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二中2026届高三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2025.6
本试题卷共8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型地方史诗剧《天宠湖南》带领观众品味湖湘文化。剧名“天宠湖南”折射出中国一种传统观念将个人乃至家国的成功与“天”的眷顾联系起来。这种观念比较契合()
A.殷商的“上天鬼神”B.老子的“天人合一” C.西周的“敬天保民” D.荀子的“人定胜天”
2.西汉初年,齐国贵族田氏一族被押送入关中,成为“汉民”。负责押送的齐国狱史“阑”爱上了田氏女“田南”,想偷偷把她带回齐国,出关时事情败露,被判“从诸侯国来引诱汉民”之罪。这则史料可以用来证实汉初()
A.地方政区多元 B.等级制度森严 C.民族矛盾尖锐 D.法律制度严苛
3.《魏书》所载北朝人物籍贯:明确的,作者直书其籍贯;声称出自某郡望的,如证实为攀附,作者直书其实际籍贯,如真伪难辨,作者注为“自云”。“自云”并不意味着攀附,只是存疑。这反映了北朝()
A.政权频繁更迭 B.基层治理失序 C.家族不断迁徙 D.门第观念盛行
4.唐以前,上已、清明、端午、重阳等节日主要与信仰、巫术及鬼神崇拜相关。到唐代,民众踏青郊游、聚会饮宴逐渐成为这些节日的重要内容。这反映了唐代()
A.民众重视现世生活享受 B.庶民的社会地位提高
C.商品经济占据优势地位 D.节日的信仰色彩消失
5.宋代,理学家张载、程颐、朱熹等纷纷提出重建宗族制度的主张:文臣范仲淹建“义庄”,积极强化宗族势力,欧阳修、司马光、苏辙等也在宗族制度上下过功夫。这是因为宋代()
A.儒学地位动摇 B.贫富无定势 C.政治因循保守 D.崇文而抑武
6.16~18世纪江南地区家庭收入模式
16世纪 18世纪
耕作 棉布纺织 耕作 棉布纺织
投入 土地(亩) 25 - 10 -
男性劳动时间(日/每年) 275 25 217 83
女性劳动时间(日/每年) 163 37 0 200
收入(以等价粮食计算,石) 18.7 1.4 15.7 7.1
收入总计(石) 20.1 22.8
由上表可推知,当时江南地区()
A.农村土地利用率降低 B.女性家庭地位提升 C.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7.甲午战后,民间掀起一股投资新式企业的热潮。在汉口,三怡钱庄投资设立了汉丰面粉厂,新泰厚钱庄、怡和利钱庄入股了清华公司的水泥、榨油两工厂。这可用来说明()
A.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B.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C.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民族资产阶级实力强大
8.1914年4月,黄炎培考察皖南冲田村公立高等小学,发现该校教师仍有脑后“累累垂辫”者,学生人数由去年40人减少至20人,去年慕名前来学习算术和体操的私塾生今年也不再来了。据此可推知当时()
A.崇尚儒学仍是时代潮流 B.新旧势力斗争激烈
C.政党政治造成政策摇摆 D.私塾退出历史舞台
9.下表所示为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晋绥边区等根据地各阶层土地占有情况 调查数据。据表可推知,减租减息政策()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雇农
减租减息前(%) 35.2 18.3 28.5 17.2 0.75
减租减息后(%) 16.4 15.6 45.2 20.67 0.51
A.有利于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 B.增强了抗日根据地经济的韧性
C.激化了地主与农民间的矛盾 D.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
10.上海解放后,原本奄奄一息的绿宝金笔厂在政府扶持下,迅速恢复和发展。1955年,该厂并入华孚金笔厂,成为公私合营企业,经理由原绿宝金笔厂老板担任。这反映了当时()
A.国家始终贯彻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 B.民族资产阶级逐步掌握工厂领导权
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巨大成就 D.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11.1995年,湖南省土地承包期续签工作基本完成,80%的农户续签了延包合同。同时,出现了拍卖租赁、招标承包等多种使用权转让形式,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开始形成。这()
A.顺应了基层群众自治需要 B.打破了传统城乡二元结构
C.改变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2.古波斯的浮雕带有两河流域特别是亚述雕刻艺术的明显印迹,波斯人不仅模仿盛行于巴比伦尼亚的凸起的平台和阶梯状建筑风格,还采用埃及的圆柱和柱廊结构,招募希腊工匠建造波斯王宫。这说明波斯帝国
A.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强化了世界文化中心的地位
C.延续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繁荣
D.推动了亚非文明的汇聚融合
13.15世纪中期,谷登堡印刷术的发明催生了被视为“新一代的书籍”的印刷书。15世纪末,欧洲大约有3万种、2000多万册书籍被印刷发行,大批廉价的印刷书被生产出来,广泛地传播了新的信息和长期被垄断的知识。这一现象()
A.体现了近代科学的作用 B.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C.扩大了路德新教的影响 D.促进了理性主义的传播
14.19世纪以来,英国政府除了承担传统事务外,还增加了社会救济、工厂监督、扶植教育等新功能,并增设了教育委员会、农业部、卫生部等诸多中央机构,同时许多旧部门也扩大了编制。以上做法()
A.推动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B.旨在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C.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推动国家基层治理完善
15.二战期间,美国军方委托好莱坞拍摄了大型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以宣传美国。1949-1969年,美国国防部资助拍摄的影片达226部。冷战期间,美国军事部门与好莱坞的合作已形成体制化,国防部设专门机构负责军方协助好莱坞拍摄电影、纪录片等的相关事宜。美国军方这些举措()
A.赢得了世界声誉 B.旨在加强文化渗透
C.展现了军队形象 D.促进了电影业发展
16.1979年,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大会通过“授权条款”,即发达国家根据普惠制原则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关税优惠待遇。1980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达成《建立商品共同基金协定》,规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拥有平等投票权,对最不发达国家给予特殊照顾。这反映出当时()
A.美苏两国积极争夺中间地带 B.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与完善
C.经济全球化促成国家间的合作 D.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逐渐提升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时期,政权稳定,经济繁荣,民族交融,文化发达。唐代统治者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前代文化统治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文化管理和文化建设,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文化政策。通过史馆修史机构、图书管理机构、教育管理机构、宗教管理机构以及音乐管理机构等一系列机构的建立,逐步完善了文化管理体制,为文化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唐代统治者重新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大力发展教育,实行了科举取士、发展专科教育和职业教育、鼓励私学、加强文化教育交流等教育政策。唐代统治者从有利于政治统治的立场出发,对宗教采取宽容、扶持、利用与限制并用的政策。唐代统治者重视发展音乐文化,积极推动与周边民族的音乐文化交流。
-摘编自丁振翠《唐代文化政策研究》
材料二文化专制是少数政治家或者独裁者为了实现政治目的而对文化进行的干预。中国古代的文化专制制度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到明清时达到登峰造极的状态。明清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对文化及其交流的态度的主线是走向专制和封闭,即对内部文化发展的专制逐渐强化和对外来文化的一种自我封闭和人为隔绝。但它是由于封建专制文化政策造成的,知识分子的注意力被引入对于古籍的整理,对于新事物的探索,或缺乏勇气,或不感兴趣,因而花费的心血虽令人赞叹,但却是造成学术文化以至科学与欧洲相比越来越落后的原因之一。
-摘编自李宁艳《浅议明清文化专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文化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清时期文化专制的内容和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通过制定历史决议深入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方式。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曾制定过三个历史决议,它们都结合当时历史条件有效地维护和坚定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第一个历史决议即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纠正了党内“左”倾路线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维护和坚定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理想信念;第二个历史决议即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纠正了“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但同时维护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使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把理想信念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第三个历史决议即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概括了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深刻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在新时代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人走向新征程的理想信念。
-摘编自刘建军、王丽《在总结历史经验中坚定理想信念基于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的分析》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纠正“左”倾错误的历程。
(2)根据材料,围绕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决议,以“历史经验·理论创新”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19.美元霸权建立后,美国借此收割全球财富。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战后期,英国希望战后建立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新国际货币体系,遭到美国激烈反对,美国希望获得国际金融领域的统治权。美国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1929-1931年以前,国际储备货币主要由英镑来承担,但是英国战后黄金储备短缺,成为债务国,英镑丧失了这一能力。德国成为战败国,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法国在二战后复国,经济遭受致命打击。
-摘编自李世安《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
材料二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身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各国用美元作为外汇储备,会使美元在海外不断沉积,这对美国来说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核心货币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冷战高峰期,美国陷入军事战略威胁金融安全的困境,不得不超发美元,并试图将经济危机转嫁到西欧等国。
-摘编自(美)罗伯特·特里芬《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
材料三 1974年,美国与沙特达成协议,沙特必须以美元作为石油出口的计价货币,此后该协议被扩展到欧佩克其他成员国,逐渐形成“石油一美元机制”。沙特等国用美元购买大量美国商品和武器,石油收入又以资本方式重新回流美国,中东石油自此被深深打上了美元烙印。
-摘编自范尔为、王生升《美国中东石油战略的霸权属性及中国的应对方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石油-美元机制”的影响。
2026届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第二中学高三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D
11.【答案】D
12.【答案】D
13.【答案】B
14.【答案】A
15.【答案】B
16.【答案】D
17.(1)【答案】特点:文化政策较为系统;文化管理体制完备;文化政策开明开放。
(2)【答案】内容:大兴文字狱,排除异己;八股取士,科举制度僵化;强化思想控制,以程朱理学统御天下;加强学术专制,大举编书;推行闭关自守政策,阻断东西方文化交流。
影响:严重抑制了中国社会广大士人的自由思想;阻碍了中国经济和科学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客观上延缓了中国社会近现代化进程。
18.(1)【答案】历程:
①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②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 “左” 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③延安整风运动彻底清算 “左” 倾错误思想,使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
(2)【答案】示例标题:《从历史决议看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
内容要点:①1945 年决议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理论基础;
②1981 年决议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推动了改革开放理论的形成;③2021 年决议总结百年奋斗经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指引;
④三个历史决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精神。
19.(1)【答案】背景:二战后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
(2)【答案】原因:该体系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不可克服;固定汇率体系的僵化;美国陷入冷战和金融困境,超发美元,致使美元信用受到严重挑战;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冲击。
(3)【答案】影响:加深了中东产油国对美国的依赖;便利了美国操控国际石油价格;稳固了美元的地位;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