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3 雨的四季 刘湛秋
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分析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画面美。
3、提高朗读能力,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和谐而又美丽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
新课导入
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去领略雨的美、领略散文的美。
夏 雨
秋 雨
冬 雨
雨如一首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和谐的旋律。清新甜美的春雨、热烈奔放的夏雨、沉静端庄的秋雨、平静纯洁的冬雨,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我们的心灵。我们已经在朗读声中读出了雨的味道,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这诗意化的语言,品悟雨的魅力。
刘湛秋认为,现代生活使人们“活得很累”,他提倡“轻诗歌”、“轻松散文”、“轻松的生活方式”,主张“以轻对重,以轻对累”,于己“既不受名利之累,也不为劣境所苦”,也就是以平常心看待荣华富贵与利害得失,心似如水明镜。淡化貌似严肃、正经的说教所带来人僵化、刻板、不近人情的生活方式。他的抒情散文《雨的四季》正是在这种思想意识下产生的。
背景介绍
刘湛秋,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曾被誉为“抒情诗之王”。他的作品清新空灵,手法新颖洒脱,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极富现代意识。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译著有《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等。
作者简介
花苞( ) 萌发( ) 绿茵茵( )
娇媚( ) 诱惑( ) 粗犷( )
睫毛( ) 铃铛( ) 静谧( )
bāo
méng
yīn
mèi
huò
guǎng
jié
líng
mì
字音识记
花苞( ) 诱惑( ) 粗犷( )
掩饰 ( ) 静谧( ) 高邈( )
莅( )临 吝啬( ) 瓢泼 ( )
淅沥( ) 干涩 ( ) 咄( )咄逼人
bāo
yòu huò
guǎng
yǎnshì
mì
miǎo
lì
lìn sè
piáo pō
xī lì
sè
duō
生词释义
静谧
高邈
莅临
造访
吝啬
淅淅沥沥
咄咄逼人
自由朗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厘清脉络,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概述雨的特点——美,表达作者对雨的喜爱。
第二部分(2—5):生动细致地描述了各个季节的雨的形象和特点,展现出作者对各个季节的雨的观察、奇妙的想象和对各个季节的雨的喜爱之情。
第三部分(6、7):直抒胸臆,表达对雨的赞美、渴望。
2.用词语概括四季的雨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每个季节不少于2个词)
春雨:清新、润泽、甜美。
夏雨:热烈、粗犷、奔放。
秋雨:沉静、端庄、深情。
冬雨:自然、平静、纯洁。
3.结合具体语句,描述四季的雨在你眼前呈现的形象,体悟作者的情感。
春雨:“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少女)
夏雨:“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般的雨点就打来了。”像不像少女长大了一点,似一个性格活泼热情的大姑娘?(姑娘)
秋雨:“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妇人)
冬雨:“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老者)
情感: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深入研读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作者将雨拟人化,称其为“她”,可见对雨的喜爱,而且明确指出,“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紧扣文题,领起下文。
深入研读
自由读全文,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深入研读
春雨有什么特点,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春雨
娇媚
驱走冬天
柔软
改变姿容
深入研读
在这一段中,作者是如何写春雨的?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
间接描写。这段文字实际上写的是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确切的说,这应该是一幅“雨后初晴”图,因为它展现的是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作者的笔墨主要放在了春雨给世界带来的变化上。
深入研读
此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花、树以人的情态特征,将初春萌发的叶子比喻成起伏的波浪,把雨滴成少女的眼泪,将小草比喻成蚯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娇媚、柔情,表现了雨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在这一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从文中找出原句赏析。
深入研读
这一段最后作者说:“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那么在春雨到来之前“世界的姿容”是什么样的呢?
植物是僵硬的,颜色是昏黄的,空气是干燥的,整个世界是寂静的,然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来了,一切都变了。所以不仅作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喜爱它、感谢它。
深入研读
夏雨有什么特点,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夏雨
粗犷
展示诱惑
热烈
完全敞开
深入研读
文章的第3段中“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什么?
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光头浇雨,更有滋味;一切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雨的交响曲。
深入研读
秋雨有什么特点,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秋雨
沉静
闪光倾诉
端庄
纯净灵魂
深入研读
秋雨
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比喻:把“雨”比作“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秋雨端庄而沉静的特点。
深入研读
作者把秋雨比作“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你如何看待呢?
实际上,自然界的秋风秋雨都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已,文人们的情感或悲或喜,都是他们的主观感受。本文作者将秋雨放在了一个成熟、金黄的背景中,写她的悄然而至,写她带给人们的一脉悠悠的情思,突出了秋雨的纯净与端庄,写出了作者对于秋雨的独特感受。
深入研读
冬雨有什么特点,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冬雨
平静
降临温暖
自然
带来蜜情
深入研读
这种“特殊的温暖”,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冬雨给人以柔和与蜜情,万物经过冬雨的洗涤,使人感觉到湿润、明亮与温暖,让人忘记冷冽的寒风,干涩而苦的气息,忘记了严冬。
深入研读
研读第三部分: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排比:运用排比句式抒发情感,句式整齐,增强气势,强烈表达了对雨的热爱之情。
深入研读
作者将“雨”拟人化,使之可亲可感。人称的变化使雨的形象亲切自然,作者的情感流露更真实,直接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第二人称
便于抒发自己的情感
更加亲切自然
上文写雨多用“她”或“它”指称,为何这一段改称“你”?
深入研读
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内容上,点明中心,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
结构上的作用:
①总结上文。
②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③照应题目或开头。
内容上的作用:
①画龙点睛,点明中心。
②深化中心,抒发情感。
③展现人物或事物的品质或特点。
④意犹未尽,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
深入研读
本文写出了四季的雨具有的不同特点,如果把标题改成“四季的雨”好不好?
不好。“四季的雨”单纯强调“雨”,显得呆板、生硬。而“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了情趣和意境。所以,不能将标题更改为“四季的雨”。
春雨图——温柔 娇媚
夏雨图——热烈 粗犷
秋雨图——端庄 沉静
冬雨图——平静 自然
绘雨
赞雨
喜雨
雨的四季
由衷喜爱
热情赞美
结构梳理
随堂练习
作者能把《雨的四季》写得打动人心的原因有哪些?
随堂练习
作者能把《雨的四季》写得打动人心的原因有哪些?
1.条理清晰,特征鲜明。
本文结构清晰,在写四季的雨时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描写春夏秋冬四季中雨的不同特点,每个季节的特点都十分独特鲜明。例如,春雨的特点:美丽而娇媚;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静;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
随堂练习
作者能把《雨的四季》写得打动人心的原因有哪些?
2.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本文语言十分有韵味,作者运用多变的文字来行文,使人读来回味无穷。如文中第③段。作者将夏雨同夏天的性格相比照,将夏雨描绘得脚步疾快、力量充足,给自然万物带来勃勃生机,使夏雨的意境热烈、粗犷、奔放,给人以美的享受。
随堂练习
作者能把《雨的四季》写得打动人心的原因有哪些?
3.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1)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文章在写春雨时主要描绘了春雨后的景观,侧面烘托了春雨的生机;在写夏雨时,写了夏雨给人的感受;等等。
(2)欲扬先抑的写法。文章在描绘冬雨之前,先写了一句:“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笔锋一转,赞美了冬雨的“灵性”和“蜜情”,这样更加突出表现了作者对雨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3)直抒胸臆的写法。文章除了在描绘四季的雨时,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外,在开头和结尾,直接抒发了自己的爱恋,感情充沛,情真意切。
拓展延伸
1、描写雨的古典诗词名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拓展延伸
1、描写雨的古典诗词名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整体感知
1.看课文朗读视频片段,听课文全文朗读,梳理本文的思路和行文线索,总结四季的雨的特征。
2.本文写出了四季的雨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如果把标题改成《四季的雨》好不好 为什么
不好。“四季的雨”单纯强调“雨”,显得呆板、生硬。而“雨的四季”,非常灵动,将“雨”人 格化,充满了情趣和意境。
3.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喜欢雨”的原因有哪些。
雨给作者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跃,感情带来滋润,思想带来 流动;雨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
合作探究
请各小组分工,回答下面问题。
1.文章第2段中写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如果把“特别明亮的”去掉,是否影响表达效果 为什么
2.文章的第3段中“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
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光头浇雨,更有滋味;一切毫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 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影响表达效果。因为“特别明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刚刚 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3.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很有特点,请你以第4段为例,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本文语言清新、优美,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细腻流畅,处处匠心独运。或运用拟人,或运用比喻, 或运用排比……无不形象逼真、引人入胜。示例:“雨,似乎不再有春的娇媚和夏的粗犷,而显出秋的端庄与沉静了。”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特点。
4.本文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特征。请从第5段中摘录一个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谈谈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示例:“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 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南国冬季少雨的特点。
5.文章第6段写道:“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请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作者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因此在四季的雨中看到的是一种生命中激动人心的美丽。雨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精灵。
课外延伸
1.关于雨的古诗佳句。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6)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阅读刘湛秋《镜泊湖遇雨》,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示例:
1)温柔的镜泊湖,遇上了无情的雨。
2)蔚蓝的湖面顿时消失美丽的澄清,像毛玻璃那样丑陋,远山的黛绿也浑浊了,烟雾遮盖了一切;天空、水面、山峰都掉进了一个大染色缸。
3)雨像断了线的珠子,还是从无形的空中往下倾泻。而抬起头,却又找不到它的所在。
这句话用拟人的手法,将镜泊湖和雨分别赋予了温柔和无情的性格,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
通过对比和比喻,生动地描绘了雨前与雨中镜泊湖景色的巨大变化,以及作者内心的失落感。
这句话用“断了线的珠子”来形容雨势之大和连续不断,同时“从无形的空中往下倾泻”和“却找不到它的所在”又增添了雨的神秘感。
4)烟雾弥漫,湖变得越来越小,雨似乎是一张巨大的网,在收缩着这美丽的一切。
5)也许,它只是暂时地收藏,或者是因为游人太多,湖和岸上的一切被污染了,它要进行一次最柔和而彻底的洗涤。
6)当金黄的太阳重新镀上这鲜亮的湖、山峰和沙滩,不知怎么,你会忽然深情地怀念——那一丝难忘的朦胧和多情的雨滴!
这里用“巨大的网”来比喻雨对镜泊湖的笼罩和改变,形象地表现了雨中的朦胧美和一种无形的力量。
这句话赋予了雨以积极的意义,认为雨是在进行一场“柔和而彻底的洗涤”,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暗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某种思考。
雨后的景象与雨中的朦胧形成鲜明对比,但作者却深情地怀念起雨中的朦胧和多情,这种复杂的情感变化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雨、对自然的深厚情感。
写作策略:
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时一定要寻找共同点,注意联想和想象。运用排比修辞手法时,句式要整齐,逻辑要清楚。
②在运用修辞手法时,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
写作实践:
春天,像童话里的仙女。山顶的嫩绿色的落叶松,是仙女的纱巾;山间的绿树,是仙女的绿袍,其间盛开的梨花,是点缀在绿袍上的花朵;山下的樱桃花丛,是仙女的花裙;山脚下的一片片蒲公英花,则是仙女的黄色绣花鞋。你看,她正在快乐地跳舞。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天比作仙女,将山间各种花树比作仙女的衣饰,并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想象连贯生动,最后的“快乐地跳舞”将春天拟人化,突出了春天的美好动人。
3 雨的四季 刘湛秋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