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测试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碳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计48分)
1.考古学家在某遗址中发现了古老而庞大的水利工程,高大的宫殿台基,雄伟的城墙,数以千计象征权力与信仰的精美玉器。据此可知,该遗址()
A.城市建设初具规模 B.社会等级差异显著
C.具有浓厚神权色彩 D.具有早期国家特征
2.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3.汉初,刘邦允许诸侯王“自置吏,得赋敛”,仿照汉廷建立宫室、官僚机构。汉景帝时“令诸侯王不得治民,令内史主治民。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大夫、渴者、郎诸官长承皆损其员。“到成帝绥和元年省王国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B.强化君主专制权力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4.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之初,中正由现任中央职官兼任,须“德充才盛”,经郡国长官推举,报请司徒确认并予以任命。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A.无法为政府选拔优秀的人才
B.有利于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C.彻底改变了乡里评议的传统
D.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5.某部药典的编著以《本草经集注》为蓝本,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利用13个道、133个州开展药物普查。它由朝廷颁布,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它还传到日本、朝鲜等邻邦,对这些国家的医药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这部药典是()
A.《金方》 B.神农本草经》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
6.下面为某同学在总结清朝历史知识时制作的表格,其主题是()
1684年 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1689年 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1762年 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1793年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A.加强君主专制 B.经略边疆地区
C.巩固西北边防 D.加强海外联系
7.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对学校体系、课程设置等做了具体规定,直接把“尚武”与“忠君”“尊孔”等内容定为教育宗旨,还规定几何代数、植物动物、体操等课程的课时,其中读经讲经以45课时居于榜首。由此可知,该《章程》的颁布()
A.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
B.体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C.意在应对严重的统治危机
D.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废除
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就土地政策作出决定:“在处理农村纠纷中,党与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一切有关土地及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依双方自愿,契约期满,任何一方有解约之自由”。作出这一决定的时间是()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9.201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七十周年》纪念邮票在武汉市政协首发。该邮票1套2枚,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人民政协七十周年、全国政协礼堂新貌,全套邮票面值为2.40元。该邮票纪念的会议()
A.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制定了新中国的建国纲领
C.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D.准备实施“一化三改造”
10.1979年《人民日报》刊登了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的广告。虽然那则广告令全国哗然,争议四起,但使宁江机床厂的产品转眼间变成了抢手货,订单纷飞。该厂的成功得益于()
A.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 D.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11.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至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下列关于大秦的表述,符合此时期的是()
A.国家达到空前繁荣 B.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
C.基督教成为其国教 D.与中国处于联系隔绝状态
12.2019年的日本新年号出自日本传统古籍《万叶集》中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不过从“大化”开始,日本共有247个年号出自中国古籍。大化年间,通过学习中国的文化与典章制度,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天皇从此掌握了国家实权,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B.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C.全面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13.下图为16、17世纪西欧航海家开辟的航路示意图(部分)。这些航路的开辟()
A.助推了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B.开启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C.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D.丰富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
14.20世纪初,印度进口自行车的主要购买群体是居住在印度的英国人。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印度人拥有了自行车,英国人便以骑车会让人汗流浃背和“不体面”为由,逐渐放弃了自行车而改为汽车出行。这反映出英国人的()
A.时尚引领意识 B.前瞻性科学思维
C.保守主义思想D.殖民者优越心理
15.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伟大飞跃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独立战争B.俄国十月革命 C.法国巴黎公社 D.英国光荣革命
16.2020年,中欧班列开行1.24万列,同比增长50%,成为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抗疫的“钢铁驼队”。中欧班列的快速增长得益于“一带一路”的落脚点在于()
A.深化“亲、诚、惠、容”B.实现“真、实、亲、诚”
C.秉持和平共处 D.促进合作共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期以前,大明宝钞和铜钱是法定货币;由于百姓对宝钞的极不信任,成化、弘治以降,白银上升为事实上的货币,和铜钱一起成为国家法定货币。......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银始独重于天下,百物皆取银为准矣”。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
材料二在民国最初20年中,社会流通的货币主要为银两与银元,辅币为银角与铜元;银两与银元的形状与制式又各不相同,给金融、贸易及社会财经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1933年3月,国民政府首先在金融中心上海实施废两改元。.....从国际方面来看,美国政府为了摆脱世界经济危机给自己带来的困境,于1934年公布《购银法案》,提高银价收购白银,促使了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中国通货紧缩,金融枯竭,经济不景气。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实行币制改革,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将白银收归国有。此次法币改革,宣告了中国银本位制的结束,也走出了中国金融现代化关键的一步。
-摘自孙路《论民国时期的几次重大金融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时期货币政策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四运动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李大钊起了主要作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和团的机关报又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建党初期,党和团的机关报始终坚持着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如《工人周刊》明确指出其是“工人阶级第一份自己的新刊物”。这一时期的报刊在议论文的基础上,创造性运用了随笔、小说、诗歌、笑话等形式。各个刊物还特别讲究用群众身边发生的事实说话,并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比如《劳动界》专门设置《本埠劳动界》栏目关注上海的工人运动情况,持续报道重大的罢工事件。
-摘编自马雅成《中共建党初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分析》
材料二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927年10月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允升、唐宝林等《红色档案:毛泽东与中共早期领导人》
材料三 1934年10月面对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长征途中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折......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0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以后至建党前,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概括建党初期党和团的机关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特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探索出的革命道路名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意义。
19.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的科学革命与技术进步,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学革命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学者和艺术家可以接近的不仅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有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后者曾促进了物理学和数学的研究......匠人与学者之间的鸿沟被缩小,匠人在文艺复兴时期并不像在古典时代和中世纪时代那样受到鄙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如下图所示:
材料三20世纪的科学革命为技术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物理学革命为原子能、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化学革命为分子设计和开发新材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大量兴起,还出现了综合多种学科技术成就的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与纳米技术等。以致任何一项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都不再是单一学科发展的结果。科学事业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事业,而成为社会性的巨大事业。
-王春明《科技革命的历史轨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科学革命与文艺复兴之间的关系,列举一项该时期物理学或数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
(2)据材料二中的图示,写出字母A、B、C代表的内容,并分别列举A、B两个时代向“距离”挑战的一项重要发明。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以来第三次科学革命的主要特点。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在交往学习中提升的规律是指人们通过交往,使文明相互交流、学习、促进。交往有两种形式,一是正态交往,即和平友好的交往。这种交往方式本身就是文明的体现,或日文明的交往。二是负态交往,即非和平友好的交往。其极端形式,就是侵略、征服。这种交往方式本身就是非文明的、野蛮的。与上述两种交往方式相联系的学习也有两种,一是主动学习,即在正态交往中,交往双方被对方的文明之美所吸引、所感动,从而相互仿效。二是被动学习。所谓被动学习,即在负态交往中,吃亏的一方为求得自我保存,被动吸收对手之长,以求击败对手的一种学习。
-摘编自陶富源《文明冲突,还是文明互鉴?》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5届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答案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D
11.【答案】A
12.【答案】D
13.【答案】D
14.【答案】D
15.【答案】B
16.【答案】D
17.【答案】(1)背景:货币体系危机:大明宝钞信用崩溃,铜钱流通不足,原有货币制度难维系。经济基础推动: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商业规模扩大,白银适配经济需求。外部白银流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产出,明政府开放海禁,对外贸易使白银持续流入,提供物质基础。政策改革助力:张居正 “一条鞭法” 规定赋税征银,以国家政策强制推广白银货币地位。
(2)主要变化:从银本位制,转变为法币制度。
意义:货币层面:统一货币形态,结束混乱,便利国内商品流通与经济交往。金融层面:阻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秩序,缓解通货紧缩。现代化层面:废除银本位,推动金融向现代信用货币转型,增强政府调控能力,为经济发展奠基。国际层面:摆脱银本位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提升经济抗风险能力,顺应世界货币体系变革。
18.【答案】(1)史实:在《新青年》“马克思主义专号” 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特色:立场鲜明;文章形式多样;用事实说话。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
(3)时间:1935 年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19.【答案】(1)关系: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相互促进。成果: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数学:微积分
(2)内容:A 是蒸汽时代;B 是电气时代;C 是在空中飞行。发明:A 是蒸汽火车;B 是飞机
(3)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大量新兴学科的兴起;多种学科共同推动;科学研究的社会化趋势加大;
20.【答案】示例一:文明交流分为和平交往与暴力冲突两种形式。
西汉时期开通的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是和平交往的典范。是东西方物质技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通过丝绸之路,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苜蓿、石榴、乐舞等西域物种和文化成果。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造成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对欧亚非广大地区的征服,传播了先进的文化,促进了文明的交流。拿破仑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庞大帝国,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向这些地区传播。
综上所述,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示例二:文明交往形式影响了交流学习的方式。
中古时期,中日之间的友好交往频繁。日本主动派遣唐使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本国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与进步。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列强展开了对中国的殖民侵略。鸦片战争失败以后,先进的中国人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一种被动学习,促使学习西学以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的主流。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流。中国主动改革开放,学习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综上所述,不同的文明交往形式影响了学习方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