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1课时 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教学设计(表格式)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5.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1课时 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教学设计(表格式)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20 08:0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课题 第1课时 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内容 课本P83-85
教学目标 1.了解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与相似比的关系,能利用这一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2.通过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中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难点:运用相似三角形中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复习回顾】 教师活动: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学生活动:①两个角对应相等;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③三边对应成比例. 教师活动:相似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学生活动:三对对应角相等,三对对应边成比例. 教师活动:在两个相似三角形中是否只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些性质呢?本节课我们将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其他性质. 由问题来引入本节的课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2.实践探究,学习新知 【探究一】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利用相似的知识解决建筑类问题.如图2,钳工小王依据图纸上的△ABC(图1),以1∶2的比例建造了模型房梁△A′B′C′,CD和C′D′分别是它们的立柱.     图1          图2 教师活动:△ABC与△A′B′C′的对应边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对应角之间呢? 学生活动:,∠A=∠A′,∠B=∠B′,∠ACB=∠A′C′B′. 教师活动:△ACD与△A′C′D′相似吗? 学生活动:相似. 教师活动:你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 CD⊥AB,C′D′⊥A′B′, ∴ ∠ADC=∠A′D′C′=90°. ∵ ∠A=∠A′, ∴ △ACD∽△A′C′D′(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师活动:它们的相似比是多少?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如果CD=1.5 cm,那么模型房梁的立柱有多高? 学生活动:∵,CD=1.5 cm,∴C′D′=3 cm. 教师活动:由此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 【探究二】 如图3,已知△ABC∽△A′B′C′,且△ABC与△A′B′C′的相似比为k,AD平分∠BAC,A′D′平分∠B′A′C′;E,E′分别为BC,B′C′的中点.试探究AD与 A′D′的比值与相似比的关系,AE与A′E′呢? 图3 把学生分为八个小组,四个小组探究对应角平分线的比与相似比的关系,另外四个小组探究对应中线的比与相似比的关系,小组内交流,然后找学生代表到黑板上板书本小组的探究过程,对比各个小组探究的结果是否一致,对做的好的小组进行鼓励,做的有错误的小组及时给予纠正. 教师活动:由此可知相似三角形还有以下性质: 相似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教师活动:若∠BAD=∠BAC,∠B′A′D′=∠B′A′C′,则等于多少? 学生活动:等于k. 教师活动:若BE=BC,B′E′=B′C′,则等于多少? 学生活动:等于k. 教师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由此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的n等分线的比、对应边的n等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教师总结: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例题】 例1 如图4所示,在△ABC中,AD⊥BC,垂足为D,EF∥BC,分别交AB,AC,AD于点E,F,G,,AD=15.求AG的长. 思考: (1)由EF∥BC可以得到哪两个三角形相似 (2)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多少 (3)AG与AD是不是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 (4)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能否求出线段AG的长 解:(1)∵ EF∥BC,∴ △AEF∽△ABC. ∵ AD⊥BC,∴ AD⊥EF.∴ . 又∵ ,AD=15, ∴ . ∴ AG=9.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学生独立完成解答过程,教师点评. 从学生熟悉的建筑模型房梁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层层设问,引发学生思维层层递进,从相似三角形最基本的性质展开研究,使学生明确相似比与对应高的比的关系.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类比前面的探究过程,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发展学生类比的思维能力与归纳总结能力. 有了前面探索的基础,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完成“变式问题”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类比探究的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思考的思维品质.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
3.学以致用,应用新知 考点1 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 练习1 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为 3:5,那么 (1)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的比为______; (2)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为______; (3)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的比为______; 答案:3:5 3:5 3:5 变式训练1 如图,已知△ABC∽△DEF,BG, EH分别为△ABC和△DEF的角平分线,BC=6 cm,EF=4 cm,BG=4.8 cm.求EH的长. 解:∵ △ABC∽△DEF, ∴ (相似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 , 解得EH=3.2(cm). 即EH的长为3.2 cm. 巩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4.随堂训练,巩固新知 1.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之比是1∶4,那么它们的对应中线之比是(  ) A.1∶2 B.1∶4 C.1∶8 D.1∶16 答案:B 2.如图,在△ABC中,若DE ∥BC,=,DE=4 cm,则BC的长为(  ) A.8 cm B.10 cm C.11 cm D.12 cm 答案:D 3.两个相似三角形的最长边分别为8 cm和5 cm,它们的对应高的比是    ,对应中线的比是    . 答案:8:5 8:5 4.如图,是小孔成像原理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标注的尺寸,如果物体AB的高度为36 cm,那么它在暗盒中所成的像CD的高度应为________ cm. 答案:16 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本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自我完善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哪些性质?什么叫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相似比:两个相似图形的对应边的比值. 通过小结,激发学生参与地主动性,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突出重点,强化记忆.
6.布置作业 课本P85练习、习题. 课后练习巩固,让所学知识得以运用,提高计算能力和做题效率.
板书设计 25.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第1课时 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提纲掣领,重点突出.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回顾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为后面的证明做了铺垫.在己有知识的基础上用类比化归的思想去探究新知,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整个课堂气氛由沉闷变得活跃.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