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成绩
得 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元勋(xūn) 奠基(diàn) 澎湃(bài) 鞠躬尽瘁(cuì)
B. 挚友(zhì) 迭起(dié) 咳嗽(sou) 鲜为人知(xiān)
C. 卓越(zhuó) 校对(jiào) 薪金(xīn) 气冲斗牛(dǒu)
D. 硕果(shuò) 草率(shuài) 悠然(yōu) 潜心贯注(qiǎ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3 分)
A. 抱歉 深霄 吩咐 不以为然
B. 谣言 书斋 惶恐 目不窥园
C. 取谛 肿胀 荒僻 微不足道
D. 愧怍 烦燥 醒悟 大庭广众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B. 五四运动距今 100 多年了,在这 100 多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 《中国诗词大会》影响巨大,上海复旦附中武亦姝现场的不俗表现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D. 这道数学题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随着《朗读者》节目的推出,使人们重拾朗读之美,也越发喜欢上了阅读。(删去 “使”)
B. 2017 年 5 月 5 日,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首款干线民用飞机 C919 试飞成功。(把 “首款” 调至 “按照” 前)
C. 《航拍中国》深受好评的主要原因是拍摄者注重 “高度、温度、角度” 造成的。(在 “是” 后面加上 “因为”)
D. 端午节,无论是粽叶的清香,还是龙舟的呐喊,渲染的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把 “渲染” 改为 “表现”)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邓稼先》—— 杨振宁 —— 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
B. 《说和做 ——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 诗人
C.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 作家
D. 《孙权劝学》—— 司马迁 ——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6.默写。(8 分)
(1)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2)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4)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5)《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情形的句子是: , , , 。
7.综合性学习。(4 分)
“天下国家” 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看来,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为此,七(1)班正组织开展以 “天下国家”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设计两个以 “爱国” 为核心的主题活动,拟出活动名称。(2 分)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写出一句完整的爱国诗词或名言警句。(2 分)
8.名著阅读。(3 分)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________________的关注和同情。小说还描写了祥子周围的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________________、大胆泼辣又有点儿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等。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5 分)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9. 请说出 “百般红紫斗芳菲” 中 “斗” 字的妙处。(2 分)
10. 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所展现的画面。(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3 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1)卿今当涂掌事(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3)见往事耳( )
(4)即更刮目相待( )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3. 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3 分)
14.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2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2 分)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 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 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 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 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 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 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 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 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 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 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 ——” 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⑧……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5. 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 分)
16.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4 分)
(1)“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
(2)“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奶奶怎样的心理?(2 分)
17. 文章结尾说 “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结合全文,说说 “我的思念” 和 “我的痛悔” 的具体内容。(4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0 分)
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胡子宏
①15岁那年,我在全县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后,被推荐到县城最好的实验初中读书。为此,父亲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觉,千嘱咐万叮咛,希望我争一口气以后考上大学中专什么的。学校实行走读制,每天我都要骑着家里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去上学,风雨无阻。
②条件的艰苦我不怕,可是,那所学校的同学几乎都是县城的孩子,尤其是在我那个班,有好几个县长、局长的孩子。当我穿着农家孩子的粗衣布鞋迈进教室时,顿时传来一阵哄笑声。随后就有孩子为我起了 “土老帽”“趿拉鞋” 的外号。在花花绿绿、性格活泼的同学中,我特别敏感、孤独,对新环境充满了恐惧。许多次我推着破旧的自行车来到学校,就看到县长、局长家的孩子们从吉普车里下来,趾高气扬地斜视我一眼,我顿时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忍受的歧视。
③好在我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学生,基础又扎实,在学习上毫不吃力。半年以后,期末考试,我在班上乃至全年级都是第一名。班主任说:明天就要放寒假了,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大会,每个学生要有一位家长参加大会,届时要对优秀学生颁发奖状和奖金。我兴奋不已,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并不比别人差。这时,我听到邻座的几位局长的孩子在嘀咕:那个 “趿拉鞋”,也会考第一,“土老帽”…… 我悄悄地离开学校。考了第一,仅给了我片刻的兴奋,随即自卑又涌上心头。
④回到家里,我把成绩通知单递给父亲,父亲乐得合不拢嘴。当我告诉父亲明天要开全体师生大会时,父亲立刻张罗开来,叮嘱母亲翻箱倒柜找出春节时他才舍得穿的那件皮大衣。可是我说:“爹,你别去了,人家的父亲都是城里的干部……” 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我转过身,鼻子不禁又酸了起来,心想:父亲,你为什么不也是干部,你怎么偏偏当一辈子农民……
⑤第二天天未亮,窗外刮起了呼呼的北风,窗户的塑料纸被吹得啪啪作响,外面是一片片的雪白。我摸索着穿上衣服收拾书包。父亲说:“我送你去吧,下雪了……” 我说:“你就别去了,不就开个会吗?再说,别人的家长是干部,你又不会发言……” 打开屋门,一股风雪涌进屋来,好大的雪,我往书包里塞进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中。凉凉的天,凉凉的心:父亲,对不起您了,我是真心想让您分享我的光荣的,可是,班上就我一个乡下孩子,那么多家长,就你一个人种地的……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学校响起预备铃时,我迈进学校的大门。雪仍纷纷扬扬地下着,几辆吉普车和轿车很显眼地停在操场上。
⑥铃声响过后,校长登台讲话,校长的讲话不时激起同学们和家长们的一阵阵掌声和笑声,而此时的我身上冷得厉害,肚子饿得厉害,心里孤单得厉害。我无心听校长的讲话,随意把目光投向窗外的风雪,就这么一刹那,我惊呆了……
⑦父亲,父亲来了!他正透过一扇玻璃向里望,仔细聆听着校长的讲话。我扬扬手臂,父亲看着我,向我使劲摆摆手。风正吹,雪正舞,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⑧一阵掌声响起来,有同学使劲扯扯我的衣服,校长正叫我的名字,同时手里展开一张鲜红的奖状:我下意识地走向讲台,校长很慈祥地凝视着我。一刹那,我的泪水涌出眼帘,我手指窗外…… 礼堂里所有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窗外,投向我的父亲。校长一个箭步下了讲台,打开门。风雪呼啸着涌入礼堂,父亲跨进来,抖落身上的一层雪花。
⑨我说:“这是我的父亲!” 热烈的掌声响起……
⑩放学时,我和父亲步出礼堂,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勤奋,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18. 通读全文,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出 “我” 的心理变化过程。(2 分)
孤独恐惧→__________→自卑矛盾→__________
19. 请赏析第⑦段中 “风正吹,雪正舞,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这句话。(3 分)
20.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 分)
21. 这篇文章带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2 分)
三、作文(50 分)
22.请以 “我的__________老师”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C(A 项 “湃” 应读 “pài”;B 项 “鲜” 应读 “xiǎn”;D 项 “潜” 应读 “qián”)
2.B(A 项 “深霄” 应为 “深宵”;C 项 “取谛” 应为 “取缔”;D 项 “烦燥” 应为 “烦躁”)
3.D(“大彻大悟” 指彻底觉悟或醒悟,用在此处形容同学们理解数学题,不恰当)
4.C(句式杂糅,应删去 “造成的”)
5.D(《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作者是司马光,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6.(1)弹琴复长啸 (2)谁家玉笛暗飞声 (3)双袖龙钟泪不干 (4)杨花榆荚无才思 (5)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7.(1)示例:①爱国诗词朗诵会 ②爱国故事演讲比赛 (2)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8.老舍 底层劳动人民 刘四(刘四爷)
二、阅读理解
(一)
9.“斗” 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草树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热闹景象,展现出它们对春天的珍惜之情。
10.那轻盈的杨花和细小的榆荚,好像没有什么才华情思,但它们却懂得在这暮春之际,如雪花般漫天飞舞,随风飘散。
(二)
11.(1)“当涂”:当道,当权 。在 “卿今当涂掌事” 中,根据上下文,孙权说吕蒙现在当权掌管事务,所以 “当涂” 是这个意思。
(2)“辞”:推托 。“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学习,这里 “辞” 是推托的意思。
(3)“往事”:指历史 。“见往事耳”,孙权说只是让吕蒙粗略阅读了解历史,所以 “往事” 指历史。
(4)“更”:重新 。“即更刮目相待”,意思是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更” 是重新的意思。
12.(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孤” 是孙权的自称,“岂” 表示反问,“欲” 是想要,“治经” 指研究儒家经典,“博士” 在古代是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 是语气词,可译为 “吗”。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翻译: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那个吴地的阿蒙了!
“卿” 是对吕蒙的称呼,“今者” 指现在,“才略” 指才干和谋略,“非复” 表示不再是,“吴下阿蒙” 是对吕蒙过去的称呼。
13.孙权先指出吕蒙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点明学习的必要性;接着说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降低学习的难度,指出学习的目的只是了解历史;最后以自己为例,说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让吕蒙认识到学习是有益的。
14.启示:学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吕蒙之前不学习,在孙权劝说后开始学习,最终有了很大的进步,说明只要愿意学习,任何时候都能取得成效;要善于听取别人合理的建议。吕蒙听从了孙权的劝诫开始学习,才会有后来的变化,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虚心接受别人好的建议;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鲁肃对吕蒙的态度从一开始的轻视到后来的惊叹,说明不能用老眼光看人,人是会不断进步和变化的 。
(三)
15.树下唤孙、送饭,糊纸袋,补花,洗菜,扫院子,灯下学习(读《扫盲识字课本》、读报、请教) 。
16.(1)环境描写。 作用:营造了温馨美好的氛围,表现了 “我” 在老海棠树上玩耍时的愉悦,为下文写奶奶对 “我” 的关爱做铺垫。
(2)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奶奶渴望有自己的工作,希望得到他人理解的心理。
17.“我的思念” 是指 “我” 对奶奶深深的怀念,怀念奶奶的音容笑貌,怀念与奶奶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的痛悔” 是指 “我” 后悔在奶奶生前没有多陪陪她,没有理解她的需求和想法,对奶奶的关心不够,在奶奶向 “我” 请教时还表现出不耐烦等,这些都成为 “我” 心中永远的遗憾 。
(四)
兴奋不已;惊喜激动
19. 运用环境描写(或细节描写),描绘了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突出了父亲对 “我” 的关爱,体现了父亲坚韧的性格,为下文 “我” 的情感转变做铺垫。
20. ①关爱孩子:为 “我” 的成绩高兴,想参加家长会分享 “我” 的光荣。②勤劳坚韧:从家庭条件和在风雪中参加大会可看出。③教子有方:引导 “我” 正确看待他人的歧视,树立自信。
21. 启示:我们不能因他人的歧视而自卑,要勤奋努力。在生活中,遇到类似被歧视的情况,应像文中 “我” 一样努力提升自己,家长也应给予孩子关爱和引导。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