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
第三节 多样的文化
课标要求
运用反映人种、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2.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和主要分布地区。 4.能够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5.举例说明不同地区的传统服饰、 传统交通方式和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同地区的传统服饰、 传统交通方式和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难点:不同地区的传统服饰、 传统交通方式和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于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主义的扩张,15—19世纪世界人口进行了大规模的迁移,大批人口流向“新大陆”和未开发的国家、地区。思考随着人口的迁移,有哪些文化会流入迁入的地区? 任务一: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分解任务1:世界主要语言 提问:语言有什么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认识语言的重要作用。 承转:我们大多数人使用的属于哪种语言?你还会使用哪种语言? 读教材P103图“不同语言对‘我爱地理’的文字表达”。说出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了解汉语是适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阅读课件材料:世界语言知多少。通过阅读,知道世界语言的多样化,了解英语成为适用范围最广的语言的原因。 分解任务2:世界三大宗教 课件展示:三大宗教代表建筑、世界宗教分布图。结合世界宗教分布图,了解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和主要分布地区,据图说出信仰三大宗教的几个国家名称。 任务二:不同的文化习俗 分解任务1:饮食习惯和自然环境 提问:我们所生活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有什么特征?主要种植哪种作物?平时主要食物是什么?通过一连串提问,引导学生认识饮食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课件展示:欧洲、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拉丁美洲的饮食习惯举例。读图,了解欧洲、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拉丁美洲的主要食物和用餐方式,探究不同地区形成不同饮食习惯的原因。 活动:分组讨论世界其他地区的饮食习惯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分解任务2:传统服饰和自然环境 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相关知识,思考人们的着装主要受哪个自然因素的影响。 课件展示:不同地区人们的传统服饰。比较北极地区和亚洲西部地区的传统服饰特点,从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入手,分析传统服饰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总结气候寒冷地区和气候炎热地区的传统服饰特点,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举例其他地区的传统服饰,试着说出该传统服饰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可先观察该传统服饰的特点,再在地图上查找出该传统服饰分布的地区,结合前面学习过的世界地形、气候相关知识,理解服饰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分解任务3:交通运输和自然环境 课件展示:亚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的传统交通方式。读图,在地图找出两个地区的位置,对比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从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入手,分析传统交通方式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总结两个地区的传统交通方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举例其他地区的传统交通方式,试着说出形成这种传统交通方式的自然原因。 分解任务4:传统民居和自然环境 课件展示:欧洲北部、地中海沿岸、亚洲西部和东南亚的传统民居。读图,说出图中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结合上述分析方法明确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总结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从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方面分析);认识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和独特建筑,分组选取其中一种,探究其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通过材料了解世界各地在节日、礼仪等方面的传统习俗,学生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世界文化习俗,感受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语言专业人士雇佣组织,只要精通两种及以上联合国工作语言,并通过考试即可应聘成功。下列5位来自我国某外语翻译学院不同语系的大学生中,最有可能成为联合国语言专业人士的是( ) ①法语系 ②德语系 ③俄语系 ④西班牙语系 ⑤葡萄牙语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2.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主要分布在下列地区中的( ) A.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B.亚洲的东部 C.欧洲和美洲的大部 D.亚洲的西部 我国鄂温克族传统服饰的原料主要为兽皮,冬季用长毛厚毛皮,夏季用光板皮。图甲是鄂温克族的聚居区分布示意图,图乙是鄂温克族传统服饰图。据此完成3—4题。 3.推断鄂温克族主要的传统生产方式 是( ) A.山林狩猎 B.水稻种植 C.花卉种植 D.水产养殖 4.通过观察鄂温克族的传统服饰,判断其主要作用是( ) A.防日晒 B.防沙尘 C.御寒冷 D.艺术美 5.以下传统民居及特点与对应的自然环境特征的组合,错
误的是( ) A.屋顶较厚,坡度较陡——降雪丰富的地区 B.窗户较小,墙体厚实——热带沙漠地区 C.窗户较大,墙体较薄——湿热地区 D.屋顶高耸——降水较少的干旱地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