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李清照词两首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乍暖还寒(hái)
昼夜(zhòu)
瑞脑(ruì)
重阳(chóng)
B.纱厨(chú)
把酒(bà)
销魂(xiāo)
寻觅(xún)
C.悲戚(qī)
乍暖(zhà)
堆积(duī)
憔悴(cuì)
D.堪摘(zāi)
梧桐(tóng)
相识(xiāng)
盈袖(yíng)
解析:A项,“还”应读“huán”;B项,“把”应读“bǎ”;D项,“摘”应读“zhāi”。
答案:C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
永:漫长。
B.东篱把酒黄昏后
把:举,端起。
C.怎敌他、晚来风急
敌:抵挡。
D.如今有谁堪摘
堪:忍受。
解析:D项,“堪”的意思是“能”“可以”。
答案:D
3.下面是李清照的一首词《浣溪沙》,根据词的意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 。黄昏疏雨湿秋千。
A.病起萧萧两鬓华 B.小院闲窗春已深
C.江梅已过柳生绵
D.归鸿声断残云碧
解析:这首词写清明前后的风光和词人的悠闲情景,所选意象要符合这个意境与情感。A项“病起”不符合这个情景,B、D两项与节气不符合。
答案:C
4.下列对《醉花阴》一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写长昼难挨,于环境和气氛的描写中,表现了词人的孤独寂寞之感。
B.“佳节又重阳”,点明节令。重阳节是团聚之节,团聚之节偏不团聚,思念之情、孤单寂寞之感油然而生。
C.“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两句从夜间情景落笔,写因天气寒冷词人夜半被冻醒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D.“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融情于景,集中而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丈夫的深切思念。
解析:C项,是写词人孤眠独寝的凄苦之感,不只是自然天气的凉。
答案:C
5.将下列诗词名句补写完整。
(1)只恐双溪舴艋舟, !
(李清照《武陵春》)
(2) ,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
(3)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
(4)此情无计可消除, , 。
(李清照《一剪梅》)
(5)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 。
(李清照《如梦令》)
(6)醉里插花花莫笑, 。
(李清照《蝶恋花》)
答案:(1)载不动许多愁 (2)物是人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事休 (3)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4)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5)应是绿肥红瘦 (6)可怜春似人将老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三首词,完成第7~10题。
菩萨蛮①
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注:①这首词写于作者南渡后的最初几年。
6.分析词首句中“归鸿”“云碧”这两个意象的作用。
解析:诗歌中的意象是为塑造形象、抒发情感服务的,围绕“归鸿”的“归”字和“云碧”的“碧”字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归鸿声断”“残云碧”分别从听觉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视觉的角度,以声音与颜色渲染了一个凄清冷落的环境气氛。“归鸿”和“碧云”在古诗歌传统中往往用以寄托羁旅愁思,这里借“归鸿”“碧云”表达了作者怅然若失的情绪和思乡之情。
7.词中的“催”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催”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角声急促,催促黎明的到来,反映了词人因思乡而彻夜难眠的苦况。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
( http: / / www.21cnjy.com )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8.“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三句,在遣词造句方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试简要分析。
解析:这三句写初春的景象引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的内心感受。窗外是一片沉沉柳海,暮霭正与飞拂的柳枝嬉闹,一曲《梅花怨》的笛声从烟柳中传来。“春意知几许 ”正是这种情景下词人孤独心情的最恰当表达。
参考答案:“染柳烟浓”从视觉着眼,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淡烟笼罩。“吹梅笛怨”从听觉落笔,写笛声传来的哀怨曲调,“春意知几许”的疑问中掺进了浓浓的隐忧。
9.这首词对比手法的运用比较突出,试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解析:全篇采用虚实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今昔元宵节的情景,抒发了内心的孤寂凄苦之情。能结合具体内容举例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上片写今年元宵节的情景是实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片写往昔元宵节的情景是虚写。虚实结合,以虚之乐景写实之乐景,突出了今年元宵节的热闹异常,从而为无心游玩作了极好铺垫。单从下片看也有对比的运用。写自己在往昔元宵节游玩的情景是虚写,写自己今年元宵节无心游玩的情景是实写。虚实结合,以虚之乐景写实之哀情。
三、语言表达
10.(2015·福建高考)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 写出浓浓春意,② 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③ ,④ 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⑤ 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
解析:“宋祁……场面感”是递进关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此①②处应为“不仅”和“而且”;③处是转折关系,应用“但是、然而、但”等;④⑤处是条件关系,故应用“只有……才”。
答案:①不仅 ②而且 ③但是 ④只有 ⑤才(其他关联词,合乎文意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