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师说网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组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解惑/祸福 中庸/怂恿 贵贱/渐染
B.羞耻/言辞
巫医/戊戌
谄谀/舆论
C.彼此/毗邻
句读/疑窦
苌弘/怅惘
D.蟠龙/经幡
拘泥/泥土
识相/相师
解析:A项分别读huò/huò,yōng
( http: / / www.21cnjy.com )/yǒng,jiàn/jiān;B项分别读chǐ/cí,wū/wù,yú/yú;C项分别读bǐ/pí,dòu/dòu,cháng/chàng;D项分别读pán/fān,nì/ní,xiàng/xiāng。
答案:D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B.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没有,不存在。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阿谀,奉承。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攻:学习,研究。
解析:B项“无”,无论,不分。
答案:B
3.对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犹且从师而问焉
犹且:尚且,还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其皆出于此乎
其:同“岂”,难道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竟
解析:C项,其:表揣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答案:C
4.下列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他听说道理也本来就比我早,我从而向他学习。
B.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随老师并询问问题。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放弃了,我没有看出他的高明。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听闻道理有先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专门的研究。
解析:A项,“从而”,是两个词,“从”是跟随,“而”表顺承关系。
答案:A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第5~8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岂,哪。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解析:“惑”应解释为“糊涂”。
答案:C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惑而不从师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学于余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解析:C项两个“于”,都是介词,解释为“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A项前一句中的“从”,动词,跟随;后一句中的“从”,介词,自。B项前一句中的“乎”,介词,比;后一句中的“乎”,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D项前一句中的“则”,连词,却;后一句中的“则”,副词,就是。
答案:C
7.下列对选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古时候的圣人,虽然远远超出一般人,但还跟从老师请教;而现在的一般人,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
B.作者认为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不在于他们先天的条件,而在于后天的学习与努力。
C.那些儿童们的老师,是教给儿童们读书和学习书中文句的,不是作者所指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被士大夫之族轻视,但那些士大夫们的明智程度赶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在作者看来并不奇怪。
解析:B项,“不在于他们先天的条件,而在于后天的学习与努力”,理解错误,作者并没有提及“先天条件”。
答案:B
8.将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答案:(1)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2)巫医、乐师和各类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
教子篇
颜之推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孩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 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 诚不得已也!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
( http: / / www.21cnjy.com )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选自《颜氏家训·教子篇》)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饮食运为,恣其所欲 恣:限制。
B.当以疾病为谕
谕:比喻。
C.父子之严,不可以狎
狎:亲昵。
D.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异:奇怪。
解析:A项“恣”,放纵。
答案:A
10.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B.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C.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D.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解析:文言文的断句,首先要大致把握相关语段的意思,然后再根据虚词、对偶性的语句等断开即可。
答案:C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教育子女是做父母的重要而严肃的课题。他把儒家的“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B.作者主张从“胎教”开始,并对“胎教”提出严格的要求。一般人家没有条件进行“胎教”,也要从婴儿期进行教育。
C.作者主张对于幼儿的教育,必须处理好教育和爱护的关系。一味溺爱,以后再教育就困难了,就是打死也无济于事。
D.作者认为应该重视孩子早期的能力培养,要学习北齐那位士大夫,从小教儿学习鲜卑语、弹琵琶,孩子最终位列公卿,荣华富贵。
解析:D项理解错误。作者认为应该重视孩子早期的品德教育,北齐那位士大夫以教儿学鲜卑语、弹琵琶来取悦公卿、换取富贵,背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答案:D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2)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解析:翻译文言语句要把握关键点,如“慈”“畏慎”“生”“诚”和“诚哉斯语”这个主谓倒装句。
答案:(1)只要父母既威严又慈爱,子女自然敬畏谨慎而产生孝行了。(2)俗谚说:“教媳妇要在初来时,教儿女要在婴孩时。”这话确实有道理。
参考译文:上智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下愚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使教育再多也不起作用,只有绝大多数普通人要教育,不教就不知。古时候的圣王,有“胎教”的做法,怀孕三个月的时候,出去住到别的好房子里,眼睛不能斜视,耳朵不能乱听,听音乐吃美味,都要按照礼义加以节制,还得把这些写到玉版上,藏进金柜里。到胎儿出生还在幼儿时,担任“师”和“保”的人,就要讲解孝、仁、礼、义,来引导学习。普通老百姓家纵使不能如此,也应在婴儿识人脸色、懂得喜怒时,就加以教导训诲,叫做就得做,叫不做就得不做,等到长大几岁,就可省免鞭打惩罚。只要父母既威严又慈爱,子女自然敬畏谨慎而产生孝行了。
我见到世上那种对孩子不讲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育而只有慈爱的,常常不以为然。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纵孩子,不加管制,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训斥责骂时反而欢笑,到孩子懂事时,就认为这些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到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开始去加以制止,那就纵使鞭打得再狠毒也树立不起威严,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直到长大成人,最终成为品德败坏的人。孔子说:“从小养成的就像天性,习惯了的也就成为自然。”是很有道理的。俗谚说:“教媳妇要在初来时,教儿女要在婴孩时。”这话确实有道理。
普通人不能教育好子女,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非想要使子女陷入罪恶的境地,只是不愿意使他因受责骂训斥而神色沮丧,不忍心使他因挨打而肌肤痛苦。这该用生病来作比喻,难道能不用汤药、针艾来救治就能好吗 还该想一想那些经常认真督促训诫子女的人,难道愿意对亲骨肉刻薄凌虐吗 实在是不得已啊!
父子之间要讲严肃,而不可以轻忽;骨肉之间要有爱,但不可以简慢。简慢了就慈孝都做不好,轻忽了怠慢就会产生。
人们爱孩子,很少能做到平等对待,从古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这种弊病一直都很多。其实聪明俊秀的固然引人喜爱,顽皮愚笨的也应该加以怜悯。那种有偏爱的家长,即使是想对他好,却反而会给他招祸殃。北齐有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个儿子,已有十七岁,很会写奏札,教他讲鲜卑语、弹奏琵琶,差不多都学会了,凭这些来服侍三公九卿,一定会被宠爱的,这也是紧要的事情。”我当时低头没有回答。奇怪啊,这个人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儿子!如果用这种办法当梯子,做到卿相,我也不愿让你们去干的。
三、语言表达
13.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勉励李翊在治学作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下功夫,希望他能达到古人立言的境地。治学作文要像种植果树,施肥养根,等待它结果;像点油灯,加上油,期望它发光;像 , , 。他说树根深厚的,果实才能丰美;灯油充足的,发光才能明亮; , 。
解析:这段文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要注意使用的比喻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并且要与本体有相似点。
答案示例:(像)养花卉 施肥浇水 期望它开花/肥水充足的 花朵才会美丽(养母鸡 喂它食物 期望它生蛋/食物充足的 鸡蛋才会更好)
14.近日,河南省的一条正式实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规引发议论。按照这条新规,像“高大上”“女汉子”“白富美”“喜大普奔”等现在最热门的网络词汇,将被禁止出现在该省的教材之中。而此项图书“禁网令”被认为极有可能向全国铺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把你的看法写下来。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不少于60字。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对图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禁网令”的态度既可赞同,也可以反对。阐述观点时,前者要着眼于语言的规范,后者要强调网络热词的贴近生活。
答案示例:①赞同禁令。网络热词构词缺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规范,缺少稳定性,流传时间短,使用群体和范围有限。而教材是特殊读物,担负着规范语言的责任,具有示范性和长久性,明文规定禁用网络热词正是严谨态度的体现。
②反对禁令。网络热词贴近生活,形象生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广大年轻人普遍接受。教材语言虽严谨、规范,但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吸收新词新语,所以,应以开放的态度,对待网络热词,交由时间去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