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一中2025届(行知级)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历史科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不折叠。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距今4700年左右的浙江湖州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杯,其工艺特征与龙山文化高度一致;同时期长江中游石家河古城遗址的城墙夯筑技术与黄河流域陶寺遗址的技术同源。这些考古发现( )
A. 印证了夏文化已影响到长江流域 B. 表明早期国家政治体制已走向成熟
C. 体现出手工业生产分工趋于细密 D. 为研究中华文明的融合提供了证据
2. 汉代察举制初期以“乡举里选”为依据,注重乡间评议。但随着时间推移,权贵操纵察举过程,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现象。东汉顺帝时改革察举制,增加了考试的环节。这一变化历程( )
A. 旨在提升官员文化素养 B. 根源于选官标准的混乱
C. 迟滞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 体现国家治理手段优化
3. 《名公书判清明集》是宋代司法官的判词汇编,其中记载:“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分家)者,徒三年。”但在实际案例中,若家中长辈有不慈行为,子孙无奈别籍,法官常权衡后减轻处罚。据此可知,宋代( )
A. 淡化了伦理纲常的影响 B. 重视对法律条文的解释
C. 司法实践蕴含辩证考量 D. 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4. 如表为金朝当政者的相关举措,这些举措( )
记载 出处
太祖即位,始用汉官,设汉制,以治汉地 《金史·太祖本纪》
世宗诏定礼仪,多依唐宋之制,务从俭约,以合古礼 《金史·礼志》
熙宗崇儒重道,设学校,选贤才,文教大兴 《金史·熙宗本纪》
A. 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 B. 消除了各民族间的分歧
C. 丰富了儒学礼制内涵 D. 推动了金朝封建化进程
5. 清代的庄票广泛使用篆刻印章作为信用凭证,如清代河北阜丰钱庄汇票加盖十二处印章,印文内容涵盖庄名、年份等,并以传统图案(如蝙蝠、云纹)装饰印面,增强防伪性。庄票票版雕刻工艺精湛,刀工细腻,票版设计融合了传统绘画技法与木刻艺术。由此可见,清代庄票( )
A. 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特征 B. 推动了中国金融近代化
C. 开创了信贷票据的新形式 D. 形成了完备的借贷市场
6. 1862年,有官员上疏道:“欲正人心、厚风俗以开太平,非崇正学以兴教化不能也……贱考据而崇理学。”朝廷赞同其上疏并下诏强调“悉以程朱讲义为宗……以格致诚正为本务,身体力行,务求实践,不徒以空语灵明,流为伪学”。清廷推崇理学旨在( )
A. 弘扬乾嘉考据务实精神 B. 强化传统意识形态权威
C. 重新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D. 冲破经世致用思想桎梏
7. 下表为1872~1911年我国商办、官办、官商合办企业发展概况。这反映出当时( )
1872~1900年 1901~1911年 增长率
商办企业数目 122家 277家 127%
商办企业投资额 2122.65万元 6042.83万元 185%
官办、官商合办企业数目 27家 39家 44%
官办、官商合办企业投资额 2059.83万元 2317.84万元 13%
A. 维新变法经济成效日益显现 B. 民间经济活力逐渐被释放
C. 国家经济战略发生根本改变 D. 自强求富预期目标的达成
9. 1941年7月,孙沛甘在《旅行杂志》发文表示,发展旅行事业“可以激发旅行者的高尚思想,调正其偏狭心理,锻炼体魄,从而增进其爱国的情绪”“加拿大以游览收入充军费,罗斯福提倡旅行巩固国防”。据此可知,作者提倡发展旅行事业意在( )
A. 学习西方发展经验 B. 促进反法西斯同盟团结
C. 增强抗日救亡力量 D. 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 如图为1979年以来我国国债发行情况。据图可知( )
注:国债发行总额指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国债余额指尚未偿还的国债总额
A. 国债发行总额持续增长 B. 民众消费观念与时俱进
C. 宏观调控借助市场机制 D. 国家财政来源日益多元
11. 公元前1000年左右,原居住在南阿拉伯半岛的萨巴等族一批批地渡过红海,散布到埃塞俄比亚北部各地。新来的萨巴族人有着比当地原库希特各族更先进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为当地带来先进的摇动犁,进而增加了粮食的产量。据此可知( )
A. 区域交流带动阿克苏姆的崛起 B. 农耕经济改变东非文明的进程
C. 手工业助推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D. 人口迁移促进非洲文明的发展
12. 下表为14、15世纪英国的相关史实。这表明英国当时( )
时间 史实
14世纪 在围绕着对国王咨议院的争夺而展开的宪法斗争中,议会成功地确立了对国王最重要的行政官员—咨议员的弹劾权
15世纪 英国下院的口头请愿形式被呈交书面立法议案的形式所取代,下院的立法动议权得到保障
A. 议会立法职能较完善 B. 议会君主制得到发展
C. 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 D. “王在法下”成为共识
13. 德意志地区的生铁产量从1850年的21万吨增至1870年的126万吨,煤炭产量增长近4倍。为了市场和规模化生产,莱茵等地区的资本家纷纷支持普鲁士的“铁血政策”。这说明( )
A. 普鲁士引领世界工业化的潮流 B. 民族主义凝聚了德意志的人心
C. 重工业主导国民经济发展方向 D. 工业化推动了德意志统一进程
14. 20世纪50年代,印度“宝莱坞”一首电影歌曲广泛传唱,歌词写道:“我的鞋子日本的,这条裤子英国的,头顶帽子俄国的,但心仍然是印度的。”这反映了,当时印度( )
A 尚未实现经济独立自主 B. 大众文化得到普及 C. 积极融入区域经济组织 D. 民族解放思潮兴起
15. 新加坡前领导人李显龙在解读其移民政策时说道:“不论你是华人或印度人,马来人或欧亚裔人,只要你身在新加坡,你的前途就取决于新加坡的繁荣,而非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或印度尼西亚的繁荣。”“为避免改变我国社会的本质,我们只引进能够融入新加坡社会,又能作出贡献的人。”其论述意在强调( )
A. 主流文化的主导性 B. 文化交融的差异性
C. 国家认同的重要性 D. 移民政策的包容性
16. 下表为美国好莱坞电影《赤色黎明》的两种不同版本。这反映了( )
1984年版 2012年版
核心敌人 苏联—古巴联盟 朝鲜
威胁类型 传统军事入侵 混合战争(网络战+常规入侵)
故事情节 均以“虚构入侵”核心叙事
英雄叙事 集体牺牲与精神传承 个人生存与家庭纽带
A. 美国冷战思维的延续与发展 B. 世界文化多样性面临新挑战
C. 美国种族主义传统根深蒂固 D. 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日益严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实力大增,对美国经济地位构成挑战。美国为维护自身经济霸权,采取多种手段压制日本经济。通过签订《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导致日本出口受阻。美国还对日本展开贸易战,限制日本产品出口。此外,美国施压日本开放金融市场,使得大量国际资本涌入,日本国内资产价格飙升,形成巨大经济泡沫。而日本政府应对失策,最终在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裂,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
——摘编自李巍《日美经济外交博弈与日本经济泡沫的生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压制日本经济手段及对日本的影响。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序号 作者 研究成果
① 曲青山 《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② 薛毅 《近代时期日本侵占中国煤矿述论 (1895—1945)》
③ 谢尔盖·沙赫赖 《经受战火考验的友谊:二战年代的苏中合作———历史与当代》
④ 陈谦平 《抗战后期的中美苏关系及其影响》
⑤ 胡德坤 《从日本战史资料看中共敌后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⑥ 程志峰 《伪满时期日本对东蒙地区的殖民奴化教育》
⑦ 李嘉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文化意义与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
⑧ 米德 《抗日战争记忆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史》
表为某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部分研究成果,依据史料互证的原则,概括两个主题,并概括史料互证的原则。(要求:写出相应研究成果的序号,然后概括主题即可)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7世纪的英国急剧变化,司法体系在新旧交替中发展。英国大致存在几种不同类型法庭:一是构成在早期司法之主体的普通法(建立在习惯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法庭;二是以“良心”和“衡平”为原则的衡平法法庭;三是传统封建法庭;四是教会法庭。每种法庭都有不同的司法管辖权以及各自相应的组织结构。普通法庭和衡平法法庭是当时英国政府所倚重的主要司法统治工具。各种法庭司法管辖权的重叠交叉为普通民众解决纠纷、维护利益、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他们在面临诉讼时的选择变得多样化。
——摘编自陈娟《近代转型时期英国基层司法机构探析》
材料二 在清朝前前期,州县主要受理笞杖刑以下的民事案件、轻微刑事案件,徒刑以上较重的刑事案件则归省与中央司法机关管辖。通过对242个真实判例的研究发现,清代现州、县的基层司法官员主要依靠“礼(儒家伦理)情(案情、常理)”来断案,体现了古代基层司法的价值追求。从判牍来看,州、县官员推崇民间调解,如果能够在民间调解可以解决的案件,他们就不主张再进行诉讼。对于已诉讼的案件,也会在审理中进行调解。基层官员注重在司法过程中,实现社会的教育作用,实现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培养。曾任布政使的于成龙认为,司法官判案时一定要结合案件具体情况,不能完全拘于的法律条文,提到了“实质正义高于形式正义”等问题。这些司法价值追求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因素,反映了统治阶层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
——摘编自王新霞、任海涛《清代基层司法的价值追求及启示——以清代州县判牍为材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早期英国基层司法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前期基层司法的价值追求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近代中国和清代前期基层司法体系的启示。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寅恪认为中国诗与外国诗的不同之处体现为与历史的关系方面。“中国诗虽短,却包括时间、人事、地理三点”,既然中国诗有此特点,“故与历史发生关系”,也就是说,他将诗中之时间、人事、地点视为考史的三个基本因素。若想使每首诗的历史性展现出来,在他看来需要将诗中时、地、人事用一种新方法综合起来,以“证明一件事”“说明一个时代之关系”“纠正一件事发生之及经过”“补充和纠正历史记载之不足”(四项任务)。
——据周景耀《说诗与考史:以陈寅恪手批<宋诗精华录>为主的讨论》
请引用与中国历史有关的诗词句作为史料,运用陈寅恪“诗史互证”的方法,自拟论题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论题明确,结合诗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达成四项任务中至少一项)
2025届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行知级)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B
13.【答案】D
14.【答案】A
15.【答案】C
16.【答案】A
17.【答案】手段:操纵汇率;展开贸易战,限制日本产品出口;施压日本开放金融市场。影响:使日本经济长期停滞;阻碍日本寻求成为政治大国的道路;导致日本国际经济地位相对下降。
18.【答案】主题:①⑤;主题 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②⑥;主题 2:日本的侵华罪行。③④;主题 3: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⑦⑧;主题 4: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原则:真实性、客观性、全面性、历史性。
19.(1)【答案】特点:呈现新旧交替态势;多种类型法庭并存;法庭司法管辖权有重叠交叉。意义:缓和了社会矛盾,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加速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衰落,顺应了时代潮流;为英国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答案】价值追求:重视民间调解;利用判例加强社会教化;肯定实质正义优于形式正义。背景: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儒家思想受到广泛推崇;宗法观念根深蒂固;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3)【答案】启示:基层司法体系应与各国国情相结合;基层司法体系是国家解决社会纠纷的重要工具;基层司法体系推动着国家治能力的提升。
20.【答案】示例一: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唐朝在开元时期达到全盛,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诗人杜甫亲身经历了这一转变过程。“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是杜甫对开元盛世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追忆,证实了正史中关于开元盛世的记载。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描写了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城城垣残破、经济破败的悲惨场景,反映了唐朝政治、经济的衰败局面。杜甫以亲历者的视角补充了正史对社会经济、民间疾苦等历史细节叙述的不足。总之,杜甫的诗歌被誉为 “诗史”,忠实记录了诗人的所见所闻,从亲历者角度印证了安史之乱后唐朝走向衰落的历史结论。
示例二:坚定的革命信仰是长征胜利的重要因素
1934 年 10 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和挽救民族危亡,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毛泽东同志在长征途中所作《七律 长征》对研究长征胜利及长征精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体现了红军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挽救民族危亡的崇高使命;“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不但回顾了长征途中的重大险阻,更以革命英雄主义气魄,表现出对国民党围追堵截的蔑视。毛泽东同志诗词中所表现出的坚定的革命信仰,很好地解释了长征胜利的精神因素。综上所述,坚定的革命信仰是长征胜利的重要因素,而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