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反比例函数 教学设计(表格式)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7.1反比例函数 教学设计(表格式)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20 08:0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1 反比例函数
课题 反比例函数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内容 课本P128-130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3.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并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形式. 难点: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复习回顾】 1.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 3.二次函数:一般地,形如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导入新课】 同一条铁路线上,因为不同车次列车的运行时间有长有短,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有快有慢. 速度v,时间t与路程s之间满足的关系是什么? (1)如果速度v一定,那么路程s与时间t是什么函数关系 (2)如果时间t一定,那么路程s与速度v之间又是什么函数关系 (3)如果路程s一定,那么速度v和时间t又是什么关系呢 师生活动:教师展示上面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解答: s=vt,正比例函数关系; (2)s=vt,正比例函数关系; (3),是函数关系 学生思考:这个函数是不是我们前边学过的函数? 回顾复习函数的定义,以及学过的几种函数. 通过对现实生活和数学中问题的分析,发现变量间的反比例关系和函数关系,从而引出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和探究.
2.实践探究,学习新知 【做一做】 回答下列问题: 1.要制作容积为15 700 cm3的圆柱形水桶,水桶的底面积为S cm2,高为h cm,则Sh=    ,用h表示S的函数表达式为   . 2.自行车运动员在长为10 000 m的路段上进行骑车训练,行驶全程所用时间为t s,行驶的平均速度为v m/s,则vt=    ,用t表示v的函数表达式为   . 3.若y与x的乘积为-2,则用x表示y的函数表达式为   . 答案:1. 15 700; 2. 10 000; 3. 教师活动:提出以下问题. 1.由上面的问题我们得到怎样的函数表达式? 2.每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是什么 3.当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随之怎样变化 4.上面的函数表达式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1.由上面的问题我们得到这样的三个函数表达式: ;;. 2. s和h;v和t;x和y. 3.当一个量增大时,另一个量减小;当一个量减小时,另一个量增大. 4.上面的函数表达式都是的形式,其中k是非零常数. 【归纳总结】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变量y和变量x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成(k为常数,且k ≠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k称为比例系数. 注意: 1.k为常数,且k ≠0,x和y都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2.自变量x的指数是-1; 3.(k为常数,k0),(k为常数,k0)也是反比例函数的不同形式. 【例题】 例1 写出下列问题中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指出其中的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并写出它们的比例系数k. (1)y与x互为相反数. (2)y与x互为负倒数. (3)y与2x的积等于a(a为常数,且a≠0). 解:(1)因为y + x =0,即y = - x, 所以y是x的正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1. (2)因为xy =-1,即, 所以y是x的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 = -1. (3)因为2xy =a,即, 所以y是x的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 通过对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的分析,抽象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通过老师的层层问题,学生可得到上述问题中函数的变化规律. 归纳上述的函数规律可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概括出反比例函数的概注意环节,知道自变量的指数和不同的表示形式. 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的认识和理解.
3.学以致用,应用新知 考点1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练习1 下列函数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 A.y=2x B.y=x+3 C.y= D.y=x2 答案:C 变式训练1 若函数y=是关于x的反比例函数,则a满足的条件是______,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答案:a≠-3 不等于0的实数 考点2 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练习2 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4时,y=6. (1)写出的表达式; (2)当-2时,求的值. 解:(1)设.因为当x=4时,y=6,所以,解得k=24, 因此. (2)把x=-2代入,得y==-12. 变式训练2 已知y是x2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2时,y=4. (1)写出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 (2)求当x=时,y的值. 解:(1)设. 因为当x=2时,y=4,所以, 解得k=16,因此. (2)把x=代入,得y==64. 【归纳总结】 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步骤: 1.设出表达式; 2.代入对应的x与y的值,转化为关于待定系数k的方程; 3.求出待定系数k; 4.将求出的k代回原表达式,得到要求的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考点3 由实际问题得出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练习3 用函数表达式表示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5,它的一边长随这边上的高的变化而变化; (2)某小区绿地总面积是400 m2,该小区的人均绿地面积数y随人口数x的变化而变化. 解:(1); (2). 变式训练3 计划修建铁路1200km,则铺轨天数y(d)与平均每天铺轨量x(km/d)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A.y=1 200x B.y= C.y=1 200+x D.y=1 200-x 答案:B 巩固反比例函数定义,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根据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总结出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一般步骤,更好的理解反比例函数. 通过对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的分析,知道自变量和对应的函数值成反比例的特征.
4.随堂训练,巩固新知 1.若函数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 ) A.-1    B.1    C.2或-2    D.-1或1 答案:B 2.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3,2),则k的值为( ) A.-6     B.6     C.-5       D.5 答案:A 3.下列各点中,在函数的图像上的是( ) A.(-2,-4) B.(2,3) C.(-6,1)   D. 答案:C 4.水池内有污水,设放净全池污水所需时间为,每小时放水量为.
(1)试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时,y的值. 解:(1)根据题意得, 函数关系式为y=; (2)当x=15时,y= 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本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自我完善 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回顾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养成回顾梳理知识的习惯.
6.布置作业 课本P130习题A组,B组 课后练习巩固,让所学知识得以运用,提高计算能力和做题效率.
板书设计 27.1 反比例函数 一、定义:一般地,形如(k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二、反比例函数的几种形式: 1.(k为常数,k≠0); 2.(k为常数,k≠0); 3.(k为常数,k≠0). 三、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步骤: 1.设出表达式; 2.代入对应的x与y的值,转化为关于待定系数k的方程; 3.求出待定系数k; 4.将求出的k代回原表达式,得到要求的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提纲掣领,重点突出.
教后反思 ①[授课流程反思] 在情境导入环节中,对两个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写出它们的函数表达式,为导入反比例函数做好铺垫,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设计问题,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由形成概念到理解概念再到应用概念.
②[讲授效果反思]
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强调确定了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中的系数k,就确定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
③[师生互动反思]
从课堂氛围和课堂效果分析,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新知学习中,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完成学习任务.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