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在商朝统治下,商王与周边的方国和部族的首领不一定有血缘关系,但是方国和部族内的居民多是聚族而居的;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大部分诸侯与王室有血缘关系,而封国内民众的血缘关系却被打破。这一变化表明西周时期( )
A.地缘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 B.国家治理能力明显提高
C.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 D.重视建立同源共祖意识
2.战国时期,秦国的封君在商鞅变法之后大量涌现,封君中功臣所占比例最大,他们多数拥有实际的领地,但未有世袭的记录,其城邑多设在与东方诸国接壤之处,如卫鞅(商鞅)领地位于北接魏、东临韩的於商之地。由此可知,当时( )
A.秦国君主至尊权威地位正式确立 B.封君制完全继承了周朝的分封制
C.秦国的宗族凝聚力正在逐渐衰退 D.秦国借助封君加强对边疆的控制
3.唐朝时期,居民百户为里,构成基层行政单位。里设里正一人,选勋官六品以下或富户白丁充当。他们的职责是查核户口、催驱赋役和监视居民行动。这体现出唐朝( )
A.基层行政管理组织十分严密 B.基层治理呈现官绅结合特色
C.地方权力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D.政府对民众生活的控制加强
4.在宋代,传统的分餐制不符合消费者对美食和氛围的热切追求,也不符合经营者多元经营和对成本的要求。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满足了官场结党、商业联系、亲朋联谊等各类需求。这一转变反映出,宋代( )
A.坊市制度瓦解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B.商业发展引领饮食习俗新风尚
C.社会流动性的加强和门第观念淡化 D.新型义利观冲击了传统的礼制
5.“揭帖”原为明仁宗即位后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称“密揭”。明代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内容包括商榷票拟、随事指陈和承谕答对,直接影响着最高决策的形成。这一变化反映了明代( )
A.开创了集体议政的先河 B.内阁职权范围的扩大
C.中枢决策机构发生变异 D.内阁参政地位的提高
6.晚清维新思想家宋恕主张开议律局、定新法,“博征赤县及朝鲜、日本、白种诸国通人,讨论百王律法得失,酌定新律,务合孔、孟之旨”。这一主张意在
A.引介西方理论 B.减轻变法阻力
C.宣传孔孟学说 D.倡导法律至上
7.清末,《公司注册试办章程》规定公司不得直接注册,必须通过当地或附近商会转呈商部才能注册。在1914年公布的《公司条例》中,北洋政府确立了自由注册的制度,更在之后改为由公司发起人与商人直接在营业所在地官厅呈报注册。北洋政府这些举措( )
A.有利于推动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表明政府强化了对企业的管理 D.顺应了国内民众的普遍要求
8.如表是不同年份中国共产党党员结构统计数据,该表中数据变化的历史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工人 农民 知识分子 其他
民国十六年 53.8% 19.1% 19.1% 8.4%
民国十七年 10.9% 76.6% 7.2% 5.3%
A.取得国民大革命的初步胜利 B.促使民主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C.为党工作重心转移奠定基础 D.推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
9.据统计,1946—1947年产粮大省湖南每年仅有约0.8亿斤粮食外运出省;1950—1952年,为支援华北、西北、华南等地区,在保证本省粮食供给稳定的前提下,湖南粮食外运量分别为2.7亿斤、5.2亿斤、8.6亿斤。参与运粮的群众都说这运的是“翻身粮”。这一变化( )
A.得益于农业集体化的完成 B.反映出全国性统一市场逐渐形成
C.推动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D.彰显了生产关系改革的伟大意义
10.下图所示为1953年钱大昕创作的年画作品《把自己满意的人选出来了》。画面描绘的是当选者胸前戴大红花与大伙见面的场景。该画面反映出当时( )
A.基层民主制度的发展 B.村民直接参政议政
C.群众政治觉悟的提高 D.党内民主生活较好
11.对古希腊的历史研究发现,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雕塑与公元前3千纪后期的古埃及雕塑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希腊人把古埃及的测地学发展成了几何学,早期希腊关于创世以及世代更替的神话可能受到了两河流域的神话影响,希腊对西亚的天文、历法、货币和计量单位的借鉴则更为明显。这表明古代希腊( )
A.为区域文明交融作出突出贡献 B.完全继承了古埃及的文明
C.注重以文化发展稳定城邦秩序 D.文化存在机械模仿的缺陷
12.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曾这样描述拉美文化:加勒比的历史充满了魔幻的色彩。这种魔幻色彩是黑人从他们的非洲老家带来的,但也是瑞典的、荷兰的、英国的海盗们带来的。在加勒比地区,集中了各色人种和各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这在世界其他地区是见不到的。马尔克斯意在强调近现代拉美文化( )
A.具有多元性和独特性 B.已丢失印第安文化元素
C.吸收了殖民者的文化 D.促进了不同种族的交融
13.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发展大都比英国快,花费时间也大都比英国短。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问世 B.英国取消了机器出口的禁令
C.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 D.英国对外推行“炮舰政策”
14.1885年,《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规定:“本议定书各缔约国承认,在彼等所占之非洲大陆沿岸地区,有责任保证建立足以保护现有各项权利之统治权力,并在必要时,根据规定的条件,保证贸易自由和过境自由。”这一规定旨在( )
A.缓和列强在殖民扩张中的矛盾 B.促进非洲地区贸易繁荣稳定
C.巩固列强在非洲的既得利益 D.建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15.下图所示为1919年刊登在英国某杂志上一幅名为《超重》的漫画。画中文字为,威尔逊总统说:“这根橄榄枝(写有‘国际联盟’字样)给你,现在赶紧忙活起来吧。”和平鸽说:“我当然想让每个人高兴,但是这根树枝是不是有点太沉了?”该漫画( )
A.说明一战极大削弱了欧洲国家实力
B.质疑国联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能力
C.强调建立国联对推动世界发展的作用
D.揭露美国加入国联后称霸世界的野心
16.1971年,美国与英、法、苏在柏林签订了《西柏林协定》,保证今后不在西柏林地区使用武力威胁;1973年,美国与苏联讨论了包括欧洲安全、经济合作、人道主义合作等问题,推动了欧安会的顺利召开。这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美国霸权主义的破产
C.合作共赢成为各国共识 D.美苏关系的有限缓和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味道年谱
先秦 1.《尚书》中有关于五味和五行对应关系的记载
汉 2.大蒜、香菜、芝麻等经西域传入中国
3.汉武帝实行了盐和酒的国家垄断经营制度,严禁私人煮盐
北魏 4.《齐民要术》记载的各类食品、菜肴、调味品的饮食技法达300多种
唐 5.用甘蔗汁制作杀糖(砂糖)的熬糖法由印度传入中国
6.孙思邈《千金方》中专列“食治篇”,载有许多关于食疗的药膳方剂
宋 7.开封、临安出现了很多专门出售糖、点心和甜蜜饯的店铺
8.士大夫推崇素食文化,把食素提到修身从政的高度
元 9.饮膳太医忽思慧所撰《饮膳正要》是一部古代营养学和食物疗法专书
明 10.花生、辣椒自海路传入中国
清 11.袁枚《随园食单》详细记录了300多种菜肴的制作方法
13.两淮盐商因获得政府授权从事食盐运销而一度富甲天下
——整理自《国家人文历史》2022年第3期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条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两条信息序号和主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他认为“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敝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他认识到武力征服并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长久之计,以文德怀柔与抚恤为主,以威服和战争为辅。一旦战争胜利则主动和解,甚至不惜实行“和亲”政策,以达到“四海升平,天下一家”的目的。通过联姻的方式,怀化对方,增进民族情感,平息战争,推动民族交融。
——摘编自李少玉《浅谈唐太宗治国理念里的和谐意识》
材料二
辽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重熙五年(1036年),辽兴宗亲临礼部贡院试进士。
西夏 其官分文武班,包括中书、枢密、三司、御史台。保留了原蕃官体系,如宁令(大王)等官职。大庆四年(1147年),复设童子科,于是取士日甚。
金 女真初起,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金承辽后,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
材料三 雍正四年(1726),云南巡抚鄂尔泰奏陈东川彝族土司统治区“田皆蒿菜,地尽荆棘,耕种不施,渔樵绝迹”的状况。中央下令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鄂尔泰在所辖彝族地区,一方面对土司武装进行打击,另一方面加强安营设讯,慎选能员;又陆续召集垦民垦荒,将原土司田地赏给兵丁,“并量与牛种银两,劝令开垦”;对避乱逃亡及被胁从的无论汉回彝苗,“概令招抚,悉予安插”。其继任者又将“所给予兵民夷户之田,俱令分给之始,即立清界限”“其田给予执照,永远为业”。到乾隆十一年(1746),此地“野无旷土,商贾辐转,汉土民夷,比屋而居,庐舍稠密,已与内地气象无二”。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二、概括辽、西夏、金制度的共同点。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清前期在云南彝族地区改革的影响。
三、综合题
19.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对黄帝的赞颂和祭祀延续至今。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帝被推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史记》以《黄帝本纪》为中国历史的开篇。司马迁还以“万系一宗”来叙说民族关系,认为汉人与诸多民族均是同根同源。历代祭祀黄帝之举,史不绝书。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往往自称为黄帝后裔。对黄帝的崇拜,使中华文明在多元发展的同时,一以贯之地保持了连续性。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二 以下图片是毛泽东、蒋介石、邓小平在黄帝陵的题字(词)碑
(注:毛泽东祭文是为国共两党同祭黄帝而作,部分内容为“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蒋介石题字“黄帝陵”;邓小平题字“炎黄子孙”)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全球华人有规模地“重返黄帝陵”寻根祭祖,前来拜祭黄帝陵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已逾百万人次。……20世纪最后的二十多年中,一些卓有成就的华人华侨频繁回国投资、讲学,为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积极献计献策。
——摘编自苏征社《试论邓小平侨务思想的实践意义》等
(1)根据材料二和相关史实,分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共两党祭祀黄帝的背景和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黄帝”这一文化符号在今天的现实价值。
四、材料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7年10月,在第二次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之前,77国集团举行了一次部长级会议,通过了《阿尔及利亚宪章》,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口号。1974年12月第29届联合国大会和1975年2月的发展中国家原料会议通过了《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及《达喀尔宣言》。这两个文件成为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纲领性文件。“77国集团”的联合斗争,迫使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重视改善南北关系,对“南北对话”采取比较积极的态度,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长期的合作与斗争中,发展中国家日益团结和成熟,77国集团的影响和活动范围也超出联合国,扩展到其他许多国际组织,到1998年其成员国数量也增加到132个,成为仅次于联合国的大型国际组织。
——摘编自高岱等《世界历史·第25册·殖民扩张与南北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77国集团”斗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评价二战后新兴国家独立斗争应该持有的标准。
2025届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答案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A
12.【答案】A
13.【答案】B
14.【答案】A
15.【答案】B
16.【答案】D
17.【答案】示例:
信息序号:2、10
主题: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
阐述:西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大蒜、香菜、芝麻等作物从西域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食材种类和饮食风味,推动了中餐调味技术的发展。明朝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花生、辣椒等作物经海路传入中国,对中国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辣椒的引入改变了西南地区的饮食偏好,成为许多地方菜肴的重要调料,花生则丰富了中国的油料作物和零食种类。这些外来作物的传入,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见证,不仅丰富了中国人民的饮食选择,也促进了中国农业和饮食文化的多样化发展,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18.(1)【答案】共同点:吸收中原王朝先进的政治制度(官制和科举制)同时保留本民族特色。
(2)【答案】积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促进了西南边疆地区生产力发展;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文化进步;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局限性:本质上是服务于专制统治,给当地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19.(1)【答案】背景:日本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抗日;中国军民抗战条件极端艰苦。
影响:团结了国内各族人民;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获得海外华人华侨的支持;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答案】现实价值: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国家、民族和文化认同。
20.(1)【答案】特点:联合斗争,通过集体力量维护成员国共同利益;关注经济独立自强;斗争目标和策略制度化、纲领化;斗争与对话结合。
(2)【答案】标准:是否成功摆脱殖民统治,建立起主权国家;是否在争取国际经济新秩序中取得进展,实现经济上的自主权和发展权;是否通过联合斗争提升了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是否能够通过国际组织实现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斗争是否促进了国内的社会进步和民众福祉,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