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城镇与乡村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2 城镇与乡村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19 16:5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
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
课标要求
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
学习目标
能够运用图片和资料描述城镇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城乡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举例说出城镇与乡村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知道保护特色城乡景观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城镇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城乡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城镇与乡村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难点:城镇与乡村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用一连串问题导入新课:你的家乡是在城镇还是乡村?你家乡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生产活动?你能描述一下你家乡的居住环境吗?乡村景观和城镇景观有什么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和城镇会发生哪些变化?同学们进行简短的交流分享,了解家乡景观,加深对家乡的认识。 任务一: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 分解任务1:乡村和城镇 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分享自己对乡村和城镇的认识。课件展示乡村和城镇生产景观图,提问:乡村和城镇的人们分别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他们分别在做什么工作?根据他们所从事工作的不同,概括乡村和城镇生产活动的差异。 总结:劳动生产方式的不同,使不同聚落的景观有着较大的差异。 分解任务2:乡村景观和城镇景观的差异 课件展示乡村和城镇景观对比图,认识乡村和城镇在建筑、服务设施、交通、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 读教材P98—99内容及图片,完成下列表格: 项目 建筑物道路密集度商店数量学校数量医院数量农田面积果林面积池塘面积 密度高度乡村城镇
读教材P99思与学,思考具备哪些条件的村落容易发展成为城镇。 总结: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有利于乡村和城镇的形成。但城镇的形成也要具备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 提问:影响乡村和城镇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总结:水源、地形、土壤、气候、交通资源等因素都能影响乡村和城镇的形成和发展。 任务二:城镇与乡村的变化 分解任务1:城镇和乡村的发展变化 前面讲过村落可以发展为城镇,所以在有些城镇的名称上带有“村”“庄”“屯”等字样。提问:你能说出一些带有这些字样的城镇名称吗? 分组讨论:城镇和乡村在发展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派出代表分别作出总结分享。 总结:城市演化的进程 分解任务2:保护城乡特色景观 提问:你所在的城镇或乡村有没有特色建筑景观?在发展过程中,这些特色景观有没有消失?有没有得到妥善保护? 课件展示城乡特色景观,讲述保护特色城乡景观的必要性和意义。讨论分享:怎样做有利于保护特色城乡景观?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做些什么?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马致远的元曲“小桥、流水、人家”所描绘的乡村景观是( ) A.沙漠地区的乡村 B.极地地区的城镇 C.湿润地区的乡村 D.高原上的城镇 读由乡村演变为城市的示意图,据此完成2—3题。 2.由乡村演变为城市的一般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①④ D.④③②① 3.演变至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 A.犯罪率下降 B.就业困难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 4.“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在福建平潭海岛上保留大片原始建筑一石头厝(厝,房屋),结构以石为主,窗户小,房屋墙壁上有很多预留的小孔。平潭石头厝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石头厝传统民居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文化、民俗等信息。下列对石头厝这一民居发展与保护的观点合理的是( ) A.实施大规模重建 B.全部拆除建设现代化建筑 C.加强保护,传承文化 D.拆除部分石头厝,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
教学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