指”。他还从龙门石窟和太原晋祠仕女塑像中汲取灵感,创造出风华绝代的梅派手势,这些手势极富古典意蕴与艺术想象,如雨润、醉红、含香、映水、掬云、陨霜……每种名称所代表的含义不同,适用于不同的剧情与场合。而上述手势的创新,仅仅是梅派艺术追求中的一项。
⑥舞台上的梅兰芳,从头到脚到指尖儿,一身都是戏。内行人说,那是一个“角儿”的人生态度。只要不演出,梅兰芳就会邀文伴画友到自己的书房,谈诗论道,品书赏画。他向罗瘿公学辞赋,向齐白石、徐悲鸿学画画。诗词、音乐、绘画、书法、雕刻,都被他拿来在业余修习。不为谋生,不为获利,但无用之用,恰是一种润泽,将一门国粹艺术滋养得臻于至境,给人高妙的精神享受。
⑦梅兰芳曾这样评价自己:“我是个笨拙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天才也罢,苦学也罢,或许真的不算什么。天赋,其实就是灵魂里那一份不辍的坚持。京剧大师,就是这样炼成的。
⑧梅兰芳,这个名字,似有植物香气,而放到京剧艺术里,又分明是浩渺的湖,深邃广大。
(取材于米丽宏的文章)
16.文章依次讲述了梅兰芳① 、出国巡演、② 等事件,体现出梅兰芳的艺术追求和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的崇高敬意。(2分)
17.第②段末尾写梅兰芳的双眼“如一汪清澈的秋水”。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答:
18.结合⑤⑥两段的内容,说说你对第⑥段中“无用之用”的理解。(3分)
答:
19.文章结尾,作者称梅兰芳是京剧艺术里“浩渺的湖”。依据全文内容列举三点原因。(3分)
答:
(四)阅读《迎着风,一顶草帽》,完成20—23题。(13分)
①一顶金黄的草帽,是爸爸刚从集市上买来的,还带着干燥的草香。
②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尤其是在夜晚,露天的打麦场上,一边看守麦子,一边和家人聊天。望着满天眨眼的星光,一盏茶工夫,我就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天光大亮,口水溢湿了爸爸的草帽,抖一抖,像荷叶上的水珠。
③在我的印象里,父亲的草帽里总有淡淡的麦香,那是收获的气息。
④白天,一场活忙下来,那草帽,就属于我了。我把它连同叔叔的那一顶扣在一起,“砰——哐哐,砰——哐哐……”两顶草帽,像乐器中的铙儿一样碰在一起,草帽相撞哪里会有声音 那声音,是农场上闲下来的父亲的杰作。父亲,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优秀的配乐大师!
⑤“砰——哐哐”,爸爸黝黑的脸膛上盛放着灿烂的笑容,那笑起来的皱纹,分明就是夏天成熟的麦浪,一波又一波,伴随着两顶碰在一起的草帽,爸爸的脸上浪花浮动。在我童年的印象里,清楚地记得,父亲帮我“配乐”时手舞足蹈的样子,那舞蹈,像极了蒙古的摔跤。也只有爸爸才会把舞蹈跳得那样夸张,仿佛爸爸一跳起这种舞蹈,就从来没有疲惫过,直到我拿草帽的手酸了,他才停下来擦汗。
⑥记得有一两次,我也抢过毛巾给爸爸擦过汗。当时的爸爸突然变得好安静,高兴地让我擦。不知为什么,每次还都闭上眼睛,可能是也想起了他的童年吧,要不然,为什么每当爸爸睁开眼睛,总会眼眶湿润呢
⑦爸爸的草帽,不只能在夏天发挥作用。春天时,爸爸先用两片细长的竹篾撑在帽肚里,然后,随便在帽檐上系上一根长长的布条,再绑上一条长线,一顶草帽做成的风筝就这样飞上天了!那时候,我总会说,爸爸真是个发明家!
⑧光阴荏苒,记不得这样的场景过了多少个年头。现在,我定居城市,父母依然留在乡下。前几天,母亲从乡下打来电话说:“你们要一个孩子吧,你爸爸整天念叨着重操旧业呢!”我的眼泪簌簌地流下来,我明白“重操旧业”的意思。
⑨脑海里重现多年前的场景:一样热闹的打麦场,一样的旷野,一顶草帽,迎着风!
20.标题“迎着风,一顶草帽”的妙处有哪些 (3分)
答:
21.概括第⑤段画横线句的内容。(2分)
答:
22.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⑦段画横线句对塑造人物形象及表达情感的作用。(4分)
答:
23.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4分)
答: 三、写作(5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打开语文课本,阅读一篇篇课文,一个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物从文字中走来。“民族魂”鲁迅、“‘两弹’元勋”邓稼先、女中豪杰花木兰、民间高手卖油翁、“诗圣”杜甫……他们的身上闪现着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我们向善、务实、求美。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活得精彩,抵达美好的人生境界。
请在你学过的初中语文课文中选择一位你尊敬的人物作为对象,写一篇文章。或讲人物故事,或写人物对你成长的影响,或就人物的言行品格发表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七年级语文答案全解全析
1.答案 (1)①lì ②wù
【评分细则】 每空0.5分,共1分。
(2)[甲]窥 [乙]瘁
【评分细则】 每空0.5分,共1分。
(3)把“应用、推广与研究”改为“研究、应用与推广”。
【评分细则】 语序调整正确得2分,共2分。
解析 (1)“恶”是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
(2)注意“瘁”不要写成“粹”。
(3)该画线句语序不当,应先“研究”后“应用”再“推广”。
2.B 妇孺皆知:连妇女和小孩都知道。形容事情很清楚明显,已是人所共知。用在此处,与“背后藏着”相矛盾。
3.B “宽者,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与“容者,海纳百川,不心胸狭隘”为并列关系,故“斤斤计较”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4.B 通读该语段可知,②句引出说明对象——围棋,为首句;接着①句具体介绍围棋的作用——“三得”;③句以“不仅如此……还……”进一步介绍围棋的作用;④句对①③句的内容进行具体、直白的解说;最后⑤句以“因此”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5.B “除了”是介词。
6.C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7.A 虎妞趁祥子心情不好留宿祥子后假装怀孕,要与祥子结婚,因父亲反对而与父亲吵翻,然后“下嫁”祥子,并拿出钱帮祥子买车。故选A。
8.答案 (1)弹琴复长啸(注意“啸”的书写) (2)马上相逢无纸笔 (3)百般红紫斗芳菲(注意“菲”的书写) (4)安能辨我是雄雌 (5)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评分细则】 每空1分,共6分。
9.答案 (1)讲爱国故事 诵爱国诗文 演爱国话剧 编爱国板报 (写出两个,符合题意即可)
【评分细则】 每空1分,共2分。
(2)D
(3)(示例)感谢全体男生为我们带来合唱《保卫黄河》,我们从这激昂的旋律中感受到了中华儿女誓死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祖国是大海,我们是浪花,我们与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下面有请全体女生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掌声欢迎!
【评分细则】 选择节目得1分,使用修辞手法得1分,语句通顺得1分,共3分。
解析 (1)围绕“热爱祖国”的活动主题,仿照题中已有活动名称的结构进行设计,注意要具有可操作性。
(2)根据各选项中名言的意思即可选择。
(3)串词是起串联作用的,内容上要承上启下,语言上要简明生动。
10.答案 “作”字既突出地显示了木兰的特殊身份,又生动地描绘出这位女英雄女扮男装“弯弓征战”的非凡本领。
【评分细则】 答出“特殊身份”得1分,答出“非凡本领”得1分,共2分。
解析 这一“作”字很传神,它把木兰女扮男装的特殊身份揭示了出来,同时也透露出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非凡本领。
11.答案 思乡却不得归的矛盾心理与对王昭君舍身报国的敬慕之情。
【评分细则】 答出“矛盾心理”得1分,答出“敬慕之情”得1分,共2分。
解析 “思归”写出了木兰的思乡之情,“几度”表现出了她内心的矛盾。木兰与王昭君都是女性,为了国家,一个从军,一个“和戎”,“把酒”和“祝明妃”表达出了木兰心中暗含的对王昭君的敬慕之情。
12.C A.如果;姑且。B.白白地,徒然;只,仅仅。C.粗略地阅读。D.如果;像。
13.答案 ①读书时见到切合实用的句子,应该随手摘录。
【评分细则】 翻译出“见”“宜”得1分,语句通顺得1分,共2分。
②看这些书不只是没有益处,并且还有害处啊。
【评分细则】 翻译出“徒”“益”得1分,语句通顺得1分,共2分。
解析 ①见:看见,看到。宜:应该,应当。
②徒:只,仅仅。益:益处,好处。
14.答案 广泛涉猎;读完一种再换一种;随手摘录;分类积累;读书有计划;不理解的地方求教老师;读书要有选择。(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评分细则】 答出一点得1分,得满3分为止,共3分。
解析 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进行归纳即可。
15.答案 多次使用“宜”字,反复叮咛,殷殷教诲中饱含着深切的爱子之情。
【评分细则】 答出“反复叮咛,殷殷教诲”得1分,答出“爱子情感”得1分,共2分。
解析 文中多处使用“宜”字,表达了郑板桥对孩子的殷殷教导和深切关爱。
[参考译文]
[甲] 如果能够励志勤读,自然能够循序渐进。只是仅仅读科举应试之文,实无益处,应当增强自己看书的功夫。经史子集,都应当粗略地阅读,但必须看完一种,再更换其他的种类,切不可东抓西拉,随意翻看,白白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收获。读书时见到切合实用的句子,应该随手摘录。如果能够分门别类,积累成大册子,那么写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将其)作为材料,(真是)好处无穷啊!
[乙] 读书应当勤奋踏实不懈怠,看书应当仔细有恒心。如今阅读《史记》,特别切合实用,每天规定(自己)看十页,必须从头至尾逐句去读,读到关键的地方,摘录到读书日记簿上。有不好理解的,另外拿纸摘录下来,向老师请教。今年如果能够看完《史记》,明年再换其他的书。只是没有益处的小说和弹词,不应当阅读。看这些书不只是没有益处,并且还有害处啊。
16.答案 ①苦练双眼 ②手势创新
【评分细则】 每空1分,共2分。
解析 阅读全文可知,第②段写梅兰芳最初拜师学艺时,因生着一双死鱼眼睛而被拒,他便苦练双眼;第③④段写梅兰芳出国巡演及其反响;第⑤段写梅兰芳手势创新。
17.答案 与以前梅兰芳灰暗、呆滞的“死鱼眼睛”形成强烈反差,不仅写出了他现在眼波流转间的脉脉含情,也突显了他刻苦练习的巨大成效。
【评分细则】 答出“形成反差”得1分,答出“脉脉含情”得1分,答出“巨大成效”得1分,共3分。
解析 “一汪清澈的秋水”运用了比喻,“秋水”比喻人(多指女子)清澈的眼睛,与上文“梅兰芳没有天资,生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形成强烈反差,经过对比即可得出答案。
18.答案 梅兰芳的业余修习不为谋生和获利,但正是这种看似无用的事情,让他从各类艺术中汲取创造灵感,将京剧艺术滋养得臻于至境。
【评分细则】 答出“业余修习不为谋生和获利”得1分,答出“汲取创造灵感”得1分,答出“将京剧艺术滋养得臻于至境”得1分,共3分。
解析 从文章第⑤段可知,梅派艺术取得了巨大成功。第⑥段给出了成功的原因:梅兰芳业余时间在做“无用之用”的事情,即从诗词、音乐、绘画、书法、雕刻等各类艺术中汲取创造灵感,为己所用,不断创新。
19.答案 ①创立梅派艺术;②提升京剧艺术的高度;③将国粹京剧推向国际舞台。
解析 “浩渺的湖”是指梅兰芳在京剧艺术里取得了巨大成就,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总结原因。
20.答案 ①“草帽”是文章的线索;②回忆了儿时父亲陪伴“我”成长的往事,暗示了父亲对“我”的爱及父子之间挚爱亲情的主题;③充满画面感和动感,新颖别致,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评分细则】 答出“线索”得1分,答出“回忆往事,暗示主题”得1分,答出“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得1分,共3分。
解析 “一顶草帽”贯穿全文,如爸爸“给草帽配乐”“放飞草帽做成的风筝”,既交代了文章的中心内容,也构成了文章的叙事线索;同时,“迎着风,一顶草帽”,语言诗化,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1.答案 回忆了童年时父亲帮“我”“配乐”时手舞足蹈的情形。
【评分细则】 答出“配乐”得1分,答出“手舞足蹈”得1分,共2分。
解析 抓住“配乐”“手舞足蹈”等关键词,按照“回忆了父亲+做何事”的格式概括即可。
22.答案 动作描写,运用“撑”“系”“绑”三个动词,准确地写出了父亲把一顶草帽做成风筝的过程,表现儿时“我”眼中的父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表达“我”的敬佩之情。
【评分细则】 答出“动作描写”得1分,答出“做风筝的过程”得1分,答出“心灵手巧的人”得1分,答出“敬佩之情”得1分,共4分。
解析 从描写的角度入手分析。“撑”“系”“绑”是三个动词,这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按照特定的答题格式作答即可。
23.答案 结构上:总结全文,首尾照应,呼应文题。内容上:揭示父亲对“我”的爱及父子之间挚爱亲情的主旨。
【评分细则】 答出结构上“总结全文”得1分,“首尾照应,呼应文题”得1分。答出内容上“揭示父亲对‘我’的爱”得1分,“父子之间挚爱亲情”得1分。共4分。
解析 文章结尾段的作用,一般是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标题或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主旨。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按照这一规律作答即可。
24.【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根据题中要求,选材上,应选择初中语文课文中学过的令自己尊敬的人物,如“民族魂”鲁迅、“‘两弹’元勋”邓稼先、女中豪杰花木兰等。根据材料中“他们的身上闪现着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我们向善、务实、求美……抵达美好的人生境界”可知,立意上,应表达对所写人物的尊敬和赞美之情,以及自己追求真善美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本文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
【评分细则】
作文评价要求
(一)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心明确,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文从字顺,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二)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1.基础等级(40分)
(1)一类卷(34~40分):符合题意,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条理清楚,书写规范整洁,标点正确。
(2)二类卷(28~33分):符合题意,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语言较通顺,结构完整,书写整洁。
(3)三类卷(21~27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充实,语句较通顺,层次较清楚,书写较整洁。
(4)四类卷(20分以下):中心不够明确,内容贫乏,语句零乱,结构松散,卷面混乱。
2.发展等级(10分)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
(3)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想象奇特,有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