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习题:2.7《李商隐诗两首》(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习题:2.7《李商隐诗两首》(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2 13:0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李商隐诗两首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锦瑟/跋涉  琴弦/船舷  无端/急湍
B.沧海/苍凉  杜鹃/捐献  年华/华夏
C.马嵬/葳蕤  占卜/弥补  宵柝/干坼
D.运筹/应酬  驻马/珍珠  牵牛/赊欠
解析:A项,分别读sè/shè,xián
( http: / / www.21cnjy.com )/xián,duān/tuān;B项,分别读cāng/cāng,juān/juān,huá/huá;C项,分别读wéi/wēi,bǔ/bǔ,tuò/chè;D项,分别读chóu/chou,zhù/zhū,qiān/qiàn。
答案:B
2.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一弦一柱思华年
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C.只是当时已惘然
惘然:迷惘,茫然。
D.海外徒闻更九州
徒闻:徒然去打听。
解析:D项,“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答案:D
3.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题为“银河吹笙”的小诗,中间两联的后一句残缺,请根据律诗的特点,选出恰当的一项(  )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   ①   。
月榭故香因雨发,   ②   。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A.①别树羁雌昨夜惊 ②风帘残烛隔霜清
B.①风帘残烛隔霜清
②别树羁雌昨夜惊
C.①残烛风帘隔霜清
②别树羁雌昨夜惊
D.①昨夜别树羁雌惊
②风帘残烛隔霜清
解析:从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严格对仗角度考虑。只有A项最为恰当。
答案:A
4.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
(1)       ,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2)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4)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5)桐花万里丹山路,       。(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6)秋阴不散霜飞晚,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答案:(1)夕阳无限好 (2)何当共剪西窗烛 (3)望帝春心托杜鹃 (4)蓝田日暖玉生烟 (5)雏凤清于老凤声 (6)留得枯荷听雨声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6题。
落 花①
[唐]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①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业期间。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
5.颔联是从哪两个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的 请做简要分析。
解析:颔联“参差”是高高低低的样子,“迢递”是一个接一个、连绵不断的样子。据此可以看出是空间和时间角度。
答案: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参差”句从空间角度,写落花四处纷飞,连接曲陌;“迢递”句从时间角度,写落花连绵不断,无休无止。
6.刘煕载《艺概》中提出咏物诗应该做到“不离不即”,就是既要切合于物,又要在咏物中表现作者的情思。请结合诗歌内容,阐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的。
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一般具有咏物伤怀的特点,这首诗也是这样。诗人表面写落花,实则写自己,自己如落花一样,凋零惨败,凄惨悲凉。
答案:作者借花喻己,花用生命装点了春天,却
( http: / / www.21cnjy.com )落得个凋零、沾衣的凄凉结局;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的结局。全诗咏花伤己,既切合于物,又表现出作者无尽感伤的情怀。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7~8题。
二月二日①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辛州任幕府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三年。②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③亚夫营:汉代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诗人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7.首联和领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联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颔联写江上春色。“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赋予自然物以人的情态,明显是拟人。分析时要结合诗意。
答案:首联和颔联描写了风和日暖、笙歌笑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花柔柳嫩、蝶紫蜂黄的早春景象。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早花柳丝竞相争艳、成群蜂蝶含情飞舞的情景。
8.请结合全诗,简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诗句及写作背景。大中五年(851)秋,李商隐的妻子王氏亡故。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辟,入幕任节度书记,于同年十月撇下幼女稚子,只身远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幕府生涯。此诗应作于854年,即诗人在柳幕的第三年。李诗的首句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颔联写江上春色,不仅抒写诗人对秾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颈联转写长期寄幕思归。尾联写新滩流水在羁愁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
答案:诗人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中间一折,抒发悲情;末联再折,转怨新滩不解人意,情感变化一波三折。
三、语言表达
9.下面是一首题为“冬天”的短诗,仿照这首诗,以“秋天”为题,写一首句式相同、内容相近的小诗。
晶莹的冬天            
将我的生命            
映衬得更加坚强          
在广博的大地中          
随雪花尽情地舞蹈         
解析:所写内容必须符合秋天的特点,句子格式完全与例诗一致,最后一句恰当运用比拟手法。
答案:火红的秋天/将我的意志/渲染得更加坚韧/在浩渺的天地间/与红叶深情地对白
10.请在下面的横线处以“读李商隐”为内容再仿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
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读李商隐,我懂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读李商隐,                              ;读李商隐,                              。
解析:解答时应注意引用的诗文必须是李商隐的,所领悟的情感应深刻真挚,并且与诗句联系紧密。
答案:我懂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我懂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种心灵的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