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9 21:2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50分)
(一)字词积累与语境运用(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酿(niàng) 黄晕(yūn) 嘹亮(liáo) 吝啬(lìn)
B. 窠巢(kē) 应和(hè) 蓑衣(suō) 宛转(wǎn)
C. 朗润(rùn) 烘托(hōng) 薄烟(báo) 抖擞(sǒu)
D. 贮蓄(zhù) 澄清(chéng) 娇媚(mèi) 淅沥(xī)
2. 根据语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春风________地吹过江南,柳丝________地摇曳,仿佛少女的青丝________在碧波之上,________起一圈圈温柔的涟漪。
A. 轻柔 婀娜 拂动 荡漾 B. 柔和 婀娜 拂过 荡起
C. 轻盈 袅娜 拂动 漾起 D. 轻柔 袅娜 拂过 漾起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B. 面对突如其来的考试,他显得手足无措,六神无主。
C. 这篇文章写景细腻,情感真挚,可谓美轮美奂。
D. 老师循循善诱,同学们茅塞顿开。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春游,使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
B. 我们要提高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防范。
C. 他不仅擅长写作,而且也热爱阅读。
D. 春天的校园里洋溢着欢声笑语和花香。
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名句。
(2)《春》一文中,朱自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比喻句生动地描绘了春草的形态。
(3)《济南的冬天》中,老舍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4)《雨的四季》中,刘湛秋将春雨比作“________”,夏雨比作“________”,秋雨比作“________”。
(二)语法与修辞(每小题2分,共10分)
6.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B.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C. 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D. 风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大地。
7. 下列句子中,主谓搭配恰当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B. 春天的校园里,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热爱劳动。
D. 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都积极回答。
8. 将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不改变原意。
原句:我们怎能辜负这大好春光?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描写方法: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仿照例句,续写一句话。
例句:春是一幅画,涂抹着绚丽的色彩;春是一首歌,跳动着欢快的音符。
续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共30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观沧海》(曹操),完成11-15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东临碣石:__________ (2)水何澹澹:__________
(3)山岛竦峙:__________ (4)星汉灿烂:__________
12. 翻译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诗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结合全诗,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请用原文回答:诗人登临碣石,看到了哪些景物?(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与朱元思书》(节选),完成16-20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16.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风烟俱净:__________ (2)从流飘荡:__________
(3)互相轩邈:__________ (4)嘤嘤成韵:__________
17. 翻译句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文中“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结合全文,概括富春江景色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作者在描绘山水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40分)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春》(节选),完成21-25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1. 文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偷偷地”一词有何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文中描写春花的段落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结合全文,概括朱自清笔下“春”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请从感官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任意一句写景句。(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初夏》(节选),完成26-30题。
初夏的风,不像春风那样轻柔,也不像夏风那样燥热。它是温热的,带着一丝丝青草和泥土的气息,掠过麦田,掀起层层金浪。阳光透过槐树的缝隙洒下来,斑驳陆离,像碎金般跳跃在村头小路上。
孩子们在河边嬉戏,赤着脚,裤管卷到膝盖,手里扬着柳枝,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着银光。远处,布谷鸟一声声地叫着,仿佛在催促农人“快快播谷”。
村头的老槐树下,老人们摇着蒲扇,眯着眼,谈论着今年的收成。炊烟从屋顶袅袅升起,混着饭菜香,飘得很远很远。
26. 文中“初夏的风”具有哪些特点?请用原文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文中“布谷鸟一声声地叫着”一句有何深层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结合全文,概括作者笔下初夏乡村的生活图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请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文中任意一段。(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共30分)
31. 作文(任选一题,30分)
(1)命题作文:《那一刻,我读懂了春天》
要求:①结合亲身经历;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2)半命题作文:《______的四季》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描写细腻,情感真挚;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
(一)字词积累与语境运用
1. C(A“晕”读yùn,B“和”读hè,D“矫”读jiǎo)
2. D(“轻柔”修饰风,“袅娜”修饰柳丝,“拂过”动作贴切,“漾起”形象)
3. C(“美轮美奂”形容建筑华美,对象误用)
4. B(A缺主语,C“不仅……而且”重复,D“洋溢”与“花香”搭配不当)
5. (1)沾衣欲湿杏花雨(2)“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3)“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4)“少女的眼泪”“热烈的倾诉”“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
(二)语法与修辞
6. B(拟人,其余为比喻)
7. D(A缺主语,B主谓搭配不当,C关联词位置错误)
8. 我们难道能辜负这大好春光吗?
9. 拟人;“偷偷地”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态,生动表现春草的顽皮与生机。
10. 春是一首诗,吟咏着希望与新生;春是一场梦,编织着五彩的憧憬。
二、古诗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
11. (1)登上(2)水波荡漾(3)耸立(4)银河
12.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从大海中升起;银河星光灿烂,仿佛出自大海深处。
13. 动静结合,以秋风洪波之壮阔反衬大海的浩瀚,突出诗人胸襟。
14. 表达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15. 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
(二)课外文言文
16. (1)消散(2)随着(3)高远(4)和谐的声音
17.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似飞奔的马。
18. 对偶、拟声;以声衬景,表现山林的幽静与生机。
19. 江水清澈湍急,山峦险峻秀美,景色“天下独绝”。
20. 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向往,流露隐逸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
(一)课内现代文
21. “偷偷地”写出小草不经意间萌发的情态,富有情趣。
22. 比喻、排比、拟人;形象描绘春花烂漫,表现春意盎然。
23. 由树上到花下到地上,层次分明,展现立体春景。
24. 生机勃发、色彩绚丽、充满活力、富有诗意。
25. 示例:“花里带着甜味儿”运用嗅觉描写,将无形的花香化为可感的甜味,生动传神。
(二)课外现代文
26. “温热的,带着一丝丝青草和泥土的气息”。
27. 视觉、听觉描写;“碎金”比喻阳光,表现光影灵动;布谷鸟叫声渲染农忙氛围。
28. 既写自然物候,又暗示农事活动,寄托对丰收的期盼。
29. 孩童嬉戏、农人劳作、老人闲谈,构成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画卷。
30. 示例:第二段“孩子们嬉戏”的动态与“阳光闪耀”的静态相映成趣,凸显初夏的活泼与明媚。
四、写作
【略,按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内容25分+表达5分,共30分】